其他

2018-05-30


黄灯闪烁,红灯将亮!

 

短短半个月之内,中国金融监管的最高层,对市场发出了两次清晰的、严厉的警告。


来源:刘晓博(ID:liuxb929)

作者:刘晓博


 

今天(529日)上午,央行行长易纲在“金融街论坛年会”上称:投资者要树立收益自享,风险自担的理念,天上掉馅饼的事儿是不会发生的,如果有人告诉你(一款产品)又保本,又有两位数的收益,你一定要小心。

 

515日,国务院副总理刘鹤,在“全国政协健全系统性金融风险防范体系专题协商会”上,说了更加意味深长的四句话:

 

做生意是要有本钱的,

借钱是要还的,

投资是要承担风险的,

做坏事是要付出代价的。

 

两位领导的警告,有着一个共同的背景:去杠杆、防范金融风险、打破刚性兑付。

 

但两次警告,针对的“受众”并不完全一样。易纲警告的对象,主要是普通投资者。刘鹤警告的对象,主要是企业大佬,当然也包含了普通投资者。

 

“没有本钱”,做了空手套白狼的事情,甚至把监管者拉下水的“大佬们”,有的刚刚被判刑,有的即将“付出代价”。“付出代价”又因为“做的坏事不同”分为两种——一种是承担刑事责任,一种是贱卖资产还债。


(热门活动,扫码报名!)

 

过去这些年,中国出现了三种“刚性兑付”。

 

第一种“刚性兑付”,是“刚性兑付”的本意。投资机构(比如银行、信托、保险或者企业),拿了投资者的钱(通过银行理财、信托、债券等形式),结果投资出现亏损。但为了掩盖亏损,或者因为“丢不起人”(丢人了,以后就不好再借钱),还是把承诺的收益以及本金还给了投资者。

 

也许有人会说:这叫童叟无欺,不是挺好的吗?但问题是,刚性兑付的背后往往是违规的“资金池”操作,是典型的“庞氏骗局”。最终,很有可能引发金融风暴,导致全面违约,投资者血本无归。

 

所以,刚性兑付是一剂麻药,会让投资者失去警惕。同时,让资金价格虚高,推动资产泡沫,最终慢慢把实体经济“勒死”。所以,刚性兑付是必须打破的。

 

第二种刚性兑付,是楼市的“永远赚钱”。一波一波的楼市刺激和调控,最终让几乎所有的购房者都在表面上“挣到了钱”。即便在人口严重流失的四五线城市,房价都在翻番。

 

楼市的“刚性兑付”同样隐含巨大风险,会引导资源错误配置,让人口流失地区冒出很多“鬼屋”、“鬼城”。我在这里做一个预言:如果继续在三四五线城市用“货币棚改”刺激楼市,若干年之后,中小城市将全面出现“炸掉鬼城、鬼屋”的无奈之举。很多人的投资,最终将化为乌有。

 

常有读者认为我唱多楼市。其实,在中国2000多个城市、县城里,我只看好其中不到5%的投资价值,认为另外15%城市的房子也能保值。对于其余80%的城市(主要是人口流失的三四五线城市),我怀着深深的忧虑。以后这些城镇过半的房屋,将拆掉卖废品。不信,走着看。

 

第三种刚性兑付,则是特权企业自认为“欠债不用还”。他们认为只要把自己做到千亿级、万亿级企业,只要傍上成长性好的官员,就足以“大而不能倒”,政府就会扶持,银行就会用新贷款置换旧贷款。他们就可以乘着私人飞机,到处飞来飞去、觥筹交错,直到永远。

 

事实证明,很多所谓的“特权企业”都在过去一年多里“脱了一层皮”。因为政府去杠杆的力度、反腐败的力度都在加强。

 

三种“刚性兑付”都是历史形成的,现在都面临着“打破”。其中第一种、第三种比较容易,第二种有点难。

 

环京楼市的调控证明:只要政策给力,没有打不倒的楼市,没有管不住的房价。但仅靠行政手段,只能解决一时,未来容易反弹。政策强行压住“有价值的楼市”(比如环京),强行托住“没有价值的楼市”(比如中西部四五线城市),未来必然会出现问题。

 

不管怎么说,高层在短短半个月之内的两次警告,值得我们注意,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

 

第一,要特别小心各种“保本,且承诺高回报”的理财产品。你贪的是回报,对方图谋的是你的本金。如果你有这类投资,要及早回收。

 

第二,不要炒房。所谓炒房,就是过度加杠杆,希望通过短期房价快速上涨来获益。这是投机,不是投资。“有人口持续增量的、高级别城市的优质住宅”,有投资价值,这是说中长线(5年以上)投资。短线(1到2年)房价的走势很难预料,因为政策多变,这个时候不要在买房子上过度加杠杆,否则很容易亏钱。


怎样衡量自己是不是“过度加杠杆”了?关键看你能不能撑住5年按揭。有能力保证最近5年的按揭,就问题不大。

 

第三,打破刚性兑付,对股市还是楼市有什么影响?当然是利好,这是政府在把钱往股市和楼市里赶,是挤压“资金中介”。


一二线城市的楼市目前是在“选钱”,刚需、改善型的可以进来,投机投资则门槛很高。多数三四线城市的楼市,以及股市则在“抢钱”,类似二线城市抢人一样,门槛很低,只是很多钱不愿去。

 

总之,2018年是“聪明钱”劫杀“糊涂钱”的又一个重要年份,普通人还是保守一点、谨慎一点比较好。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本公众号立场。本公众号转载此图文仅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如有侵权或违规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立刻予以删除。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