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清居雅境

传承经典 2020-02-17





01

/

/



燕贤清居,尚求一番幽韵,若是堆叠如市、满目臃塞,则颇损雅趣,难见君子之风。而清居要法之中,尤以疏朗为先,唯简括可生余韵无穷,足令人神畅意和。一几一榻,立见清逸之姿;一椅一案,便观幽雅之情,真以简胜繁者也。



韵士所居,须具道禅味,而无市井气,枉然徒劳多设,则易露市尘烟嚣之态,意趣顿失。即如古人云:“榻床非厅堂之所宜,书斋不可无也。然只用一张,以备醉眠;多设则似开长旅店矣,其不可丑邪?”(《看山阁闲笔》)又曰:“忌靠壁平设数椅。屏风仅可置一面。书架及橱俱列以置图史,然亦不宜太杂如书肆中。”(《长物志》)清客之所,疏朗为宜,一味铺陈则如“旅店”、“书肆”,清雅何存。

 

方家若无宽宅宏宇,斋室仅足容膝者,则更需简淡经营,令居室不显狭促。此中要领,先人已述:“小室,几榻俱不宜多置,但取古制窄边书几一置于中,上设笔砚香盒薰炉之属,俱小而雅。”雅室何须大,方寸之内,巧善为之,亦可令丈室纳沧海、尺案见桃源。



疏朗之致,固有其美,然生活杂物乃日用所需,去之多生不便,不可盲求简雅而去行用之利也,故主人须收纳得宜,诚如清人李渔所论:“欲营精洁之房,先设藏垢纳污之地”。清雅之居,“必于精舍左右,另设小屋一间,有如复道,俗名‘套房’是也。此房无论大小,但期必备。先有容拙之地,而后能施其巧,此藏垢之不容已也。至于纳污之区,更不可少。”(《闲情偶寄》)收纳之功,其利大也,故古人多备仆童之役,专行此事。




 


02

/

/



疏朗乃清雅之本,然诸物却不可苟设,器具之位置,仍需巧善经营。古人论陈设曰:“器玩未得,则讲购求;及其既得,则讲位置。位置器玩与位置人才同一理也……有才不善用,与空国无人等也”,言简意深!


位置之法,当具图画之妙,器玩陈列、庭园营造、瓶花投插诸事皆循此道。此番意韵,前人悉已备述——《长物志》论陈列:“高堂广榭,曲房奥室,各有所宜。即如图书鼎彝之属,亦须安设得所,方如图画”;《园冶》谓造园:“宜搜土而下,令乔木参差山腰,蟠根嵌石,宛若画意”;《瓶史》言插花:“不可太繁,亦不可太瘦,多不过二种三种。高低疏密,如画苑布置方妙。”生活闲玩之道,皆重此文人意趣也。



图画之美,位置之妙,全在不拘格套,而贵在活变。清人李渔论经营之事曰:“他如方圆曲直,齐整参差,皆有就地立局之方,因时制宜之法。”家具布置,亦重此理,清居幽韵,全在“不拘上下,毋令对面。至于香几、书案,务使安顿合宜,参差错落,自得其高雅之趣矣。”



素壁当纸,几案如画,线条启承流转,器玩高下相应,闲情赏之,似观名家妙迹,不记门外尘世喧嚣,便已欣然忘形。抚案观书,焚香晏坐,此身不觉入画中。





03

/

/



雅室易得,深境难求。清居如画,则幽境自生,疏朗简淡之下,便有一派寥寂气息,致人心飘意远。苏轼诗云:“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万物若得空灵之美,则处处自成佳境。神无滞碍,与天地相往来,则澹泊之心可养之。

 

明人述云林清秘曰:“高梧古石中,仅一几一榻,令人想见其风致,真令神骨俱冷。”萧寒疏朗,清远超逸,叫人如入上界一般,只觉“神骨俱冷”,此空间佳境之所致也。



古之圣人曰:“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故满室繁华必乱心神,无助于专情一物,洞彻天地。满目纷扰,则心境难寻,俗累不断,尤碍内观。

 

清居幽境,便足栖心,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就石依云,迎花傍竹。宜设一榻于北轩窗下,以备主人日长高卧。”目收之皆景,耳遇之皆乐,心与万物一体也。此时灵气满怀,尘腑尽洗,不作繁华之想,何计庸碌纷杂,诚可谓心随境转!



一榻清风,半床明月,满袖沧海,胸有烟霞。室得疏朗,人伴佳境,神无杂累,悦目养心。享人间之清乐,度幽雅之闲情,抚清风而问来去,望明月而思古今。

(以上文章节选自《文人空间》第四辑)





最后,推荐您读本书:


往期回顾:

我问海山何时老,清风问我几时闲情于中式庭院新中式,有挂画才够美!老门老窗,真是美到骨子里了!如果,我有一个院子中国符号!竹院,有余闲。世上有一种房子, 只有中国人最是喜欢。中国式的雅致生活不可居无竹审美,是一种自觉

温馨提示:本号推广的内容如有侵权请您告知我们会在第一时间处理或撤销;互联网是一个资源共享的生态圈,我们崇尚分享。

投稿/咨询/交流/合作 请后台留言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微商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