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你知道飞嘀打车吗?

2017-04-14 傅蔚冈 凤凰财知道


文/傅蔚冈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

 

你知道飞嘀打车吗?对于这个打车软件,估计十有八九的消费者都是一头雾水。尽管我算是一直关注网约车,但一时也不知道它是何方神圣。我试着在App Store找到它,看看消费者对它的看法,但很遗憾的是,尽管我在App Store里找到了这个App,但是却没有一条评论,苹果那里只显示:“我们收到的评分不够,无法显示此App的平均评分”。

 

但就是这家公司——北京奇华智慧交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4月6日通过了北京市交通委员会运输管理局等七部门审查,“飞嘀打车”获得北京市颁发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许可证》。据媒体报道,这是北京市颁发的第二张、也是全国颁发的第五张网约车牌照。

 

那么,北京市的第一张网约车牌照是谁?是滴滴出行或者易到吗?不是,是首汽约车。于是,这就出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中国网约车市场的先驱者易到没有拿到网约车牌照,市场占有率最高者滴滴出行没有拿到牌照,而在市场上根本没有什么声响的飞嘀打车却获得了网约车牌照?

 

这是为什么?如果看看“飞嘀打车”的背景,或许会找到一些蛛丝马迹。据介绍,“飞嘀打车”于2015年8月18日正式上线,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结合北京市传统电召96106成熟的运营管理经验,不断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不断加速与全国出租车企业的深度合作,已经与北京、深圳、重庆、海口等多家出租公司达成战略合作。一语道出天机,原来“飞嘀打车”是北京传统电召96106转制而来,那就可以明白它为什么能那么快就能获得网约车牌照:因为96106和相关部门之间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如果再考虑到北京的第一张网约车牌照是发给了首汽约车,无怪乎有网友会说,“网约车牌照已经成了交通部门的亲子鉴定书。”

 

据统计,截至4月7日,已有6家平台在18个城市拿到了34张网约车平台牌照。其中排在第一的是神州专车,它已经在14个城市拿下网约车牌照;首汽约车拿下11个城市,而市场老大滴滴出行只在天津、成都、沈阳和青岛四个城市获得网约车牌照。为什么占据市场份额最大的公司在拿牌照上却是远远落后于神州和首汽?其中的玄机何在?

 

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五条的规定,“申请从事网约车经营的,应当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何为线上线下服务能力?从该条列举的情况来看,线上能力主要指的是“与拟开展业务相适应的信息数据交互即处理能力”和电子支付结算能力;线下能力主要指的是在服务地有相应服务机构和服务能力,主要就是指要在当地设立分公司。毫无疑问,如果网约车平台要从事相关服务,当然要具备这种服务功能,否则消费者就不会买账。但非常有意思的是,这里的线上服务能力的认定需要获得政府相关机构的认可,即“交通、通信、公安、税务、网信等相关监管部门依法调取查询相关网络数据信息条件的证明材料”。

 

《暂行办法》之所以规定要由政府对网约车平台的线上线下服务能力进行认定,其初衷毫无疑问是为了保护消费者权益,即不希望有乘客因为在使用没有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的服务而导致消费者权益受损。不过在我看来,由政府来认定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的做法可能并不妥当,原因无非是在于,如果由政府来认定其服务能力,那么就会在具体的运营过程中就会产生这样一个疑问,是不是谁和政府关系近,谁就更能获得服务能力的证明?

 

在市场上几乎不具有知名度的“飞嘀打车”很快获得了北京市相关部门的线上线下能力认定并获得了北京市的网约车牌照,但是像滴滴、易到这样的公司到目前为止还没有获得北京的网约车牌照,这就非常有意思了。如果有关部门说滴滴和易到没有具备“线上线下服务能力”而没有获得牌照,估计这话谁都不信。那么,问题究竟卡在哪里?

 

国内最大的两个平台目前获得的牌照数量远少于首汽约车,这多少有些滑稽。但是对于广大消费者看来,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并不在于网约车平台,因为在过去几年的时间来看,它们以自己的服务能力获得了消费者的认可——目前国内的市场份额就是一个明证。事实上,更多的公众会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监管机构对市场的傲慢,占据90%以上市场份额的两家机构获得的牌照数量屈指可数,除了监管方面的原因,还能是什么?难道真的是它们的服务能力存在缺陷?

 

从2014年以来,国务院不断改进监管方式,降低市场准入门槛而强调“事中事后监督”,希望通过减少政府对市场的不当管制来激活市场活力。这种监管思路的转变给市场带来了积极的变化,一个最明显的特点就是商事主体日益增加,市场服务更加多元化。

 

事实上,网约车市场在某种程度上就是这种监管思路下的产物。当我们2012年滴滴出行开始出租车的打车软件时,它并没有交通部门的“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的证明文件,而是通过自己的技术和市场化的运作布了一张遍及全国的服务网络,到现在成了全世界最大的一站式出行平台。设想一下,如果这个行业刚开始就需要交通主管部门的线上线下服务能力的认证,是否会有这种新业态出现都尚未可知。现在既然这些公司都已经存在了,而且还运转的不过,为何还要对其牌照设置太多的要求?

 

当然,一个可能的原因是这些平台上存在着很多与地方实施细则不符合的驾驶员和车辆,而像脱胎于传统出租汽车的首汽约车和飞嘀打车可能就没有这个问题。不过在我看来,即便有这些问题,这也不是这些城市不给这些公司发牌照的理由。因为很多驾驶员和车辆的问题可以通过“事中事后监督”得以解决。而现在的做法,则会让包括我在内的很多人对监管机构的公正性产生怀疑:难道网约车牌照真的是交通部门的亲子鉴定书?其实,把牌照发给所有的公司,天塌不下来,相反,更多的竞争者可以让消费者享受到更好的服务。



凤凰财知道(icaizhidao)中国最权威的财经评论

每天都有热点财经新闻的犀辣点评!


觉得文章不错?扫描关注

▼点击“阅读原文”,打赏,勾搭,交流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