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两天三人一APP,谈谈小咖秀背后的技术故事

2015-10-20 郭蕾 InfoQ


是一款非常火爆的移动视频拍摄应用,据消息,它三个月的下载量就超过了1500万。其CEO官韩坤表示,小咖秀只有两个后端工程师和一个运维人员,开发周期仅有两天,看来在这之前团队已经有了足够的技术积累。记得前不久,另外一个爆红的移动应用足记在突然来了100万用户之后就遇到了技术上的问题,这也是很多移动应用的短板。那小咖秀是如何做技术积累的?一个小团队是如何玩转如此大用户量的应用的?InfoQ记者采访了小咖秀的CTO汤力嘉。


InfoQ:能介绍下你们团队和产品目前的情况吗?


汤力嘉:炫一下科技成立于2011年,目前公司150人,一半是技术产品。公司旗下三款产品:秒拍、小咖秀、Vitamio多媒体框架。秒拍是微博官方的短视频拍摄应用,是最大的短视频分享平台;小咖秀是时下最火的对嘴型拍摄应用,刚推出即占据Apple Store总榜第一半月之久;Vitamio是多媒体一揽子解决方案,包括视频拍摄、美化、转码、播放等一系列SDK,全球有2万款应用在使用,覆盖用户超过5亿。


InfoQ:小咖秀和秒拍都是视频类的应用,针对这类的应用,你们的架构是怎么样的?


汤力嘉:上传流程:应用端通过拍摄或导入等方式生成视频,经过特效加工美化,生成MP4文件。通过全局调度系统,确定就近的上传点。应用进行视频上传后,服务器会进行截图等操作。最后视频经过审核后,完成整个上传流程。

播放流程:用户打开应用或HTML 5页面上进行视频播放。根据不同的操作系统,选择合适的视频格式。通过全局调度系统,选择就近的质量最好的播放CDN进行播放。


InfoQ:小咖秀和秒拍这样的应用最大的挑战是什么?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你们做了怎么样的调整?


汤力嘉:在视频量爆发之后,我们凸显的问题是:如何快速甄选出优质视频,对优质内容进行最大可能的传播。因此我们加入很多触发规则以及监控体系,随时发现热点视频并快速消费。从产品层面上,我们也配合这些内容推出24小时热榜栏目,得到很多用户的喜爱。同时由于用户群体的多样化,不同用户消费和渴望看到的内容有很大的差别,为此我们也组建了数据挖掘团队,通过大数据分析,给不同用户推荐不一样的内容,完全根据用户的行为作推荐,通过个性化推荐后,视频播放量上升30%以上,这也是我们接下来持续优化的方向。


由于视频数量越来越多,内容的审核压力也越来越大,除了人工审核以外,我们也使用了多方面的技术和手段,进行一些半自动化的审核加速,例如对违规视频的分析和预审,能把高危视频优先审核;另外根据用户行为筛选高风险视频,以及应用机器学习进行反垃圾评论过滤。


InfoQ:足记在爆红之后,服务器曾一度垮掉,小咖秀有遇到这样的访问压力吗?


汤力嘉:视频分享讲究的是即时性,尤其在微博等社交平台上分享尤为突出,视频在刚分享时,就已是最热的时候。例如一个明星大V的视频分享到微博上,瞬间就会吸引他的粉丝打开观看,这时往往很考验系统对突发的海量请求做出及时响应。因此在系统的设计之初,我们就一直按着大流量突发请求的方式去做。


系统的设计都是可以随时横向扩展的,所有逻辑请求都会考虑两级的缓存进行分流,确保数据库的轻负载。逻辑服务上,我们使用可弹性伸缩的云平台,以应对突发的流量。视频服务上,我们接入了多家CDN厂商进行服务,并且有实时追踪系统,能对出现故障的节点进行快速的屏蔽,同时对应每一个请求,都会选择出最优的节点进行服务(包括性价比、速度和可用性)。


InfoQ:手机端录制的视频会比较大,特别是一些像素高的手机,小咖秀客户端有没有对视频进行压缩处理,请问使用到了哪些技术。服务器端存储的时候是如何进行优化的?


汤力嘉:我们有强大的视频处理团队,多年来一直进行视频处理优化和应用,手机端的拍摄模块,我们使用了Vitamio拍摄SDK(VCamera SDK)进行视频的拍摄和生成,视频大小会压缩到合适网络分享的程度,视频生成后,服务器端没有对视频进行二次处理,这样也加快了视频的准备过程,为视频快速传播祭奠基础。


在服务器端存储上,主要是需要考虑安全性,其次考虑视频存储的性能,尤其是视频读取的性能,便于视频的快速加载播放,所以目前的方案是在全国三地架设存储区,每一个视频都会同步三份,以确保视频的安全,同时便于就近快速访问。


InfoQ:视频特效这块,谈谈你们的解决方案?


汤力嘉:随着手机性能越来越好,手机对视频的处理逻辑已经越来越复杂了,我们的架构是把视频处理过程分成source、filter、render三个部分,source是各种输入源,可以是文件,可以是摄像头,可以是网络流等,用于源视频输入到处理框架上;filter是各种各样的不同特效,因此可以很方便的做扩展;render是处理完的视频如何输出,可以是输出成文件,可以输出到屏幕上等等。这三部分组件可以通过脚本的方式,更换不一样的处理逻辑,实现不同的特效。


InfoQ:视频与音频的拼接,特效的处理,你们的解决方案是怎么样的?


汤力嘉:在视频的基本编辑处理方面,iOS系统有对应的API,可以直接使用,对于Android来说,我们使用FFmpeg框架进行基础视频编辑处理。特效的处理,我们主要使用OpenGL进行各种效果的叠加。


版权归属InfoQ,禁止私自抄袭转载。

回复关键词React | 架构师 | 运维 | 云 | 开源 | 物联网 | Kubernetes | 架构 | 人工智能 | Kafka | Docker | Netty | CoreOS | QCon | Github | Swift | 敏捷 | 语言 | 程序员


投稿可勾搭:

邮箱:editors@cn.infoq.com

合作QQ:1073600161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