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媒体专访投资人:定制游的投资逻辑

2017-05-19 萌小喵 指南猫旅行

《Travel Weekly China旅讯》资深记者林伊女士、执惠旅游资深分析师周起屹先生为代表的媒体人,对话元钛长青基金合伙人游庆冀先生、小米科技投资部&MIUI生态负责人孙志超先生为代表的投资人,就“定制游的投资逻辑”话题做了深入探讨。


林伊:


在线旅游的历史上,我们能看到两次比较大的机会,第一波是像携程、艺龙为代表的商品化的崛起,第二波是像途牛、去哪儿这样的以休闲旅游为代表的的崛起,我们都觉得下一个机会该到我们定制游了,那么您认为自助游、定制游和跟团游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游庆冀:


我不认为第一代是商品时代,我想表达的观点是中国的整个游客的分层,在全世界都没有这么巨大和丰满。我举一个例子,我上周刚刚从南美回来,我有一段行程,我去看南美的一个壁画,那是所有人去南美一定要看的一个奇观,但是由于从市区开车过去挺远的,所以我就用了比较偏向定制的方式,包团,一个司机+一辆车,正常的是一天1000美元,包含导游的小费。后来我觉得我既然去了南美,我希望体验一些当地人的生活,我去体验了公交车。去马丘比丘,即使是同一组客人,他在不同的场景下,选择商品是不同的。对于大部分企业而言,做平台的机会非常的渺茫,而踏踏实实选好一个客群,把这部分人服务好,一定会有回报。曾经我跟林伊也聊过,说为什么一下子人人都在做定制呢?因为其他的都不赚钱啊,像自由行怎么可能赚钱呢?把明明需要在当地完成的需求,提到出发前,这就是反人类的事情。所以大部分原来做这样的公司都没有活下去。对于我而言,我觉得定制游就是有机会的,我之前跟任静也谈过,我说如果你是把归类放在定制游里面,我们做不了这个投资,我们既然抓住了这个点,就是达人,无论是叫设计师也好定制师也好,这一类人他服务的品类有很多,用远程也好,随时可以回答你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把我们的人服务好,一类人是达人,或者说定制师,第二类是我们真正的客人,去深度挖掘他们的需求。


回到我们刚才的问题,我觉得定制游是有机会的,这个机会不是说它看上去毛利率高,虽然说只是看上去,但你只是看到了它的毛利,它的毛利率高,但同时管理费用也很高,可能最终还是不赚钱。最重要的是服务,比如说像我们的鸿鹄逸游,就是踏踏实实地在做服务,通过口碑传播,从服务一个人到服务一个家庭,这种生意是可以做长久的,一定会获得很好的回报。



孙志超:


其实我对定制游的理解肯定是不如您的,只能从产业逻辑上说一说我对定制游的理解,任何一个蓬勃发展的产业,都是有一定规律,而这个规律就是它一定会走向细分,至于在细分到一定程度后,到底是替代还是分化出更大的品类,举个例子来说,比如我们手机行业,后来分化出平板,这个平板和笔记本其实很多共性的,那么在最开始的时候,有些人认为它可能有替代性,有些人认为是互补性,这是两种不同的观点,而最终市场会教育我们,到底会是什么样的结果。所以说我觉得在早期,其实是没有结论性,比如定制旅游的早期,其实是看不到结论的。那么,我们真正要做的是,创业者首先要相信它,哪怕中间会有很多人质疑,那另一方面,这个市场什么时候到来,就是这个风口,这是最关键的一个点。


我们投资人和创业者都容易有一个误区,这是信息量带来的误区,特别是产品经理,他们同行业的产品见得太多了,做投资呢,是产业逻辑理解的太深了。但是回到我们真正的市场,也就是消费者那里,他们的视野没这么广,他们会本能地从我能不能赚到钱,我好不好用,这些很基础的东西来考虑。


所以在定制游早期的时候,消费者根本没有机会去了解定制游,他们有了旅行需求会本能地找旅行社或是线上旅行社,他们根本不知道定制游,连判断的能力都没有。所以现在的创业者一边在做这个事情,一边在教育这个事情。我们回顾历史上所有的做得好的创业者,他们是先驱。定制游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它是基于中国,和中国的经济环境相关的。很多时候我们都面临着两个焦虑:一个是中产阶级焦虑,这个是必然的;另外一个焦虑是信息爆炸的焦虑。很多事情你不知道的时候,是没有烦恼的,知道了,反而会有烦恼。比如说定制游,消费者知道了定制游之后,又多了一个更好的选择,当人们有了越来越多的意识的时候,这个需求就自然而然来了,定制游天花板其实是创业者和消费者共同决定的。


所以说我们肯定会迎来一个巨大的风口,如果有人能够预测到这个风口,这个人一定是一个亿万富翁。没有人可以确定这个风口是在哪一年哪一天,但这个风口是正在到来的。




周起屹:


接着上一个问题,我们是从整个产业链来看待这个问题,现在整个分成资源、产品、渠道和营销。因为我们看到前10年,资源和产品带来了一大批的独角兽企业,包括携程、包括小米,他们的一些轻资产,包括规模化的复制,其实带来了很大的一个冲击。但是在这几年来看,反而资源和产品是大大的落后的,所以我们就看到很多线上的企业会去线下开很多店,小米也是,要开1000家店,包括携程也好、途牛也好都不断地收购了很多线下的旅行社。那么对于定制游来讲,它的线下店的意义在哪里?另外一块是小米也是在14年的时候雷军提出来要开1000家店,想问一下两位,就是线下这个事情,请问怎么看待线上和线下的互动问题?




孙志超:


首先线下化是整个产业的趋势,不止是旅游产业,其实整个产业都是这样。其实我之前是做文娱的,我们研究的是如何让人不出门,但旅游呢,研究的是如何让人出门,我觉得它们是有共同点的,第一就是越来越强的IP化,另一个就是都是不断地在往外延伸,文娱现在也有了很多线下的东西,比如Live啊,一些线下的公园啊,不断地在延伸,和电商做线下店、旅游做线下店都是一样的。


本质上来讲是因为移动互联网这个流量这个红利正在下降,但是我们要保证他们的增长数量和增长质量。我们常常看到新闻说一年之间要开多少家店,从互联网的经济衍生出来的一个概念,我觉得不能单纯地关注它强调的数量,实际上它会根据它的情况来调整。我们说到旅游的体验店,过去在线上的旅游有一个很大的缺陷:很难从线上看出旅行社或机构的调性和风格。线下店第一是触角,另一方面是提供了更强有力的品牌认知。第三方面它也符合了整个产业往下延伸的特性。



游庆冀:


我们刚才听到我趣旅行的黄总说到了我去和路路行的合并,我们也是希望在整个海外的长线目的地端,在产品和服务上做一些提升,所以促成了本次合并及投资。那,在线下这一端,我们也在研究新的零售模式,就像链家一样,我们差不多在全国拜访了200多个门店,除了我们投资人刚刚说到的雄狮,我们大陆也有一些门店,一家门店就能做到接近2亿的收入,而且不只是一家,我们大概看到有5、6家这样的门店。是什么样的逻辑使得这些看似传统的门店有这么强的生命力呢?我觉得最根本的还是旅行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也好,还是产品本身自带的一些属性也好,但凡有一种方式能增加客户在做决策的安全感,线下面对面的接触至少是一种方式之一,同时它也有更高效的方式与客户沟通。我曾经和一个淘宝的TP做得非常好的一个创业者聊过旅游行业的培训的事,最后发现说培训门店的第一线的旅行顾问,跟培养淘宝的远程的完全不一样。去年年底携程上了一个定制师的频道,我自己去试了一下,但以同业竞争来看,还是存在着一些问题的,因为它还是在靠门店的人在服务。那么线下的这些方式是否是值得我们探讨的,我觉得是值得的,我们今年也会在这些方面有一些动作,但是和传统的门店会不一样。因为我们觉得现在还去做旅行社的门店,只是把门店当做一个封闭的空间是不对的,应该把门店做小,把人做大。怎么把人做大呢?那就又回到了我们指南猫,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为很多的旅行社朋友赋能的一个很关键的原因,我曾经跟很多大的做旅行收客的老板都有交流过,我说你们一家门店养一个顾问,养得起吗?一个合格的顾问,每年至少要十几万,但是我可以帮你养,我一个旅行顾问可以cover你很多个门店,所以我们今天讲的不仅是技术的赋能,还有人。门店是要可销售的行程才是有用的,门店是可以做,而且有非常大的机会。线上跟线下的融合是很有帮助的。



申请试用「云定制」,

请点击“阅读原文


TRAVEL DIFFIRENT

用自己的方式去旅行






 CONTACT

联系我们


📍上海 · 浦东

世纪大道1229号2号楼2楼裸心社 

☎️咨询电话:021-6163 5699

📃联系邮箱:Sabrina@zhinanmao.com

微信:Sabrinazhinanmao

申请试用「云定制」

请点击“阅读原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