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修行的七个要点 简单实用 一定要牢记!

2017-06-20 顶果钦哲仁波切 腾讯佛学

修行 

一、修行要有恒

当人生顺利,心满意足时,我们会倾向修行;当我们饿了,没有东西吃,就会失去修行的兴趣。

这是因为我们对法教缺乏完整的信心

俗话说:“肚皮饱了晒太阳。这是我们像修行者的的时候。一旦事情不顺,我们变成凡人。佛法无法和我们的心融合在一起。请加持我们,让心中生起正确的态度!”

另一句话说:“落入凡夫行径的修行者,永不会解脱。为外表而念诵咒语,无益于修道。”

二、修行要精进

修行要全心投入,让自己完全浸润在修心之中。

有时禅修空性,有时生起出离心,有时对众生发慈悲心。

透过仔细的探索和检视,我们会更下定决心,愈来愈努力去修持修心的法门。

三、分析试验求解脱

首先要分析我们哪一种情绪最强,然后专注而努力地去对治。

当我们面对某些特定状况时,仔细检视这情绪是否增加。

我们应该观察情绪是否会生起,生起时要能辨认出来,透过对治的协助,把它去除,然后持之以恒,直到情绪不再生起。

四、不应自持

如果能帮助他人,提供食物和衣着,协助人出狱,或让他们升官,那么我们不应该期待获得他人的肯定。

如果我们长期认真修行,或知识广博,严守戒律,也不应当期待他人的尊敬。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发现他人知识渊博,应当祈愿他们能够真正博学;

如果他们严守戒律,应当祈愿他们能够像佛陀时代的弟子;

如果看到他人修行,应当祈愿他们的心与修行合而为一,没有障碍,他们的道路能引领他们走向最后的目标。

这应该是我们禅修的方式,关心他人胜过自己

关心他人,胜过自己

如果我们能做到,也不应为自己庆贺,认为自己做了什么伟大的事。

瓦君(种敦巴)曾给过这样的忠告:“不要依赖他人,专心对本尊祈请。”

不要依赖他人,认为他人会给我们食物、衣物等等。

然而,要对三宝生起完全的信心。

有一种说法:“相信上师是究竟的皈依;利益他人就是究竟菩提心,因此不要炫耀自己的成就。”

永远持守这种态度,因为依赖他人,结果未必如我们所愿。

五、不应暴戾

如果我们在公众场合被忽略,不要认为自己是这么好的修行者,人们怎么不在乎我,不来供养或请求加持。

此时,不能烦燥,不能严辞以待。此刻,我们还不能用法教来对治我执。

这完全是因为无法用法教来对治。

六、不轻喜怒

水晶球因自身的透明,而呈现各种颜色,放在什么上面就变什么色。

同样的,有一种修行者得到很多金钱就会想:“哇,这是多么慷慨的功德主。”

但如果得不到钱,就口出恶言,牢记在心。我们不能被如此微小的事情动摇。

七、莫期待回报

如果帮助他人,或有机会修行,我们不应当期待他人的感谢、称赞或给予好名声;

如果我们能够终身修持两种菩提心,在座上和座下皆正常禅修;

如果我们能将心与禅观融合,日常生活中的经验就不会是凡夫的经验。

再说,如果不被日常生活干扰,有助于禅修的进展。

但如果禅修时非常的专注,事后完全分心,就无法对禅观产生信心。

反过来说,如果我们在座下培养许多正面习惯,但在禅修过程中不专注,修行同样是无意义的,要努力做正确的修行。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本文转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侵权请告知删除,

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  近期热文

必看!末法时代 《地藏经》究竟有多重要?

修行遇不到善知识要怎么办?佛力加持 自己摸索!

不用去跟因果争辩 它从来也不误会你!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 那善恶功过能否抵消?

动人感悟:我不敢说我是佛子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