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温金玉撰文缅怀佛学泰斗方立天先生:他一生坚持两件事

2017-07-07 温金玉 腾讯佛学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光阴倏忽,转瞬之间方立天先生谢世已是三载。

一千多个日子平静如水,然而常常在不经意间,就会有念头闪过。

有时是在读书,蓦然看到一段引文,恰是作者对方先生著述的引用;有时参访寺院,法师或居士们会无意提到方先生。

这一切的一切,便构成为一份静水流深的缅怀,静静地,不为他人与自己觉知,而它就在那里。

文 | 温金玉


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教领域的双耕



对于方先生的卓越功绩与学术成就,已有许多深入的探讨与总结,赞誉为当代中国佛教研究的里程碑式象征

特别是对先生在中国哲学与中国佛教两个领域的“双耕”最为学界所称道。

北京大学楼宇烈教授曾评价说:

“近百年来,我们在学术研究方面唯西方马首是瞻,不能够很契合中国本土哲学和佛教的特点。方先生开辟了一条道路,让中国哲学和佛教学术研究重新回到中国文化的本位上来。”

如代表作《方立天文集》(六卷本)的出版嘉惠学林,影响巨大,先生的成就赢得政教学多个界别的肯定与赞叹,这是非常让人敬仰的。

方立天文集

情怀——念终念始,常在于学



我常常想,是怎样的情怀支撑着他们这一代人对学问的生死以之?又是怎样的毅力铸造了他们学术的成就?

随着自己年龄已过知天命之年向耳顺之年一天一天靠近,对人生的终极意义与生命旨归有了更多的思索与体会。

孔颖达曾说:“念终念始,常在于学。”我觉得支撑这些前辈的是一份信念,一份情怀,一种对价值确定性的苦苦追求。

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横渠四句所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可以说是历代文人的觉者境界与君子气象。

方先生生前在接受采访时曾说,自己一生坚持两点:一是与人为善,不做坏人。二是珍惜光阴,天道酬勤。

前一句是向外对人,广结善缘;第二句是向内对己,勇猛精进。或许这就是撑起先生精神大厦的两大支柱。

学问何为?读书的目的在于明理,教育的宗旨在于做人。做事做人须有底线,对因缘须有敬畏、珍惜与感恩。

方立天作品

清纯的人格善良的心性



方先生的学问之大是人所共知,但他的清纯人格才是赢得有口皆碑的关键

他们这一代人从小就浸润于传统文化的熏习之中。方先生生长于浙东地区,幼时母亲常烧香拜佛,有时候,他和母亲一起,走四十多里的山路,去拜佛、吃斋饭。

对于寺庙中的观音、关公等塑像,他记忆深刻。先生曾回忆说:每当我看到这些塑像,就有一种异常神奇的感觉涌上心头,引发出难以名状的超越人生的遐想。”

一历耳根,永为道种。声声佛号,缕缕香烟,如一颗种子,埋入他幼小的心灵,成为一生做人做事的指南。

对他影响甚大的或许还有1956年在中国佛学院8个月的旁听经历,在与出家人近距离的交流中,令他对佛法有了更为深切的理解与体会。

他在后来的著述中常常提到“同情之默应”与“心性之体会”。他们这一代人曾遭遇过太多的变故,既不损人,又不害己,是最大的良知考验与智慧圆融。

其实在后来的相处中,从未听先生提过任何怨天尤人的话。诸恶不忍作,众善必乐为。天地良心是他们所禀持的做人标准,十目所视的“慎独”是他们的生命自觉。

乐于助人,诲人不倦,无论是青年学子,还是佛门新秀,皆为先生的提携而至今感恩不已。先生的平易与乐观也影响了周边的许多人。

方立天自选集

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方先生待人宽厚,律己甚严。他对于学术有着清教徒般的虔诚心和传教士般的使命感。

他曾对记者说,如果用一句话描述自己,那就是从不浪费时间

先生志向高远,心性纯厚。当年他入北大学习时,哲学系里的冯友兰、汤用彤、洪谦、郑昕、张岱年、任继愈、任华等先生还在授课,他荣幸地担任了冯友兰先生中国哲学史课代表。

流水如有意,高云共此心。受这样氛围的熏陶和浸染,学术的使命感自是不同于常人。

“我本可以容忍黑暗,如果我不曾见过太阳。”这为方立天以后的学术生涯奠定了基石,为他的人生取向树立了标杆。

板凳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这也是方先生常常书写的座右铭。

在人大图书馆,至今流传着方先生与学生一样去图书馆抢占座位的“传说”。

他一年四季,天天泡在图书馆。每天早上等着工作人员开门,晚上由工作人员催着关门。

久而久之,图书馆方面也感动了,在书库里为他设了专用的桌椅。所以后来方先生多次说应感恩图书馆对自己的成就。

方先生埋首学术,为人豁达,对名利毫不热衷,清苦自持,甘心寂寞。读书是他的生活方式,学术是他的人生信仰。“读书之乐何处寻,数点梅花天地心”。

在他身上,有着传统士人的精神气象。

他曾有这样的表达:“我的工作、事业取儒家的态度,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生活上、名利上则受道家、佛家思想的影响——顺其自然,淡然处之。”

一念纯诚,万缘清静!

他精进的一生就是为佛学研究而奉献;他辛勤的汗水,就是为中国宗教学科建设而流淌。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读书人,是社会的良心,要有道义与担当。

2014年3月2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其中提到佛教在文化交融、文明互鉴中的积极作用。

其时方先生已入院疗养,但撑着病体写下了感想发表,连报社的编辑都感动不已。

方先生生前最后一篇文章《一座高峰——追念老师冯友兰先生》在《光明日报》刊登出来是7月3 日,7月7日先生即谢世,相距不到四天时间,让人唏嘘不已。

《论语·述而》中说:“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人生短暂,一期一会爱就是信仰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先生的一生是取圣贤之象,君子之志。

人生要有所作为,生命要有所期许,这样才对得起我们的生命,并让其不断的成长、发展与完善。

人生短暂,一期一会,爱就是信仰。人生要学会珍惜因缘,与人为善。

活在世上,需要温暖别人,也需要别人的温暖,只有相互的心都有炽热的温度,这个世界和整个人生才不会因冰冷而失去意义。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及出处。

●  近期热文

弘一法师:我的字即是法

许巍说:这首《空谷幽兰》是献给弘一大师的……

修行就是 面对自己 观照自己 改变自己!

酒是粮食精?为什么佛教徒偏要说不行?

温金玉:佛法弘扬本在僧 纪念一代高僧太虚大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