禅宗最常参悟的四则话头
最常参悟的
禅宗话头
参任何话头,千万不能和自我中心连在一起,若是参到最后总是围绕着自我,将会成为一个傲慢心、自私心非常强的人。
所以如果自己发明了话头,要先去请教师父这句话头能不能参?否则最好还是老老实实地用师父建议的话头。
以下是四种禅宗常用的话头:
一、念佛的是谁
习惯念佛者在开始参话头之前,可以先念佛,但是念了几句之后,便要提起话头连续地问:“念佛的是谁?”
但是当你在问“念佛的是谁?”时,却自我回答:“念佛的是我!”
虽然常识上是自己在念佛,但这个“我”是妄想、执着、烦恼的我,不是智慧、清净、无我的“我”,所以这个答案毫无力量,不是正确的。
此时该怎么办?还是要立刻提起话头。
若是感觉问“念佛的是谁?”问得很无聊,或是自己已经没有在念佛,所以对于问“念佛的是谁?”觉得奇怪时,可以改念佛号,直到无聊的感觉消失后,才再提起话头。
若是又觉得无聊,就再念佛,但是念佛的时间不要太长,清清楚楚地知道自己在念佛之后,即提起话头来参。
念佛者参的话头是 “念佛的是谁?”这是因为宋朝之后,许多禅修者也念佛,称为“禅净双修”——以念佛求生净土,以参禅明心见性。明心见性者同样发愿往生净土,而发愿往生净土者也需要明心见性,所以参“念佛的是谁?”
二、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
另外,习惯数息者若是一开始无法马上参话头,也可以先以数息法来放松身心,在数了几次之后,便开始参话头。
不一定要等到完全没有妄念才参话头,否则,整个禅修期间可能都只是在数呼吸,而没有机会参话头了。
当你清楚知道自己在数呼吸,心念比较平稳时,就可以开始参话头。此时心里也许仍然有杂念、妄想,不过没有关系,要以话头来替代妄想。数息者所参的话头,我的建议是“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
何谓“未出娘胎”?
不要自以为:“未出娘胎前我是个鬼、是个灵魂、是中阴身、是第八识……”或是认为需要去修神通,修成神通后,就能知道过去世的自己究竟是谁,或是去问能知三世的算命仙,这些想法都是妄念、是魔。
所谓“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的意思是“没有生与死的本来面目是谁?”
何谓“没有生与死”?“出娘胎”是生,有生就有死,死了之后可能又会再出娘胎。
“娘胎”指的是什么?人的娘胎是胎,动物的娘胎也是胎,众生在生死之中打滚,即是出娘胎。我们从无始以来就有生命,那么,我们在无始以前是什么?
所以,参“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是要参“无始以前还有什么?”、“还没有开始生与死之前是什么?”若是自问自答:“无始以前是真如、是佛性、是如来藏……”凡是给话头任何答案或名词,都是错的。
既然任何答案都是不对的,那还要继续问下去吗?要。用话头将一切执着、妄想、杂念全部打得粉碎,在毫无余地、没有退路的时候,本来面目是什么?像这样问下去,就是在参话头。
三、拖着死尸走的是谁
另一句话头是“拖着死尸走的是谁?”
我们这个身体只要一口气上不来,就成为死尸。而当身体正在动的时候,到底是谁在动呢?
如果是身体,可是身体常常在变化,如果是心念,心念也常常在变动;也有人说是灵魂、有人说是元神,更有人说是佛教所谓的第六识、第七识、第八识,或称为神识,但是这都不能解释拖着死尸走的是谁,那么究竟是什么在拖着死尸走?
其实问这句话的目的,并不是要问你的神识是什么,或者你一生又一生的业力是什么,而是问拖着这个死尸的本来面目是谁?这与“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问的是同样的东西。
四、 什么是无
若是觉得“未出娘胎前的本来面目是谁?”或“拖着死尸走的是谁?”句子太长,可以参比较简短的话头,例如“无字公案”的“无”,也就是“什么是无?”
“无字公案”源自唐朝赵州从谂禅师与弟子的应答。
有一天,一位弟子问赵州禅师:“一切众生都有佛性,狗有没有佛性?”
赵州禅师只回答一个字:“无。”
一切众生皆有佛性,而狗也是众生,当然也有佛性,但是赵州禅师却回答“无”,为什么?这个“无”究竟是有佛性还是没有佛性?赵州禅师不再回答,而是要弟子自己去参。
其实,赵州禅师所说的“无”,指的是佛性。但是,真的有佛性这样东西吗?没有。这是因为众生执着,为了方便度化众生,所以才权巧方便说有佛性,事实上没有一样东西叫做佛性。
“佛来佛斩,魔来魔斩”,执着有佛性,要斩;说“无”就是佛性,也不对,只要有任何回答都是魔,都要斩。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本文转自网络,内容仅做公益性分享。
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
● 近期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