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样磕头念咒 却有三种不同的结局

2017-12-03 太桥旦曾堪布 腾讯佛学

文/太桥旦曾堪布


每个人学佛修行的目的都是不同的,可以说千差万别,但是所有的这些目的——也就是发心——概括起来就是三个,这三个不同的学佛发心分别对应下士道、中士道和上士道。

要知道,发心是什么,结果就是什么。

不管你做什么善业,放生、念佛、修持六度等等,如果你的发心是为了来生过得更好,结果就不可能是解脱轮回。即使你念的是金刚乘那些不可思议、可以当下成就的心咒,如果发心没在上面,结果也就不言而喻。

下士道——追求人天道的果报

为什么叫下士道?是不是因为下士道的人个子比较矮?或是地位比较低?当然不是。三士道在人的身份、环境、佛法上都没什么差别。唯一的差别在发心,下士道就是追求人天道的果报,他们学佛的发心可以说是最差的。 

举个例子:有五个人站成一排面对佛像磕头,他们磕头的场所和时间一样,对象也相同,磕头时念的咒也分毫不差,但五个人发心不同,士道就不同,而最终的修行结果也就不同了。 

第一个人磕头时想,愿我来世成为名人,或者当上领导,或者有钱有势,或者天生丽质……以这种发心来磕头,这就是下士道。

第二个人磕头时想,天人更有福报、更长寿,身体自然放光,还有神通,可以像鸟一样飞翔,愿我来世能做一位天人……这种为了追求天道而学佛的人也是下士道。 

不过话说回来,虽然这两个人的心量比较狭窄,只是追求人天的果报,但他们都相信轮回、会考虑到来世、会因惧怕恶道而谨慎因果,所以,下士道也是佛法。

中士道——追求个人解脱 

接着前面所举的例子。

第三个人也同样磕头念咒,但他的发心是想从三界六道中获得解脱,在涅盘中安住。他追求个人的解脱,能破除人我执,他磕头的功德能获得声闻的果报,获得阿罗汉的果报,这叫中士道。 

第四个人也渴望解脱三界六道的痛苦,追求涅盘的快乐,但是他愿意在修持时,不依靠任何善知识,而是自己依十二缘起来获得辟支佛的果位。

比如,他看到一堆动物的遗骨,心中揣测:这骨头从哪里来?从死而来。死从哪里来?从生而来。生从哪里来?从有而来……

这样一直推导到无明,十二缘起全部通达后,就可以获得辟支佛的果位。这个过程被称作独觉或缘觉,也属于中士道。 

中士道的发心是为了追求个人的解脱,不是为了众生。中士道的境界可以说是一个中间站,佛陀的果位才是终点站。 

上士道——智不堕入轮回悲不离众生 

下面来说说第五个人。

他磕头念咒的目标既不是人天的果报,也不是涅盘的果报,而是最高、最圆满、最彻底、最究竟的佛陀果报。他不是为了让自己从轮回中获得解脱,而是为了一切如母众生而追求佛果,他眼光远大,已经达到了终点站,这就是上士道,也就是佛道、菩萨道。

上士道可以用两句话概括——智不堕入轮回,悲不离众生。 

实际上,上士道是我们人人都有可能做到的。如同释迦牟尼佛在三大阿僧祗劫中,经历了六度万行的菩萨道,我们在生活中也可以做到。 

这种积累不一定要等待很久,而是在生活的当下,在日常的点点滴滴中就可以随时发心、把心转向佛法,积累很多福报,帮助很多众生。

虽然我们不能立刻像佛菩萨一样发起大心、普度众生,但也可以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涓滴成河。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  近期热文

梦参老和尚:在生活中修行

怀念梦公上人:追忆长老与南师的道谊之交

一代高僧大德:梦参长老生平

清凉一片月:忆梦参长老

梦参老和尚:念念之间 都是修行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