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一切音,都是雅音,都是佛音

2018-04-12 黄复彩 腾讯佛学

♫. ♪~♬..♩

《阿弥陀经》上说,西方极乐世界有“白鹤、孔雀、鹦鹉、舍利、迦陵频伽、共命之鸟。是诸众鸟,昼夜六时,出和雅音。”

佛说,这所有的雅音,都是佛音。

呵,呵,有着如此美妙佛音的世界该是一个多么美好的世界!

文/黄复彩


如此美妙的佛音世界在哪里?

答曰,在我们的心里,在我们的一念之间。

正如六祖慧能所说,“前念迷即是众生,后念悟即是佛。” 迷者是凡夫,悟者即是佛。净土与秽土的差别亦如此,也即在一念之间。

我们生活在一个喧嚣的世界,耳畔所听,遍是杂音、噪音、秽音乃至人类世界的种种争吵声甚至枪炮轰鸣之音。于是,我们在躁动不安中生存着,喘息着,失望着,也期盼着。

曾几何时,我们迷失在一片现代化的烟云中,四周是水泥钢筋结构的森林,是刺鼻的废气,是汽车喇叭的吵闹,是打桩机的轰鸣……我们上班,下班,挣钱,消费,再挣钱,再消费,生活像一首永远没有休止符的音响。

很多时候,我们总想躲进深山,躲进一个幻化的世外桃源,去做一个现代的陶渊明,但却又放不下我们在这世界已经拥有的一切,于是,又一个轮回开始了。

据说在陕西终南山有很多隐士,其中不乏事业的成功者,甚至亿万富翁。他们厌倦了城市的喧嚣,厌倦了他们曾经为之奋斗了大半生的“成功”,宁可躲在这深山老林中,搭一间简易的窝棚,吃着缺油少盐的面条。

他们究竟在追求什么?

他们究竟有否找到他们理想中的净土?

不知道。

我不是隐士,当然也不是遁世者,很多年前,为了写一个以为能够传世的作品,我来到一座山上,住在一座古寺中。然而,在这个每一处角落都被开发到死的时代,山里的宁静并不可得。

白天,有一批批游客来到这里,我打开电脑,刚刚进入情节,导游小姐的电喇叭就响了起来。好不容易游客下山了,当夜露初起时,寺周围的树林里便响起一片蝉鸣,想想看吧,千千万万,甚至上亿只蝉同时鸣叫该是怎样可怕的情景。

好在蝉并不总是鸣叫,夜深了,蝉吸饱了露水,就进入夜眠,游客也走净了,寺周围只有风的呼叫声。

我问老和尚,佛音是什么音?

老和尚指了指外面说,你听到什么了吗?

我回答:风声。

是啊,老和尚说,这就是佛音。

这是夏天,而到了冬天,每到夜里,寺周围的古树就会发出一种奇怪的哼叫声,树太老了,风吹进树的空洞里,就发出这样的声音。在这个寂静的冬夜,这声音听起来总让人生些恐惧。

我问老和尚,你习惯听这种声音了吧?

老和尚说,当然。

我又问,那么,震耳欲聋的蝉鸣呢,还有导游小姐的电喇叭呢,出租车的鸣叫呢,这些你都习惯了吗?

回答说,当然,所有的声音都是雅音,都是佛音。

我纳闷了,看着这个在这人世活了九十年的老人,不明白他的世界里究竟装着什么。

直到老人离开了这个世界,很多年后,我忽然意识到,我们都是人世的挑剔者,对这个世界,却缺乏最起码的包容。

我们嫌冬天太冷,嫌夏天太热,嫌城市太闹,嫌乡村太僻静,嫌钱太少,嫌物价太贵,嫌妻子唠叨,嫌同事们的挤兑,嫌同行们的竞争……然而却不知道这就是生活。

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却对这个世界太多的抱怨,这是我们活得太累,活得太苦的根本原因。

《华严经》认为,我们所处的这方世界至真、至美、至善,无所谓缺陷,即使有缺陷也是美的,而具体到现实的人生,则是圆融无碍的。

佛眼看世界,这世界无不圆融;佛眼看众生,众生无不是佛。人一旦有了菩提心,这世界无不是智慧,无不是圆融,无不是美好。

弘一法师去他的学生丰子恺家里,一碗青菜豆腐,他却吃得如山珍海味。子恺说,菜太咸了吧,弘一法师说,咸有咸的好处。

饭后,子恺家因没有备茶叶,弘一法师捧着一只粗瓷碗,就着白开水大口地喝着,子恺说,太淡了吧?弘一法师说,淡有淡的味道。

咸有咸的好处,淡有淡的味道,总之,一切都好。

“怎么都好”,是我的一个朋友的斋号。那一天,我站在他的门前,反复地读着这句斋号,读着“怎么都好”,我也就是这样一步步走进他的内心世界的,我知道,没有菩提之心,又怎能看这世界“怎么都好”?

“一切音都是雅音,都是佛音。”在城市的噪声中,我学会慢慢地寻找并体会属于我自己的那份宁静,于是,我仿佛找到了生命回归的音乐,我也开始感到自己不再是一个“我辈飘零,积劫孤露”的无依孩童。

本文为腾讯佛学独家原创稿件,

转载请务必注明作者和出处。


关注腾讯佛学   长享智慧清流

●   相关阅读 

中佛协发声:“普陀山上市”严重损害佛教形象,严重伤害佛教信众感情!

她梦见老和尚说:明天开窑,来拣舍利!

因为这四句话,他被误解了上千年!

去寺院拜佛祈福  这些事情你不可不知!

心无挂碍 是一种至高的生活方式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