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艺术家访谈】“过客”谈一峰

流动的画廊 流动的画廊 2022-12-25

谈一峰,1986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美术系。1993年毕业于澳大利亚国立大学艺术学院,并留校任教至今。澳大利亚籍华人,现居于堪培拉及北京宋庄。



流动的画廊(简称流):首先请简单自我介绍一下。

谈一峰(简称谈):我是生于60年代的老头儿,从小就作画,最早的背景是画国画,然后自学的版画。二十岁不到就开始在各省市杂志上面发表作品了,二十几岁成为中国美协会员,后来因为没有交会费干嘛的把我除名了,我那个会员证还在那儿呢,但是那个无所谓,现在作画的话无所谓你协会不协会,或者会员不会员的。之后就是1989年去了澳大利亚,后来进入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版画专业,读了研究生,然后移民在那儿了。最近八年就在两边跑,大部分时间是在就游山玩水,小部分时间画点儿画。


在中国的早几年吧,画了三个系列,一个是叫《苹果》系列,一个是《天上人间》系列,再一个就是《八仙过海》系列。这次跟流动的画廊合作做的这次展览是纸上作品,它不包括在这三个系列之内,它是我另外一个系列,叫《过客》系列,材料都是丙烯画在纸板上的,作品尺寸比较小,但是我这个系列有个特征就是我很少有独幅的作品,大多数都是一张两张连起来的。这个《过客》系列,它表现的就是我去到澳洲的一些生活经历,是像人生一样的,今天、明天、后天,它就像一个过客一样的,它没有太精彩的一面,但也没有太平淡的一面,就是说每个人的经历都不一样,每个人的那个感受都不一样,然后每个人所得到的那个结果都不一样。





《不明液体》,丙烯纸板,48cm X 53cm,2012年



我比较感觉到好玩的就是,《过客》系列里面大部分作品都有一个像场景一样的,有点像舞台剧的那种布景,有一堵墙或者是建筑物上面有窗口,那么它分了两个层面,一个在窗口里面的人和在窗口外面的东西,窗口外面可能是小动物或者是不明物体,或者是小的其他的什么小的昆虫类的,那么窗口里面就是有各种各样的人物,这种人物是代表了一个社区、一种文化,或者代表一个政治环境、一种经济环境,它都有各种的可能性。不同的文化背景的观众,它都有不同的生活经历,那么以他自己的那种感受来读我的这个作品,就是每个人有每个人不同的理解。从这个作品中得到不同的信息和自己所领悟到的不同的感受吧。


这组作品还有一个比较好玩的,就是它的隐喻性很强烈,隐喻了很多的政治环境,或者是中国的这个大的经济的这种大跨越,在很短期之内的一种巨变,有这种戏剧性和喜剧性在里面,更多的还有一些幽默的东西在里面,这就是每个人去自己去领会了。我没有刻意去想说明这幅画去说明什么问题,去表达什么意思,它恐怕就来这样一种潜意识的,也是瞬间的一种想法、一种感受,去表达一些未知的,或者内在的,或者是可有可无的这种意义在里面。


《过客系列之玩球》,丙烯纸板,40x50cm,2014年




流:《过客》系列就是你到澳洲以后,才做的这个系列是吗?

谈:对。我到了澳洲之前做的东西,就是像中国体制内的那些人创作的东西,还是很大字报形式和图解式的这种创作,去了澳大利亚之后呢,我的作品实际上就是完完全全变掉了,应该说是更当代性一些,我到澳洲之后更多的关注于多媒体或者是装置艺术,后来又转回到绘画,特别是纸上和布上的这些东西,我想更加的好玩,商业和便于携带性,也便于家庭收藏、欣赏,它不是特别的那种学术性,我这么认为,更多的带一些商业成分在里面,比较好卖吧。最起码在澳洲和一些其他地方是很好卖的,但是在中国还没怎么尝试。



流:你的风格变化可以就是分几个大的转折点?

谈:去澳洲是个大的转折点,特别是我这个《过客》这个系列,这个系列实际上是我在澳洲重新拿起油画笔的第一个系列,这个系列画了有这么五六年,一直在延续,就是在目前,我有的时候还会再继续画它。就是这种形式感的东西画了五六年,它像一个戏剧,有个背景,它上面有一堵墙,墙里面有窗子,窗子里面各种人物,各种转变,也有点像中国的钱钟书的小说《围城》,我的那个想法,那个启发点是从他的小说那儿来,就是墙里的人要往墙外面跑,墙外的人要往墙里面跑。婚姻里面的人要往婚姻外面跑,婚姻外面的人要进入婚姻里面去,大家都要做多种尝试和,寻找多种可能性。


不明固体》,丙烯纸板,48cm X 53cm,2012年


“作品用戏曲性的绘画隐喻手法,阐述我对当代社会事物发展变化和知情权的质疑和关注。”

——谈一峰




流:你还记得就是当时你到澳大利亚以后,你有没有什么具体的一个事件触动你?

谈:有一件事是比较好玩的,就是我是一个中国人,然后跑到澳大利亚,不会说英文,然后开了一家西餐馆,自己还是一个西餐大厨,最后还画画,所以我自己的这种身份的认定很模糊,很混乱,说不清楚,像骑在一个篱笆上面的人,不知道谁,我是哪个属相。我是中国人,但是中国不接纳我,我属于西方人,西方人也不接纳我,所以我的绘画里面,它参合了许多的元素在里面,很难说清楚我的画它是什么人画出来的。我要不说我的名字或者我的籍贯、我的国籍,大家都认为,西方人认为这是中国人画的,中国人认为这是西方人画的,所以你在这个墙上面,很难界定我属于哪一方,而且我还感觉到,我还真的是很难属于哪一方。



1985年,在南京长江大桥



1999年,在澳洲首都堪培拉


开餐馆的生活一干就是7年。虽然早已获得艺术硕士学位,但谈一峰直到2000年才得以全身心地投入创作。


“中西方文化对苹果的理解是不同的,苹果在中国文化里是吉祥平安之果,在西方文化里更像是诱惑罪恶之果。我并不想把苹果作为某种特定符号,每个人都可以有自己对苹果的独特理解。我的苹果漂在中西文化之间,可以是红苹果,也可以是黑苹果,可以有多种诠释。”


“海外的生活经历会改变一个人看问题的视野和角度,没有这种经历就没有我今天的创作。但文化的根基是终身的,比如说我虽然入了澳大利亚籍,但骨子里还是觉得自己是中国人。


——谈一峰




2013年,拍摄于北京四维空间的个展


2014年,在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展览展出了谈一峰“苹果”系列油画、雕塑作品


《苹果》系列



流:你是什么时候决定要走一个职业艺术家的道路?

谈:刚去了澳大利亚也是没有办法,你要先学语言,因为你要想留下来的话,你要再进入高等教育之后,教育移民的方式才可以,所以说我拿到高学位之后就自然而然就移民了,那么你上学完了之后,作为一个艺术学院的学生,你一时半会儿是不能卖画的,要经过一段时间,社会上的淘沙一样,慢慢慢慢淘你才能慢慢开始卖画,所以在那个阶段我就开了餐馆,这是一个养家糊口最基本的,你要让你的肚子要有大米进去,当然了做餐馆除了你点钞票的时候是开心的,其他时候你都是痛苦的。关门之前点钱很开心,那是瞬间的,画画还是我的最终理想,至于你画画你想画成一个什么名堂出来,我倒是没想过。刚开始在学校里面的时候,我做的作品确实是可以作为大师去发展,但是我放弃了那些个机会,因为在澳大利亚,很难能有那种机会去成为一种大师,他们欣赏的那个水平是不一样的,虽然说西方艺术比中国要前卫得多,但是澳大利亚实际上是一个艺术的沙漠,它很难能接纳一些比较沉重的话题,特别是在当代艺术领域里面。这是因为为什么我从一个做当代艺术的一个学生转回到油画,三度空间的地方转移到二度空间,它可以卖画,可以养活自己,可以活得比较轻松,我比较喜欢轻松一点的生活,喜欢多点儿咖啡,少一点压力。(众人笑)


流:在你的艺术道路上,有谁是对你影响大的人?

谈:第一个影响大的人是我的父亲,我到现在对他还没有印象,他到底长什么样儿我已经记不清了。他在我七岁的时候,在文革时期他就被人弄死了,文革之后政府又对我家有很好的优待,所以我的生活有一段时间是很痛苦的,但是有一段之后就有一种特权吧,因为有了那种特权,我也就很容易出国了,出了国之后环境就不一样,大家是人人平等,也靠自己的双手靠自己的能力,这在于自己和我的前半生是很不一样,特别是近几年吧,因为在艺术领域里面,也有一定的知名度了,当然了你要说我的作品有多么的当代前卫这很难说,我一直在说我的作品就是很商业性,纯粹就是搞得玩玩,但是在中国这个环境里面,他们还是认为我的东西蛮前卫的,特别是一些隐喻性的东西,今年有一个展览,我的作品还不让展出,虽然表面上看没什么东西,但是他们选的时候我的东西都没选上,因为他们觉我的作品太政治化了。他们跟我回馈我的那个信息是,是作品太政治性了,它很隐喻性,就是评选人看出来了,说如果他这个作品他选进去了,对这个展览有一定风险性。




《过客系列之瓢虫》,纸板丙烯,40x50cm,2014年

《迷宫》, 纸板丙烯40x50cm,2014年

《蚂蚁国》,纸板丙烯40x50cm,2014年

《美好河山》,纸板丙烯40x50cm,2014年

《江山如此多娇》,纸板丙烯40x50cm,2014年

《过客系列之小鸡食米》,纸板丙烯40x50cm, 2014年




流:可以用几个关键词来概括一下你自己的作品风格吗?

谈:我这个作品还真没有什么东西好概括的,它只是一张画而已,里面有一点点的那个幽默,好玩和隐喻性的讽刺,明眼人站在面前能看的明白,许多人像拿张画一样的来看的话,它真的提不起来,什么漂亮啊、美丽啊、可欣赏性啊,有多少的可读性……它全部在后面。


流:宋庄的艺术家,大部分都不能靠买画来生存,那你平时还有别的生活来源吗?

谈:我恐怕会比他们要幸运一点吧,就是绘画出售的话,过去是卖得很不错的。这几年,大家不卖画,一样我也不卖画,实际上是一样的,他们不卖画的时候我也不卖画,当然我还有一点其他的收入嘛。


不明液体(2)》,2012年,丙烯纸板,48cm X 53cm,谈一峰作品,6000元





流:你一天的时间安排是什么样的,生活规不规律?

谈:时间是比较规律的,但是不会是像晚上十一二点不睡觉,我睡得比较早,然后每天喝茶喝咖啡的时间是固定的,跟大部分画家不太一样,比较像平民百姓那种的一天三顿饭那种准时的,怎么说?日出而耕?但我耕得很少。(笑)


流:你画画有什么习惯吗?会打草稿写一些什么东西之类吗?

谈:画画没有什么习惯,我是心血来潮就来两笔,也没有什么草图啊,预先设计什么,有的时候画了一半画不下去了,就是旁边蹲到那儿。画得顺的时候也会很顺,有的时候两年三年前的画也会拿出来再重新翻一翻,说不准有一张画我可能有一个灵感就从这张画里面产生出来,又画出一个系列出来,许多都是这么很偶然性的。没有刻意要去做的什么事儿。


流:你最喜欢的艺术大师是谁?

谈:我自己。


流:你近期的创作是什么系列?有什么打算,计划?

谈:明年的上半年在中国的四合院画廊有个个展,作品基本上已经完成了,现在在扫尾阶段,明年下半年在澳洲有一个我的个展,作品也差不多做好了。我现在是冬天和夏天在澳洲生活,那么那个时间我就会在给澳洲的展览做一些作品,春天和秋天在中国生活的话,我就为中国的展览准备一些作品,但就是作品出得不是很多,特别是现在绘画环境不是很好,画多了你也没意义。


流:还是要边工作边生活?

谈:边工作边生活就对。


《不明固体(3)》,2012年,丙烯纸板,48cm X 53cm 谈一峰作品,6000元


《不明固体(2)》,2012年,丙烯纸板,48cm X 53cm ,谈一峰作品,6000元/幅



流:你对我们流动的画廊有什么意见或建议?

谈:这个流动的画廊对我来说是个很新鲜的事情,它真的是有点新意。它能普及这个当代艺术的教育这很重要,就是许多观众他不会去美术馆或者画廊去逛,因为他的生活里面恐怕很难能抽出更多的时间去到美术馆欣赏一个绘画,他们看看电影、听听戏剧是可以的,但是绘画来说比较远一点,那么流动画廊的话,你就在它自己的空间里面,强迫它去看你的画,我是会,这是一个很好的思维,所以半强制性的。


流:强制吗?顶多是诱惑好不好?(笑)

谈:你不看也得看,反正你进到我的咖啡店,进到我的餐厅你还要怎么着?


流:送上门给你看。

谈:对呀,那他们就是看了这些当代的这种东西,他们也许从来没见过的画,他们会有一定的触动性,不管他是不是一定会买画,但是他会想,这画会可以这样画,跟他们以前所看到的画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他会有思考,他会自己给自己提出问题来,看的多了之后他就会主动去接触这些东西。就怕他从来没接触过,这是一个问题。现在中国许多许多家庭,许多人,他们恐怕一辈子都没有去过画廊、美术馆,这一生都没去过画廊的人太多了。





此次展出的系列作品可成组出售,有意者可私洽。

由于篇幅限制,更多艺术家的作品细节及装裱情况可直接联系策展人姜多美,微信号:duome740




谈一峰简历


19911993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艺术学院 堪培拉·澳大利亚

19841986 南京师范大学 美术系 南京·中国


重点个人画展:

2014 “纸上作品” 四维空间 宋庄北京·中国

2014 “天堂与苹果”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艺术学院 堪培拉·澳大利亚

2012 “八仙过海”四合院画廊 北京·中国

2010 “谈一峰新作”艺术映画廊 阿德莱德·澳大利亚

2010 “谈一峰油画作品展” Jackman画廊 墨尔本·澳大利亚

2010 “谈一峰油画·雕塑作品展” 艺术景画廊, 阿德莱德·澳大利亚

2009 “飘”谈一峰新作展 四合院画廊, 北京·中国

2009 “八仙过海”Jackman画廊 墨尔本·澳大利亚

2009 “谈一峰油画·雕塑作品展” Solander画廊 堪培拉·澳大利亚

2008 苹果系列” 上海艺术博览会 上海·中国

2008 “谈一峰油画·雕塑作品展” Paddington 当代艺术 悉尼·澳大利亚

2007 “谈一峰油画·版画新作展”纸上表现画廊 堪培拉·澳大利亚

2005 “中国风 Stephanie Buie 视觉艺术 堪培拉·澳大利亚

2004 “大空间” Stephaine Buie 视觉艺术 堪培拉·澳大利亚

2003 “新方向” 当代艺术空间 堪培拉·澳大利亚

2003 “谈一峰作品展” Bark现代艺术画廊 香港·中国

2003 “谈一峰油画展” Stephaine Buie视觉艺术 堪培拉·澳大利亚

2003 “钓鱼人” 跨度画廊 墨尔本·澳大利亚

2002 “谈一峰油画展”MichaelCarr画廊 悉尼·澳大利亚

2002 “收藏室”Stephaine Buie视觉艺术 堪培拉·澳大利亚

2001 “跨越围栏”堪培拉博物馆美术馆 堪培拉·澳大利亚

2000 “跨越围栏”Michael Carr画廊 悉尼·澳大利亚

2000 “足球场”锡棚画廊 悉尼大学·澳大利亚

重点集体展:

2014 丽江Co art 艺术节 丽江束河 丽江·中国

2013 白庙计划”白庙艺术文献空间 宋庄北京·中国

2013 外籍艺术家联展”环岛美术馆 宋庄北京·中国

2012 “现·在”四维空间 宋庄北京·中国

2012 第一届当代艺术“微博”展 宋庄 美术馆 北京·中国

2010 跨越”国际当代艺术展上上国际 美术馆 北京·中国

2010 “来来往往” 链接中国画廊 悉尼·澳大利亚

2009 “中国当代艺术展” 德国 北方艺术基金会 科隆 德国

2009 “回家”林大画廊 北京·中国

2009 知名艺术家联展”Solander画廊 堪培拉·澳大利亚

2009 “南极星”北京澳大利亚大使馆 北京·中国

2008 “艺术仓库”东区艺术中心 北京·中国

2008 “从毛———现在” Newlington美术馆 悉尼·澳大利亚

2007 “中外艺术家联展” 前哨画廊 北京·中国

2007 “生活在宋庄 宋庄美术馆  北京·中国

2007 “宋庄当代艺术巡回展 环铁时代美术馆 北京·中国

多伦美术馆  上海·中国

东方美术馆  济南·中国

鲁迅美术学院美术馆  沈阳·中国

2006 Sulman艺术大奖” NSW州立美术馆 悉尼·澳大利亚

2006 “我们的双年展” Michael Carr画廊 悉尼·澳大利亚

2006 “岩石上的艺术” Rockes 悉尼·澳大利亚

2004 悉尼艺术博览会 悉尼·澳大利亚

2003 “堪培拉艺术大奖”Itaio Australia俱乐部 堪培拉·澳大利亚

2003 “画出美好的未来” 苏富比 悉尼·澳大利亚

2002 5 + 5 地铁5号画廊 墨尔本·澳大利亚

2001 “真实” 当代艺术空间 堪培拉·澳大利亚

2000 “全国纸上作品”Morington peninsula 画廊·维多历亚州·澳大利亚


重点收藏:

国立澳大利亚艺术银行,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

澳大利亚堪培拉博物馆美术馆,

中国北京宋庄美术馆,

国立澳大利亚录音工作室,

澳大利亚悉尼大学,

澳大利亚总理 陆克文Hon Kevin Rudd MP

澳大利亚驻北京大使Dr Geoff Raby

澳大利亚墨尔本Jackman画廊,

美国、日本、新加坡、新西兰、马莱西亚、台湾、法国等均有私立机构收藏。



更多现当代艺术作品,请来梦想加雍和宫社区实地观赏


《梦想+艺术当代艺术7人展No.1:抽空》


展览时间:2015年11月22日(周日)——2016年2月22日

展览地点:北京市东城区藏经馆胡同11号,梦想加空间(雍和宫社区)



展览前言:抽空


抽空,是时间概念也是空间概念,甚至深具心理学意义。


梦想加地处北京二环,由三层旧楼改造成集体办公区域,所谓集体非传统意义上的一个单位或团队,而是几十个单位或个人,二三百人共同使用开放办公室、休息室、会议室,甚至设有冥想空间,资源丰富而充分利用,并更人性化,这是个充满开放开拓精神年轻人工作生活的地方,流动的画廊“梦想+艺术”系列展将依次来这开展。墙,抽空挂画;眼,抽空赏画;心,抽空游离。第一回《抽空》当代艺术七人展,蔡汉森画面看似抽象,实则来源于水墨画的启示,氤氲空灵,有文人气。迈克尔•唐斯是英裔澳大利亚籍艺术家,国际展览经历丰富,以综合材质在新立体主义的方式下建构他对城市文明的直接感受。刘丽勇近两年画风大变,由具象转为抽象,但绘画形式与内在的敏感以及抒情性一直保持高的契合度,而非以抽言空。欧阳果《厚土》组画,是以近距离观察却虚焦的方式,用可触的绵密笔触书写被拆迁的土地、故乡坪、院中的土,给予日常以凝视,并打破具象与抽象的边界。张宇作品敏锐而内省有一种撕虐,隐喻当下年轻人生存与理想的双重困境。吴江作品在点线面之间寻找一种秩序,而这种秩序正是对混乱当下的一种疏理。谈一峰早年经历坎坷,后留学澳洲,早期作品充满实验性,近期纸上作品具有温情的政治隐喻并伴有童真的关怀,这是艺术家柔软的内心决定的。


世事忙碌,于是我们抽空展览,抽空拜访朋友,抽空给爸妈打个电话,抽空进城,抽空旅行,抽空哀伤,抽空阅读此短文,不知何时抽空成了我们抽离日常锁闭最重要的方式,也就是在抽空中可以赢取一点所谓自由。



路线:雍和宫地铁站B口出,往南50米,藏经馆胡同11号,梦想加空间

流动的画廊

北京·咖啡馆/酒吧/餐厅+画廊 联盟计划


【让艺术进日常】欢迎添加微信号:travelinggallery,或关注新浪微博:@流动的画廊。业务合作请电邮至:lddhl_china@126.com。有任何想说的,也欢迎加策展人姜多美微信:duome740。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