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被微信屏蔽
其他

涨姿势|中国各地第一名山名称由来,天山霸气

2016-01-13 青春新疆

图文|转自儒风大家

编辑|青春新疆

青春新疆微信号:qcxj2012

约小青|3038241757@qq.com


《论语·雍也》中说:“知者乐(yào)水,仁者乐(yào)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lè),仁者寿。”智者之乐,就像流水一样,阅尽世间万物,悠然、淡泊。仁者之乐,就像大山一样,岿然矗立,崇高、安宁。

中国有很多名山,列立在全国各地,每个人的家乡,都有属于它的第一名山。山是仁者所乐,每座名山的名字里,也都有其文化的意蕴。让我们来探究下中国32省第一名山的名字由来,从对其中文化气象的高山仰止里,感悟仁者之道。

新疆——天山


天山周围是古代匈奴,突厥等民族生活之地,这些民族的语言都属于阿勒泰语的突厥语系,属于突厥语的维吾尔语天山名称叫“tengri-tagh”,“tengri”是天的意思,“tagh”是山的意思。因为维吾尔族是自古以来天山周围的民族,所以天山的名称是翻译过来的。

新疆的名山,还有昆仑山(山脉经过)、火焰山等。


山东——东岳泰山



泰山又名岱山、岱宗、岱岳、东岳、泰岳。远古始称火山、太山,“大”在甲骨文与金文中均见其形,读音为“太”。《骈雅训篆·释名称》:“古人太字多不加点,如大极、大初、大室、大庙、大学之类,后人加点以别大小之大,遂分为二矣。”按古文字的传统读法,“大”亦有“大”“太”“代”三音。

春秋战国时,由于同音字的引申和同义字的演变,“太”与“泰”、“代”与“岱”、“岱”与“岳”也互相变通了,这样相继出现了“泰山”“岱山”“岱宗”“岱岳”等专用名称。“泰山”之称最早见于《诗经》。“泰”意为极大、通畅、安宁。《易·说卦》中说“履而泰,然后安”。“泰”字有原来的高大、通畅之意,引申为“大而稳,稳而安”。随即出现了“稳如泰山”“国泰民安”“泰山鸿毛”之说。

山东的名山,还有崂山、蒙山、鲁山等。


安徽——黄山


黄山古名黟山,峰岩青黑、遥望苍黛而名。为什么后来改名黄山?说法有多种。北宋景佑《黄山图经》的说法是:江南黟山,据得其中,云凝碧汉,气冠群山,有古木灵药,名花异果,瀑水飞泻,汤泉香温,是轩辕黄帝“栖真之地”。唐玄宗信奉道教,特于“天宝六年(747)六月十七日敕改为黄山”。

赵汸在《送陈太常游黄山诗序》中另立一说:黄山隤然中居,委和四表,因“坤道土德”而得名。这是试图用阴阳五行学说,结合黄山形势,作出山名新释。根据《易经》,乾为天,坤为地,“天玄而地黄”。古人用金木土水火“五行”,配东南西北中“五方”与青赤黄白黑“五色”,认为土居正中,中央正色是黄色。黄山盘踞于崇山之中,因以黄为名。

安徽的名山,还有九华山、齐云山、天柱山等。


江西——庐山


有研究资料认为,庐山山名源于其山势轮廓,因为在平坦的鄱阳湖平原上,庐山山体恰似“茅庐”。《诗经·小雅·信南山》有一诗句“中田有庐”,此为对山的形状的描述。

还有人认为,庐山山名源于中国古代的“庐子国”。据《国语·楚语》记载,庐山所在位置在战国时称“庐邑”,因楚王曾到访过庐邑,该地名气渐大,故而庐邑地域内的这座独特的高山,就被称之为“庐山”。

公元前126年,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游山后,在其著述《史记·河渠书》中有“余南登庐山,观禹疏九江”的句子,这是“庐山”之名第一次见诸于文字记录,也是最早的记录,一直沿用至今。

江西的名山,还有井冈山、龙虎山、三清山等。


四川——峨眉山


对于峨眉山名来历,那是众说纷纭。一说峨眉山是因“山高水秀”得名,另一说是因“两山相峙”而得名。郦道元《水经·青衣水注》中引《益州记》曰:“秋日清澄,望见两山相峙,如峨眉焉。”这是最早的记载。《犍为郡志》注解:“此山云鬓凝翠,鬓黛遥妆,真如螓首蛾眉,细而长,美而艳也。”就是说山形像秀美的人的眉毛。

还有一种说法是峨眉山屹立在大渡河边上,大渡河古称“涐水”,故称“涐眉山”。峨湄山只是因为是山,才离开了水,由“涐湄”变成了“峨眉”。这种说法系近代文人赵熙之论,“是山当涐水之眉。眉者,湄也,以水得名。”

四川的名山,还有青城山、贡嘎山、四姑娘山等。


吉林——长白山


最早记录长白山的史籍是《山海经·大荒北经》,称为“不咸山”。晋代以前长白山一直名为不咸山。后魏又称“盖马大山”“徒太山”“太皇山”。到了唐代,又改称为“太白山”。长白山之名始于金代,而且一直沿用至今。

“长白山”之名的由来,源自女真语(满语)“Goromin Sanggiyan Alin”的意译,“白头山”之名也源自女真人——据朝鲜《李朝肃宗实录》载:“长白山,胡人或称白头山,以长白故也”。此外,长白山主峰多白色浮石与积雪,素有“千年积雪为年松,直上人间第一峰”的美誉,还有一个美好的寓意——“长相守、到白头”。


山西——北岳恒山

恒山亦名太恒山,又名元岳、常山。“恒山”因何得名?说法不一。

《周礼》曰:正北并州,其山镇曰恒山。《白虎通》载:北言阴终阳始,其道常久,故曰常山。《风俗通》载:恒常也,万物伏北方,有常也。另一种说法是因恒山山势为横向,横、恒相谐。再一种说法是浑河古称恒水,因恒水而得名。管子曰:“恒者,天道之有常可见。恒与常,总未脱开长久之意。”

山西的名山,还有五台山、北武当山、五老峰等。


浙江——雁荡山


雁荡山又名雁岩、雁山,以山水奇秀闻名,素有“海上名山”“寰中绝胜”之誉,史称中国“东南第一山”,因山顶有湖,芦苇茂密,结草为荡,南归秋雁多宿于此,故名雁荡。

南朝时期,梁国昭明太子在芙蓉峰下建寺造塔,为雁荡山开山之始。唐代时期,西域高僧诺讵那因仰慕雁荡山“花村鸟山”之美名,率弟子三百来雁荡山弘扬佛教,其人被奉为雁荡山开山鼻祖。宋代,雁荡山开发规模逐渐增大,共建有十八寺、十院、十六亭,为雁荡山发展鼎盛时期。

浙江的名山,还有普陀山、天台山、莫干山等。


河南——中岳嵩山


古时,嵩山名为“外方”,夏商时称“嵩高”“崇山”,西周时称天室山。《史记》中记载:“昔三代之君,皆在河洛之间,故嵩高为中岳,而四岳各如其方。”

据东汉班固《白虎通》:“中央之岳,加嵩高宗者何?中岳居四方之中而高,故曰嵩高也。”西周时称“岳山”,周平王迁都洛阳后,定嵩山为“中岳”,五代以后称“中岳嵩山”。唐武则天(公元695年)封禅嵩山时,改中岳为神岳。自北宋以下,俱称中岳嵩山至今。

河南的名山,还有王屋山、云梦山、鸡公山等。


福建——武夷山


武夷山的名字源于武夷君。武夷君又称武夷王、武夷显道真君,是汉族民间信奉的神仙之一,属于中国福建武夷山的山神、乡土神。古时,凡福建人,入武夷山之前多半会先向武夷君祭祷。另一说是彭祖曾隐居于武夷山,活了七百七十岁,他有两个儿子,长子名武,次子名夷,武夷山因此而得名。

福建的名山,还有太姥山、冠豸山等。


湖北——武当山


武当山又名太和山、谢罗山、参上山、仙室山,古有“太岳”“玄岳”“大岳”之称。相传为上古玄武神得道飞升之地,因而供奉玄武,有“非玄武不足以当之”的说法——道教镇守北方的是北极玄武大帝,北方属水;而武当山从道教地理来看是火形的;此火形之山,何人敢当?当然属玄武大帝,因为玄武大帝是水神,所以只有请玄武大帝来压住这个火,水火相济,就中和了,所以武当山也叫太和山。于是后来改名为武当山。

“武当”之名最早出现在《汉书》中,汉末至魏晋隋唐时期,是求仙学道者的栖隐之地。宋代,道经始将传说中的真武神与武当山联系起来,将武当山作为真武的出生地和飞升处。

湖北的名山,还有神农架、大洪山、九宫山等。


湖南——南岳衡山


衡山,又名南岳、寿岳、南山、霍山、衡霍。根据汉代《甘石星经》所言,在古代九州中,正南面是荆州,荆州最著名的山叫衡山。东汉的郑玄解释说,南岳衡山的名称是根据天上的星宿分野而来的。

衡山对应天上28星宿之轸翼,在上天为管注生死的星宿,在下则管生长发育,象一把秤一样,要保持两头平衡,所以叫“衡山”。

湖南的名山,还有阳明山、韶山、莽山等。


江苏——钟山



钟山自古被誉为江南四大名山,有“金陵毓秀”的美誉。古名金陵山、圣游山、北山、神烈山。三国时为避东吴大帝孙权祖父孙钟名讳,因汉末秣陵尉蒋子文逐贼有功,身死葬于此地,而曾改名为蒋山。山上有紫色页岩层,在阳光照映下,远看紫金生耀,故人们又称它为紫金山。

江苏的名山,还有天台山(与浙江天台山不是一座)等。


河北——雾灵山



雾灵山历史上曾称伏凌山、孟广硎山、五龙山,明代始称雾灵山。因山中雾多,取伏凌山谐音,称其为雾灵山。顾炎武在《昌平山水记》中称雾灵山“其山高峻,有云雾蒙其上,四时不绝”。

河北的名山,还有祖山、狼牙山等。


云南——玉龙雪山


玉龙雪山古称耸雪山、雪山、雪岭。共有十三峰,山顶终年积雪不化,似一排玉柱立地擎天。玉龙雪山不仅气势磅礴,而且秀丽挺拔,造型玲珑,皎洁如晶莹的玉石,灿烂如十三把利剑,在碧蓝天幕的映衬下,像一条银色的玉龙在作永恒的飞舞,故名玉龙山。

云南的名山,还有梅里雪山、鸡足山、苍山等。


广东——罗浮山


罗浮山是罗山与浮山的合体,向来称为百粤群山之祖。《后汉书·地理志》刘昭注:“有浮山自会稽浮往傅罗山”。《太平御览》引南朝宋怀远《南越志》云:“此山本名蓬莱山,一峰在海中与罗山合而为一。”袁宏《山记》称:“罗山自古有之。浮山本蓬莱之一峰,尧时洪水泛海浮来傅于罗山。”这些都是罗浮山得名的传说。

据说魏晋时著名道士葛洪来到罗浮山中,精研道术,对阴阳房中、丹道辟谷无所不窥。他觉得罗山、浮山两峰巅若即欲离,大违小黄龙与青龙三公主的传说,遂冶铁为桥,人称铁桥峰。桥横贯罗山、浮山两峰巅之间,终于使两山结合在一起,后世人们遂合罗山、浮山而称罗浮山。

广东的名山,还有丹霞山、西樵山、鼎湖山等。


陕西——西岳华山


古称太华山。华山名字的来源说法很多,一般来说,同华山山峰像一朵莲是分不开的,古时候“华”与“花”通用,正如《水经注》所说:“远而望之若花状,故名华山。”西峰翠云宫前又有倒扣莲花花瓣石,称花山;又因近临黄河是华夏发源地、人们口音等,故称华山。

陕西的名山,还有终南山、太白山等。


西藏——喜马拉雅山


喜马拉雅山脉,藏语意为“雪的故乡”。主峰为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藏语意为“第三女神”。


甘肃——崆峒山


要说崆峒山名由来,先得说崆峒一词来源。“崆峒”一词最早见于春秋时期成书的《尔雅》——“北戴斗极为崆峒”。平凉崆峒山正位于北斗星座的下方,即为所指。《汲冢周书》记载:“崆峒”是大夏、莎车、姑地、旦略、貌胡、其尤、戎翟、匈奴、楼烂、月氏、奸胡、北秋等十二个氏族的首领,所以说崆峒是周时一个强大氏族部落的名称。又在《史记·赵世家》《姓氏考》等记载:有商代始祖契的后代分封于崆峒,遂以国为姓。崆峒山为当地一座名山,故以姓命山名。

现有多数材料解释大致有三:一是古为崆峒氏族居住之地;二是崆峒山为道教胜地之一,取道教空空洞洞,清静自然之意;三是崆峒山洞穴居多,有空洞之意。

甘肃的名山,还有鸣沙山、麦积山等。

黑龙江——松峰山



松峰山是东北最早的道教胜地,由主峰烟筒峰和形态各异的乳头峰、狮张嘴峰、棋盘峰、石景峰等群峰组成。主峰俗称烟筒砬子,陡峭险峻,支峰状似双乳,故自古有“双乳峰”“金源乳峰”之称。

黑龙江的名山,还有老黑山、帽儿山、威虎山、凤凰山等。


青海——日月山


日月山因山体呈现红色,古称“赤岭”。藏语称“尼玛达娃”,蒙古语称“纳喇萨喇”,都是太阳和月亮的意思。

日月山东侧阡陌良田,一派江南风光;西侧草原辽阔,牛羊成群,一派塞外景色。山体两侧有如此之大的反差,正应了日月阴阳之意。

贵州——梵净山


梵净山正式载于史册,始于汉代。《汉书·地理志》称梵净山为“三山谷”;北魏《水经注》沿称“三山谷”。唐代《元和郡县志》改称“辰山”。宋代《太平寰宇记》称“思邛山”,佛教于此时传入梵净山。明初,梵净山已是佛教名山,同有数名并称:“九龙山”“饭甑山”“梵净山”“大佛山”。清代,梵净山称“月镜山”“卓山”。梵净山之名得于佛教“梵天净土”一词。

贵州的名山,还有黔灵山、乌蒙山、雷公山、大娄山、丹霞山等。


辽宁——千山


千山原名千华山,又称积翠山、千朵莲花山。山中奇峰迭起,塔寺棋布,其有峰峦999座,以其近千,故名千山。有“无峰不奇,无石不峭,无寺不古”之誉。千座奇峰,或如狮虎雄踞,或如卧象盘龙。昔人有诗赞曰:“一石一泉皆化育,千华千顶孰雕锼?”

辽宁的名山,还有医巫闾山、凤凰山等。

内蒙古——阴山


阴山的蒙古语名字为“达兰喀喇”,意思为“七十个黑山头”,或许因为“黑”对应“阴”,所以汉语称之为阴山。“阴山”一名历史悠久,《史记》中已有记载,指现在的大青山——现在阴山山脉的中段。而大青山的蒙古语名字为“哈刺兀那”,意思也是“黑山”。

北朝著名民歌《敕勒歌》即以“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词句名扬天下。唐代诗人王昌龄的《出塞》诗亦有“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的名句。可见,魏晋南北朝及隋唐时期,“阴山”一名仍在使用。


广西——象鼻山


象鼻山原名漓山,因酷似一只站在江边伸鼻豪饮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被人们称为桂林山水的象征。广西的另一座名山猫儿山,也因形状似猫而得名。

象鼻山以神奇著称。其神奇,首先是形神毕似,其次是在鼻腿之间造就一轮临水明月,构成“象山水月”奇景。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与漓江东岸的穿月岩相对,一挂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双月”的奇特景观。

桂林山水甲天下。广西的名山,还有大明山、青秀山、伏波山、叠彩山、姑婆山等。


海南——五指山


五指山是海南岛第一高的山脉,因峰峦起伏形似五只手指而得名,是海南岛的象征,也是中国名山之一。

海南的名山,还有东山岭等。


宁夏——贺兰山


贺兰山汉代称卑移山。贺兰山最早载于《隋书·赵仲卿传》,当时称之为“曷拉”。

“贺兰”一词,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晋书·北狄匈奴传》,西晋太康五年、七年、八年(公元284-287年),由塞北迁内地的匈奴人约有十三万余口,“十九中,皆有部落,不相杂错”。这十九个匈奴部落中,有一个叫“贺赖部”。“兰、赖语转耳”(见《资治通签》卷一○八胡三省注),贺兰就是贺赖的音转。由于匈奴贺兰部曾于晋太康年间驻于贺兰山地区,这座山便习惯地称为贺兰山了。

宁夏的名山,还有须弥山、牛首山等。


台湾——阿里山


阿里山的名字源于传说,有三个版本。流传最广的是,昔日有一名高山族首领名叫“阿巴里”,此人极为剽悍勇敢,以打猎为业;又称狩猎地区首领名叫“阿里”,遂将此打猎区称为阿里山。

台湾的名山,还有玉山、柴山等。


北京——香山


位于北京西郊的香山,以“香山红叶”驰名中外。其名称由来,说法众多,主要有三种:

一是在香山的最高峰有两块巨大的岩石,形如香炉,每逢阴雨天气,石上似喷云吐雾,从远处望去,好似香烟缭绕、袅袅升空,故名“香炉山”,简称“香山”。

二是据明代史料记载,古时的香山,满山遍野都长满了杏树,每到春季杏花飘香十里,香气袭人,被称为“杏花山”。由于浓郁的香气,令游人如痴如醉,又得名“香山”。

三是源于佛教。在佛教传入中国时,多将建有佛教寺庙的高山称为“香山”。1186年,此地就有一座颇具规模的大永安寺,1441年(明正统六年),由太监范宏出资进行扩建,并奏请皇帝敕赐“香山永安禅寺”之名,简称“香山寺”,故将该寺所依的山称为“香山”。


重庆——金佛山


金佛山与峨眉山、青城山、缙云山并称“巴蜀四大名山”。又名金山,古称九弟山。其所以称金山、金佛山,是因为夏秋晚晴,落日余晖把绝壁山崖映染得金碧辉煌,光灿灿犹如金山一座;有时又像一尊巍立的金身大佛,闪射出万道霞光,山即是佛、佛便是山;昔日诗有“金佛何崔巍,飘渺云霞间”之句,可谓形容尽致。称之为九递山,即山有九层、九折、九峰,重峦叠嶂之意。

重庆另一座名山缙云山,古名巴山,山间白云缭绕,似雾非雾,似烟非烟,磅礴郁积,气象万千。早晚霞云,姹紫嫣红,五彩缤纷。古人称“赤多白少”为“缙”,故名缙云山。

“山城”重庆的名山,还有四面山、歌乐山、明月山等。


天津——盘山


盘山古称盘龙山、四正山、无终山。叫盘龙山,因它盘薄蜿蜒,形无定向势如龙,故名。叫四正山,因它一峰突起,特立无以,蜂巢莲瓣,四面如一,故名。叫无终山,因春秋时,盘山在无终子国范围之内,山因国名。盘山之名的得来,一为元朝道士姬志贞说,古有田盘先生自齐而来栖居;一为清诗僧智朴说,东汉末年,邑名士田畴曾在这里隐居,得名田盘山,意即田畴曾在这里盘桓居住。后称盘山。

清乾隆皇帝曾先后巡幸盘山32次,留下了歌咏盘山的诗作1702首,并发出了“早知有盘山,何必下江南”的感叹。


上海——佘山


“佘山”名字由来的传说有多种:一说王母斩蛇造“佘山”;二说佘太君到过此地而名;三说东汉佘姓将军隐居此地而名。

佘山之名最早的历史记载,当前所知是在宋代。宋代《云间志》称:古代有佘姓者居此,故名。明代《徐霞客游记》一书,记述有徐霞客1628年、1631年、1636年三次到佘山探幽访友的足迹。

佘山还有“兰笋山”之名。《云间志》记载:佘山多竹;南宋诗人许尚的《佘山》诗中,就有“人与室俱化,阴森松竹寒”句,可见当时这里已遍布修篁翠竹。1672年春,清康熙南巡,曾为佘山题“兰笋山”之匾,从此佘山也被称为“兰笋山”。


民间传说和史志记载都说明:佘山因佘姓而得名。佘山得名最迟在宋代,最早则在汉代以前。


觉得不错,请点赞↓↓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