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人大女学霸博士未毕业已发13篇SCI!真为人大理科长脸

2018-03-15 学术桥Acabridge
 点击标题下「学术桥」可快速关注            


这两天,中国人民大学一名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乔婧思引起了桥桥的注意。发表SCI论文13篇,ESI高被引论文3篇,ESI热点论文1篇,总引用超1000次……这对一个在读博士来说,无疑是十分傲人的成绩。


吴玉章奖学金以中国人民大学首任校长吴玉章先生的名字命名,是人民大学学生奖励中最重量级、最具影响力的荣誉类奖学金,表彰综合素质突出,在学习能力、科研能力、社会工作和实践活动能力等各方面都具有表率作用的优秀学子。


乔婧思


乔婧思,理学院物理系2009级本科生、2013级直博生,直博期间共发表13篇 SCI学术论文。1篇论文入选“2014年度中国百篇最具影响国际学术论文”,是人民大学所有Web of Science(SCI、SSCI、AHCI)可检索论文中单篇被引次数最高的论文;2篇论文分别发表在自然科学类最权威的期刊《Nature》和《Science》的子刊上,创造中国人民大学的首篇发表记录;2篇文章发表在材料类顶尖杂志《Advanced Materials》上,创造物理系的首篇发表记录;1篇文章发表在物理学顶尖期刊《Physical Review Letters》上。。


乔婧思与她发布的《Nature》子刊文章


她获得包括 “国家奖学金”在内的多项奖励,入选2016年中国人民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主持并完成一项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科研基金项目。先后参加过14次国内外知名学术会议,多次获得优秀青年学者报告奖和优秀海报奖。曾获教育部颁发的“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入选中国人民大学2016年“拔尖创新人才培育计划”。她多次进行学术交流和实践活动。大三时到台湾辅仁大学交换学习,博士期间曾在香港理工大学担任助理研究员。


尚未博士毕业就已公开发表13篇SCI论文,其中有10篇是以(共同)第一作者身份发表的,很多人都会问乔婧思是否有窍门,对此,她的回答是“没有任何一个成果是从天上砸到你头上来的。”


乔婧思发表的学术论文被选为期刊封面


用乔婧思自己的话来说,博士刚入学时的她还只是个“上幼儿园的小孩子”,对研究领域不熟悉,不知道该怎么规划实验、怎么提高个人能力。在这个过程中,乔婧思特别感谢导师季威教授和她在香港理工大学做助理研究员时的导师柴扬教授:“老师们会给出非常有效的建议和指导,这些都起到了很重要的引领作用。”


提起学术研究,乔婧思句句不离自己的导师——季威教授。当年,正是季教授为她打开了材料世界的大门。大四时,季教授与她讨论了博士阶段的规划。她对材料模拟方向非常有兴趣,选择本科毕业后留在人大继续深造。“事实证明我的选择是对的,我很喜欢我正在做的事情。”乔婧思笑着说。


China Nano 2017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

乔婧思(中)与季威教授(左)及柴扬教授(右)合影


在很多人的刻板印象里,人大是一所以人文社科为主的高校,但乔婧思觉得,人大理学院的发文量一点都不比清华北大少,很多工作的分量也不比其他学校轻。说到自己的学院,乔婧思不掩骄傲:“我们有很多学术扎实、踏实稳重的教授,也有很多年轻活力、创造性强的青年老师,他们带出来的学生都很有创造力。我们一直在走一条长长的新材料探索之路,探索这个世界上其他人都不知道的事情。当然,我们也只是在某一个方向,甚至某一种材料上发现得比较早,为后面的工作奠定基础,我们希望能一直走在前沿。”



中国人民大学2016-2017年的吴玉章奖学金获得者共有10位,除乔婧思外,还有两位博士研究生也获得了这项荣誉。


罗京


罗京,文学院2014级博士生。曾任中华全国学生联合会副主席、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会主席等职务。曾获北京市三好学生、国家奖学金等荣誉。


人民大学本硕六年的积淀换来博士三年的薄发。在导师张永清教授的指导下,她面对崭新的研究课题,啃下一本本中外文原典,吃透一部部大部头文献,养成了“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著一字空”的执着,终实现在包括《学术研究》(B刊)在内的核心期刊发表论文四篇。


几年来,她的足迹踏在11个省区的田间地头、基层一线,参与调研20余次,形成调研报告80万字,被各大媒体报道50余篇。辛勤的付出终有丰硕的收获,她的调研结论“正定必将因为历史地位、高铁和机场有大发展,白洋淀因水而起也必将因水而兴”得到河北省委和学校领导的批示;她参加爱心圆梦公益行动,为河北阜平聋哑儿童募集资金,成功筹建律动教室。


闫静


闫静,信息资源管理学院与加拿大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图书情报档案学院联合培养博士生。共发表学术论文26篇,其中14篇被CSSCI索引;作为主要成员参与国家级科研项目6项,独立主持1项;受邀参加国内外高水平学术会议6次 。


她相信扎实的基础是做好科研工作的前提。因此,她抓紧点滴时间学习专业知识,平均学分绩3.93,自本科起学业成绩排名始终保持第一;为提升跨学科研究能力,她徜徉于历史学院、哲学院与统计学院的课堂,与名师面对面交流;为掌握前沿的研究方法,进一步开阔眼界、增长见识,她独自一人远赴加拿大,于英属哥伦比亚大学求学;为与学界专家深入交流、进一步提升学术研究兴趣,她参加了多场国内、国际学术会议,包括吴宝康学术思想研讨会、第九届美国档案教育与研究联合会年会,第十八届国际档案大会等,并多次作为优秀论文获得者进行全文宣读。


来源丨中国人民大学官网整理

责任编辑丨肖琳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