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吴朝晖:强者愈强 争创一流 |40年40人

唯一官方的 学术桥Acabridge 2019-07-11
 
点击标题下「学术桥」可快速关注 


INTERVIEW

扫码查看专题


浙江大学最大的优势,就是一个个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人

 

陈志文:今年既是改革开放四十年,也是“四校合并”组建新浙江大学二十周年。当年“四校合并”的发展,被誉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面旗帜”,您觉得这面旗帜的时代意义是什么?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吴朝晖:二十年来,浙江大学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放发展,推动了一轮又一轮的教育改革,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所以被教育部称赞为“改革的先锋、发展的典范、全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面旗帜”。


我认为,这面旗帜象征的是改革精神、开放精神和创新精神,召唤着我国高校特别是浙江大学主动适应世界高等教育发展趋势,肩负教育强国的历史使命,对标全球顶尖大学,进一步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探索新路、开拓新局,奏响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时代先声。


二十年的实质性融合发展,深刻影响了浙江大学的战略格局和前途命运,空前彰显了求是创新的精神文化,充分激发了师生员工的发展活力,实现了教育理念的深刻变革,体现了学科综合的独特优势,全面提升了立德树人的质量效果,持续培育了顶天立地的创新成果,加快推进了一流大学的创建步伐,可以说开创了浙江大学改革发展的崭新局面,奠定了浙江大学争创一流的坚实基础,学校定位更高、格局更大、动力更足、实力更强。同时,我校的并校发展经验对我国的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也有借鉴和示范意义。“四校合并”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开启了高等教育战略布局调整的序幕。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右)、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左) 中国教育在线/摄


陈志文:从求学到任教再到行政岗位,您与浙大有着“不解之缘”,浙大给您带来了什么?有人把浙大誉为“东方剑桥”,您怎么看这个别称?您如何评价您的学校?有什么特质?


吴朝晖:于我而言,浙江大学打下了我的人生底色,奠定了我的事业根基,让我无论在工作还是学习中始终保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改革创新的精神状态,始终保持求索的习惯和进取的信念,这是浙江大学给我带来的宝贵财富。


1944年,英国皇家科学院院士李约瑟两次访问西迁湄潭办学的浙江大学,被学校浓厚的科研和学术氛围所吸引,盛赞浙大为“东方剑桥”。我认为,这是对浙大西迁取得的办学成果的高度肯定。


在极其艰苦的办学条件下,浙江大学名师荟萃、师生同心、埋头钻研、共克时艰,在教学和科研上取得了丰硕成果,如苏步青的微分几何、陈建功的三角级数等学术成果在国际上产生重大影响,束星北的《加速系统的相对论转换公式》、王淦昌的《中子的放射性》等多篇论文发表在英国《自然》杂志上,在当时的条件下取得这些成就十分难能可贵。


浙大是一所有实力、有动力、有活力的大学,其中,最有优势的就是一个个具有创新能力、创业精神的人。一直以来,浙江大学始终秉承以求是创新为内核的精神文化,不等不靠、自力更生、真抓实干、敢挑重担,在开放办学和改革探索中走出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浙大道路,以实实在在的成绩与贡献赢得了认可、赢得了支持、赢得了尊重。


浙江大学的目标很清楚,要在不久的将来成为世界一流大学


陈志文:“双一流”是目前高等教育的热门话题,您如何评价?对于“211”、“985”工程您又如何评价?其功劳与贡献是什么?


吴朝晖:“双一流”建设的主要目标在于建设世界一流大学、一流学科,是一个动态建设过程,它的遴选认定并非一劳永逸,换言之,“双一流”建设打破了身份固化、激发了建设活力,改变了以计划配置为主的模式,其重心是学科,在发展中也更加重视采取竞争性途径,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有益探索。


虽然 “211”、“985” 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导致了高校身份固化、标签化,但作为落实科教兴国战略而实施的重要战略工程,“211”、“985”工程在特定的历史时期和发展阶段推动了一批重点建设高校取得较显著的成绩,在较短时间内带动了我国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对高等教育改革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其功劳与贡献也值得充分肯定。


陈志文:浙大的下一步目标是什么?


吴朝晖:浙江大学的目标很清楚,就是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在浙江大学第十四次党代会已经确立了三步走、三个一流的战略。“三步走”战略是,在2020年左右跻身世界一流,2035年左右进入世界一流的前列,2050年左右成为世界顶尖大学。“三个一流”战略是,一流意识、一流标准、一流目标。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 中国教育在线/摄


陈志文:“双一流”建设强调高校的特色,浙江大学最大的特色是什么?


吴朝晖:中国大学发展到现在,应该强调自己的特色。每一所大学的文化不一样,学科结构也不一样。浙江大学有很好的传统和精神,有创新的文化,所以浙大跟其它学校不一样。从1998年合校到现在,新的浙大采用的是开放式发展途径。浙江大学的学科是最齐全的,有60个一级学科,300多个二级学科,除了军事学,所有的大门类实现了全覆盖。


而浙江大学最大的特色是综合交叉。2017年第四次学科评估中,浙江大学近40个学科被评为A类。可以说,浙江大学的学科不仅全,而且强。融合,是人类社会对未来知识体系的认识。在21世纪知识大融合的背景下,多种学科发展很重要。


推动浙江大学更上一层楼,是我面临的最大挑战


陈志文:您应该是著名大学里最年轻的校长了,浙大近些年发展也不错,您是典型的高位接盘,压力应该非常大,您对浙大未来发展有什么样考虑和愿景?就任校长这些年遇到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吴朝晖:根据国家发展的战略安排和 “双一流”建设目标,全校上下经过反复讨论,进一步明晰了学校的发展目标和战略路径,明确要经过三个阶段的努力,高水平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第一步是在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际,学校进入世界一流大学行列。第二步是再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学校跻身世界一流大学前列。第三步是再经过15年左右的努力,学校整体达到世界顶尖大学水平。


围绕这一目标,我认为,可以通过“5+5+5”的战略路径来加以推进:


第一个“5”是指构建“五大体系”,即开环整合的人才培养体系、开放协同的学术创新体系、人尽其才的人才队伍体系、联动共享的支撑保障体系、开放包容的学校治理体系;


第二个“5”是指优化“五大布局”,即高强辐射的社会服务网络、开源创新的思想文化高地、综合交叉的一流学科体系、全球链接的国际合作网络、分层分类的特色办学系统;


第三个“5”是指实施“五大战略”,包括打造一流的教育教学品牌,构建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推进一流学科的创新发展,实施全球开放发展战略,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


通过推动实施“五大体系”“五大布局”“五大战略”,可以进一步提高浙江大学核心竞争力、推动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浙江大学早日建成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奠定坚实基础。


就任校长以来,遇到过不少压力与挑战,当前所面临的最大挑战是,在党和国家殷切期望和广大师生的高度期待中,如何在浙江大学现有的高水平办学基础上,进一步开创“双一流”建设新局面。


正如大家所了解到的,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浙江大学完成了一轮跨越式发展,基础更加坚实、实力更加雄厚、声誉更加卓著,总体表现突飞猛进。


因此,要推动浙江大学更上一层楼,势必要进一步转换发展动能、释放发展动力,确保浙江大学在争创一流的进程中始终保持充沛活力,这是我长期以来不断探索和思考的一件事。


浙江大学校长吴朝晖 中国教育在线/摄


陈志文:您也是浙江大学计算机科学技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科学院院士。计算机学科领域时髦的词很多,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您对计算机学科的发展有什么见解?


吴朝晖:计算机不再是工具,已经成为了人类的一种思维方式,已经成为认识其它学科的重要手段,计算机与其它学科渗透的很多。从大众的角度来讲,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很热门。就人工智能来讲,其发展的最大推动力是产业,学术界相对比较保守,已经走向了一个研究范式的变革。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