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亚洲访谈 | 李玉双:“光编码”绘画谱系的知识生成



访谈 | 亚洲艺术中心 & 李玉双

An Interview of Li Yushuang by Asia Art Center  



导言:


2020新年伊始,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席卷中国乃至全球,给人类社会带来巨大的灾难与挑战,在“人类命运共同体”愿景的敦促下,所有国家为了共同利益——为全人类的生命健康,采取通力合作抗击疫情。回溯14-16世纪整个欧洲爆发多次瘟疫,尤其是黑死病导致欧洲2000-3000万人死亡,近30%以上人口未能幸免。这些残酷的社会现实造成了人们的悲观心理及情绪压抑,并致使相关题材艺术作品的数量激增。例如,戈雅,《瘟疫医院》(1800年)。这一绝望、恐怖的场景表现了当时整个欧洲对死亡及疾病的恐惧。除了恐惧之外,也同时表达了对人类的一种告诫,对生命以及人性的思考。


作为八十五岁高龄的老一辈艺术家李玉双先生一直在探索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坚持通过“光编码”忠实地传达大自然的信息。以超脱于世俗之外的目光看世间千山万水,宇宙万物星辰。在六十余年的绘画、写生之路中,李玉双先生在山水与风景之间搭建起一座桥梁;以东方人的方式就观察世界的视角进行拓展。为经历战争、病痛、苦难、离别的人们,建铸一个心灵理想之国。



 



亚洲:艺术作为一种潜在媒介用于情感的宣泄和寄托,虽不能治愈疫情,但可以有效作用于人的思想和情感。您怎样看待这个观点?


李玉双:艺术和医学有共同的地方。医学是为人类健康,为了治病救人。艺术也是为人类。这是两种健康。一个是精神健康,一个是身体健康。这两个健康合起来才能算健康。而艺术主要就是精神上的健康,让你精神愉快,让你能够长寿,能够心情好,能够让人体生命力发挥出来,产生抵抗病菌的力量。不能光养人体,还要养人的精神,人的心理。精神就是心,就是大脑。人体是精神和身体和物质这样一个,一个总体,它们是互相补充,互相协调,对立统一的。所以画家虽然不能打针也不能治病也不能给药,但是他从精神上提高人的健康和免疫力。病毒让人感觉担心,恐惧,艺术就能缓解这个,从精神上影响人的健康,来抵御病毒。


▲ 积线法(北小河) Stacking Line (Beixiaohe)      纸本丙烯水墨  Acrylic and Ink on Paper     97x197cm  2017


▲ 绵山  Mianshan      纸本丙烯水墨  Acrylic and Ink on Paper     85x150cm  2008

▲ 绵山(局部) Botanical Garden Under Warm Sunlight (Detail)


这就是艺术的贡献。艺术是人类离不开的东西,很早就发生了,自然界的艺术几乎和地球的发生一样早,它和生产物质的东西,是并行的。人的大脑和人的身体,这两个统一起来,互相补充,互相协作,互相融合,才能成为一个完整的人。






亚洲:每当灾难发生,都是对人性的考验。作为一位耄耋老人,您经历过的战争与灾难是多数人没有遭遇过的。疫情来临对您的生活和创作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作为艺术家而言,外部世界的变化是否深刻影响到艺术创作和行为?艺术作为一种潜在媒介用于情感的宣泄和寄托,虽不能治愈疫情,但可以有效作用于人的思想和情感。您怎样看待这个观点?

李玉双:疫情的变化,对我的艺术也会有影响。我现在就想画什么呢,画点色彩好看的,轻松的。画春天,画自然界的生命,自然界的美,就画这些东西,让人看了以后感觉心情放松、高兴。就是多画正能量的东西。另一方面,疫情对我的绘画方法没有影响。我该怎么画还怎样画。对艺术的方法,艺术的原理,艺术的整个系统没有影响。艺术方法,原来是什么样现在还是什么样,我画画的方法没有变化。对我画的内容有影响,但是画的形式方面没有影响。病毒对这些没有办法。有疫情了,可是花照样开,树照样发芽,草照样长,太阳照样出,春天照样来,对这些没有影响。画有希望的东西,画自然界有生命的东西。自然界有病毒,可是还有抵抗病毒的自然界本身的一种力量。

▲ 河岸边(艳芳走过的路)     Beside the River (The Road Yanfang Walked Through)      纸本丙烯水墨  Acrylic and Ink on Paper     98x198cm  2016 

▲ 北小河春柳  Spring Willow Alongside Beixiaohe 

     纸本丙烯水墨  Acrylic and Ink on Paper

     98x197cm  2016  


艺术能让人精神上、思维上,人的生命力上,更能让人振奋或者是说生命力更活跃,更加强抵抗力,来辅助人体的生理上物质上的东西,互相的补充,互补,互助,来战胜疫情。它也可以从精神转变到实际物质,鼓舞人们向更美好的世界前进。




亚洲:李玉双先生,您的父亲李可染是中国近代杰出的绘画大师,也是美术教育家,抗战期间曾为国家、民族做出应有的贡献。作为李可染先生的长子,您怎样理解一位艺术家的价值与社会责任?
李玉双:他对人类做了大贡献,不仅仅是给中国,也为世界艺术的的发展做了大贡献。他改革了中国画艺术,使之进入到一个全新的阶段,承前启后。我父亲写过一幅字叫“烟云供养”,还有一幅字叫“贵在奉献”。还有一幅是“愿天下人长寿”。画画的人大都长寿,齐白石画到96岁。黄宾虹活到92岁。就是说绘画对人类的贡献,不仅仅是艺术方面,而且在健康,养生,人的修养,人的人性,人的爱心,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他提出要为祖国山河立传,还提出要让老百姓能够欣赏到好的艺术。老爷子教育子女,他说“贵在奉献”。得为大家做奉献,做贡献,为自然界做贡献。
▲ 国画大师李可染
     Traditional Chinese painting master Li Keran      

▲ 国画大师李可染作品《阳朔胜境图》 

     纸本水墨设色  Ink on Paper

     211x384cm  1987


 李玉双 阳朔公园(漓江)      Li Yushuang  Yangshuo Park (The Li River)       纸本丙烯水墨  Acrylic and Ink on Paper      98.5x198cm  2019

这跟他的绘画改革有什么样的关系?我父亲他的艺术是更接近自然的,他把山水艺术向自然又推进了一步。他主要是通过写生,发现自然界里面新的规律,自然界的规律,光的规律。

     
▲ 李玉双户外写生
     Li Yushuang is sketching outdoors



北宋黄休复在《益州名画录》中,将中国画分为[逸、神、妙、能]四品。他提出来逸品,就是说自然是上品之上,要画得很自然的,那就是最高的一个绘画品位,为上品之上。比如说郭熙,提出可居可游;宗炳,画到什么程度呢?卧游。可看,可行,可居,最好可居,画到这个程度。但是所谓的可居也就是人的感觉,就是说要画的和自然非常接近。别画的像个仙境,是天上的东西,不是人间的东西。要追求自然的感觉。但实际上画上没法爬山也没法居住,只是画的光,如果感觉到自然界的光的密码,就能看到无穷的变化,明暗关系,色彩关系是无穷无尽的,没有一定的程式和公式化。自然界本身的变化太多了。这个景跟那个景,中午、上午、晚上,春夏秋冬,光、明暗关系都不同。


▲ 1953年李可染赠予李玉双的记事本

     In 1953, Li Yushuang received a notebook 

     as a gift from Li Ke'ran



我父亲研究外光,研究自然,他要写生。老爷子画逆光,画太阳光,这就使中国古典绘画从漫光一下子就进步突变到直射光。所以老爷子绘画,在中国绘画里是往前,有一个突变,有一个新的发现,跟之前的中国画有一个非常大的改观。是一种更自然的气息,对人世间的美的描写。李家山水还要发展创新,艺术的发展是无穷无尽的。李家的后人要继承发展下去,这就是我们艺术家的责任,描写自然的美,世界的美。






亚洲:纵观您从艺迄今六十余年的艺术探索成果,涵盖油画、水墨、素描、手稿等多种形式。理工科的知识结构背景也促使一套独特的观察方法和绘画体系的形成。您的形式创新不由地使人联想到法国哲学家阿兰巴迪欧的一个命题。“艺术创造是在民主定义的自由之外创造一种新的自由,他是思想的,也是物质的。而创造新的形式的自由,就像一个新的开端、一个新的可能性、新的决裂,最终类似于一个新的世界,一道新的光亮,一座新的星系,这是由艺术所定义的自由。”您是否认同这种艺术创造新可能性与自由之间的关联? 李玉双:我很赞同这个说法。新的绘画的发现的方法,产生一种新的生活和自由。找到我的绘画方法,大概是我二、三十多岁时候的事儿。发现以后就进入了一个新的世界,一个新的自然世界展开了一个新的宇宙。对于世界的认识都产生很大影响,这是以前没有的。我研究的内容,是绘画的根本原理。绘画是二维的,太阳一棵树,平面上有一个影子,这也是二维平面的绘画。小孔成像也是绘画。但是自然界里面最多的绘画是什么呢?就是眼睛里形成的,视网膜后面的二维绘画。这比别的画都多,包括动物也有很多眼睛。而且看的时候,光一直在,眼睛里的绘画就跟着变

▲ 工作单上水彩(正反两面)  

     Watercolor on the Worksheet (Pros and Cons)

      纸本水彩  Watercolor on Paper

      16.5x22cm  1973


晴雪  Sunshine After the Snow     纸本油画  Oil on Paper     20x29.5m  1989
1980年代李玉双订阅的《科学》杂志     与亲手制作的视觉模型     The magazine "Science"  Li Yushuang subscribed      and his manuscripts of the visual model in the 1980s

平面的绘画其实很早就存在,早在人类出现之前。最初的眼睛是什么?比如说宇宙刚刚开始发生,有光。光向外发射,它会遇到一些东西,比如说遇到一个圆球水珠,光照到水珠上,发生折射,就会在后面形成一个像水珠是圆的,跟眼球形状一样,这就是最初的眼睛的发生。再比如说小孔,光碰到一个很小的小孔它从小孔里面进去,在后面假如有一墙,就会在墙上产一个倒立的二维


▲ 李玉双户外写生
     Li Yushuang is sketching outdoors
▲ 望  Desire     丙烯、水墨、宣纸  Acrylic and Ink on Xuan Paper     98x198cm  2018

最早的眼睛就是这样出现。之后出现大脑,这个光再进到大脑里,大脑有个功能,就是要解读,把平面的东西要解读成三维,来反映外边这个宇宙。解读出来后就变成了一个苹果,一棵树,一把椅子,一个人。平时我们观察都是实用的,用3D思维来看世界。但是对于我来说,必须去寻找它二维的光密码,然后去绘画。发现了自然界的这种光编码,就能反映自然界更多的美,和它微妙的地方。

▲ 李玉双于2008年的一次绘画实验,在画室的玻璃上     描绘外面摆置的物象,玻璃上的图形是描绘窗外的纸盒       In 2008, Li Yushuang conducted an visual experiment      in which he painted objects outdoors on the window.      The abstract shapes on glass in this picture are boxes.

当发现了自然界的二维光编码,画二维光编码,就可以进入到新的自然的三维世界。比如说一棵树,按照平时的感觉,这棵树就是一棵树,今天是这棵树,明天还是这棵树。但是要是二维的话,这个树变化太多了。这个角度看,那个角度看,阴天看,晴天看,早上晚上看,春夏秋冬看,上一秒看下一秒看,有晚霞的时候看,有背光逆光的看,一棵树无穷,我能画一万张画没有重样的。这一秒和下一秒,都有差别。在这个二维光编码世界里,就能感觉到一种脱离人世的,自然本体的自由。就会得一种更大的空间,更大的世界,产生一更大的人生。


▲ 花莲观海(台湾)Sea View of Hualien (Taiwan)     纸本丙烯水墨  Acrylic and Ink on Paper    76x143cm  2017

 冬天的植物园  Botanical Garden in Winter 

     纸本丙烯水墨  Acrylic and Ink on Paper

     98x196cm  2018



 写生照片拍摄:李新天

    Sketch Photo Source: Li Xintian

作品素材来源:李玉双工作室

Artwork Picture Source: Li Yushuang Studio

参考文献:《自然而来:李玉双写生创作60年》河北教育出版社,2014

Bibliography:From and For Nature: Landscape of Li Yushuang's six decades, Hebei Education Press, 2014.





艺术 & 自然探索之路An Art & Nature Exploration


▲ 李玉双早期写生  

     Li Yushuang was sketching outdoors


 六十年代李玉双的素描本     Sketchebook of Li Yushuang in the 1960s





关于艺术家 About Artist



李玉双,1935年出生于江苏徐州,是国画大师李可染的长子,母亲苏娥为沪上戏曲名家苏少卿长女,少年在家学熏陶下开始了创作之路。1956年,毕业于北京机械制造学校的李玉双赴上海交通大学造船学院进修,之后分配到郑州机器制造学校教授工程力学,在工作之余坚持艺术创作,这一时期以水彩画创作为主,多为描绘学校及周边村庄的景色,创作了大量以自然风景为题材的水彩画和速写作品。1969年,开始常赴河南鲁山、平顶山等地写生。1971年,李玉双开始研究人类视觉与艺术的关系,制作相关模型并尝试视觉试验,逐步形成一套独特的观察方法和绘画体系。李玉双称之为“光编码”画法。1986年返回北京,逐渐开始探索水墨、丙烯等综合材料的运用,探索中国材料对色彩的表现力,并坚持写生创作从未间断。2010年,工作室建好,不过所有写生依然在室外完成。李玉双开始大幅面的作品创作,使用综合材料,尝试西方材料与中国传统纸张的结合。2015年,今日美术馆举办六十年艺术个展,共展出作品60余幅。2017年,前往日本、台湾、新西兰等地写生;2018年5月,中国国家大剧院举办个人绘画展,被专家誉为 “东方的莫奈”。 艺术理念:李玉双先生认为绘画系统与认知系统是同一个系统,作画的过程就是对世界,对生活的认知,而李玉双的画就是其生活本身。六十余年埋首于科学研究与绘画艺术,并近于朝圣般地热爱着自然。李玉双先生六十余年如一日以自然为唯一主题进行写生创作和独立研究。在李玉双看来,“光编码”是上帝传递给人类的最初信息,李玉双只是忠实地将这些信息呈现出来,并无丝毫增减。而能看到“光编码”,则是其基于视觉研究、长期不懈的观察训练的结果。李玉双的绘画既非机械的“画物本体”,也非主观的“画心像”,其眼光已经超越了绘画的光影色彩,而触及到宇宙自然、天地万物的本质。在探索“光编码”奥秘的艺术之旅中,李玉双看到的是一个无穷尽的世界。作为一位八十五岁高龄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李玉双是中国艺术领域罕有的坚持以自然为题材、坚持在自然中创作的艺术家;有工程学背景和科学知识背景,以系统化的科学方法进行艺术创作,又在科学之眼的帮助下,用艺术表达对宇宙和自然的理解。
重要展览:李玉双同名个展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2020)、“玉双的写生 - 2018年越洋行走写生展”(白盒子之家,北京,2018)、“田野的色彩 - 李玉双艺术巡回展美国站”(世界粮食奖总部,艾奥瓦州得梅因,2018)、“画我眼中所见 - 李玉双绘画艺术展”(国家大剧院,北京,2018)、“自然 - 李玉双艺术·展览·雅集”(圣之空间,北京,2018)、“自然而来:光编码观照下的风景 - 李玉双写生创作六十年艺术展”(今日美术馆,北京,2015)等。
Li Yushuang, born in Xuzhou, Jiangsu in 1935, is the eldest son of Chinese painting master Li Keran. His mother, Su'e, was the eldest daughter of the Shanghai opera master Su Shaoqing. The specific artistic atmosphere started to impress Li Yushuang since his childhood. In 1956, Li Yushuang, who graduated from Beijing Mechanical Manufacturing School, went to the Shipbuilding Institute of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for further studies. Afterwards, he was assigned to Zhengzhou Machine Manufacturing School to teach engineering mechanics, meanwhile he insisted on artistic creation during his spare time. At this period, he mainly focused on watercolor painting, mostly depicted the scenery of schools and surrounding villages, and created a large number of watercolor paintings and sketches based on the subject of natural scenery. In 1969, he went to Lushan, Pingdingshan in Henan Province and other places for outdoors sketch, and began to paint mountain scenery, river beaches and folk customs with xuan paper and ink. In 1971, Li Yushuang started research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rt and visual sight. He operated relative models and visual experiments, and gradually formed a unique set of observation methods and painting systems, which is so called as "light coding method". Li Yushuang returned to Beijing in 1986, afterwards he gradually began to explore the comprehensive use of ink, acrylic and other materials, persisting in the creation of sketches. His studio was built in 2010, however since then all the sketching was still finished outdoors. He began to create large-scale works, using comprehensive materials, intending to combine Western materials with the traditional materials of Chinese paper. In 2015, Today Art Museum held Li Yushuang's solo exhibition, displaying more than 60 artworks. In 2017, he visited Japan, Taiwan, New Zealand and other places for sketching. In May 2018,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of China held a solo art exhibition for Li Yushuang, which was praised by experts as "Monet of the East".
 Artistic Theory: Li Yushuang believes that the painting system and the cognitive system are comparable. He regards the process of painting as the recognition towards the world and life, thus his painting faithfully represents his life. He has been immersed in scientific research and art creations for more than 60 years, pursuing nature almost like a pilgrimage. Li Yushuang believes that "light coding" is the first message God sent to mankind, thus he faithfully presented these messages without any increase or decrease. The system of "light coding" triggers his presentation of long-term tireless observation training based on visual research. His paintings neither depicted mechanical "artificial objects" nor subjective "painting images". His vision has surpassed the color of light and shadow in painting, touching the nature of the universe which consists of all mundane objects in the world. In this regard, through the artistic journey of exploring the mystery of "light coding", Li Yushuang witnessed an endless world. As an 85-year-old Chinese contemporary artist, Li Yushuang insists in drawing from nature and creating in nature, which is quite rare in Chinese art field; with a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background, he creates art in a systematic and scientific way and expresses his understanding of the universe and nature through his "science eyes". Significant Exhibitions: "Li Yushuang Solo Exhibition" (Asia Art Center, Beijing, 2020), "Yushuang's Sketches - 2018 Transoceanic Travelling Sketches Exhibition" (Whitebox Choice, Beijing, 2018), "Colors in the Field - Solo Exhibition of Li Yushuang" (World Food Prize Hall of Laureates, Des Moines, Lowa, 2018), "Draw what I see - Li Yushuang Painting Solo Exhibitions" (National Centre for the Performing Arts, Beijing, 2018), "The Nature Showed by my eyes Li Yushuang " (SZ Art Center, Beijing, 2018), "From and For Nature: Landscape in the perspective of Light-Code Art Exhibition of Li Yushuang's six decades on sketches and paintings" (Today Art Museum, Beijing, 2015).




 


 正在展出  Current Exhibitions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 《青烟 - 李真新作展


亚洲艺术中心(台北二馆)《如山之想六十年 - 庄喆个展》



 

  即将展出 Upcoming Exhibitions


亚洲艺术中心(北京)《李玉双同名个展》



 

 最新消息  Lastest News



亚洲艺术中心全新旗舰空间2020年底于台北正式开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