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文学,你发烧了吗?

2015-02-28 文文 俄语编辑部
叶琳工作室
ehanxinwen
每日原汁原味俄语新闻
悦享优质网络课程
私人微信:927133585
***三月专四班招生***
***诚招各校课程校园代理***

文学,你发烧了吗

原创:文文
文学扫盲贴---怎么看文学作品


于万千人群中,遇到爱读书的人,恍如在幽深幽深的小巷之中,闻到一股酒香,偶遇一把油纸伞,听到一段静心的天籁;宛如在苍茫的沙漠绝地,吹来一缕微风,看到一脉泉流,欣遇一片葱郁的绿洲。那是一种言说不尽的愉悦和舒爽。好读书的人,温婉而低调,浑厚而乖张,行无燥,意无狂,眉波不涌,吐纳恒常。浮生若梦,为欢几何?当繁华散尽,喧嚣沉寂,莫不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光阴百代空过客,不如,做一个好读书的人,一人,一书,凭风烟散尽,任尘世浮华。


1
为什么读文学?


“就我个人来说,你可以拿走我的枪,但如果想要拿走我的书,只能等我死了之后从我冰冷的手指之中撬走!”

—————《肖申克的救赎》



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对于著书立说有着超乎寻常的热情。这源于他们对“书”这种东西没由来的崇拜和尊敬。所以焚书坑儒的秦始皇被骂了几千年,唾沫都淹得老嬴家祖坟都找不着了还不罢休。浙江余姚有个四碑亭,亭子上对联的横额是“真三不朽”。什么叫“三不朽”呢?“三不朽”即为立功、立德、立言。据说中国上下五千年,能达三不朽的人只有两个半:第一位是万世师表大成至圣先师孔圣人,第二位就是明代出身于浙江余姚的心学大家王阳明,还有半个人是剿灭太平天国的清朝中兴四大名臣之一的曾国藩。曾剃头之所以只能算半个三不朽,原因很多,但是有一个很重要的标准他不够格,那就是立言。所谓立言就是著书立说。孔子作为儒家创始人,后世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说法,自然够格。王阳明作为陆王心学集大成者,是个武能跃马横刀,文能下笔成文的罕见全能大儒,自然也不差。曾国藩立言成不了一家之言,只能算半个“三不朽”。可见中国人对于“立言”的标准之高。

杜甫有诗:“文章千古事,得失心自知。”在没有稿费报酬的中国古代,著书立说的动力正是来源于此。正是很多的知识分子抱着“文章千古事”的态度著书立说,所以古典书籍就显得耐看。至少“赢得生前身后名”的动机要比赢得人民币的动机要高雅纯粹得多。在“文章千古事”的动力之下,中国人提出了“文道关系”。早在战国时期荀子就提出“文以明道”的思想。文起八代之衰的韩愈就提出了“文以贯道”的思想。北宋理学家周敦颐认为——文以载道。朱熹则认为,文章乃救世行道之具,所以,文与道一,文章与道义实为一体。中国人的对“文道关系”的阐释,滋养了一批又一批“铁肩担道义,辣手著文章”(杨继盛)的知识分子。正是这份责任感使得中国古典文学具有了亘古不变的永恒审美。

“文道关系”至少点明了文学的三种功能:认知,教化和审美。这也是今天我要告诉大家为什么读书的理由。因为读书,或者读文学作品至少有这么三种作用。所谓“秀才不出门,尽知天下事”说的就是文学(或是书籍)的认知功能。什克洛夫斯基在其著作《语词的复活》中就曾说道:“你需要储存尽可能多的书,获取其中人类的经验,让他们变成你的想法——层层叠叠像树木增高,海底珊瑚延伸一样。”文学作品几乎可以告诉我们一切:大到历史文化,小到鸡毛蒜皮,例如,地理风貌,历史事件,民族关系,风土人情,军事战争,礼仪习俗,宗教信仰,神话传说,婚丧嫁娶,衣食住行等等。比如柳宗元的《捕蛇者说》就可以告诉我们永州风土人情(产异蛇,黑质而白章,触草木尽死);赋税状况(捕蛇抵税);人口居住(十室九空)等等。在文学的审美方面,文学作品可以将我们带入自由的精神境界,让我们获得寻常难以企及的愉悦享受,开发我们的审美器官,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盗墓探险小说引人入胜的刺激情节;武侠小说的快意恩仇而又不乏微言大义;浪漫主义的奇诡想象与异国风情;古典主义的工整规划与雍容典雅都滋养着我们。我们可以像拜伦一样高傲的说:“我从未爱过这世界!”也可以像纪伯伦一样,老僧入定,闭眼沉吟:“我的心曾悲伤七次。”我们可以看黛玉荷锄葬花,泪眼自怜;也能看陆雪琪白衣胜雪,绝代风华,宛如九天谪仙,这就是文学给我们的世界。在教化的作用上,文学影响着我们的三观。一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曾经让多少仁人志士热血沸腾,投入无产阶级革命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一部《少年维特的烦恼》也曾让多少失意青年肝肠寸断,饮弹轻生。而文学的绝妙之处却在于,无论审美、认知还是教化,都是在潜移默化之中进行,让你不知不觉地学会了认识很多东西,知道很多道理,欣赏很多的美。这就是文学的奇妙之处。所以——我们要读文学。


2
怎么读文学?


“阅读是很生物性很本能的性的,就跟你体内缺少什么营养会不自觉像摄取什么样的食物一般,就跟养猫养狗的人晓得他们会自己跑野地里找某种草吃一般,这不过度延伸不无限上纲的话,可以是相当准确的阅读判断。”

———————唐诺 《尽头》


作为一个读者,如果是非专业的话,不求甚解是最佳状态。我对于唐诺这种本能性渴求非常支持。让本能去寻找自己的阅读兴趣与判断,无疑与陶渊明“好读书,不求甚解”的闲适不谋而合。读文学作品更是如此。个人的文学素养,审美情趣不尽相同,所得收获也是不尽相同,所以,对于文学阅读来说,给列书单无疑是一种不太明智的行为。中国人读书以课堂内灌输式最为有市场,所以大多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少的可怜。而死记硬背一直是古人最有效的精读形式,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现。在流于浅阅读的现代人眼中,这明显是没有市场的。实质上,阅读作为一种接受行为,读者作为接受这一行为的受体,应处在接受行为的中心,只有这样才能获得最大效益,否则就是赶鸭上架,强人所难。

在某吧认识了一位汤姓小妹妹,高一,过完年刚17。令人吃惊的是她竟然能对俄罗斯文学经典作家作品如数家珍,甚至对于某些生僻的作家诸如叶泽尔斯基、乌莫夫、扎索季姆斯基也能说得头头是道。要知道,这些名字对于大多数俄罗斯文学本专业的同学也算陌生。她向我展示了一下她的个人藏书,有近百本上至普希金,下至现当代,不可不谓丰厚,让人不得不感叹后生可畏。此外她对辽、金、西夏塞北三朝的历史也是信手捏来,甚至偏居一隅的西辽她也能从耶律大石讲到屈出律,事无巨细,还有模有样的学习契丹文。尽管深入交流之后发现,她的俄罗斯文学仍浮于表面,火候尚缺,带有浓重的个人偏见(我猜是接受了较多文学评论,先入为主造成的)。但是这定是同龄人中的翘楚了,如有人引导点拨,假以时日,必成大器。

她说她读书完全凭个人兴趣而来,且对于书有种难以抑制的渴求。她的兴趣就在于俄罗斯文学和草原文明历史,加上她本能的阅读兴趣,成就了她超乎年龄的博学。对于文学阅读来说,博是很重要的一点,只有做到了博才能入乎其内,出乎其外。王国维在人间词话说道:“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入乎其内,故有生气;出乎其外,故有高致。”通俗之意,一方面要善于学习,理解本源,才能有所感悟;另一方面又要敢于跳出来,不随波逐流,才能获得更多的雅趣。

人不可能在所有的方面博而又专。精力有限的条件下,我们应该在有意思的面上博,在感兴趣的点上专。文学的阅读,出发点是个人兴趣,这样,它才能成为你持之以恒的阅读动力。如果有兴趣了,就无所谓读法,你可以横着看,竖着看,倒着看,来回看,看多少遍都由性味所致,其他的东西也会水到渠成。因为,我们始终相信,开卷有益!!


3
如何做个专业读者


“艺术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使人恢复对于生活的感受,就是为使人感受事物,使石头显示出石头的质感。艺术的目的就是要人感觉到事物,而不仅仅是知道事物。”


———什克洛夫斯基《作为技巧的艺术》

什克洛夫斯基认为:“艺术的技巧就是使对象陌生,使得形式变得困难,增加感觉的难度和时间的长度,因为感觉过程本身就是审美目的,必须设法延长。”这就是什克洛夫斯基非常著名的“陌生化”理论。举个简单的例子来说吧,比如你和你处了好几年的对象要结婚啦,新娘化过妆,穿上婚纱,你一看,呀!惊为天人、判若两人,你平时没觉得她这么漂亮,现在竟变得如此超凡脱俗,让你感觉到如此的熟悉,又是那么陌生,忍不住,情不自禁的多看了几百眼。如果新娘是一部文学作品的话,文学创作的技巧就是化妆技术、是婚纱、是捧花、是一切能让她变美,让你变陌生的东西。这就是陌生化。所谓小别胜新婚也是这个道理。陌生化不仅仅局限于文学中,在电影里、绘画中、艺术各个领域都被广泛的运用。

如果说艺术的技巧在于使得对象陌生,那么,作为一个比较专业的文学读者,什么才是最重要的呢?什么才是联通读者和作家的绝密武器呢?你怎么样才能透过妆容去找到原本你熟悉的新娘呢?


想象!开启文学奥秘大门的第一把钥匙绝对是想象,是艺术推想力。一切的艺术鉴赏本质上都是想想活动。一碗叉烧,一碗乌冬,一盘开水白菜,对于寻常人只是简单的食物,但是如果评委吃出了母亲的味道,尝到了血浓于水的亲情,品出了遥远的心酸岁月,你就是食神。而这一切无不来自于想象。语言本质是一堆符号,文学作品也是符号的堆砌,没有想象和联想,这堆符号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挖出来的无法破解的楔形文字一样,仅仅是符号而已。就像鲁迅讲到《红楼梦》时说的一样:“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在我的眼下的宝玉,却看见他看见许多死亡...”这都源于读者的想象。那么有想象自然也有高下之分,这就是中国人常说的“悟性”。悟性的高低除了读者自身的天赋之外,其高雅粗陋的本性、人生阅历、学识高低都会关系。所以说文学阅读是一面镜子,可以反映出读者的高雅与鄙俗。同时文学阅读也是读者升华的手段。


刚才提到人生阅历,那么它就是打开文学宝藏的第二把钥匙。中国人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确如此。卡夫卡曾经说过:“书代替不了世界,文学毕竟不是生活。”文学毕竟不是生活,文学来源于生活,只有进入生活,你才能理解文学,亲身经历必能感同身受。但凡作家,大都热爱生活,留心生活的点滴。所以失恋过才更能读懂维特,孤苦无依才更能看懂黛玉,否则都难逃“为赋新词强说愁”的矫揉造作之嫌。当然也绝非强调事必躬亲才能理解文学,不然你要说杀了人才能理解拉斯科尔尼科夫那我的罪过可就大了。人生苦短,终我辈一生阅历也少的可怜,所以很强调在文学感悟上的触类旁通。很多人看起来少年老成,要么是聪明,能触类旁通;要么是书看得多懂得很多道理,弥补了其人生阅历。那么文学的感悟也可以反过来通过增加生活阅历和触类旁通来积累。

有了以上两点,对于读懂文学作品会大有裨益。但是想要达到更高的艺术鉴赏水准,还需要第三把钥匙——宽容的艺术审美情趣。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在艺术审美中是至关重要的。人不宽容难远大,骨虽桀骜易凄凉,文学审美亦复如是。你嫌日本文学琐碎,清冷隐晦,你就感受不到它的干净清爽,细腻含蓄;你嫌武侠通俗上不了台面,你就领悟不到侠之大者,为国为民的大气;你嫌后现代晦涩难懂,装腔作势,你就接受不到它的荒诞破碎,与难以理解的亲和力。美是无处不在的,关键在于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和欣赏美的审美情趣。黑格尔有言:“存在即合理!”任何文学流派,文学主张,文学样式只要存在,就会有人欣赏,就是合理的。即便是沉渣泛起被严肃文学贬得一无是处的网络文学也有其道理,也有好的作品,更有无数网民阅读欣赏。所以作为一个阅读者,我们须有宽容的审美情趣,能用发现美的眼睛去阅读发现,用黑夜给你的那双黑色的眼睛去寻找属于你的光明。

如此看来,要做一个专业的文学读者并不是很困难的,只需要有丰富的想象力,不断扩展自己的生活阅历,怀有宽容的艺术审美,不断随着自己的兴趣扩大阅读量,你就可以发现——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已对你敞开了大门。

榜样的力量
聚力俄语圈实力大咖
尽心竭力为你实现梦想!
(ง •̀_•́)ง
高质量翻译、论文、作业辅导
培训课程:淘宝店铺“叶琳俄语”
(..•˘_˘•..)
私人微信:927133585
微信号:ehanxinwe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