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联想之星王明耀:聚焦中国股权投资——7.5万亿的总量,泡沫还是机会?

2017-10-03 王明耀 联想之星


近几年,中国的股权投资大爆发,到今年上半年,在基金业协会备完案的股权投资机构有1.1万家,登记从业人员22万,管理资金达到7.5万亿元。7.5万亿,占到全球股权投资资本总量的23%。


这些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们是泡沫吗?是多大的泡沫?其中有没有机会?该怎样抓住机会?这是所有投资人和创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


在9月30日—10月1日于纽约召开的GSDA 2017中美发展论坛上,联想之星总经理、主管合伙人王明耀以《聚焦中国股权投资:7.5万亿的总量,泡沫还是机会?》为题发表了演讲,对上述问题进行了深入阐述。


在王明耀看来,创业投资领域出现局部、中短期泡沫属于常态。泡沫也意味着风口或者叫投资主题。泡沫是和创业、投资行业相伴而行的。


那么,如何看待这轮股权投资和创业的大爆发呢?王明耀认为,如果也将其视为一次“泡沫”,这次“泡沫”并非简单的泡沫,其最大特点就是“加速”——从创业项目供应量、资金供应量、退出出口等方面来看,虽然还存在着局部的不平衡,但总体都在高速增长,这种高增长势头一旦延续,就构成了“加速”这一特征。


在“加速”中,如何抓住机会?王明耀指出,新消费是最大的机会,而中国新消费的机会来自于巨大的市场。在中国,巨大的市场孕育着巨大的机会。


对此,他进一步指出了股权投资大爆发背景下,一些新的投资趋势和特点:一是从原先单一的轻模式,转向了大体量、重资产模式;二是地球变得更小也更平,以前是中国从美国拷贝模式,然后做微创新,但最近一两年来,中国模式开始具有创新性,也在对外输出。


“思考这些问题非常重要。”王明耀说,“现在的思考决定未来的结果,十年八年后创业、投资的成果取决于当前的思路和想法。”


图为GSDA 2017纽约中美发展论坛现场


以下为王明耀演讲实录:


各位朋友,大家早上好!


很高兴参加第二届纽约中美发展论坛,并跟大家做交流。


我要跟大家交流的话题,是我最近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也是所有投资人和创业者都需要思考的问题。中国的股权投资近几年大爆发,今年上半年的在管资本总量达到了7.5万亿。这个数字到底意味着什么?是泡沫吗?是多大的泡沫?有没有机会?该怎样抓住机会?这些问题,我觉得非常重要。因为现在的思考决定未来的结果,十年八年后创业、投资的成果取决于当前的思路和想法。


中国创业、投资大爆发


到今年上半年,在基金业协会备完案的股权投资机构有1.1万家,管理7.5万亿资金,登记从业人员有22万。7.5万亿,占到了全球股权投资资本总量的23%。如果回到2001年左右,在北京,那时候活跃的投资机构年底摆两桌吃饭就囊括了,而现在是上万家。最大的增长是过去两年,几乎翻了一番,真正进入了大爆发的时代。



创业呢,看看创业大街就知道了,2014年创业大街开幕,国家也提出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口号,一下子创业大街热闹非凡。有创业者来参加活动的,有各地政府来考察的,有暑期各地中小学生来参观的。最搞笑的是,还有算命先生给创业者和创业项目算命的。


所有这些现象,都催生了我们对于创业和投资的担忧,泡沫就成为了一个挥之不去的词,也几乎成为了一个社会共识,与之伴随的浮躁气氛,一直萦绕在创业者和投资者的心中。


如何看待泡沫


那到底应该如何看待泡沫呢?对泡沫进行深入分析就非常必要:


——在创业投资领域,局部、中短期泡沫是常态


纵观中国的创业投资发展史,泡沫是一种常态,特别是局部的、中短期的泡沫,构成了中国十几年的创业投资发展史。



2000年前后是最著名的互联网泡沫;大概2003-2006年是SP(电信增值服务)的大泡沫,全国有成千上万家SP;2005-2006年是视频网站;2010年是团购,号称千团大战;2010-2012年是各类的手机游戏和APP;2013-2015年最火的是智能硬件、P2P和O2O;去年开始是区块链(ICO);今年是共享、自助设备。泡沫其实也意味着是风口,或者叫投资主题。一旦有明确的投资主题,就会产生羊群效应,就会出现一拥而上。因此,泡沫是消除不掉的。泡沫是和创业、投资行业相伴而行的。


——每次泡沫教训一批人,也培养一批人


毫无疑问,每次泡沫都会教训一批人。SP泛滥年代,上市的只有3家;视频网站也只剩下几家;而团购更惨烈,最后实际上只剩两家,美团和点评,这两家还合并了,所以只剩一家。其它也类似。因为互联网创业的最大特点是赢家通吃,只有前几名有价值。一场泡沫破裂,上千家企业只剩几家,想象成一场战争,的确非常惨烈;但创业和打仗不一样,倒下的大多数还有从头再来的机会,因此每一次泡沫的更重要意义在于:还会培养一批人。



2000年前后的互联网泡沫培养了中国互联网创业的一大批人,最典型的是腾讯:2000年,腾讯进入了最为困难的时期,在面临资金困难时,曾险些把开发出的ICQ软件以60万元价格的卖给深圳电信数据局,幸好终因价格原因告吹。因此,2000年的互联网泡沫,开启了整个互联网时代;2003-2006年在SP泡沫里折腾的一批人,成为2010年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弄潮儿;而2013年开始的智能硬件和O2O人开始折腾共享和自助;P2P的一批人这一两年在玩区块链等等。虽然每一轮泡沫中取得大成功的是极少数人,但是每次都能培养一大批人,而中国的创业者人群就在这样一轮一轮泡沫中呈几何级数的增长。


——市场的博大是应对泡沫的基础




以上把泡沫说得太好了。那会不会产生致命性的泡沫呢?或者说为什么目前还没有致命性的泡沫呢?关键就在于中国市场的博大,换到一个很小的市场里,可能每次泡沫都是致命的,需要很长时间才能缓过来,或者干脆一蹶不振。因此中国市场的大体量是根本,我们有最大的人口,也有全球遥遥领先的网民数量,2016年底是7.31亿,相当于欧洲的人口总数,同时经济增长速度快,体量大;其次,中国不同城市和农村差异大,市场分为很多层,逐层传导,不会出现一个泡沫席卷所有层级的问题;另外,最近几年,在抓住中国这个大市场之外,一大批龙头企业还放眼全球,国际化成为重要策略,如此又大幅扩大了市场边界。所以,在中国这个市场,在这一轮又一轮创业和投资泡沫的冲击下,并没有形成恶性影响。


——这次不是简单的泡沫,而是加速


那如何看待这轮股权投资和创业的大爆发呢?相对以往各次局部的泡沫,如果把这次爆发也看作泡沫的话,这一次最大的特点是“加速”。泡沫是因为一些要素发展太快,另外一些要素远远跟不上:比如买房的钱太多,房子供应少,房地产就有泡沫。



但在这一轮里,我们发现一些现象:1、泡沫的表象依然存在,那就是项目估值上涨,竞争加剧。7.5万亿资金,22万从业人员去找投资项目,必然会造成这些现象。2、但同时很多项目发展速度大大提升,我们开始发现很多速成独角兽企业,刚开始出现是个别现象,但是现在越来越多;刚开始以为泡沫破灭基本都会死掉,现在发现不少也可以活着,或者继续高速成长。这就说明这一次有点不一样了。3、另外,对于资本最看重的退出,现在渠道比以往多很多,有多级资本市场,有各类并购,以及不同轮次之间的交替购买和退出,这个市场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活跃。4、作为标志性的上市退出,也已经显示明确势头,2010年前后创业的大批项目进入上市窗口,大量资金进入回报期,而这个趋势还会延续,因此市场还会持续发展。


以上这些现象显示,这轮所谓的“泡沫”里,从创业项目供应量、资金供应量、退出渠道等方面,虽然还存在着局部的不平衡,但是总体都在高速增长,这种高增长势头一旦延续,就构成了“加速”这个特征。在一个加速的时代里,会有一批人和机构超规模发展;进取不够、犹豫不决的机构就容易被拉的比较远。这个阶段,同样会有很多的失败,但把市场看作一个整体,那显著特点就是超常规的发展。


如何抓住机会?


——新消费是最大的机会



如果基于这样的判断,那我们如何抓住机会呢?应该说各个领域都有很大的机会,我们联想之星本身就关注很多领域的机会。但今天要挑一样来说的话,那就是新消费,不仅这个机会是最大的,还是其它机会的动力来源,是火车头。马云近来经常提“五新”,指的是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术、新能源,说得是这些领域都有一些新趋势,都有很大的机会 。但这五新,动力来源都来自于新消费,因为消费者的需求改变了,因此零售要跟着变,制造、金融等等都要跟着变。如果需求源头不变,后端就没有动力去变。


——新消费拉动供给侧改革



从需求方来看,最最核心的需求是要消费升级、同时还要物美价廉,产品、服务品质要提上去,价格还不能太贵。所以我们生活中会发现很多这样的现象,餐厅和咖啡店的环境、品味越来越好,但价格还不是特别贵,这样的店就特别火;但要做到这一点,作为供应方的商家就非常难,一方面必须做产品和服务的升级,同时还必须降低成本,所以新零售、新制造就出现了,而这些又必须有新金融、新技术和新能源才能帮助供应方在提升产品的同时还要降低成本。所以,新消费是火车头。


以前经常提企业服务,或者叫2B服务。但今年开始,又开始流行S-B-C(Supplier-Business-Customer),强调要跟B一起服务好C,就是说你可以是2B的业务,但你必须很了解C,能够更好地帮助B服务好C。因此,必须理解消费,才能更好地做好2B的业务。


——新消费机会



那么,中国新消费的机会来自于哪里呢?最最重要的还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市场体量很大,虽然跟美国比,还有差距,但是跟其它国家比,已经很有体量。比如广东仅仅是一个省,2016年GDP是8万亿人民币,相当于西班牙的体量,而西班牙在全球排第14。我最近去了一些小体量的国家和地区,由于本地市场小,创业的项目想象力也比较小,很多都是解决一个具体问题的,很少会考虑做平台,做扩张,更别提国际化了。但在中国,巨大的市场孕育巨大的机会。


其次,这个还是市场分层级的。北京、上海、天津的人均GDP超过17000美元,而在甘肃、云南、贵州只有4000-5000美元,再细化下去,差异就更大。这个分层级的市场有两个好处:一是每一个层级都有机会,有的层级爱上天猫,有的层级则更喜欢上唯品会,分层级能支持在不同层级创业都可以做出体量不错的公司;二是不同层级间,随着经济的增长,需求不断升级。像麦当劳、肯德基、星巴克在中国不同层级渗透几十年了,还在不断往下渗透,因此成长的生命周期会很长。


关注中国新消费的机会,还来自于其源源不断的动力:第一个就是消费升级的动力,这一方面是人均GDP到达一定量级的必然结果。目前中国的人均GDP刚过8000美元,这个阶段,对于消费有自然升级的要求,这一点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另一方面是中国消费者的主体特点,目前还停留在攀比性消费的阶段。攀比性消费,过于注重物质,不是我们应该提倡的,这样社会氛围会很浮躁。但是从经济发展和创业投资机会来说,这又代表了动力和活力。


第二个动力来自于新人群。新人群既包括年轻人、儿童,90、95后甚至00后,也包括很多在座的各位,新人群的需求跟老一辈的不同;新人群不仅仅有年轻人,还包括新“新中年”和新“新老年”,中国一直处于高速发展中,这一代中年人跟上一代中年人也不一样,上一代中年人天天拿着保温杯,可能这一代就不拿了;“新老年”也是,上一代老年人跳广场舞,未来的老年人肯定就不会跳了,得有新的玩法。这些都催生新消费,都是巨大的市场,也是很多成熟发达国家所不具备的市场。


说到新消费,一方面指的物质的消费,比如衣食住行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升级的机会;另一方面就是精神的消费,文化、体育、娱乐等等。精神消费市场是高速成长的市场。精神消费说起来似乎不那么浮躁,实际上目前也是一种偏攀比性的消费。跑马拉松也可以比装备;玩熏香也可以玩出天价;因此与物质消费一起,构成了新消费的巨大市场和持续的成长性。


——新的投资趋势



谈完新消费市场机会后,再简单谈谈股权投资大爆发背景下的一些新的投资趋势和特点:从原先单一的轻模式,转向了大体量、重资产模式。尤其是偏早期的股权投资,此前是不碰重资产模式的,但是这个规律这几年已经被打破。由于资金供应的大幅增加,重资产、高投入项目由于复制快速、体量大,更容易吸引大资金进入,发展速度越快。这几年的投资主题,无论是共享空间、电动车、专车、共享单车、便利店、公寓等等,在目前巨大的资金追逐下,都在快速成长。


第二是,地球变得更小也更平。以前中国很多模式都是拷贝美国,然后做微创新;但是这一两年开始,中国的模式开始具有创新性,也在对外输出。比如共享概念来自美国,来自Airbnb, 来自Uber,但是中国这边又推出了共享单车,这个模式又推向了更多国家;关于零售,中国的企业在积极地向日本企业学习,最近各种考察团去日本,络绎不绝;而在移动支付领域,中国又领先全球。现在去一个地方如果必须付现金,不能扫码支付,那个地方就会被打上落后的标签。从创业和投资的角度看,跨境学习模式和国际市场是越来越明确的趋势。这其实也是具有国际化背景的各位在未来拥有的巨大机会。


关于联想之星


刚才分析了很多理论的东西,最后我想拿联想之星作为例子,我们是怎么去拥抱这个时代,去抓住机会的。简单地说,就是三点:


第一,联想之星是投资三大领域的机构天使。我们除了投资以新消费为主体的TMT方向,还投资医疗健康和人工智能方向,是国内最早系统布局医疗和人工智能投资方向的公司。目前,我们已经投资接近200个项目。



第二,联想之星已经持续十年为创业CEO提供公益培训。从2008年开始,已经公益培训了八百多个优秀的CEO,打造成了国内最优质的创业生态圈;因为我们长期对中国创新创业的公益的支持,2015年李克强总理来到联想之星跟各位创业CEO交流。



第三,设立Comet Labs,布局美国AI项目。本次论坛很重要的一个主题是AI,我今天没讲AI,因为有很多专家和创业者会讲这个话题。联想之星于2015年在旧金山发起成立了专注于投资和孵化美国AI项目的Comet Labs,至今已经投资和孵化近40个项目。今年4月份,Comet Labs还被TechCrunch评为最值得关注的15家投资AI的机构,跟GV、Andreessen Horowitz、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等机构放在了一起,我们感到不胜荣幸。



以上就是我对几个问题的思考,以及联想之星实践的简单报告。投资其实是一门实践艺术,说得再好都不如做得好。希望未来有机会和各位在创业和投资上有合作。如果有机会一起打造出伟大的公司,那才是最有意义的事情。


谢谢!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