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医疗投资迈入3.0时代:从“防御型”向“进攻型”转移

联想之星 2021-08-11

联想之星合伙人 陆刚


12月5日-7日,清科集团、投资界在北京举办第十八届中国股权投资年度论坛。论坛携手行业知名学者与重磅嘉宾,秉承传统,革故鼎新,解析政策趋势,聚焦投资策略,探索价值发现,前瞻市场未来。


在《医疗投资迈入3.0》对话环节,联想之星合伙人陆刚,高特佳投资集团主管合伙人胡雪峰,幂方资本合伙人梁占超,仙瞳资本执行合伙人刘靖龙,远毅资本合伙人杨瑞荣,建信资本管理合伙人、总裁苑全红展开讨论,弘晖资本管理合伙人王晖担任专场主持。


以下为演讲实录:


王晖:非常感谢能来主持这个圆桌论坛,先请几位机构合伙人介绍一下自己的机构。


胡雪峰:我是来自深圳高特佳投资集团的胡雪峰,高特佳集团只投一个方向——医药医疗大健康,在这个领域做了18年,从最早期很小的基金,到现在管理200多亿的资金规模。我们一方面做投资,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产业,产业化+专业化,是高特佳的一个特点。


梁占超:我是上海幂方资本的梁占超,幂方资本是一家专注于生物医药投资的早期机构,我们以中早期投资为主,成立大概四年时间,现在已经布局超20个项目。


刘靖龙:我是来自仙瞳资本的刘靖龙,仙瞳资本从2009年开始一直专注于生命科技(lifescience)这一领域的投资,主要投生物制药、医疗器械和生物技术三个方向。我们是一个基于biotech底层技术的投资机构,关注肿瘤药和精准医疗等早期投资方向。


陆刚:我是陆刚,来自联想之星,我们的特色是在天使投资阶段,目前已投出260多个项目。2010年我们投的第一个项目就在医疗领域,现在我们覆盖了三个大的领域,一是生物技术,二是和医疗器械相关的,三是医疗新服务。


杨瑞荣:我是远毅资本的杨瑞荣,我本人从业时间比较长,但是远毅资本是2016年刚刚成立的,比较年轻。在医疗这个方向上,我们主要看三个大的方向,一是医疗器械和设备,二是精准医疗,还有一个是医疗服务。我们投的是相对早期的项目,希望和大家有合作。


苑全红:我来自上海建信资本,我们主要投资生物医药领域,以A轮的创新药投资为主。


王晖:“健康中国”已经成为中国战略,在这个战略的影响之下,医药健康的投资和产业发展都比较蓬勃,但过去一年免不了焦虑,大家说一下感受?


胡雪峰:今年和去年相比,医药大健康领域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政策方面,其实医药领域不跟紧政策,很难做成大事。


今天有一个很大的新闻,9月11日发布的4+7(带量)采购预中选结果公布,造成了医药股大幅度下跌,在全国4个直辖市+7个省级城市开展31个品种的(带量)采购,真正入围的是46家,没有入围达到600多家。我本人在医药领域做了20多年,这是一个革命性的变化。医药行业的3.0确实是到来了。从现场传出来的消息,降幅最大的药品,抗病毒用药恩替卡韦降幅达到了90%,这一政策会给医药领域的投资或者产业带来很多变化。遇到这种危机的时候,能不能做好预判,有没有解决方法都非常关键。一致性评价,还有税改、两票制,这些政策对医药大健康领域的影响非常深远。


高特佳只投医疗健康一个方向,在医药和器械、医疗服务领域都有布局,所以从当前来看,还是要屏蔽这个领域的一些风险,风险能不能控制住确实是考验我们的一个点。高特佳这么多年走出了一条我们自己认为还算比较成熟的路,采用“投资+产业”模式,18年下来还比较稳健。2003年投资迈瑞医疗,到上市我们跟了15年,现在市值达到1400亿左右。


梁占超:幂方资本在这几年有一些感触,大家讨论今年的形势特别差,特别是医药行业,我们比较坚定看好未来医药健康市场的发展。有几点原因:


第一,国内已经不可避免人口老龄化,未来的市场高消费人群的基数会不断增加。


第二,医疗消费有升级的状态,大家从之前的重治疗,到现在预防、诊断、治疗、预后、康复,逐步完善起来,国内医疗健康产业内需是存在的,要继续推动。


另外,人才的回归、技术的升级,药监部门也在鼓励创新,让一些真正有临床需求的创新类的企业,能够面对比较好的监管环境,对整个医药健康产业有非常好的推进。


从医药投资上讲,不论是募资还是投资,在今年节奏都有放缓。这样一个比较寒冷的环境之下,对于投资来讲,很多估值、预期都会往下走,因此我们还是会积极布局一些项目。对于前一段时间高估值的项目来讲,可能要面临比较艰难的再融资的过程,但只要是好的投资标的,一定会有妥善解决的办法。整体上,幂方资本储备了足够的子弹,使我们在这个阶段,相对较长的时间里,能做比较好的布局。


刘靖龙:2018年生物医疗领域确实存在变化,仙瞳资本在微观上也有一些感受。2018年这个领域出现了一些热点事件,几个典型的代表:比如长生生物;还有港股新规,是指关于生物医药板块的新规;另外就是中美关系伴随贸易战在技术问题上的冲突。


其实在生物医疗领域,找到好标的的同时,我们更要关注价格和价值的背景,是否找得到确定的未来价值空间。中美关于一些技术问题上的摩擦,也波及到了生物医药产业。我们需要正视现象,国际化地去运营,去做美国人的生意,甚至投美国人的公司。


陆刚:我对这个话题其实感受还蛮深的,想说三句话,我们之前投一些先进制造技术,还有TMT,之后开始投医疗。我的感受就是,以2015年为界限,之前医疗投资是一个防御型的投资品种,2015年之后变成一个进攻型的投资品种。而这个进攻性的来源,我们认为和医改和社会变化都有很大关系。但对于创投来说,我们覆盖了比较多的行业,盛世的生态出不了创业英雄,因为有一些大的龙头企业绑住了这个市场。


第一,乱世出英雄。我们最喜欢乱世,医疗行业在2015年之后逐渐呈现了一个乱世的局面。这个“乱”与医改有关,和一些创新药和创新的技术驱动有比较大的关系,所以我们看到资本也是希望乱世来到,资本大幅度上升,我想这是一个大的宏观背景。


第二,在2017年到2018年,今年到了高点,然后从高点往下走的投资寒冬,2018年春节前我在跟企业加紧融资,在2018年上半年我们也控制了投资节奏。2018年我们团队复盘,得出了一个结论,宏观经济面临着非常巨大的挑战,仅仅医疗投资来说,不应该收得太紧,即使是沙漠,医疗投资也是沙漠中的绿洲,正向应该是大于反向。对于估值太高的现象,我们要有谨慎的态度。


第三,越来越清楚看到未来的方向,未来会呈现比较严重的两极分化,在新技术这个领域里,基因诊断、生物新药、医疗器械等方面,应该以创新驱动去满足未满足的临床需求。壁垒不高的已经没有太多机会了,因为到现在采购的政策到底是什么已经很明显了,是新技术。在新服务方向上,我们有两个效率提升,一个是医疗服务效率提升,第二个是支付效率的提升,我们会紧紧盯住这两个来作为投资的方向。未来在医疗服务体系里,需要靠这两个效率提升,去发现一些比较新的、乱世之中带有英雄气质的企业,我们会关注这些。


杨瑞荣:对于乱世,我的理解是指整个行业发生比较大的变革所带来的巨大机会。医疗行业的变革在细分行业是不一样的,有可能是科技突破了一个瓶颈,或者成本有了巨大下降。比如说精准诊疗中的癌症早筛等细分领域都是因为基因测序成本出现阶梯式下降,导致在应用层面有一个大的成长空间。除了癌症早筛之外还有其他细分应用领域有很多机会。医疗设备国产化,除了市场和政策的驱动之外,最大的驱动力来自于产业链的升级和完整。国内其他的产业包括重工业,或者军工产业所带来的技术进步,都为医疗器械在产业链完整性上突飞猛进。


苑全红:2018年我们还是关注在一些新技术上,一是乙肝领域,因为中国是一个乙肝大国,我们在想乙肝的功能性治愈有没有可能,我们投了做乙肝有关的,一个是做抗体,一个是做小分子的。第二个做肿瘤免疫治疗,这个浪潮刚刚开始,还有更大的机会。还有免疫治疗这一块,主要的项目是做免疫方面的抗体。


王晖:我自己在微观层面感受非常深的几点:


第一个是需求的真实性和强大性,中国医药产业占整个GDP产业5%-6%,这个数字在日本接近11%,在美国是17%,产业的需求在微观上感受很深,我们投的消费类的,年化增长是70%的收入。


第二个是在变化中投资,重要的因素是创新,就是整个国家在推动创新,我们这个产业由于技术的发展也在不断创新。


第三是两极分化,不管是行业,还是具体的机构,我们也投资了迈瑞和药明康德,都上市了,上市后不仅业绩有长足的表现,股价也相对比较坚挺,这种分化是比较显著的。医药行业的GP也在分化,向更加专业在发展。


王晖:下面一个问题,因为专业性在提高,创新在提高,2019年,你们觉得哪些细分领域有机会?


胡雪峰:我说了很多行业内的危机,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医药大健康这个领域的机会,相对其他行业来说,这个行业抗风险能力比较强,需求也比较旺盛,值得我们长期做下去。高特佳重点考虑两个方向:


第一个是创新,有两块,一个是技术,创新的技术包括药,医疗器械和诊疗试剂。一个是模式,医药大健康经营模式。


第二是产业化。我们是产业化的背景,基本实现了医药健康产业化,下一步我们还会选一些优秀的标的进行并购,再去做大比例的投资,去寻找一些大比例的项目进行并购,来丰富我们的产业链,达到我们从早期、中期到中后期、成长期全面覆盖,形成自己的生态圈。


至于哪些是热点,医疗器械、医药和医疗服务这三大领域是我们重点布局的,尤其会关注肿瘤、重大疾病和慢性病,我们会围绕这些来做一些细分领域的、周期比较长的投资。


梁占超:幂方资本也在思考在这样竞争比较激烈的环境下寻找和挖掘自己的优势。我们的投资阶段,偏向于往早期走,做Pre-A的投资。2017、2018年我们做了很多组局式的主动投资,往更前面走。我们在新药创制、医疗器械、生物技术等方向投了很多企业,希望通过专业的背景以及自己的打法策略,发掘出更多更好的早期企业,在比较早期做一些布局。同时在差异化上,我们非常希望能看到一些临床上未被满足的需求,一些刚性的需求。


第二点是创新,不论药品、器械还是基因测序,我们都有布局,我们希望在这个细分领域找到一些在拓展新的应用领域的企业,例如在遗传病、肠道微生物方面,我们已经选择了一些团队来做布局。


刘靖龙:2019年仙瞳资本将秉持一贯的策略,坚持预见力和判断力。


仙瞳会率先抓住一些方向,我们不再按传统的细分,比如诊断和药物方向。而是要有先进的底层技术,这个技术带来了经济手段,然后这个手段能够产品化、市场化,我们会去抓这样的方向。例如重疾解决的领域,肿瘤、心血管、神经、精神类疾病,还有器械类。仙瞳资本的做法是在投资之前先有一个分析,分析一个项目在全球范围内的技术是否具备领先性,这种技术是否能为之前没有解决的问题带来一些解决方案,然后再看项目实现产品化的可能性。


在方向判断了之后,我们再去找这些方向上的一些标的去落实,找到谁能先做,谁做的逻辑最好,就投资谁。


2019年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也会更加专业化,会产生优胜劣汰。会一窝蜂涌向生物医疗这个领域,也会有一些知难而退的现象。我们希望在这个热点领域里面能够真正打造出有核心竞争力的队伍。


陆刚:我最近大半年的一个感受,是以前并不投医疗的投资人和基金,也开始投医疗了,我就遇到了好几家,以前只投移动互联网,而且投出了非常显著成绩的基金,这么早的阶段开始跟我抢项目,这是很有意思的话题。可能这边的吸引力相对来说更强一些。


2019年和2020年会不会持续?我认为是必然的,肯定会持续,在医疗赛道上面肯定有越来越多的资本在下沉,不管以前是深耕,还是现在过来再拓展疆域的,竞争态势还是往强度提高的方向去发展。那么在这种情况下,联想之星投得比较早期,我们其实在思考几个策略性的问题。


从2010年做天使投资基金开始,我们就不喜欢往热的方向去挤,这是我们投资上的一个习惯。我们希望在比较早的阶段去做一些布局,哪怕风险比较大,但是小的资金量可以撬动比较大的回报,风险和收益未来一定是匹配的。具体在三个大的方向:


一个是生物技术方向上包括创新药和基因技术。基因与精准医疗的发展高度相关,从伴随诊断发展到早检,再到早期筛查,将逐步延伸到越来越大的人群。而在创新药的投资领域,我们还是会继续关注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但会投那些创新度更高的,临床稀缺性相对更高的品类。


第二大类是跟医疗器械相关的,我们会比较关注有源医疗植入耗材,例如:我们投的Axonics刚刚在纳斯达克上市,他们做的就是植入式的电子神经镇痛器,未来会有很大的市场。还有投治疗脑癫痫的等等,这些有源器械的技术壁垒非常高。


第三就是医疗新服务。我们重点关注与医疗服务效率提升和支付效率提升高度相关的跑道。医疗服务行业制约因素多,现在是发展比较慢比较难的时候,主要跟基层医疗没起来这个因素相关,确实这个事情不好做,大势还没有起来,但是我们偏偏喜欢这一类还没有太起来的,有比较大创新空间的领域。


杨瑞荣:医疗健康跟互联网和移动行业非常不一样的一点,技术从出来到成熟、稳定,到真正能够应用,这个时间周期是非常长的。


这个特点,造就了我们在医疗投资这个领域,不会像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行业一样,去赶一个一个的风口,而要踏实沉下心来。我们的策略如果定下来,会很长时间坚持下去。


苑全红:2019年的小分子创新和大分子的创新,我们会继续关注。另外我们特别想看的是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领域,2018年基因治疗领域已经有第一个药正式批了,杨瑞荣总讲到了基因编辑的体细胞第一个临床实验在美国正式开始了,细胞领域和基因领域有新的公司出来,所以我们希望在新的平台上做一些投资。


王晖:总结一下,大家看到医药行业是一个宽度很大的行业,有很多细分领域的机会,随着这些机会的出现,我们会有更好的投资方向。谢谢在座各位的倾听,也感谢各位嘉宾的分享。


本文来源:投资界




猜你还想读:


联想之星荣获清科“2018年中国早期投资机构”第五名,陆刚入选“中国早期投资家10强”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