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智能设备的“眼睛”,驭光科技完成1亿元B轮融资【星势力】
近日,驭光科技宣布完成1亿元B轮融资,由清控银杏、凯辉汽车、联想创投领投,顺为资本、百度风投等老股东继续跟投。本轮资金将用于产品量产、技术研发和扩大团队等。2017年,该公司曾完成由顺为资本、百度风投领投的千万美元级A轮融资;2016年曾完成由联想之星、真格基金领投的天使轮融资。
驭光科技主攻三维传感系统研发,拥有核心微纳光学器件(DOE, 即衍射光学器件)、投射模组、深度算法到视觉系统的完整设计和生产能力。
2013年,苹果收购了结构光三维传感器公司Primesense,其技术被用在了iPhoneX的Face ID功能中。近两年,随着各大手机厂商的旗舰款机型纷纷搭载深度摄像头且提供人脸识别、解锁等功能,三维传感器开始为人熟知。
三维传感系统应用领域很广,除智能手机端外,还有Xbox Kinect一类的体感游戏设备、AR/VR设备、激光雷达、安防摄像头等。基于不同的场景,对三维传感的精度、算法、功耗要求也不同。其中,智能手机端的三维传感器要求支持超近距离(0.2-0.6m)、主动人眼安全、更低功耗,更低成本等。
在三维传感系统中,衍射光学器件(DOE)是一大核心技术。以手机上的3D结构光方案为例,DOE就是利用光衍射的原理,将激光器发射的点光源转为散斑图案(pattern),经由内置红外图像传感器的接收端解析,来产生3D距离信息和有深度信息的人脸图像。
据悉,全球范围内DOE的主要供应商有德国CDA、法国Silios以及德国的Holoeye等,而这些公司在移动端却鲜有涉及,驭光科技则由智能手机端切入,实现微纳DOE量产,同时降低手机端三维传感系统的体积和成本。
驭光科技创始人兼CEO田克汉博士表示,此前手机端三维传感器的投射模组的常用方案是使用双片准直透镜和双片带ITO膜的DOE或者单片带ITO膜的DOE加准直系统;而驭光利用其核心专利技术,通过只使用单片带ITO膜的DOE,整合DOE和准直功能为一体的方式来降低成本和缩小模组体积,更适用于移动端设备,并且已经成功量产;此外,由于具有消除零级衍射的主动安全功能,可以通过进一步去掉ITO的方式进一步降低成本。
据悉,驭光科技已为国内某知名手机厂商旗舰款手机独供DOE及三维传感系统方案,已于2018年量产,光学系统元件数量减少了60%。
其实,DOE可以像苹果iPhone X里面一样和VCSEL(垂直腔面激光发射器)配合使用,也可以向微软Kinect里面一样和EEL(边缘激光发射器)配合使用。各大模组厂商、DOE元器件与三维传感系统提供商都在探索降低整套三维传感器模组成本的方法,而在此过程中也衍生出不同的方案,包括使用EEL或者VCSEL。
田克汉介绍,DOE和EEL或者VCSEL两种激光器配合虽然都能实现小体积、低功耗、主动人眼安全等特性,但是从温漂性能上看、EEL比VCSEL有很大差距,在高温情况下稳定性较差,而温漂性能好的EEL成本又大幅提高,不适合手机行业。因此驭光在手机端采取VCSEL方案,保障三维传感系统性能的基础上,再通过减少光学系统元件控制成本。
业务方面,驭光涵盖了从DOE及模组、深度算法和芯片、产品系统(安防电子摄像头等)等几个模块。对于这一业务逻辑,田克汉博士表示,整个三维传感行业是个倒三角结构,上中游的三维传感应用、传感系统供应商很多,底层DOE供应商稀少,且此前技术大多为国外垄断,在国内具备切入DOE的市场窗口;基于DOE这一底层硬件技术,需要根据不同需求定制算法和配套设备,自然衍生出之后的算法、芯片业务;再与模组厂商合作,可以进入更多产品领域。
在DOE产线方面,公司具备完整的微纳衍射光学器件生产线且投入量产,拥有一千平米千级(局部百级)超净间,一千平米万级超净间,也有自研的微纳衍射光学器件检测设备。
商业模式上,驭光科技主要向B端客户(如模组厂商、手机厂商等)销售产品获利,包括DOE元件、完整模组、以及模组和算法在内的整套三维传感系统。据悉,三维传感系统客单价在几百元到千元量级。据田克汉透露,今年公司收入将过亿元。
目前,驭光科技团队约100人,共有20余国家、国际专利,研发人员占比在80%左右。公司创始人兼CEO田克汉本科和硕士毕业于清华大学精密仪器专业,后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取得博士学位,曾于IBM担任(教授级)资深科学家/技术经理,拥有60余项发明专利。其他团队成员都是田博士在清华大学的同学,分别来自全球领先的科技公司,包括IBM、3M、飞利浦、台联电、意法半导体、斯伦贝谢、三星电子、佛吉亚等,各自在业内有平均十余年的研发及高级管理经验。
凯联医疗完成5000万人民币B轮融资,专注慢病管理【星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