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8岁童星当评委?童星制造:成就儿童还是消费儿童

青春宁波 2021-02-19


近日,山东济宁一档歌唱比赛请来一名8岁童星做评委,引发网友热议。



从网传视频中可以看到,该童星以非常“老资格”的口吻,评价着叔叔阿姨甚至爷爷奶奶辈的参赛选手。



比如说,“我发现有一个地方呀,就是平翘舌,这一点有些问题。好比我们老师给我们讲过的就是,你吃饭了吗?好多人会说成,你吃(ci)饭了吗?(山东话)”



又如,“有一点,就是节奏上没找着拍。要不这样吧大爷,您再回家去练一练,选一点好一点的歌,在我们的复活赛上一展风采。”


而坐在她周围的人频频点头表示赞同,有时则开怀大笑。



视频在网络上曝光后,很多网友提出了质疑,称一个8岁的小孩这样点评大人有点太没礼貌了。


但有的网友并不同意,称这不是礼不礼貌的问题,而是能不能评的问题, 主办方也存在博眼球的嫌疑。



也有网友直指童星的家长,称在教育孩子方面并不成功。



对此,该童星的经纪人在接受采访时称,“有人觉得很多东西孩子不懂,一些有代表作的歌手也提出了反对的意见。那我想问那些人,他们有孩子出名吗


这名经纪人还解释道,童星参与的是一档全民唱歌节目,“选秀节目肯定是不会当评委的,她也没有不尊重选手。


童星制造:成就儿童还是消费儿童


一直以来,似乎都是大人负责赚钱养家,孩子负责学习玩耍。然而,随着时代发展,大人和孩子之间的这种传统家庭分工界限被打破了。少数儿童也可以通过广告、电影、电视剧、综艺节目等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享受优厚的劳务报酬。他们的收入,甚至可以改变家庭的命运。他们的名气,不输于大牌明星。高名厚禄的诱惑,让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热衷于将自己的孩子培养成童星。
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能够成为童星,是社会经济高度发展的副产物。根据童年史专家的研究,在漫长的人类历史阶段里,儿童仅仅被视为家庭私有财产的一部分,儿童并不被当作独立的个体,童年也只被视为通往成年的一个低级过渡形态。在这样的历史阶段,儿童自身的独特性是难以被发现和关注的。


今天,影视娱乐业日益发达,炫耀性消费文化弥漫全球。其背后体现的攀比之风和奢靡之风,值得我们警惕。更需要指出的是,荧幕上童星越来越多,童星年纪越来越小,许多综艺节目和影视剧以儿童为卖点,忽视了儿童本身的心理和身体发育水平。业界专家分析认为,许多家长热衷于将孩子送上综艺节目,主要目的有三:一是单纯展示,二是有意练胆,三是借此成名,三者或多或少都与家长本人的夸示心理有所关联。尽管许多家长在把孩子送进训练场和送上舞台时,抱着一种自认为十分真诚的“为了孩子”的想法,但归根结底,这种行为反映了家长将孩子视为“私有财产”的观念,他们将孩子的现在与未来视为成人自我价值实现的延伸。它包含了对童年权利自以为是的褫夺与对童年需求自作聪明的强加。无论是参演影视剧,还是登上综艺节目舞台,本质上都是一种商业包装运作。儿童要想在荧屏上受到观众的瞩目,必然要迎合成人的审美趣味,模仿成人的言谈举止,因为观众的审美趣味和审美标准都是成人的。



在荧幕上,儿童无论是展现幼稚天真,还是表演特殊技能,都暗含着对于成人审美趣味的揣摩与迎合。儿童对于成年人的模仿本身并不是坏事,许多儿童游戏就包含了明显模仿成人的内容。问题在于,这种模仿超过儿童自身的精神需要,变成消费文化时代的商品。当代消费文化,实际上就是利用了人们对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本能化了的喜爱和欣赏。在综艺节目和影视作品中,儿童的形象、思维、语言、动作等,都变成了可资愉悦的对象。被商业逻辑所规训的儿童,成为商业价值的载体。将儿童放在聚光灯下,这种表面上高扬了儿童自身价值的行为,实际上剥夺了儿童自然成长的权利。从儿童生理发展特点来看,儿童身体在体形、协调性、心理等方面没有发育成熟,将其置于很多成人都无法从容应对的娱乐圈和名利场中,并不是明智的行为。


要想改变这种现状,媒体和影视公司的导向责任不容忽视,健康向上的儿童节目和影视作品,具有春风化雨的积极作用。家长更不应该在商业炒作中迷失自己,他们是保护孩子健康成长的第一责任人。当然,我们也应该意识到,我们所对抗的消费文化是非常强大的。这更加警醒我们,要捍卫儿童的健康发展,任重而道远,我们为此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勇气和耐心。
来源:共青团中央综合整理自光明日报、观察者客户端、沸点视频等,文章观点来源于《光明日报》( 2017年05月31日 12版),作者:郭超。美编:葛民露,责编:施寒潇,校审:张勇

宁波的小伙伴看过来!青年大学习第九季第十期学习排行榜来啦!


长城是如何建成的?


牛奶里没有奶,羊肉里没有肉,你爱吃的食物到底有多脏?


点亮“在看”,

一起守护儿童成长!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