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围在照亮的瞬间|红蓝药丸Vol.20
不知不觉,红蓝药丸已经来到了第二十期。选书是件令人亢奋的事,从文学、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到生物、科技、经济、哲学,生活中的经验总需要各种学科视角的敲打,我们才能在暗室中提一盏灯,为了保持眼明心亮,也时刻寻觅突围的可能。
01
追溯社会结构的发展脉络
考察人类的「自我驯化」
《第三牧场:
社会结构如何塑造人性与文化》
#人类学
辉格 著
汉唐阳光|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3-3
阶层是支撑复杂社会的一个重要结构元素。本书围绕等级阶梯的构造、壮大、嵌套、封闭、开放等,梳理了奉行原始平等主义的狩猎采集群体如何一步步发展成结构庞杂、层级丰厚的大型人类社会;对当今全球生育率下降导致的社会进化模式的转变,以及等级、文化、价值阶梯的断裂,进行了分析与反思。
作者以严密的逻辑、深刻的洞察力,以及对庞大知识体系的掌控能力,为我们认识人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提供了一种新颖而又广阔的视角。
本书干货份量之重非常「学术」,但对引文规范的不care又很不「学术」,作者辉格也毫不在意自己的民科(民间社会科学爱好者)身份。但我非常确认的一点,是辉格对求真的虔诚之心。对达尔文算法有好奇心的朋友都可以认真阅读,感受在貌似冰冷的进化论逻辑之下,对超越动物性的人文关怀精神的珍惜之情。
@神兽之间老板J
&
02
无尽孤独的群体病症
成瘾时代的思考和慰藉
《无尽的玩笑》
#文学#小说
Infinite Jest
[美] 大卫·福斯特·华莱士 著
俞冰夏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3-4
这是一个物质高度发达的年代,人们的娱乐需求不断产生又不断得到满足。一部名为《无尽的玩笑》的神秘电影在地下流传,所有看过它的人都沉迷其中无法自拔,它的致命吸引力将一所网球学校、一家戒瘾康复机构、加拿大分离组织以及美国情报部门都卷入其中,灾难一触即发……
这本书写到了充斥在美国社会的药物成瘾、娱乐产品成瘾等社会问题,涉及了多种主题,其中一个主题跟我们当下的生活密切相关,那就是沉迷,无穷无尽的诱惑吸引着我们的注意力,让我们沉迷其中,渐渐迷失自我。
同时,它对日常生活事无巨细的描摹,对青少年成长困境的刻画,十分贴近年轻人的生活经验,直到今天仍未过时。小说本身是互联网时代一个绝佳的比喻——这个时代有太多引人注意给人带来愉悦的东西,让人沉溺其中。
@陈欢欢(本书责编)
&
03
四十年诗歌写作的概貌
宏阔的听力与想象力
《略多于悲哀:陈东东四十年诗选》
#文学#诗歌
副标题: 陈东东四十年诗选:1981-2021
陈东东 著
雅众文化|上海三联书店
2023-3
陈东东是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当代诗歌的一位代表性诗人,《略多于悲哀》精选了诗人自20世纪80年代初至近年创作的代表性诗作,较为完整地呈现了诗人在不同时期的诗歌艺术风格。诗人从自我的感受出发,从社会生活与自然世界中汲取灵感,诗意地捕捉着生活的瞬间与隐秘的内心,将他对时代转变的敏锐体悟转化为深刻的诗歌表达。
将历史、记忆、地理、爱欲…编织进诗中的歌者,他独唱、合唱,倾听或者沉默,一直走向更深的想象之境。
@翟月琴(文学博士、学者)
&
04
破除「生命奇迹」的迷思
用达尔文的思想理解社会与文明
《达尔文的危险思想》
#社会学
Darwin's Dangerous Idea: Evolution and the Meanings of Life
副标题: 演化与生命的意义
[美] 丹尼尔·丹尼特 著
张鹏瀚 / 赵庆源 译
新思文化|中信出版社
2023-2
查尔斯·达尔文用他的《物种起源》为生命的多姿多彩提供了一种解释:是演化和自然选择造就了这个星球上缤纷的生命。但他真的如这部划时代著作的书名提示的那样,解释了物种的起源吗?
在《达尔文的危险思想》中,基于公认的科学事实和缜密的逻辑论证,丹尼特提出,演化是一个机械的算法过程,这种算法过程不仅决定了羚羊的速度、老鹰的翅膀和兰花的形状,也同样决定了心灵、意义、道德等一部分学者不愿意用演化和自然选择来看待和阐释的概念。
这是中信新思文化出版的科学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的第三部作品,和前两部作品《意识的解释》和《自由的进化》一并组成了作者的「心智与进化」三部曲。
丹尼特是一个很有意思并且很「另类」的哲学家,获奖无数,被「人工智能之父」马文·明斯基称赞为「下一个伯特兰·罗素」,被专业的哲学媒体评选为「50位最有影响力的在世哲学家」之一。他专注于研究演化(进化)以及认知科学相关的问题。有意思的是,他的研究方法很不「哲学」,更像一名科学家甚至数学家:他总是把自己的研究建立在少数假说或者事实的基础上,然后用逻辑推演和精巧的思想实验来得出越来越深入的结论。《达尔文的危险思想》也不例外,作者用这种方法对达尔文的理论做了精巧的阐释,破除了很多关于演化(进化)的迷思,并且还在此基础上构建论述了文化、语言、伦理、道德等生物学以外的概念。
@Bin(策划编辑)
&
艺术想象与真实暴力
以尖锐的诘问打开潘多拉魔盒
《艺术的罪与罚》
#文化研究
Crimes of Art + Terror
副标题: 从陀思妥耶夫斯基到科波拉
[美] 弗兰克·兰特里夏 /
[美] 乔迪·麦考利夫 著
刘洋 译
守望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丛书: 守望者·镜与灯
2023-2
杀人犯、艺术家和恐怖主义者是否彼此需要?
本书探索了文学创造力与暴力,甚至与政治恐怖之间令人不安的紧密联系。作者从9·11事件谈起,论及作曲家斯托克豪森将世贸大厦遇袭称为伟大艺术这一事件,进一步揭示出,潜藏在许多浪漫主义文学幻想之下的欲望,是一种将要颠覆世界经济与文化秩序的力量。当然,这也是我们所谓的恐怖主义的欲望。作者提出,在作家和艺术家的力量逐渐消退之时,是罪犯和恐怖主义者继承了这种浪漫而又颇具毁灭性的传统。
本书探讨了艺术创造与暴力犯罪之间的潜在关联,认为两者是一脉相承、一体双生的。不得不说,和诸多「学术书」比起来,它真的太好读了,不论从文笔来看还是从内容来看都是如此。惊叹于作者的大胆观点的同时,你又常常忍不住赞叹其对文学、艺术、电影的熟知程度,以及将这些文本与「9·11」等历史事件串联起来时的敏锐度与灵敏度。
@顾舜若(本书责编)
&
06
点亮古人的漫漫长夜
通往更富有想象力的考古学
《古人之夜》
#考古学
Archaeology of the Night
副标题: 古代世界的夜间生活考
[美] 南希· 贡琳 / [美] 阿普里尔·诺埃尔 著
郭峥栋 译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3
作为「夜间考古学」领域一部具有实验性质的文集,本书为我们呈现了北美20多位考古学家的研究成果,涉及旧石器时代的欧洲、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玛雅文明、古罗马文明等具有代表性的研究案例。书中阐述了古人的就寝方式,夜间仪式与照明,夜晚的文化意象,星座与建筑、夜间生产活动、神话故事之间的联系等内容,带领我们进入古代世界的「夜之国度」,点亮了一直被学者忽视的那片暗夜。
本书为关于人类夜间生活的考古论文汇集,属于本书中所称的「夜间考古学」这一主题领域的开创性集中研究。夜晚是人类从古至今存续的一个重要领域,书中收录的各章引导读者探索人类在夜晚的各种复杂的含义、行为和联系,涉及的研究方式多样,主题各异,所观照的文明和地区丰富而广泛。20多位北美考古学家结合自身的专业领域,从「夜晚」这一视角入手,将丰富的想象力和扎实的考古学功夫相结合,着重从家庭考古学、平民考古学、景观考古学等方面提出了一些关于「古人之夜」的新的观点,对古代人类夜间生活情景有了更具兼容性、探索性和开拓性的诠释。
@薛梅(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编辑)
&
07
洛夫克拉夫特读者的宝藏
精读的乐趣和百科全书式的信息
《克苏鲁宇宙诺顿注释本》
#文学
The New Annotated H. P. Lovecraft
[美] H.P.洛夫克拉夫特 /
[美] 莱斯利·S.克林格 /
[英] 阿兰·摩尔 著
王予润 译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丛书: 经典名著诺顿注释本
2023-4
在《克苏鲁宇宙诺顿注释本》中,注释家莱斯利·S.克林格收集并注解了洛夫克拉夫特的22个最佳故事,其中大多是让人寒毛直竖的「阿卡姆」故事,包括《敦威治恐怖事件》《黑暗中的低语》《疯狂山脉》《印斯茅斯阴云》《超越空间的色彩》等。本书共包含近300幅插图,超过1000条注释,克林格以忠于史实的清晰洞见,描绘了洛夫克拉夫特这位昔日的「低俗」小说作家的崛起。在注释中,克林格加入了大量关于作者生平的解读,以原创观点对于作品中诸多晦涩的部分加以解密。
诺顿版以丰富的写作背景与资料注解而闻名。编者选了22篇作品,按照写作时间顺序排列,可以很好地感觉到洛夫克拉夫特的写作轨迹。《疯狂山脉》最绝,呈现了超自然的气象万千的克苏鲁世界,感觉就像个超前的电玩游戏文本,各种要素都有了。
@晓林子悦(豆瓣读者)
&
08
鼎盛时期的超现实悲喜剧
生存就是荒诞中的漂泊
《犀牛:尤内斯库戏剧全集 3 》
#文学#戏剧
Rhinocéros: théâtre complet d'Eugène Ionesco tome 3
[法] 欧仁·尤内斯库 著
黄晋凯 / 宫宝荣 / 桂裕芳 / 李玉民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丛书: 尤内斯库戏剧全集
2023-3
《犀牛》收录8部剧作,为尤内斯库创作盛期代表作品,风格各异,悲喜难分。其中《犀牛》是尤内斯库创作鼎盛时期的代表作,讲述整个镇上的人都染上了「犀牛病」而变成犀牛,并且以变成犀牛为美。主人公贝朗热一直竭力保持自己的形体不变,即要保持自己的独立人格,他在剧终时说道:「我绝不投降!」是一句绝望的呼喊。
尤内斯库认为「人生如梦幻一般」,他用精彩的人物形象和戏剧情节将异化的主题表现得淋漓尽致,在物的统治下,人早已失去独一无二的个性。「不是任何社会制度使我感到荒诞,而是人本身。」
问一个问题:你要做个人,还是做一头犀牛?
正常情况下,谁都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前者,问题在于,当身边的整个世界都在选择变成犀牛的时候,你还能坚持多久?
「荒诞派戏剧的国王」尤内斯库就在这部《犀牛》中向每个人提出了这个问题,并毫不留情地质疑了「主流」的合理性,以及人类独立精神的宝贵性。
@杨铭宇(营销编辑)
&
09
情节奇幻如一场古老冒险
一次艳遇造就出爱情神话
《鱼鳞帽艳史》
#文学#小说
The Fish Skin Hat. A Love Story
[塞尔维亚] 米洛拉德·帕维奇 著
戴骢 / 陈寂 译
上海译文出版社
2023-3
酷爱收藏钥匙的帝国释奴阿耳卡契前往帝国铸币厂找工作,途中受神秘女子指引购得一把木钥匙,并因此得到美喀伊娜的爱情。他前往铸币厂并卖掉钥匙后,美喀伊娜神秘失踪。为找到她他四处寻找木钥匙但没成功。他把美喀伊娜的形象和自己所在城市名称铸造在帝国硬币上,向美喀伊娜留下自己行踪的线索。很多年过去了,早已娶妻生子的他终于得到了美喀伊娜的消息,有人捎来她的遗物羊毛球。绝望的阿耳卡契回顾自己一生,决定忘掉这段痛苦往事,他突然发现女儿像当年的美喀伊娜一样头戴鱼鳞帽,以一种神秘仪式跪拜墙上一把木钥匙,而美喀伊娜的遗物羊毛球里裹着他铸造的带有美喀伊娜头像的七枚硬币。
想象力如繁花在全篇肆意开放,情节怪诞如一场古老的冒险历程,带有史诗般的神话色彩,而故事内核只是一次艳遇而导致的爱情悲剧,文末的逆转算是小惊喜,姑且安慰那颗怅惘而落寞的心。
@《零杂志》
&
10
只有承认天生的不平等
才能实现真正的社会平等
《基因彩票》
#社会学
The Genetic Lottery
副标题:运气、平等与补偿性公正
[美] 凯瑟琳·佩奇·哈登 著
陆大鹏 译
一頁丨辽宁人民出版社
2023-4
本书是一部与基因科学有关的科普著作。第一部分介绍了基因科学的最新进展,尤其是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WAS)的成果及其广泛应用,包括解释人们在身高和体重方面的差异、预测疾病和学业的成功等。第二部分则致力于为遗传学建立一个新的道德框架。作者结合自己身为人母的经历,论证了为什么我们拒绝承认基因的力量,就会延续精英管理的神话,以及为什么我们要创造一个公平的社会,就必须承认基因运气的作用。
「遗传差异对我们的生活有着深刻的影响」,这是一个事实;而「人类应该拥有公正平等的社会」,这是一个颠扑不破的价值理想。在《基因彩票》一书中,作者结合自己身为人母的经历大胆地承认了基因和遗传是一种运气——如果我们拒绝承认基因的力量,就会延续精英管理的神话,然而幸运不代表优越,不幸也不应该被鄙视。这本书就像戳破国王谎言的小孩一般,为我们重塑一个公平社会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
@浪人n号(本书营销编辑)
&
11
米沃什反思人类文明之作
关照个体在历史中的限度与无助
《旧金山海湾景象》
#文学
Visions from San Francisco Bay
[波] 切斯瓦夫·米沃什 著
胡桑 译
上海贝贝特丨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3
风起云涌、动荡不安的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是整部散文集的历史背景。在人生的中途,米沃什凝注「这里」——旧金山的海湾、山峦、森林、河流,感受自己所在的城市、美国和时代,编织现实、记忆和想象的景象或幻象。
米沃什自传随笔集之一。东欧与旧金山的相遇。「每个人内部都负荷着大量灵魂,大量身体,仅有一个灵魂和一个身体由我们支配。通过改变文明,时间会不断解放我们内部其他的灵魂和身体。」这本书是米沃什在远离欧洲故土的美国西海岸客居十年的观察与沉思。
@魏东、程卫平(「文学纪念碑」丛书主编及编辑)
&
12
揪心的往事里动容的爱与柔情
伟大的乐曲蕴藏着救赎的希望
《复调:巴赫与生命之恸》
#回忆录#音乐
Counterpoint: A Memoir of Bach and Mourning
[美] 菲利普·肯尼科特 著
王知夏 译
未读|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1
母亲死后,肯尼科特决心开始学习巴赫最伟大也最复杂的作品《哥德堡变奏曲》,希望从中探寻音乐的意义,乃至生命的意义。肯尼科特将他应对悲恸与练习乐曲的经历写成了这本《复调》,不断探索并试图回答两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怎样才算认识一首乐曲?怎样才算了解一个人?
这本《复调》当然与音乐有关,但它更多地与悲伤有关,与人生有关,与一种很难言明的缺失感有关。相信它会带给我们很多相通的感受,关于亲人离去的悲伤,关于无从了解一个人的遗憾,关于死亡的不由分辩,关于书与音乐中蕴含的希望,关于永恒之境的壮美。
@荔枝(未读文艺家主编)
&
13
打破沉默的勇气之作
关于创伤、痊愈与勇气的回忆录
《同意》
#文学#回忆录
Le consentement
[法] 瓦内莎·斯普林格拉 著
李溪月 译
新经典文化|文汇出版社
2023-2
这是一部关于创伤、痊愈与勇气的回忆录。作者瓦内莎·斯普林格拉以冷静、精确而坦诚的文字,讲述了自己十四岁时被年长她三十多岁的法国作家G引诱、控制,并发展出一段畸形关系的经历。关系破裂后,这段经历仍被G作为文学素材一再书写,他在文坛也声名愈盛,而瓦内莎仿佛被囚禁在文字中,失去了诠释自己人生的能力,永远停留在十四岁。与此同时,法国社会却对此报以纵容的态度。
有时候,只需要一个声音,就能打破沉默的共谋。
《同意》是罕见的深入拆解「性同意」这一主题的著作,瓦内莎在写下属于受害者视角的叙述时,也逐渐在这一过程中完成了对受害者身份的承认,同时通过写作逐渐从受害者身份中解脱。我们可以认为,《同意》的写作在阐述一种价值,一种所有声音都能够平等发出的价值。弱者自己重塑的叙事,有力量使经过精致包装的压迫被洞穿,被瓦解。
@莫非(营销编辑)
&
14
在共同的愿景与声音中
启迪人类共同的未来
《女性主义全球史》
#历史#文化史
Feminisms: A Global History
[英] 露西·德拉普 著
朱云 译
守望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3-3
2020年,皇家历史学会公共历史奖得主、剑桥大学历史系教授露西·德拉普推出了一部关于女性主义全球发展史的文化史专著——《女性主义全球史》,她既呈现不同时期、不同地域的女性主义思想与女权运动,也密切关注那些为性别不平等而奋斗的个体女性的人生。德拉普希望读者可以借此书思考历史,对话当下,为人类共同的未来探索一个可能的方向。
《女性主义全球史》这样一部世界范围内的女性主义历史揭示了女性愿望的深度、广度与多样性,揭示了妇女实现性别公正的决心。
正如《女性主义全球史》所示,历史从来不是简单、绝望的重复;未来取决于现在。最重要的是,我们始终在行动。「『从事女性主义事业』并不是一种终极状态,而应当是一个旅程。」
@付裕(本书责编)
&
15
献给妈妈的深情告白
以血泪书写的悼念之书
《妈妈走后》
#文学#回忆录
Crying in H Mart
[美] 米歇尔·佐纳 著
蔡雯婷 译
光尘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3-1
韩裔美国作家米歇尔·佐纳在其母亲罹患癌症去世后,写下这本《妈妈走后》。在书中,米歇尔真诚地讲述了自己的成长经历、青春期时与母亲的紧张关系、在韩国和美国两种文化中的迷失、母亲患癌后的陪护时光、母亲病故后她通过做韩国食物缓解悲痛追忆母亲……这是一部温柔、优美的回忆录,一个美丽、深切动人的关于母亲与女儿、爱与悲伤、食物与自我认同的成长故事。
母女关系或许是所有关系中最微妙复杂的一种,小时候依赖她,长大后逃离她,最终可能成为她,或许只有病痛和死亡才能搭建起互相理解的桥梁。米歇尔用极为细腻的笔触写出了与母亲的永恒联结,她以食物作为切入点,在个人化的叙述中,连通我们每个人对于母亲和家的记忆。
@王鑫(本书策划编辑)
&
16
透过对人的再现
将持久性赋予被消逝威胁的生命
《行走的人:贾科梅蒂传》
#艺术#传记
Alberto Giacometti
[法] 凯瑟琳·格雷尼尔 著
寇媛媛 译
理想国|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3-2
阿尔贝托·贾科梅蒂创作的那些瘦弱的、孤独行走的人形雕塑是最为大众熟知的作品,从中,人们触碰到二战后人类整体的生存经验特质:恐惧、疏离与焦虑。
本书是首部关于贾科梅蒂的简体中文版权威传记。基于贾科梅蒂与家人的一手书信、友人关于他的珍贵记录,作者在书中生动翔实地记述了贾科梅蒂「行走」的一生,全面再现了这位神秘艺术家的成长经历、艺术生涯以及对他产生过重要影响的人物与事件。
动荡不安的年代里,一个人可以如何理解不确定性,与之对抗,甚至将其作为自身命运的养料?贾科梅蒂的一生或许可以作为一面可供参看的镜子。
作为20世纪最重要的雕塑家之一,贾科梅蒂曾坦言雕塑是他「最不懂的领域」。为了理解雕塑、理解世界,这位艺术家曾进入既定流派和先锋派的乌托邦,而后出走,直至接近属于自己的道路。
贾科梅蒂始终排斥确定的身份,并且每天都要质疑前一晚的作品。最终,对怀疑的表达成为他创作灵感的来源。如他所言,「我知道它只会失败。但事实上我们只能通过失败来一点点接近。」
@yao(本书责编)
&
17
东方苗族巫术与现代医学的角力
一部独特的在美苗族民族志
《要命还是要灵魂:
医病冲突中的跨文化误解》
#文化#人类学
the Spirit Catches You and You Fall Down
[美] 安妮·法迪曼 / Anne Fadiman 著
汤丽明 / 刘建台 / 杨佳蓉 译
后浪|上海三联书店
2023-2
本书讲述了一个在美老挝裔家庭为女儿寻医治病的真实故事。黎亚罹患癫痫,在苗族,癫痫被认为是一种光彩的病,代表此人受到神召,所以黎亚特别受父母疼爱。黎亚的父母更相信苗族传统的治疗方式,他们认为医生开的药不仅不能治病,反而会致病。在黎亚病情越发严重时,他们已经无法信任医生能够治好黎亚。
双方言语不通,所处的文化背景也不同,西方医学要「生命」,而苗族文化要「灵魂」,语言和文化的隔阂导致一次次医病沟通沦为徒劳。
偏见常有,而同理心不常有。反观我们现在身处的环境,这本启发性很强的书推荐大家去读,相信每个人都能够感受到属于自己的命题。
@三蓝(营销编辑)
&
18
「底层」打工人的真诚自述
不为人知的心路历程
《我在北京送快递》
#文学#回忆录
胡安焉 著
浦睿文化|湖南文艺出版社
2023-3
进入社会工作至今的十年间,胡安焉走南闯北,辗转于广东、广西、云南、上海、北京等地,做过快递员、夜班拣货工人、便利店店员、保安、自行车店销售、服装店销售、加油站加油工……他将工作的点滴和生活的甘苦化作真诚的自述,记录了一个平凡人在工作中的辛劳、私心、温情、正气。这些在事后追忆中写成的工作经历,渗透着他看待生活和世界的态度与反思,旨在表达个人在有限的选择和局促的现实中,对生活意义的直面和肯定:生活中许多平凡隽永的时刻,要比现实困扰的方方面面对人生更具有决定意义。
作者观察和剖析自我及外界的写作,是如此清晰、冷静和客观,回顾自己所遭遇的不顺和逆境时,其豁达的心境允许他仍保有自然流露幽默的可能。作为写作者,他内在朴素练达、大有余裕,而能借由文字表达,将工作/劳动与人身心之间关系的细部铺陈出来,一一指给你看:我们为什么劳动?工作的价值是什么?甚至试图主要给他自己一个回答:生活的意义是什么?你若也想了解他的答案,那就在书里。
@普照(本书编辑)
&
19
人文主义的未来与挑战
关于人类的信念与不灭的希望
《西方人文主义传统》
#文化
Humanist Tradition in the West
[英] 阿伦·布洛克 / Alan Bullock
罗爽 译
后浪|九州出版社
丛书: 智慧宫
2023-3
本书追溯人文主义传统的演变历程,对文艺复兴以降的西方思想源流做了一番高屋建瓴的梳理。人文主义精神发源于古典,流衍于中世,爆发于现代诞生的黎明时刻,并为塑造这一现代文化及现代人的心灵奠定了基础。然而,在甘美幻梦的背面,人文主义与其对手——诸多反人本主义思潮之间的争端将迎来何种结局呢?
本书对人文主义的讲述并不是一曲淳朴赞歌,反思与怀疑的暗线从一开始就被严肃地埋下,这意味着作者邀请并敦促读者们参与事关人文主义自身存亡的思考。
古希腊德尔菲神庙所刻的箴言犹在耳畔:「人啊,认识你自己。」而今,置身于资本与人工智能的时代,人类将把自己带往何方?人是否真如福柯所言,将像沙滩上的印记被海浪抹去?布洛克给出的回应深刻而简明。他重述了文艺复兴以来的人文主义传统,坚持有精神追求的世俗主义或人间立场,拒绝接受宗教或任何替代性真理兜售的决定论或者还原论。若我们仍然自认为「人」,且赋予其几分尊严和敬意,不妨与他呼应共鸣。
@梁中和(四川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导,四川大学西方古典哲学研究所所长)
&
20
深入其美学理念的核心
解读其肉体改造与死亡之谜
《雨中喷泉:三岛由纪夫文集》
#文学#小说
雨のなかの噴水
[日]三岛由纪夫 著
李敏 译
企鹅兰登中国|中信出版社
2023-3
本书精选三岛由纪夫从13岁到38岁各年龄阶段创作的具有代表意义的短篇小说,从中可窥见其文字日后的底色与基调:在残酷和高雅的讽刺中享受癫狂般的喜悦。
本书收录的5个短篇小说里我最喜欢的是《雨中喷泉》,第一次读时觉得少年很恶劣,再读时觉得少年可能并没有发觉自己其实还爱着对方的那份真心,最近一次读觉得恋爱就是这样子吧——其实就是双方内心的一种博弈;最让我感到费解的一篇是《酸模》,我以为是讲「识得自身的罪孽」和「自有罪起再也无法得到救赎」,但也有人说是罪犯和孩童之间的「禁忌关系」……我只能感慨,三岛13岁时就能做出如此耐人寻味的文字,且深度惊人,太厉害了!然后希望大家都去读一读最末的访谈,挺过「歌舞伎与戏剧」那段儿,往后翻翻,特别幽默哈哈哈哈。
@侧侧(本书编辑)
以上排序,不分先后
线下同步上架📖欢迎来读来买
「 Which is your choice? 」
红 蓝 药 丸
Welcome to the Desert of the Real
在电影The Matrix中,当Morpheus(梦神/睡魔/引路人)摊开双手,展示出红色药丸与蓝色药丸,Neo所面临的选择事关谎言或真相、虚拟或现实、甘为幸福的傀儡或承担自由意志。而与电影不同的是,在这个世界,你可以在红药丸与蓝药丸间随时切换,用不同视角观察外部、审视自我。神兽之间相信:真理并非绝对之物,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有可能作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主编|川卡
实习编辑|小冰
参与|煮饭、Q仔、姜姜
- END -
智酷生存玩家联盟
⚡︎
神兽之间·博荟广场 ONE EAST 店
上海市黄浦区中山南一路788号二层L2-1-A&B
10:00-22:00
神兽之间·九里亭店
上海市松江区沪亭北路218号九里工坊20幢B101
10:00-22:00
神兽之间·静安 MOHO 店
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699号MOHO商场B1层14-17
10:00-22:00
点击了解神兽之间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