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感机器,即兴记忆|红蓝药丸Vol.26
Welcome to the Desert of the Real
在电影The Matrix中,当Morpheus(梦神/睡魔/引路人)摊开双手,展示出红色药丸与蓝色药丸,Neo所面临的选择事关谎言或真相、虚拟或现实、甘为幸福的傀儡或承担自由意志。而与电影不同的是,在这个世界,你可以在红药丸与蓝药丸间随时切换,用不同视角观察外部、审视自我。神兽之间相信:真理并非绝对之物,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才有可能作出更适合自己的选择。
01
从魏玛时代的自由浪漫
到纳粹时期的独裁统治
《文学之冬:1933年,希特勒统治下的艺术家》
#历史
Februar 33: Der Winter der Literatur
[德] 乌维·维特施托克 著
陈早 译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4-1
1933年2月,诗的意志溃败于政治的狂热。
本书以切近的视角和细腻的叙述,记录从1933年1月28日到3月15日每一天里发生的迫害和逃亡,描述了托马斯·曼、埃尔泽·拉斯克-许勒、布莱希特、阿尔弗雷德·德布林、胡赫、乔治·格罗兹、亨利希·曼等魏玛时代多位文化巨匠的遭遇。这短短一个多月成为德国文学的冬天,也是全世界寒夜的序幕。
读这本书的时候忽然有个念头:可惜波拉尼奥没能读到它。很想知道《美洲纳粹文学》的作者会作何评论。今年是智利「911」五十周年,希望有人也能以《文学之冬》的笔法写一下皮诺切特发动军事政变,民选总统阿连德以身殉职前后的一个月,或者选择一个短时段,写写阿根廷的「肮脏战争」。同样写每一天内发生的迫害、反抗与逃亡,附上「今日要闻」,最后加上33份人生缩影……
另一个感想是面对时代之变,选择如此之难。每人每天都在做出选择,比起托马斯·曼这样的名人,倒是一些没那么有名的或者干脆没有留下名字的普通人,其遭遇与选择更令我印象深刻。有朋友郑重推荐过莱维的《元素周期表》,里面说「需要很多钱和勇气,而我和家人及朋友们两样都缺乏。况且,事情似乎还没那么糟。」要判断事情从什么时候开始变得真正糟糕,对局中人来说,这实在太难了。所以那些未必能看穿历史走向的迷雾,仍能做出有尊严的选择的普通人,就格外令人尊敬。
@范晔(译者)
&
02
经济学向人文的回归
古典修辞的说服艺术
《经济学的修辞》
#经济学
The Rhetoric of Economics
[美] 迪尔德丽·N.麦克洛斯基 著
马俊杰 译
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3-10
本书主要探讨经济学的修辞分析。现代经济学因追随量化、实证的研究方式而自视为一门科学。但在本书中,作者迪尔德丽用辛辣毒舌的语言一针见血地指出:经济学是文学性的;经济学家并非专家,而是使用修辞技艺的说服者。她剖析了保罗·萨缪尔森、加里·贝克尔、罗伯特·索洛、罗纳德·科斯等经济学家的文章,指出他们在论证时大量使用「隐喻」「类比」「诉诸权威」等修辞的事实。她从哲学、语言学、历史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角度论证了科学与艺术的兼容性,以及最重要的,经济学如何既是科学的,亦是文学的。
这本书让经济学接受(文学)「修辞」上的审视。我们除了要了解经济学著作讲的是什么,更要了解它是如何说服我们的。
@李佳楠(本书责编)
&
03
走近书写艺术的奥秘
写作的平实、虔诚、聪慧
《诗的九重门》
#诗歌#文学理论
Nine Gates: Entering the Mind of Poetry
副标题:如何进入诗歌的心灵世界
[美] 简·赫斯菲尔德 著
邓宁立 译
纸上造物|商务印书馆
2023-11
美国当代著名诗人简·赫斯菲尔德第一部诗学散文集,也是其代表作之一。从诗的创作源泉——心灵开始,讲心流,讲心灵的专注,由此探讨一种如何充分表达自我,同时又开放包容、让自我融入万物、融入世界乃至入「一」的诗艺。随后,阐释了独创性、翻译、语言策略、口头记忆、写作与生命阈限等八个不同侧面,共同构成通往诗歌殿堂的九重门,进而进入诗歌的心灵世界。
关于诗歌如何作用于我们的心灵的「澄清与放大」。让人不忍释卷,并且想「仿写」的书。
@厄土(诗人)
赫斯菲尔德的写法还是不太一样,她也有相对敏锐的问题意识,但并不会像布罗茨基、希尼等诗评大佬那样将具体问题剖析得清楚明白,更像是在穿针引线将不同材料缝成一件百衲衣,然后披在「无人」的身上。这无人也是人,无门也是门,都有些禅宗的味道在背后。这本的设计和质感很好,将书中的英语诗作收录在后面,也是非常好的,方便对照阅读。
@冬至(诗人)
&
04
荒凉大地上寻找家园
现代人的孤独境况
《三部曲》
#文学#小说
Trilogien
[挪威] 约恩·福瑟 著
李澍波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1
202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言说不可言说之物」的作家约恩·福瑟代表作,曾获北欧理事会文学奖。挪威语原文直译。
这部小说书写了每一个现代人在荒凉大地上寻找家园的孤独感,成为我们生存境况的象征。和书中主人公一样,我们都在一个看似有很多选择、很多不同生活方式的世界中寻找安顿我们精神的事物。读《三部曲》的过程,就像是一次充满启示的宗教性体验,引领着我们发现有关自己内心的真相。
福瑟的叙述方式不仅与我们熟悉的中文写作迥异,在当下欧美文学中也是独一无二的。他完全从动作、对话、强烈的人物关系中认识这个世界,而不展开我们预先期待的心理描写、场景描写。他关注的不是生活的物理表层,而是它的精神内质。
从情节上看,这是一个有关一对情侣离开故乡、在大城市艰难落脚的极其简单的故事,但神奇的是,它的语言之流如此绵密,每一个细节和时刻都被抻满。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是一次《圣经》式的神秘写作,它展示因果关系,但并不解释它。人在此暴露在赤裸裸的善恶和命运中,人在大地上「非此不可」的漂泊命运由此得到展示。实际上故事里的难觅家园的漂泊感,到今天也并未结束,而我们对这种漂泊的理解力却减少了或被削弱了——也许读这部小说会让你重新恢复对生存本身的新鲜觉察。
@Sulamith(本书责编)
&
05
以惊恐的眼光观察
以复杂的文学头脑思考
《塞巴斯蒂安日记》
#历史
副标题:1935-1944,法西斯年代
[罗马尼亚] 米哈伊尔·塞巴斯蒂安 著
邹继东 译
汉唐阳光|山西人民出版社
2023-12
这是一本非凡的个人日记,日复一日的描述了20世纪30年代末期到40年代初期作为「巨大的反犹太工厂」的罗马尼亚的状况,值得与安妮·弗兰克的《日记》并列在同一书架上,并拥有同样庞大的读者群。所不同的是,塞巴斯蒂安并非孩童——他用其复杂的文学头脑思考,以惊恐的眼光观察,然后以流畅的语言、清晰辛辣的语调描绘了布加勒斯特城市文化精英中他的世俗非犹太人朋友的残酷、怯懦和愚蠢,他们自愿将自己转变为知识分子罪人,并与纳粹结盟,怀着狂热的信念参与到「无人能阻止的反犹太主义的歇斯底里之中」。
塞巴斯蒂安确实是他那一代知识分子中为数不多的几个能看穿暂时笼罩他的国家的邪恶的人之一。
@安妮·阿普尔鲍姆(《古拉格:一部历史》作者)
像所有伟大的作品一样,《日记》创造了它自己的现实。在它写成半个多世纪后的今天,去发现和阅读它,仍是一次令人震惊和难以承受的经历。这本日记中特别令人钦佩的是塞巴斯蒂安自己……即使当他被标上污名和追捕时,即使他的命受到威胁时,即使雅西大屠杀的恐怖达到顶峰时,即使他已经受众人反感和憎恨时,也从未失去正义感,从未失去他的人性。他始终是一个正义者。
@克劳德·朗兹曼
&
06
献出一份证词
回溯言与词的游戏
「法兰西文艺访谈录Agora六种」
#艺术#访谈
[法] 阿尔贝·加缪 / [法] 马塞尔·杜尚 / [法] 柯莱特、[法] 安德烈·帕里诺 等著
王子童 / 张博 / 张慧 等编译
主编:张博
大方|中信出版社
2024-1
「法兰西文艺访谈录」收录6位二十世纪上半叶在世界范围内活跃的法国文学家、艺术家:布勒东、加缪、柯莱特、克洛岱尔、杜尚、马蒂斯的访谈,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走到极致,他们引领的思潮今天仍然涌动。
在古希腊语中,露天广场被称作「ἀγορά」(转写作agorá),今天,我之所以用「agora」作为总题编订一套全新的丛书,立意便在于,以露天广场为象征,构建一个畅所欲言的交流空间,让不同的声音都能在此拥有一席之地,以古希腊式的对话精神开启一场自由的精神历险。六本访谈录,六位受访对象。无一不是法国现代文艺界的扛鼎人物:克洛岱尔身兼作家与外交官的双重身份;马蒂斯为野兽派的代表;柯莱特,是波伏娃之前法国文坛最有分量的女作家;杜尚,艺术史中最惊人的颠覆者;布勒东,超现实主义的「教皇」;加缪,荒诞世界中的反抗者。他们在各自的领域走到极致,他们引领的思潮今天仍然涌动。
@张博(「法兰西文艺访谈录」系列主编)
&
07
政治与商业共生的内幕
追踪商业帝国盛衰之路
《新镀金时代》
#经济
The Billionaire Raj: A Journey Through India's New Gilded Age
[英] 詹姆斯·克拉布特里 著
邢玮 译
新经典文化|南海出版公司
2024-1
今日的印度拥有世界最大规模且结构年轻的人口、发达的科技、日益庞大的中产消费群体和逐日膨胀的乐观野心,然而在沸腾的表象之下隐现着不可持续的危机:商业巨头垄断着经济成果,被落下的普通人无力改变贫穷且无望的生活。政治与商业的共生曾促成印度的经济奇迹,一度作为发展润滑剂的腐败,现在却侵蚀着本已锈迹斑斑的国家机器和每个人的生活。
克拉布特里对新印度展开了清晰详实、时而如史诗般的描述,他让我们看到印度这些年来在新闻头条表象下悄然发生的经济和社会变革。
贪污但实干的政客比清廉的政客更受欢迎,腐败反倒成为经济发展的润滑剂。这种魔幻的现实,在新书《新镀金时代》中被描绘得淋漓尽致。这里有印度版「狂飙」的故事,有真实版的「贫民窟的百万富翁」,有亿万富豪家族纷争轶事,还有长袖善舞的资本家。你可以窥探到这个14亿人口大国经济奇迹背后的一些真实内幕。
@kuku(营销编辑)
&
08
直视深埋的创伤记忆
思索生命何以重塑
《隐秘的终点》
#文学#纪实
Memorial Drive: A Daughter's Memoir
[美] 娜塔莎·特雷休伊 著
黄茜 译
风之回响RESONANCE|上海三联书店
2024-1
「你知道有一个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意味着什么吗?」十九岁时,娜塔莎·特雷休伊的母亲死于继父的枪口,她的世界从此被彻底颠覆。
本书是普利策诗歌奖获得者娜塔莎·特雷休伊首次完整公开这段经历,讲述家庭暴力和种族主义对个人及社会造成的创伤和持续影响,探索这段记忆如何重塑自己的生命,使她成为一名诗人和作家。
很难相信一部226页的小书承载了多少生命的重荷,以致作者需要耗费30年之久,才有勇气回看那些根本难以逾越的伤痛。无数细小的伤口隐藏在绵密的语言和诗人的譬喻之中:有关童年时期的族群困惑,有关家庭的处境与家族的教诲,有关母女间的亲密与疏离,有关写在日记本中的反抗,有关那个被称为继父的男人带来的恐惧与战栗……一个人究竟要如何面对生命中的幽暗?也许会向它宣战,或是与它共存,乃至把它当作某种宝藏或契机。也许我们唯独要做的,就是直面它,直至生长出某种生命的力量与可能。
@乐慧(本书编辑)
&
09
硝烟与音乐,死亡与信仰
战火中灵魂的双向救赎
《焚身以火》
#历史#音乐
Who By Fire: Leonard Cohen in the Sinai
副标题:第四次中东战争与莱昂纳德·科恩的救赎
[以] 马蒂·弗里德曼 著
高冀蒙 译
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2024-1
「这些旋律很熟悉。我们什么歌词都听不懂,但它穿透了我的心。」一位听着科恩唱歌的以色列前线士兵这样说。
作者马蒂·弗里德曼以科恩未公开的手稿为本,花费数年之功寻找、采访那次战争中与科恩相遇的人,还原了科恩避而不提的一段传奇经历,以一个个残酷却温情的故事描摹了战争的另一面。
这本书既是一本关于莱昂纳德·科恩的传记,记录了他光辉人生中一段不甚起眼、少被提及却对他影响极大的岁月;它也是一本记录了中东战场许多动人细节的笔记本——它的部分内容确实来自科恩战时的笔记。科恩已离开我们多年,但他的音乐依然陪伴着我们。像《再见,玛丽安》《苏珊》一度带给战场上的士兵生的希冀,至今依然能让读者和听者为之倾倒。在伟大的音乐经久不息的同时,那片土地上的战火也还在燃烧,如果说50年前有像科恩这样的音乐人愿意披着一身军装、拿着一把吉他深入前线,那么50年后的今天,我们能否从这些昔日的伤痕和温情中再度思索,战争带给了我们什么?
@梁欣彤(本书责编)
&
10
个体生命书写中的记录
跟踪时代的成长与战栗
《时代的喧嚣》
#文学#散文
[俄] 曼德尔施塔姆 著
刘文飞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1
「我想做的不是谈论自己,而是跟踪世纪,跟踪时代的喧嚣和生长。我的记忆是与所有个人的东西相敌对的。」自传《时代的喧嚣》不仅叙述自己的成长和教育经历,也描绘了20世纪早期圣彼得堡社会生活,书写西方与俄罗斯精神的冲突与交缠、历史的不安与战栗。
曼德尔施塔姆是我从大学本科开始认识并逐渐了解和深爱的诗人。这次重新出版刘文飞老师翻译的诗人的散文集《时代的喧嚣》,让我又一次有机会仔细重读他令人亲切的文字。他的感官多么锋利,语言多么精确而醇熟!而这一切文字,经过刘文飞老师高度典雅与凝练的译笔,又更成为不可替代的文学经典。
曼德尔施塔姆笔下的彼得堡,一面是军队、军事盛典带来的秩序和威严,另一面则是「犹太式的混乱」。而这和我的成长环境实际上是多么相似——整饬的部队院校生活和杂乱、市井且充满商业气息的汉口街道。
在这本《时代的喧嚣》里,我们不仅能看到曼德尔施塔姆对幼年时期彼得堡的回忆,对于世纪之交躁动不安的社会气氛的描绘,还能看到他对社会主义思想的文学化的理解方式,以及他作为阿克梅派的代表对于词语的独特理解。在一百年后的新世纪,我们看到曼德尔施塔姆讨论的这些问题又开始回到人们的视野之中,例如社会组织方式与个体的关系,词语和文明的关系等等。曼德尔施塔姆像是一件高度敏感的乐器,在时代的风中战栗着。我期待着,这幽微而锐利的乐音,能和更多人发生共振。
@Sulamith(本书责编)
&
11
迷宫般的叙事历险者
追求文字的革新与冒险
《历史》
#文学#小说
[法] 克洛德·西蒙 著
于昕悦 / 唐淑文 译
守望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4-1
克洛德·西蒙是法国新小说派代表作家,1985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其作品充满了诗人与画家的丰富想象。
克洛德·西蒙于1985年获得诺奖,多年来被贴上了「不忍卒读」「无趣作家」的标签。西蒙的中译本译者称呼他为「撰写『天书』的人」「在中国最难读懂的外国作家之一」;这本《历史》的译者,则在译后记《七年之「养」》中讲述了她「读不懂、翻不了、啃下去、熬过来、放不下」的长达七年心路历程。
这到底是怎样一部小说?
一沓来自世界各地、打乱了年代的明信片,带领「我」设想镜头定格的前景、后续,拼凑出三代人的故事:「我」的童年、母亲的深闺岁月、法国海外殖民年代……
一如我们之前出版的西蒙的《三折画》《导体》,还是同样的迷宫般的叙事,仍是那个叙事的历险者,不断地追求着文字的革新与冒险。
罗伯-格里耶说:「对西蒙的同一部小说,一百位读者有一百种读法。」阅读这本《历史》的过程可想而知是充满艰辛的,但也必然会获得一种全新的阅读体验,并发现一种新的叙事可能。
@小桥(本书责编)
&
12
硝烟后方的政策管理
战时提高经济效率的指南
《战争中的经济学家》
#经济学
Economists at War: How a Handful of Economists Helped Win and Lose the World Wars
副标题:经济学家如何影响世界大战的胜负
[新西兰] 艾伦·博拉尔德 著
张极井 / 胡宇清 译
中信出版社
2023-11
作者以传记式的体例简要概述了七位经济学家的成长历程,他们在1935—1955年这段时间扮演的角色,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跃然纸上。在这些鲜活的故事背后,我们可以看到人性的较量、不同制度和价值观的对抗。这些较量和对抗不仅深刻影响了当时的战争进程和战后秩序,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预示了当前的世界格局。书中还展现了经济学和经济政策在这段时期的颠覆性突破和发展。
这是一本着重以上世纪三十年代至二战时期的七位经济学家个人为书写对象的经济史作品,通过他们在这一时期个人境遇和行为的描绘,向读者展现那个时代的经济学家在经济萧条和残酷战争中如何以自己的智识与国家互动的历史画卷;这些著名人物的学术思想又如何通过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影响和相互塑造而在战后成为我们今日所熟悉的经济学思想体系的组成部分。正如副标题所说,他们的主张和行为以战争的胜负来论,有的成功了,也有的失败了,但后世学者对他们学术成果的继承却没有以成败论英雄。当然,为了进一步阐释这种影响的连续性,作者还在书的最后部分介绍了他们在冷战时期所扮演的角色,同样值得读者了解。
@何不笑(金融经济学硕士、农业投资人)
&
13
20世纪里程碑式的音乐理论著作
还原现代音乐的革命现场
《沉默》(50周年纪念版)
#音乐理论
Silence
副标题:50周年纪念版
[美] 约翰·凯奇 著
李静滢 译
新行思|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1
《沉默》是20世纪美国音乐代表人物约翰·凯奇的代表作,本书是《沉默》问世五十周年纪念版的中译本。凯奇在本书中以相应于他的音乐创作的独特方式,展现了他对实验音乐和现代音乐的思考,以及结合了禅宗与周易等东方思想的音乐哲学。
约翰·凯奇以《4分33秒》闻名,这在一定程度上遮蔽了他的思想和他这本书的重要性,事实上,凯奇不仅应被载入先锋音乐史册,他应被重新给与当代艺术的思想大师的地位,与安迪·沃霍尔、杜尚、劳申伯格等齐名,并启发了小野洋子等新一代艺术家。《沉默》是凯奇的演讲和写作集,收录凯奇上世纪50-60年代的重要讲座和文章,被反复阅读和再版。我在读的过程中,意外地被他的幽默感、趣味性所打动,他有些篇章是在展示、流动,但有些段落完全像是短篇小说或禅宗小故事;此外,凯奇对禅宗和东方智慧的兴趣、对《易经》的理解和应用,是作为中国读者特别惊喜的。尤其值得推荐的是,该版本使用收藏级别的纸张装帧,实体令人爱不释手。
@杨芳州(本书策划)
&
14
天皇亲率到军人干政
追溯「股肱之臣」质变
《病入股肱》
#历史#战争
副标题:日本近代史上的天皇与军队
[日] 加藤阳子 著
贺申杰 译
浙江人民出版社
2023-11
本书是「日本战争研究第一人」、东京大学教授加藤阳子数十年「战争」研究的集成之作,探讨了天皇与军队关系在近代的发展史,追溯了日本明治建军和立宪的历史根源,延展到日军解除武装和遣返回国的问题,涵盖「日本军队」存在的整个时期。她以清晰的逻辑和明快的笔调分析事实,提出了捕捉历史的新视角,解析了近代日本政军关系的特质,阐述了日本国家决策的背景。通过探讨天皇与军队的关系,回答了长久以来人们的疑问:「天皇为何没有叫停战争?」
加藤教授在书中指出,以往颇显多元的、分权性的决策机制到了战争时期开始发生改变,尤其是在「国务与统帅的协作、意见向首相的汇总、权力向最高统帅部的集中」等问题上(259-260页),以近卫新体制、大政翼赞会为代表的政治一元化、统帅一元化的尝试非常具有象征性意义。而其背后的重要推手,显然是为了集全国之力开展侵略战争的日本军部。所以,其导致的必然结果只会是国家权力向军人出身的首相东条英机那里汇集,由此呈现出了日本式法西斯独裁体制的特质。
@刘峰(上海师范大学人文学院世界史系副教授)
&
15
溯源当下日本经济衰退
多角度解读廉价与停滞
《廉价日本》
#社会学#经济学
安いニッポン「価格」が示す停滞
[日] 中藤玲 著
刘菊玲 译
星文图书|北京日报出版社
2024-1
曾经以「高品质」与「高价格」为标签的日本,正逐渐成为物价和工资都「便宜」的国家,也让「日本的工资在近30年间完全没有增长」成为不容忽视的现实。日经记者中藤玲从物价、人才、房地产等各个方面进行了采访,从采访和调查中传达日本现状,并针对企业对低价的成因、影响的看法,学者提出的见解,消费者遭遇的两难困境,进行深入且详实的探究。
本书列举了处于长期通缩下的日本一些有趣但残酷的社会现象。在全球范围来看,从商品到人工,日本的一切似乎都很便宜-即便对本地普通人而言并不如此。实则,最便宜的是人。企业不敢给商品涨价,劳工收入没有提升,对人才的吸引力也回不到当年。商品廉价的背后折射的不仅仅是有效需求不足,缺乏经济活力更是彻底拖累了整体的核心竞争力。
@鎏旧(豆瓣读者)
&
16
关于写作、生活、孤独
遥远但切近的安慰
《给青年诗人的信》
#文学#书信
[奥] 莱内·马利亚·里尔克 著
冯至 译
雅众文化|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2024-1
二十世纪伟大的德语诗人里尔克写给年轻人的信,关于诗歌、人生、孤独、职业与自我。
十封里尔克的信完整呈现。特别收录里尔克诗作十八首,里尔克作品节选两篇,冯至论里尔克四篇,茨威格纪念里尔克逝世十周年的演讲一篇。
「愿你自己有充分的忍耐去担当,有充分单纯的心去信仰。」
《给青年诗人的十封信》写于1903年至1908年,是里尔克对创作的思考,也是对艰难、寂寞、爱等人生问题的解答,更是给予青年人的真正的精神指导。他鼓励并审视了诗人的生活,蕴含着其伟大诗歌思想背后的非凡见解。他指导年轻人过一种能培养艺术天赋的孤独和自我审视的生活。这些发自肺腑的信件是写作事业中最具智慧的话语,也刻画了里尔克本人的肖像。里尔克用舒缓、温柔却充满智慧的声音,启迪青年人开启人生的新篇章,希望青年人拥抱苦难和欢乐。愿每一读者都能享受孤独。
@echo(本书编辑)
&
17
爵士乐标准保留曲目概览
即兴的跳板与创造性的激发
《爵士乐标准曲:曲库导读》
#音乐#爵士
The Jazz Standards: A Guide to the Repertoire
[美]泰德·乔亚 著
李剑敏 / 李皖 / 张文昭 译
雅众文化|商务印书馆
2023-12
《爵士乐标准曲》是一本全面介绍爵士乐经典作品的指南,作者泰德·乔亚是带领读者了解爵士乐经典曲目的最佳向导。身为爵士钢琴家,他演奏这些歌曲已有数十年之久。身为音乐史学家和乐评人,他则享有爵士乐权威专家的美誉。他将自己对爵士乐的深刻理解倾注纸上,迷人节奏在字句中摇摆,灵动音符在纸页间跳跃。
对普通乐迷来说,这本书是大家进入爵士乐、学习了解爵士乐的一扇门,是一本关于爵士乐的权威指南,我们能在书中听266首歌曲说出它们的故事,感受历史的沉淀与每一位闪闪发光的艺术家共同促进了爵士乐的发展。如果爵士乐史是一座森林,《爵士乐标准曲:曲库导读》中精选的266首歌曲便是一棵棵独具风格的树,为想了解森林的人提供了切实的参照物。
@狐狸(营销编辑)
&
18
美国粮食「武器」的政策演变
苏联依赖粮食进口与最终解体
《饥饿的巨人》
#政治#经济
副标题:美苏粮食贸易博弈:1945-1991
迟有度 / 董一方 著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23-12
本书以1945~1991年的美苏粮食贸易为对象,对这一时期两国及全球粮食贸易的发展过程、重要事件及两国实行的政策进行了探讨分析。在此基础上,着重探讨了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由石油与粮食的地位与价格等变化引起的一系列国际局势的变动,分析了美国将粮食作为「武器」运用的政策演变,还原苏联过度依赖粮食进口对其最终解体的影响。
本书从1972年苏联瞒报粮食歉收,利用美国惠民的粮食出口政策,导演的「粮食大劫案」事件,从而使美国本地断粮三分之一的实例讲起,短时而言,此案让苏联获得商业实惠,但长远来看,苏联长期大比例依靠进口农产品维持生计,最终仍会因为负债累累导致国家破产。阅读本书,让人最大的收获在于两点,其一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农业贸易往来长期存在。其二就是美国对穷国的粮食援助,并非是一种捐赠,其政治用途主要来自信贷。外国政府利用信贷从美国进口粮食,然后在其国内进行商业销售,这意味着大多数粮食援助没有到贫困和饥饿的人手中。美国政府接受在国外销售粮食获得的当地货币(被称为「对应基金」)作为信贷的偿还币种,对这些货币的控制给美国带来巨大的政治和经济利益。「粮食援助」实则是控制他国的「粮食武器」,由此可见强国必先农业自足。
@冯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理论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
19
文字和观念谱写的电影史
影史风格发展的资料合集
《电影宣言》
#电影
副标题:世界电影史宣言文选
李洋 主编
新行思|上海文艺出版社
2023-12
本书收录了世界电影发展史上几乎所有宣言性文件,文献涵盖世界电影发展历程中的各个流派,包括早期电影、超现实主义、蒙太奇学派、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纪录电影运动、美国地下电影运动、英国自由电影、西班牙新电影等等流派和运动。这些宣言不仅是珍贵的历史资料,也塑造和引领了世界电影的发展。
这是一本非常特殊的文集,学电影的人应该人手一本。世界电影史发展过程当中有很多流派和运动,比如新浪潮、超现实主义、美国地下电影运动、英国自由电影运动,这些运动的代表性导演和作品已为人熟知,但其倡导者所撰写的宣言性文章、倡议书,却少有人读过。
本书的目的之一,就是将电影史上最有影响力的电影宣言进行译介,为读者展现一部新的电影史,这部电影史与电影运动史和电影流派史并行,互相影响、勾连、呼应。
@李洋(「新迷影」丛书主编)
&
20
以批判关注人生和社会
不同于卡夫卡的荒诞与悖谬
《沉落者》
#文学#小说
Der Untergeher
[奥] 托马斯·伯恩哈德 著
马文韬 译
世纪文景|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1
这部独白体小说记述了三个人对钢琴演奏的艺术追求与不同的人生选择:一个成为奇迹,一个沉落,一个转向他路。
托马斯·伯恩哈德的小说《沉落者》中译本首次出版,由非常了解伯恩哈德作品的马文韬老师译自德文。这部独白体小说以不具名的讲述者「我」为第一视角,讲述格伦·古尔德(加拿大天才钢琴家)、韦特海默和自己一起在霍洛维茨钢琴大师班学习钢琴演奏的经历,以及三人后来截然不同的艺术与人生选择:一个成为奇迹,一个沉落,一个转向他路。建议阅读这本书时搭配格伦·古尔德版《哥德堡变奏曲》。
《沉落者》与《伐木:一场情感波澜》《历代大师:一出喜剧》被称为「艺术家/艺术三部曲」,三部作品的主人公都是艺术家,分别关于音乐、戏剧与文学、绘画艺术与艺术批评,细腻剖析艺术人幽微敏感的内心世界,犀利讽刺艺术圈的虚伪矫饰,探问艺术的本质。
@晓明(本书编辑)
&
21
明、朝、日的三国竞争
东亚朝贡体系的实际运作
《龙头蛇尾》
#历史
A Dragon’s Head and a Serpent’s Tail: Ming China and the First Great East Asian War, 1592—1598
副标题:明代中国与第一次东亚大战:1592—1598
[美] 石康 著
周思成 译
理想国|民主与建设出版社
2023-12
16世纪末,经过张居正的改革,明朝一扫颓势,年轻的万历皇帝采取积极和颇见成效的边疆政策,延续了明朝的军事中兴,但朝廷党争也愈演愈烈。未来的后金汗努尔哈赤征服女真各部,成为一支不容忽视的新兴力量。宣祖李昖治下的朝鲜饱受党争之扰,内政荒疏,军备废弛。出身卑微的战国枭雄丰臣秀吉平定各方势力,渐次统一日本列岛,开始把目光投向大陆。
1592年春,丰臣秀吉下达渡海作战令,兵锋直指朝鲜。5月,日军登陆釜山,势如破竹,朝鲜无力招架,紧急向明廷求援,一场东亚大战拉开序幕。
本书作者关注战争动员、战略战术、军事技术、后勤补给和战场环境,分析内政、外交与军事的互动,对围城战、山地战和海战的细节描述扣人心弦,立体地讲述了这场大战的来龙去脉。万历援朝之役是近代东亚历史上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战争,不仅改变了三国的历史走向,也深深影响了今天的东亚地缘政治格局。
@理想国编辑部
&
22
错落交织的无形迷宫
虚实相间的跨文体实验
《告诉我这个梦》
#文学#小说
Dites Moi Le Songe
[摩洛哥] 阿卜杜勒法塔赫·基利托 著
吴水燕 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
2024-1
就像博尔赫斯的《小径分叉的花园》中经典的迷宫隐喻,在《告诉我这个梦》中,基利托也以整体、隐喻而诗性的结构精心布下了一座有关《一千零一夜》的「文学的迷宫」,牵引读者进入了一个意义、概念、历史、现实和虚幻交织的世界。
在这部以传统的《一千零一夜》为引线的故事中,他构想了四个现代阿拉伯年轻人的人生片段,并在这些片段中,如复调般反复出现《一千零一夜》的副线主题。而这四个故事,也是密切相关、环环相扣的,一个故事中的人,似乎刚刚在另一个故事中离去,而一个故事的结束,恰好是另一个故事的开端。……每个故事真实可辩又细致入微,同时时间与各自的碎片化叙事,让故事在保持开放性的同时,也失去了真实性的基础。对《一千零一夜》的细读与研究,让人觉得它完全也是一部现代人的人生隐喻。
@苏远(本书策划)
&
23
革新浪潮的碰撞交叠
对1922年的迷人记述
《天才群星闪耀》
#传记
Constellation of Genius:1922,Modernism Year One
副标题:1922,现代主义元年
[英] 凯文·杰克逊 著
唐建清 译
守望者|南京大学出版社
2024-1
1922年,被埃兹拉·庞德称为新时代元年,或现代主义元年。
本书是对1922年的迷人记述,通过作家、艺术家、舞蹈家、设计师、电影制作人、人类学家、哲学家、剧作家、政治家和科学家的日志,揭开了许多现代主义名人之间鲜为人知的联系。他们的作品和生活在1922年的12个月里碰撞交叠,引起了一股革新浪潮,标记了一个新时代的开端。
1922年,全世界现代主义名人的精彩纪闻,具有绚丽多姿的娱乐性,极其广博的知识性,令人愉悦的特质。詹姆斯·乔伊斯、T.S.艾略特、庞德、海明威、普鲁斯特、菲兹杰拉德、D.H 劳伦斯、爱因斯坦、希区柯克、康定斯基、好莱坞、迪士尼……书中记述的每个名字都熠熠生辉。而在1922年,他们有的尚籍籍无名,有的暂露头角,有的已经功成名就,然而无一例外的,1922年是他们的神奇之年,对他们至关重要。
本书看似为各类名人在1922年12个月的日常片段,是历史性人物的庸常时刻,连贯起来,则揭示了众多杰出人物、革新思潮乃至世纪危机之间,或隐或显的端倪和联系。
@彼岸(本书责编)
&
24
图形和诗意的视觉世界
颜色、符号、规则的变幻
《对话艺术家保罗·考克斯》
#艺术#访谈
副标题:创意源于限制
[法] 莎拉·马特拉 著
陈卓 译
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
2023-12
本书主要是由法国作家莎拉·马特拉与保罗·考克斯的对话,以及保罗的作品展示构成,对保罗视觉艺术的展现具有重大意义。在这场热情的谈话中,保罗·考克斯讲述了他的青年时代、他的职业生涯、他的灵感,并一丝不苟地解释了他的工作方法。通过本书,我们能体会到保罗那种没有压力、没有造作的生活哲学,瞬间回到温暖、轻松、真实的当下。
身份多元的考克斯不仅是画家,更是平面设计师、作家和舞台设计师。他的创作中融合了限制性与偶然性,这两者是他不断创新的伙伴,促使他远离简单的模仿。书中以作者与考克斯之间的对话为主线,通过艺术家的作品展示,生动呈现了他的创作理念和生活哲学。这本书并非仅仅是对考克斯艺术风格的展现,更是一次对其职业生涯、灵感和工作方法的深入探讨。考克斯用幽默的语言讲述了自己的艺术之路,诠释了他在创作中所追求的自由、轻松和真实故事呈现了一个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视觉世界,展示了考克斯追求创新的精神和追求自我表达的独特方式。
@祝羽捷(作家、策展人)
特 别 推 荐
《重新发现景德镇》
#文化#随笔
赵慧 主编
北京贝贝特|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24-3
「千年瓷都」景德镇何以与众不同,成为吸引当下年轻人的旅行、居住新中心?本书提炼出理解景德镇的10个关键词,从陶瓷的历史入手,探讨手工技艺、色彩美学、艺术家村、景漂、市集、陶瓷大学、雕塑瓷厂、大地艺术节等议题,并提供旅游路线、购物、美食等实用信息,展示了一个丰富多元的景德镇:历史与现代交汇碰撞,商业与自然磨合共生,手艺与艺术相互滋养,个人与社会良性合力。
&
《杠精的诞生》
#文化研究
副标题:信息茧房与大众心理
吴晓平 著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23-5
本书聚焦「杠精」及「杠文化」,详细解读了推动杠精形成的种种机制,如大众心理、网络语境及算法机制,辅以具体的案例分析,以助大众穿越喧嚷的网络对话,建立对「杠」这一复杂文化现象的认知。
&
《朱令的四十五年》
#纪实报告
副标题:北京清華女學生毒殺疑案
李佳佳 著
春山出版公司
2019-11
朱令的四十五年,讲述的是网路社群、小市民与难以撼动的权力结构对抗的故事,也是在巨大的绝望中,看見不间断的善意与微小希望的故事。
*可网络搜寻电子版阅读。
以上排序,不分先后
线下同步上架 📖 欢迎来读来买
「 Which is your choice? 」
主编|川卡
实习编辑|小冰
参与整理|姜姜
摄影|小球
神兽荐读|和上海青年劈情操
智酷生存玩家联盟
⚡︎
神兽之间·静安 MOHO 店
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699号MOHO商场B1层14-17
10:00-22:00
跳海游牧酒馆(神兽之间书店)
18:00-02:00
神兽之间·九里亭店
上海市松江区沪亭北路218号九里工坊20幢B101
10:00-22:00
神兽之间·新天地店
上海市黄浦区马当路245号新天地时尚II L2-237
10:00-18:00
点击了解神兽之间会员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