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在这个培训班,文艺评论遇见了新媒体!


文艺评论的尺子是什么?


爱奇艺的爆款视频是如何产生的?


互联网下的新媒体,

“内容为王”的背后需要什么来作依托?


新媒体环境下文艺评论如何发展?



近日

由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中国文联文艺评论中心

举办的

首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

在京圆满结业



培训班邀请了以下大咖


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

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正荣


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教授、博士生导师尹鸿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陆绍阳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


为学员们进行了一系列答疑解惑


来自全国各地省级以上

文艺评论媒体与研究机构的

50名学员参加了培训





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教育电视台总编辑,教授、博士生导师胡正荣为学员们授课


胡正荣教授主讲《媒体环境升级与全媒体生态系统》。他指出,互联网时代,“分享是信息传播最重要的渠道,有强交互才有强体验”。他从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全球化、市场化等几个方面讲述了媒体环境升级的情况下,技术驱动已经成为这个时代媒体变革的根本驱动力,并提出“内容为王,技术为后”。胡正荣谈到,再好的内容如果没有好的输出通道就无法到达用户那里,那么一切价值都是不可能实现的。只有好的内容、好的服务、好的交互才能增强用户的粘性,沉淀下来的用户才是未来创作的不竭源泉。要善于通过大数据为用户精准画像,使文艺作品的传播能够精准到达用户。新媒体从业者要有用户思维和移动互联网思维,要从理念、技术、产品、业态等方面提升能力,将信息互联网打造成价值互联网,从而推进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同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深度融合。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网络文艺委员会主任,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尹鸿为学员们授课


尹鸿教授主讲《新媒体环境下的文艺评论》。他从新媒体和传统媒体的特征切入,指出了新媒体最核心的特点是交互性,阐述了新媒体内容传播具有互动性、参与性和体验性等社交化特点。尹鸿指出,当下专业评论和业余评论的界限已被打破,评论标准、方法、形态、目的更加多元化。专业评论工作者占据信息控制力的优势也已经丧失,如果缺乏很好的理论素养和快速的信息收集能力,就会被业余评论者夺走话语权,如同当下新媒体抢夺了专业主流媒体的话语权一样。在谈到新媒体环境下的文艺评论走向时,他说:“我们在评论时不能够一味迎合纯民间性,我们需要构建一个真善美的目标。”


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陆绍阳为学员们授课


陆绍阳教授主讲《新时代文艺批评的标准问题》。他引用青年毛泽东创办《湘江评论》等例子强调文艺评论的重要价值,认为文艺评论的中心是标准问题,从文艺批评的尺子、马克思主义文艺批评标准、新时代文艺评论的标准、丰富和发展马克思文艺批评方法四个层面,进行了深入的学理阐释。历史的、人民的、艺术的、美学的标准是对传统文艺批评标准的传承与发展,特别是新增加人民的、艺术的标准和把历史的标准从美学的标准后面提到最前面都富于深意;要处理好文艺的义利关系,弘扬美学的高品位,倡导文艺的高境界。


爱奇艺高级副总裁杨向华为学员们授课


杨向华副总裁主讲《互联网与网络文艺的发展》。他从科学进步的历史讲起,一步一步引领学员分析了在互联网快速发展、移动终端高使用率的情况下,视频内容建设、平台运营以及娱乐产业的生态分布和发展规律,客观剖析了新媒体环境下视频的发展现状及未来变化趋势,启发新媒体从业与研究人员强化互联网思维,朝着更高、更远、更深的方向迈进,共同助力网络文艺繁荣发展。





学员们纷纷表示,此次培训班干货满满,授课老师金句频出。深入浅出的授课让学员们不由自主地跟随老师的思路进行了一场头脑风暴,对今后加强和改进文艺评论传播工作以及新媒体建设具有很强的指导性和针对性。


首届全国文艺评论新媒体骨干培训班合影


(供图: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





长按二维码关注中国艺术报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