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我的宝武故事 | 百样人生,一样的钢铁人

友爱的宝武 中国宝武 2021-11-04


邂逅 · 1386 期 · 2497 篇


山里娃的梦想变迁之路

周奇阳

宝钢股份宝山基地冷轧厂设备管理室


我出生在湖南汨罗江畔一个很偏僻的小山村。小时候最大的梦想,是能拥有一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经常能坐上拖拉机。坐火车、飞机,开上自己的轿车,根本想都不敢想。1989年考上东北大学,来到了中国重工业基地东北,第一次见到了钢铁厂。1993年大学毕业后,我来到了上海宝钢。第一次到宝钢厂区,感到很意外,一点也不像之前实习到过的钢厂。没有冒着滚滚浓烟的烟囱,现场几乎看不到工人。


我刚好赶上宝钢三期工程建设。1995年时被派到日本新日铁名古屋工厂培训了几个月。新日铁的装备虽然比宝钢差,很多设备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但产品质量和生产管理上,却比宝钢强了很多。当时,中日普通家庭生活水平和经济状况,更是天壤之别。因为日本消费水平高,所以出国补贴标准比较高。好不容易出趟国,买一些电器,是大家共同的选择。出国的时候,大家都会随身背一些大米、干菜等,省下一些生活费带回家。


上世纪九十年代,日本私家车早就普及了,很多家庭还不止一辆车,农民种地、主妇买菜都开车去。当时的中国,我们感觉私家车还是很遥远的事。不过日本的带教师傅可不这么认为。他们说,过不了几年,私家车在中国就会普及起来。当时,我们去实习的中国人都不大相信。我们来算一笔账,1995年上海市平均工资773元,一辆老款的桑塔纳轿车要二十万元,算一算,不吃不喝的话需要约22年才能买下。桑塔纳当时为什么那么贵?因为零件甚至钢材全靠进口,能不贵吗?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宝钢生产汽车用钢板,替代进口。汽车用钢的国产化走过了一个漫长的历程,最初供应给上海大众的钢板,质量很不稳定,成材率很低。我记得刚刚进入冷轧厂时,上海大众一度停止从宝钢订购钢板。二十世纪九十年代是中国制造业蓬勃发展时期,钢材非常走俏,很多国内用户还很难买到宝钢的钢材,宝钢的产品绝对是不愁卖不掉。很多人不理解为何要卖给对质量很挑剔的上海大众。宝钢建立之初,目标就是瞄准世界一流,产品定位就是高端用户。经过艰苦奋斗,完成了自身的涅槃。我也跟随宝钢发展的脚步而成长。


2003年,我拥有了第一辆汽车,也从一个毛头小伙变成资深的设备工程师。这一年,我参与筹建宝钢第五个冷轧厂,负责轧机机械专业,从工程筹备、和外商谈判、设备招标、设备安装和调试,以及后续的生产及产品拓展等工作。宝钢冷轧五期工程2008年投产,主打产品就是高强钢。所谓高强钢,通俗地说,就是钢材的强度更高。


现在,中国汽车产销量已经位居世界第一。宝钢汽车板国内市场的占有率50%以上,在全球范围内,产销量稳居前三位,而且是全球首个能同时生产第一、二、三代先进超高强钢的企业,也是国内唯一可供应汽车板全品种的企业。世界上很多高档车、豪华车也用上了宝钢的产品。


生在这样的一个时代,我深感幸运,作为一名宝钢人,参与和见证了梦想成真的过程,也为此而自豪。


我叫马宏武,武钢的武

马宏武

武钢有限能环部管控中心


1977年3月,我出生在武钢一医院。大家张罗着给我取个名字,爷爷一锤定音:“这个小子是我们从鞍钢落户到武钢后降生的第一个后代,按我们家辈分排下来又属‘宏’字辈,就叫马宏武!”从此,我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


再长大一点,我上了红钢城31街坊里的武钢第九幼儿园,班上所有的同学都是武钢的孩子。老师教我们写的第一个词就是“武钢”,可我怎么也写不好这个“武”字。老师对我说:“马宏武,这个字是武钢的‘武’字,也是你的名字,你一定要把这个字记在心里才行啊!”


小学第一节课自我介绍,我对全班同学说:“我叫马宏武,宏伟的宏,武钢的武。我的爷爷奶奶是从辽宁鞍钢支援武钢,我的姥姥姥爷是从河南来支援武钢的,我的爸爸是机总厂的,妈妈是初轧厂的,我的叔叔、姑姑、舅舅、姨妈全都是武钢的!”中考时,我考上了武钢二技校。去白玉山的技校路很远,要先坐电车到厂前再转通勤车,横穿武钢厂区。我天天看到厂前毛爷爷挥手的雕像、林立的烟囱、整齐的厂房,梦想着穿上整洁的工作服穿梭在厂房里。





1995年9月13日,我终于成为武钢光荣的一员。第一个月,拿到了364块零2角的工资。我把两角的硬币打上孔用红线穿起挂在脖子上,纪念武钢给我的第一笔工资。用剩下的钱买了许多礼物,送给我的长辈们,告诉他们:“我是武钢的工人了,我挣到武钢的工资了!”


时光荏苒,我已经在武钢工作26年了。旁人对我的称呼从“小马”变成“老马”,又成了“马师傅”、“马工”。我也从一个懵懂的青涩少年变成了老成持重的生产骨干,辗转于武钢各个站所。


抚今追昔,我这个从小依偎着武钢荫泽的宝武子弟,当然也责无旁贷地全心投身于新时代宝武发展的洪流中———为了报答武钢的庇护,秉承先辈们钢铁报国的初心使命,同时为了孩子们美好的未来,更为了爷爷为我起的这个响亮的名字!


因为一个人  爱上一座城

吴彦芳

马钢新型建材公司


2015年的夏天,经同学介绍认识了我老公。当时,他刚进入马钢成为了一名普通工人,而我还在享受最后一年的象牙塔生活。那是我第一次知道马鞍山市和马钢公司。


2017年的夏天,我思前想后狠心辞职,撇下了父母的诸多顾虑,告别故土,带着迷茫、好奇和憧憬,经过一天一夜的行程,来到马鞍山。


每逢周末,他就带我去马钢的各个公司边走边逛。在马钢总部的两栋大楼前,他满脸自豪介绍着马钢的历史、发展以及成就。我明白,他是希望我能够踏实地跟着他。我老公家有五个孩子,他排行老四,家庭条件相当贫苦。当时的他刚刚成为作业长,并成为入党积极分子,收入也从2000多增长到了4000多。也许正是这些小成绩让他鼓起勇气接我来马鞍山。


1

2

2018年的夏天,我们终于步入婚姻的殿堂。在我们举办婚礼的前一个月,他经过一年的考验,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党组织了解到我们在马鞍山还没有自己的房子,立马给我们申请了马钢的廉租房。我得知后,激动了好久。终于可以给父母有个交代———我在马鞍山有自己的家了!


2019年4月,通过马鞍山人才网,我看到安徽马钢嘉华新型建材有限公司招聘信息。我通过复习、考试、体检、实习等关卡的考验,如愿进入公司。我也想向老公看齐,一步一个脚印踏实工作,为公司尽绵薄之力。


回想过往,对比当下,头脑中浮想的第一个词就是“感恩”———感恩我能遇上对的人,感恩身边帮助过我们的人,感恩这座城市给我们机会让我们成长,并让我们不断地靠近幸福的彼岸。


无法忘却的感动

于长华

马钢冷轧总厂党群工作室


转眼在马钢工作已经30多年了,我已从一个青葱少年,变得两鬓斑白。30年的光阴里,一次次让我无法忘却的感动,总会在不经意间浮现眼前,汇聚成一股暖流在心中流动,也更增添了对钢铁———我们赖以生存也为之自豪的行当的热爱。


1987年,原来的初轧厂因为建连轧,招收了我们这些刚刚走出校门不久的年轻人。那时要先培训半年后才能上岗,我们50多个人一走入工厂又坐进了教室。当时的高速线材厂可以说是马钢最先进的工厂,而在建的连轧是为它提供原料的。听说自己将来要在那里工作,心中生出许多自豪,学习中也增添了动力。那一年的10月15日,初轧厂的道路两边彩旗飘扬,无论是老工人还是我们这些刚刚上岗不久的新工人,都穿着崭新的工作服。宽阔洁净的厂房里,一根彤红的钢坯,从六架高大的绿色轧机中缓缓而出,在场的人们一个个欢呼雀跃,有人流出了喜悦的泪水。我们不约而同地跟随着钢坯跑向冷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初轧的作用越来越小,特别是马钢实现全连铸之后。2002年4月8日,走过了23个年头的初轧厂,最后一块钢锭开轧。锣鼓和鞭炮声中,一块重达6吨的钢锭,被850轧机开成方坯后,远远地消失在辊道的尽头,只留下一片蒸腾的雾汽。沸腾了23年的初轧厂在那一刻沉寂了。望着那片升腾的雾气,我的泪水盈满了眼眶。我看见许多人,用手在自己的脸上抹着。那天夜里,我又走了一遍那条千米轧线,站在那久久不愿离去。


期盼中,冷板工程开工了。我几乎每天都要到建设工地去。老设备被一台台拆除,新的机器一台台安装。每次走进那蓝色厂房,我都会努力地去想象冷轧薄板是怎样从轧机中走出。2004年2月28日,那个细雨霏霏的春日,我看到了那飘逸的钢带,飞快地穿过轧机,被卷取后送上收料台。在场的外国专家,还在轧机前放上一瓶产自本国的酒来庆祝。建设者们,都围在第五卷冷轧薄板前,用手去摸,和它合影。看着他们开心但疲惫的脸,还有那卷亮闪闪的冷轧薄板,我再一次被感动。


一个又一个精彩的瞬间,在马钢这片充满生机的热土上,如同一朵又一朵绽放的鲜花,散发着令人心醉的芳香。


一个也不落下

刘雁

宝钢股份设备资材采购中心机械备件室


1992年,大学毕业的我进了宝钢,被安排在机械配件科。至今还记得室里马组长说:新大学生到采购部门将来可能难出成绩。当我独挡一面,我的师傅郑重叮嘱:做采购,一定要干净!有一位同事还曾赋予采购廉洁新的解读:作为采购,如果东西买贵了也是一种不廉洁。


通过一代又一代采购人的摸索、实践,我们提炼形成了系统的采购理论和价格体系。运用采购理论指导实践,并不断丰富理论,不断优化实践。在研究生毕业论文答辩那天,我是最后一个答辩的。原以为老师听多了会疲劳,没想到老师们最终给了我极大的肯定:到底是来自宝钢,大家闺秀呀!那时,采购理论方面的书还很匮乏,宝钢采购人率先总结的采购理论和实践是我论文的支撑点,是一代代宝钢采购人的智慧结晶。



业务流程在信息系统中公开、公正、透明地运行,让我们常在水边走,就是不湿鞋。一个也不落下,是初衷是目标。我们有勇气自我揭示、自我剖析、自我改进。360度无死角的合同复盘策略检查工作已持续了三年。为了配合全面推进采购管理工作的提升,策略检查工作依然在不断深入地推进。


我们的阵地在延伸,为了推进各大基地的一体化协同采购管理工作,新时代的采购人不忘初心,夜以继日,探索新的采购管理方式,拓展采购的内涵,与世界一流同行对标,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跟随老爹的脚步

阮媛

武汉武钢维苏威高级陶瓷有限公司


20多年前,我的老爹曾是武钢耐火滑板车间(武钢维苏威公司前身)书记。那是一个火红的年代,工业的代表行业就是钢铁,而滑板砖是转炉炼钢出钢口的阀门,是钢铁生产的先行官。那时,该车间是耐火公司的主体车间,也是当时耐火公司“创名牌战略”的实施车间。


老爹与许许多多干部、工程技术人员一道,扎实地工作、科研、生产,在两条生产线上生产出优质滑板砖,保证了武钢的钢铁生产,外销到全国各地,并顺利实现了滑板产品输出到各国钢厂,实现了耐火的“名牌”战略。



现在,我在维苏威公司也已服务十来年了,在父辈曾经工作的地方接过班。当年的老滑板车间早已跨过国界,成为了一个服务各国钢铁企业的跨国合资公司。偶遇工作困难,我也会问老爹,该怎么处理?老爹总笑着说,具体的事儿,你们新一代有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但凡事儿“三招”必定能行:一是认真点,再认真点;二是仔细点,尽可能再仔细点儿;三是自己职权、责任范围内的事,一分钟都不要耽搁地向上级汇报。我跟着学着做,真还屡试不爽,问题总能迎刃而解。


老武钢人退去了,但他们的身上依然有不灭的光环,那就是对实业和工作的执着、崇敬、严格、仔细。我们在前人的基础上仍然前进着,在不同时代里继续发扬着他们的作风和精神。


有奖征文进行中……

我的宝武故事


稿件要求:

结合宝武130年发展历史,讲述自己的宝武故事,言之有物,表达真情实感。文内标注作者、工作单位以及联系方式。


形式:题材不限(诗歌、散文……)、风格不拘


投稿邮箱:

360739490@qq.com

文件名标注“我的宝武故事”,并附件发送一张与文章内容相符的照片。




编辑:张三不疯

制图:骆杨

摄影:陶源、刘继鸣,部分图片来源于素材库

出品:媒体中心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