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优秀团队和个人,快来看看有没有你认识的TA
邂逅 · 1405 期 · 2565 篇
在“5·30全国科技工作者日”到来之际,为充分展示集团科技人才风采、弘扬创新文化,引领广大科技工作者在钢铁报国中创新争先,中国宝武以“创新争先,汇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为主题,组织开展了首届“创新争先”优秀科技工作者和团队评选。
此次“创新争先”活动围绕“工序、专业领域对标”、“技术创新成果”、“双创”、“科普”等方面所取得的成绩展开评选,得到了集团内各单位的广泛参与和科技工作者的积极响应。评审组多方听取了意见、优中选优,最终评选产生了10个优秀团队、10名优秀个人。
宝武协同青山彩涂产销研团队
主要负责人:
任玉苓 宝钢股份冷轧厂首席工程师
周小舟 宝钢股份武钢有限冷轧厂首席工程师
蔡飞龙 宝钢股份冷轧厂主任工程师
先进事迹:
经过2017年—2019年共计三年的协同技术支撑,成功唤醒青山彩涂,并实现青山彩涂机组产量、质量、有效作业率等飞跃,支撑项目创造效益1.31亿元,使得青山彩涂产品从边际贡献为负的产品一跃成为青山冷轧盈利第一的产品。团队形成专利10项、技术秘密2项,团队获评宝钢股份2017年度技术创新优秀团队。
团队寄语:
一条江、两座城,我们同是宝武人。
核电与容器用钢开发和工程应用团队
主要负责人:
张汉谦 宝钢股份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先进事迹:
在团队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推动原油储罐用B610E、LNG储罐、核电站安全壳用AP1000和CAP1400、华龙一号安注箱用18MND5、霞浦核电用SA387MGr22钢板等系列产品实现稳定批量生产和工程应用。相关产品创造了数十亿的经济效益和显著的社会效益,同时树立了宝钢股份核电与容器产品品牌;相关项目陆续获得集团重大奖、上海市科技奖、行业科技奖等;团队主要成员先后荣获全国劳模、央企劳模、上海市劳模等荣誉。
团队寄语:
敢于亮剑,使命必达,为国争光、为企增效,担央企责任,铸大国重器,持续奋进,再创辉煌。
高性能桥梁用结构钢技术团队
主要负责人:
邹德辉 宝钢股份研究院首席研究员
先进事迹:
拥有20余年桥梁结构钢研发制造应用经验,相继推出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我国第四、第五、第六、第七代铁路桥梁钢,持续引领我国桥梁用结构钢产品整体升级换代。其中第六代铁路桥梁钢Q500qE,国内首次应用于沪通长江大桥,完成第七代低屈强比耐候桥梁钢Q690qENH全球首发,成功应用于江汉七桥,实现了我国桥梁钢强度级别由500MPa级向690MPa级跨越。2019年度完成桥梁钢合同约33万吨,创效达1.6亿元。
团队寄语:
一朵美丽的鲜花,装扮不出美丽的春天,只有融入友爱的宝武才能实现钢铁报国的伟大目标!
高速重载轮轴研发创新团队
主要负责人:
杜松林 马钢交材总裁
先进事迹:
在高速重载轮轴材料、冶炼—连铸工艺、轮轴轧制—热处理工艺等方面实现了关键技术突破,系列高速重载轮轴产品实现批量供货和出口,填补国内空白,建成生产示范线,已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企业技术秘密50余项。研发成果已实现工程化应用,获国家新产品2项、安徽省新产品5项、冶金科技一等奖2项、省科学技术一等奖2项、铁道科技奖特等奖1项。近三年,系列产品开发累计超过5万吨,实现销售收入超10亿元,实现销售利润近3亿元。
团队寄语:
持续推进绿色发展、智慧制造,加速轮轴产业做大做强。
欧冶炉创新工作团队
主要负责人:
邹庆峰 八钢公司炼铁厂厂长
先进事迹:
从2011年开始开展非高炉熔融炼铁工艺技术研究,至2013年成功实现欧冶炉工艺技术的工程应用,2015年开始进行欧冶炉工业生产实践研究。成功实现欧冶炉非高炉炼铁工艺的达产、达标、达效,实现关键技术指标如冶金焦比、铁水成本等低于相同原燃料条件下的高炉指标,开展了消纳工业固废、社会危废的工业生产试验研究,成功处置了厂内库存的废油脂、高硫灰、高锌灰以及废旧轮胎等废弃物,成为国际技术领先的非高炉炼铁工艺示范基地。
团队寄语:
团队将以技术创新为引领,致力于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非高炉炼铁工艺,实现钢铁企业融入城市的目标。
陈生利蓝领创新工作室
主要负责人:
陈生利 韶关钢铁炼铁厂工程师
先进事迹:
近几年,团队完成了“高炉炉渣性能研究”、“高炉炉缸气隙治理研究”等5项科研项目。其中,高炉造渣技术解决了高炉长周期顺行的难题;高炉长寿技术研究实现了一代炉龄达16年以上的长寿目标;自主研发的“高炉铁口异常堵口装置”、“高炉开风口装置”等产品,推动了高炉炉前作业从体力劳动型向智慧制造型转变。团队共申报专利48项,目前获专利授权14项,获发明专利申请号26项,获发明专利公告号21项。
团队寄语:
科技发展一日千里,我们要紧跟前沿、赶上时代,扎根现场,坚定不移走创新发展之路,创造智慧钢铁的未来。
智慧制造项目建设团队
主要负责人:
王志衡 鄂城钢铁信息化部总经理
先进事迹:
拥有3年项目管理与推进经验,主要包括经营管控系统、决策支持系统、操业集控系统和全厂可视化系统。在全体参战项目成员奋力拼搏下,通过精心策划和周密组织,2018年302天建设经营管控系统,54个子系统一次成功切换上线,开创钢铁全流程信息化自动化整体集成切换上线的先河,该项目被工信部确定为2018年制造业“双创”平台试点示范项目;2019年236天建设操业集控中心,实现全流程远程集中操控和监视,在钢铁行业是第一家。
团队寄语:
坚持“创新”“引领”“集约”“可靠”理念,通过应用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新技术,全面打造智数鄂钢,为鄂钢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宝武成为“国之重器”和“镇国之宝”尽一份力量。
ePlat数据中台大数据技术创新团队
主要负责人:
周明 宝信软件大数据技术研究所所长
先进事迹:
陆续推出xInsight大数据应用开发平台、ePlat数据中台等产品,成功应用于钢铁制造、水利工程、轨道交通、盾构采掘等多个重点领域。其中,ePlat数据中台是响应中国宝武构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和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战略,构建的新一代大数据技术解决方案,支撑全级次全域宝武大数据中心建设运营服务,形成中国宝武数字化资产的完整视图。曾获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铜奖、2018年度优秀软件产品、2019年工信部百家大数据优秀案例等荣誉。
团队寄语:
致力于打造“存/成/智/现/典”大数据平台的数字套件,为中国宝武共建高质量钢铁生态圈技术赋能。
智能运维技术支持联合团队
主要负责人:
章海 宝武智维工业智能服务事业部资深管理师
先进事迹:
团队由二十余位学科领域专家、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近三年,团队申请10余项国家专利,在核心期刊发表4篇论文,多次在中国钢铁年会和中国金属学会主办的学术会议上发表主题演讲,获全国、上海市发明奖数次,起草5项远程运维国家标准和9项企业标准。三年来,团队支持完成项目50余项,开发新产品10余项,覆盖中国宝武各基地设备远程智能运维效益达数千万元。
团队寄语: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
Wesocool孵化器团队
主要负责人:
胡翊 吴淞口创业园孵化器总经理
先进事迹:
团队创建了“物理空间+专业服务+投资基金+技术平台”运营模式,建立联络员—辅导员—创业导师三级服务体系,构建“平台层—孵化层—应用层”三位一体的产业孵化体系以及“孵化+转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承担并完成上海市“专业化众创空间培育”、“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建设”科研项目。吴淞口创业园已经成为上海新锐孵化器、上海专业化众创空间、国家备案众创空间,最近又荣获金属新材料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备案示范。
团队寄语:
专业化,是我们的发展方向;国家级,是我们的建设高度;新产业,是我们的首选领域。自信、进取、创新、担当。
钟勇
宝钢股份研究院汽车所首席研究员
个人事迹:
负责新一代汽车用超高强钢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包括QP钢、TWIP钢、TRIP钢和超高强度耐候钢等4大类共计18个品种。产品近三年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8项,供货量超过10万吨。负责的“热轧板带连续制造平台技术”金苹果项目,已完成多个超高强钢品种试制和后工序验证,为宝钢股份短流程技术开发提供了良好的技术基础。成果获2019年冶金青年科技奖、2018年冶金科学技术奖特等奖、上汽技术创新奖三等奖、第十届国际发明展览会银奖、2017年中国宝武重大奖特等奖,个人获2015年宝钢股份“曾乐创新奖”等荣誉。
个人寄语:
不断进取、不断创新,努力打造产品正向设计能力和完整解决方案提供能力。
杨建华
宝钢股份炼钢厂技能大师
个人事迹:
杨建华一直奋战在炼钢连铸一线,积累了连铸操作、工艺、设备、辅材等方面的综合能力。2012年至今,杨建华累计牵头科研15项,参与科研39项,攻克了大量长期困扰现场生产、质量和设备使用寿命问题的难题,特别在如铸坯角横裂等质量缺陷攻关、铸机设备功能精度检测与控制、铸机结晶器液面控制等方面作出了突出成绩,为企业赢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至今,杨建华累计申报专利99项(74项已授权),多项成果参加国内外各类发明展获金奖5项、银奖4项、铜奖6项,由他牵头的铸机状态智能诊断系统经鉴定,综合技术水平已达国际先进。
个人寄语:
岗位创新的长久之道在于立足岗位、攻坚克难、成果共享、共同发展,并为现场改善和企业发展贡献真实的价值。
王成
宝钢股份武钢有限条材厂区域工程师
个人事迹:
主要负责“以热代冷”汽车用钢、薄规格高强钢产品开发、规格拓展、质量改善等工作。主导成功开发短流程淬火延性钢、双相钢、复相钢、马氏体钢、热成形钢等高附加值产品。负责2项公司科研项目,并参与1项金苹果项目、12项公司科研项目研究开发工作。申报和参与申报发明专利42项,以第一作者发表科技论文8篇。主导的科研项目、发明专利和技术秘密实施奖经济效益合计4803.37万元。获中国宝武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1项、湖北省科技进步奖1项、湖北省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奖1项、武钢有限科技成果奖3项。
个人寄语:
既要敬业,也要精业;既要产品,也要精品;既要奉献,也要贡献。
汪开忠
马钢股份技术中心高级技术主管、长材研究所所长
个人事迹:
近年来先后主持和参与国家、省、市及公司级科研项目30余项,开发特钢及长材新产品500多个,其中省级新产品7项、省高新技术产品1项,经济、社会效益显著;获授权发明专利58项;出版专著1本,发表论文81篇;制修订国家标准3项、冶金行业标准2项;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3项,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2017年被评为安徽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领军人才。其中,“重载车轴钢冶金技术研发创新及产品开发”项目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获2019年冶金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个人寄语:
秉承技术先行、创新驱动的科技理念,致力于追求更高品质,确保马钢特钢及长材产品的一致性、可靠性、稳定性,向国内外战略合作伙伴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
刘金源
韶关钢铁主任师
个人事迹:
他设计开发35个新品,涉及高强钢筋、超低温钢筋、冷镦、弹簧、轴承、焊丝、铜包钢丝、弹簧扁钢等,开发的HRB500E产品,质量和成本居国内领先水平,2019年占华南市场63%份额,创5580万元毛利;BT1500-X是目前国内强度等级最高的弹扁用钢,被用户批量生产和运用;6145-M弹簧钢属自主研发产品,成功运用生产高寿命汽车工具。获得7项专利,广东省冶金科技成果特等奖1项、广东省冶金科技成果二等奖2项、韶关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中国宝武重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论文21篇,多次获广东省优秀论文一等奖。
个人寄语:
每一次创新来都自于生产现场和用户要求,扎根现场,敢于挑战,埋头若干,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不平凡贡献。
马天军
宝武特冶副总工程师
个人事迹:
主要负责高温合金和耐蚀合金新产品研发,突破了多项产品关键技术,开发了多个国家重点急需的新产品。依托国家重大专项,开发的C276合金屏蔽套用薄带和高温气冷堆蒸发器N06625-2合金板、管、棒材产品,打破国外材料禁运;保障了我国核电重大专项示范工程的顺利实施。组织研发的高温合金系列新产品,应用于新型航空发动机和大推力火箭发动机,助力我国航空和航天事业发展。入选过中国宝武、科技部、工信部评审专家库专家。获省部级一等奖一项、中国宝武奖励多项,起草国家标准6项、授权专利1项,论文3篇。
个人寄语:
聚焦镍基合金产品研发,保障国防军工及重大装备关键材料供应,践行中国宝武“钢铁报国”使命。
仲跻炜
欧冶云商技术架构首席
个人事迹:
作为欧冶云商统一架构平台OPlat产品负责人,主要负责OPlat平台的总体规划、产品设计、研发及项目管理工作。OPlat架构平台为欧冶云商统一的智慧服务平台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作为平台基础架构负责人,参与《钢铁供应链交易服务平台及其核心技术研发》项目,获2018年中国宝武技术创新重大成果奖一等奖。带领技术团队,大力推进互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区块链、5G等新技术在欧冶云商的应用落地。带领申报团队,于2018年12月申报国家发改委双创支撑平台专项《欧冶云商大宗商品智慧服务平台》,并成功获批。
个人寄语:
践行科技创新,促欧冶科技范,逐钢铁报国梦。
邱文冬
宝武智维炉窑建筑事业部高级技术总监
个人事迹:
主要负责耐材技术应用产品的研发及新技术、产品调研、需求分析等工作。所负责的“钢包智能维护技术研究”项目,开创钢包智能修复理念,集成现代智能运维技术,建立智能钢包云服务系统。持续开展炼钢全流程耐材综合降耗和绿色耐材研发工作,2018年获取联合大马钢铁全流程耐材总包业务,2019年实现年销售收入30%的增长达1.7亿元。近三年,申报4项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1项技术秘密。参与项目“高炉运行过程关键不定形耐火材料开发与工业应用”,承担在线热态喷注造衬技术开发工作,获2017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
个人寄语:
持续专业领域对标找差,助力市场拓展,为冶金全流程炉窑状态智能运维服务商保驾护航。
焦立新
宝武环科金资公司首席师
个人事迹:
长期从事粉末冶金磁材的生产与研发等工作,还组织了5年冶金渣的利用研究。获专利授权33项,完成省市研究项目6个,获省市科技奖6项。完成省重大科技创新项目3D打印用金属粉末的研究,填补了公司增材制造粉末的空白。主导参加的“炼钢污泥提纯铁粉的技术发明与应用”获湖北省技术发明二等奖,在工艺技术、规模效益、循环利用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钢渣集料化及全粒度利用关键技术获冶金科学技术奖二等奖。主导行业内首创的水渣铁应用于90铁粉、90铁粉应用于铝合金添加剂铁粉的研究,两个项目均实现了成果转化。
个人寄语:
为了公司的技术进步,为了粉末冶金产业的发展,我将怀揣赤子之心,不忘初心再出发。
许慧华
宝钢发展、宝地资产园区设施技术服务分公司首席操作师
个人事迹:
取得30余项专利,主持过19项创新课题,33次在国际、全国及上海市发明展斩获奖项,为安全生产保障的同时还创效3000余万元。研发的“超高效节能减排灭火系统安全技术”打破了国外厂商技术垄断,避免了巨大的成本浪费和环境污染;自主研发的智慧制造项目“电缆隧道AI智能机器人系统”成功应用于生产现场,填补了国内空白。曾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全国技术能手、上海市五一劳动奖章、上海市技术能手、中国宝武金牛奖、宝钢工人发明家、中国宝武十大杰出青年、宝钢绿色大使等荣誉,“许慧华创新工作室”获评上海市技能大师工作室。
个人寄语:
逆境里正确认识自我,逆境完善自我,逆境成熟自我,意志坚强的人,才有无限的可能性。
编辑:东方不胖
素材:由集团科协提供
出品: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