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8日,《人民日报》经济版刊登《有序推进联合重组,打造世界一流钢铁企业 专业化整合的中国宝武实践》一文,讲述了2019年以来宝武稳步推进联合重组及专业化整合、创建世界一流伟大企业的有力举措和显著成效。
有序推进联合重组,打造世界一流钢铁企业
专业化整合的中国宝武实践
/ 核心阅读/
2019年以来,中国宝武稳步推进联合重组及专业化整合,取得了一系列成果。 通过复制推广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优化业务布局,中国宝武有效提高了被重组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水平,显著提升了企业的竞争力,实现了多方共赢,促进了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
先后与马钢集团、太钢集团、新钢集团、中钢集团实施联合重组,成为重庆钢铁实际控制人,托管重钢集团、昆钢集团……2019年以来,在国务院国资委指导下,中国宝武钢铁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宝武”)稳步推进联合重组及专业化整合,引发业界广泛关注。作为我国钢铁行业的龙头央企,中国宝武也源于联合重组整合——2016年12月,原宝钢与原武钢联合重组为中国宝武,“钢铁航母”由此启航。随着近年来联合重组工作有序推进,中国宝武体量越来越大,向着打造世界一流钢铁企业的目标不断迈进。2022年,中国宝武实现钢产量1.32亿吨,营业收入达1.16万亿元,成为我国钢铁行业首个营业收入突破万亿元的企业,在《财富》世界500强排名中首次挺进前50,排名第四十四位。开展企业联合重组及专业化整合,中国宝武采取了哪些方式?取得了哪些成效?记者日前深入中国宝武进行了调研采访。
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标准动车组车轮,超大型热轧H型钢实现国产替代并批量出口,635兆帕级高强抗震钢筋填补国内空白……走进中国宝武马钢科技展厅,一项项创新成果令人振奋。马钢集团是位于安徽省马鞍山市的特大型钢铁联合企业,主要生产长材、板带、轮轴等系列产品。2019年9月,中国宝武与马钢集团正式实施联合重组,马钢由此迎来一系列新变化——身份定位之变。重组前,马钢是由安徽省国资委全资控股的地方国资监管企业;重组后,整体进入中国宝武,成为其一级子公司,中国宝武持有马钢51%的股权,安徽省国资委持有其49%的股权。组织架构之变。重组之初,中国宝武与马钢即形成了14个专业领域59个模块69项管理对接工作任务及项目,并明确马钢集团新的管理定位、任务和管控责任。同时,实施基层组织变革和流程再造,实现机构精简、人员精干。经营管理之变。过去,与安徽其他地方国资监管企业一样,马钢一直是按照年度预算模式编制经营计划。重组后,马钢全面承接了中国宝武的商业计划书经营体系。“商业计划书的主要思路是以战略规划为依据和起点,以商业计划、管理报告、绩效审核为过程控制手段。”在马钢运营改善部组织治理室高级经理袁中平看来,这一方式既统一了管理语言,又有利于各经营单元实现超越和引领。发展空间之变。“进入中国宝武后,我们在技术、人才、市场等方面实现共享,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袁中平介绍,近几年,马钢集团通过接入中国宝武工业互联网平台,构建起“一总部多基地”管理体系,在总部运营管控中心打造智慧中枢,在炼铁、炼钢、热轧、冷轧、长材等工厂打造10个智控中心,实现了智能高效的数字化管控。通过重组,马钢集团经营效益持续攀升,总体实力进一步增强。2020年,马钢集团钢产量首次突破2000万吨,营业收入首次突破1000亿元;2022年,实现营业收入2210亿元,经营绩效位居中国宝武子公司前列。国务院国资委副主任翁杰明认为,中国宝武在重组整合过程中,通过复制推广先进的生产经营理念,有效提高了被重组企业的生产效率和盈利水平,促进了整个钢铁行业的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进入中国宝武后,马钢集团被定位为优特长材专业化平台公司和优特钢精品基地,原属马钢的60多家子企业则分别进入了中国宝武的多元产业:拥有矿山资源的马钢矿业加入宝武资源,主营污水处理的欣创环保加入宝武水务……中国宝武公司治理部组织绩效总监刘亦飞说,2016年原宝钢在与原武钢联合重组前,曾重组上钢、梅钢等地方钢企,“当时,多元业务仍保留在原企业,各钢铁基地仍是区域性集团型钢铁产业公司。”而自2019年重组马钢后,中国宝武对这些业务板块采取了一种新的操作方式——“合并同类项”。先明确布局。中国宝武立足未来发展,确立了“一基五元”战略业务布局。“一基”即钢铁制造业,“五元”即先进材料产业、智慧服务业、资源环境业、产业园区业和产业金融业。“‘一基五元’共同构成完整的现代化钢铁产业链。”中国宝武战略规划部产业策划总监池忠仁表示。再搭建平台。在“一基五元”战略引领下,中国宝武设置了若干主营钢铁制造的品种化、区域化平台公司,成立了若干从事多元产业的专业化平台公司。各平台公司定位更清晰、界限更分明、业务更聚焦,为实现“一业一企、一企一业(一类业务主要由一个子企业专门运营,一个子企业主要经营一类业务)”打下了体系基础。下一步,“合并同类项”。即对集团范围内同类业务单元,实行业务、资产、人员、管理等全方位整合,最终实现一体化运作。“这些年,对于新加入的企业,中国宝武都会按照‘五个一批’的思路进行整合。”池忠仁介绍,对于主营业务为钢铁制造服务且不具有社会化和市场化能力的,回归一批;属于“一基五元”且集团内已明确有其他专业化平台公司的,整合一批;属于“一基五元”但暂时不具备整合条件的,调整管理关系一批;不属于“一基五元”但有价值的,出售一批;不属于“一基五元”且没有价值的,关停一批。如此操作下来,钢铁制造业轻装上阵,多元产业“握指成拳”,企业竞争力持续提升。立足于庞大内部市场和深厚积累,中国宝武的多元产业实现了快速成长,并向外部市场不断开拓,细分领域“单打冠军”和龙头企业相继涌现。在2022年全国钢铁行业下行压力加大的情况下,“五元”产业对中国宝武的经营绩效贡献度显著提升,有效平抑了钢铁制造业的周期性风险。重组整合,既要做加法,也得做减法。对于联合重组新进企业,“法人”压减工作同步覆盖,“非主业、非优势”单元基本退出,有力保障集团公司在做大的同时能够做强做优,实现“进来一个就瘦身健体一个”。翁杰明表示,中国宝武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已经形成从联合到整合再到融合的一套成熟做法,特别是通过“合并同类项”解决了“联而不合、合而不融”的问题,为大型企业重组提供了借鉴。专业化整合实现多方共赢,有利于行业、地方、企业发展“钢铁行业具有十分显著的规模经济效应,做大是做强和做优的基础。联合重组既是企业自身做大做强做优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经济布局结构调整、促进行业健康发展的必由之路。”翁杰明认为,中国宝武的专业化整合取得了多方共赢的成效。——对行业来说,产业集中度快速提升,竞争秩序明显改善。“我国已经进入钢铁消费需求平台期,行业发展所依赖的土地、人工、资源环境等要素成本持续上升,钢铁产业现有的组织方式、体制机制、管理模式等需要进一步变革。”中国宝武资本运营部资本运作总监李建涛表示,钢铁企业通过联合重组来提高行业集中度、增强市场竞争力、提高资源掌控能力,已是大势所趋。近年来,随着中国宝武联合重组、鞍钢重组本钢等相继落地,我国钢铁产业集中度已经实现稳步提升:2022年,钢产量排名前10位的企业合计产量约占全国钢产量的42.6%,比2019年提升5.8个百分点。——对地方经济来说,既能助力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也为发展注入新动能。安徽省国资委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中国宝武重组马钢后,规划明确了相关投资项目,并陆续开工建设,“这些项目立足马鞍山、辐射安徽全省,如马鞍山智能装备及大数据产业园和长三角(合肥)数字科技中心等重点项目,将带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于中国宝武来说,规模效应和协同效应充分显现、资源配置效率大为提高,有利于进一步发挥行业的引领作用。刘亦飞分析,随着钢铁及各多元子公司“一总部多基地平台化运营”模式的建立,专业化整合会带来规模效应的增强,逐步覆盖交易成本的增加,“采购、销售、财务资金等业务集中统一协调,产线、品种规格、市场等加强分工协同,为大幅降低各类成本、持续提升体系竞争力提供了有力支撑。”比如,经过原料采购的专业化整合,体系的协同性大大增强,实现了库存周转效率的进一步提升。2022年上半年,中国宝武铁矿石库存周转天数为40天,到年底降至32.2天,创历史新低。“没有联合重组,就形成不了建设世界一流企业需要的经营规模和竞争优势;没有重组后的整合融合,就不可能全面提升管理效率、经营效益和市场影响力、控制力。”中国宝武党委书记、董事长陈德荣表示,2023年,除了多元业务的专业化整合,还要重点推进钢铁板块的专业化整合。据了解,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期间,一批重大战略性重组和专业化整合成功实施:先后完成中国电科与中国普天、中化集团与中国化工、鞍钢与本钢等5组9家中央企业战略性重组,新组建和接收中国星网、中国稀土集团等8家中央企业,全国省属国有企业推动战略性重组116次,涉及企业347家,开展专业化整合2150次。翁杰明表示,今年将在装备制造、检验检测、医药健康、矿产资源、工程承包、煤电、清洁能源等领域推动专业化整合,进一步推进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切实提高产业竞争力。
喜迎二十大 | 《人民日报》头版文章呈现智慧梅钢生产场景
人民日报刊发《百炼钢做成了绕指柔》:太钢牢记总书记嘱托攻坚“卡脖子”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