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级媒体聚焦|“媒”周看宣城
一周过去了,咱宣城多项工作又被各级主流媒体关注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人民网、央广网、安徽日报、中安在线等各级主流媒体纷纷报道宣城!营造出良好舆论氛围。跟着宣小布一起来看看吧——
1
首座隧道贯通!
宣绩高铁取得阶段性进展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近日,宣城至绩溪高铁胡乐三号隧道顺利贯通。这是宣绩高铁第一座实现贯通的隧道,标志着项目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
宣绩高铁线路起自商合杭高铁宣城站,经宁国市至绩溪北站,向北联通苏南、苏北、山东半岛铁路网及规划的京沪二通道,向南衔接合福、昌景黄等路网干线,可以形成贯通鲁、苏、皖、赣、闽五省以及西南地区的铁路通道。
据悉,宣绩高铁正线全长111.60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共设宣城、宁国南、绩溪北3座车站,是长三角城际轨道交通网中的骨干线路。该高铁线路预计2024年9月具备开通运营条件。(王弘毅)
来源:安徽日报客户端
2
【皖美这五年】抢占光伏电池产业高地
宣城发力战略性新兴产业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这个背包原价大概在100多元,现在装上我们生产的太阳能电池板,可以随时给电脑、手机充电,价格就上到了700到800元。”在宣城经开区开盛光伏产业园里,安徽华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CEO徐晓华告诉记者,目前该公司生产的多款产品均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为很多过去难以解决的能源问题提供了解决方案。
记者在宣城开盛光伏产业园参观
柔性太阳能电池展示
太阳能电池建材
装有太阳能电池的背包
据徐晓华介绍,背包装上的太阳能电池板是其柔性产品的应用,该类型的产品因具有重量轻、可弯曲等特点,可以应用在钢构厂房的屋顶。“它的重量是传统光伏板的二十分之一,过去很难解决的建筑承重问题可以得到完美解决。”据悉,该款产品可以实现在弱光环境中发电,自然保护区中的动物红外监测装置上、共享单车上所使用的都是该款产品。目前,该企业电池单日投片量最高达到5.7万片,电池日平均效率达到24.12%,单批次平均效率达到24.44%,量产电池最高效率24.73%。该企业的产品在拥有极高的电池芯片转化率的同时,也把太阳能电池的应用做到了极致,双面皆可感光发电的光伏板、应用在帐篷外的太阳能板、海洋浮标的太阳能板……在很多以前难以想象的领域,太阳能电池都得到了有效应用。
在这家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光伏产业的相关企业在产业园内迅速聚集。从泉州搬迁至宣城的宣城开盛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靶材工厂去年12月份完成了首根喷涂靶材下线,该公司的装备制造厂完成了从上海外高桥保税区搬迁至宣城,完成了首台核心镀膜设备的制造。布局柔性铜铟镓硒、异质结、钙钛矿三个技术路线,从原材料、装备、工艺到产品与系统集成的全产业链研发的宣城先进光伏技术有限公司挂牌成立研究院,可以为园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据悉,园区内的企业准备合力建设一座新能源展示厂房,计划依靠厂房自身的光伏发电,就可以满足生产所需三分之一的用电。
据了解,2016-2020年,宣城市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由19.5亿元增长到83.5亿元,年均增长43.85%。在这里,一个围绕太阳能电池的新能源产业链逐渐完备,并将成为宣城未来新的经济增长点。(记者 张毅璞 孟一凡 许梦宇 严鹏 江心雨)
来源:中安在线
3
宣城市宣州区:汇聚
高质量发展强大动力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蓝图已绘就,奋斗正当时。宣城市宣州区迅速掀起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热潮,多措并举将会议精神转化为做好各项工作的强大动力,在新征程上奋力谱写新时代宣州高质量发展新篇章。
对标先进、学习经验、开拓思路——
市党代会闭幕的第二天,9月27日,宣州区党政代表团随即前往浙江省湖州市吴兴区进行观摩学习,用实际行动落实会议中关于学“两湖”、提标杆,强信心、促跨越的工作要求。大家一路走一路看,一路评一路议,在观摩中深刻感受到发展的差距,更在交流中坚定了发展的决心:始终坚守发展定力,紧紧扭住发展第一要务,紧盯重大项目、重点产业、重要工作发力加劲,才能够抢占先机、干出特色。
展望未来、迎接挑战、大干快干——
在观摩中学习,在反思中奋进。9月28日,宣州区召开“六大攻坚、三年攀高”行动第三次调度会暨“百日会战”动员大会,会议目的十分明确,就是要认真贯彻市党代会精神,对标学习先进地区发展经验,冲刺全年目标。会上,围绕市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五个“新高地”,宣州项目提速、工业提级、平台提质、开放提档、乡村提优、党建提效的目标任务愈发明确。大家通过学习会议精神、观看视频、交流发言等方式,让发展的共识进一步凝聚。
关注民生、聚焦重点、持续发力——
如今,行走在宣州乡村,花花草草随处可见,房前屋后干净整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后扑面而来的是新气象和新风采,让村民们喜上眉梢,幸福感与日俱增。宣州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包括改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等。今年以来,该区完成改厕1855户;在垃圾处理上,全区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11个村的污水治理正有力有序推进。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促进美丽乡村破茧而出,赋能乡村振兴。下一步,宣州区将继续快马加鞭,按照市党代会明确的目标和“百日会战”提出的任务,大力推进各项工作落实落细,着力打造一个个干净、整洁、有序的乡村,为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下坚实基础。
在学习贯彻市第五次党代会精神的热潮中,全区干部群众干事创业的热情进一步激发,大家纷纷表示,要把学习宣传贯彻市党代会精神作为当前重要任务,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只争朝夕、顽强拼搏,在各自岗位上创造佳绩。(王香)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4
宣城郎溪:深化“双招双引”
凝聚发展动能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今年,我们新的技改项目在谋划推进时遇到了资金难题,在梅渚镇政府主动对接、农商行的积极帮助下,半个多月时间就拿到了贷款,技改项目10月就可以投产。”郎溪县科宏科技有限公司位于郎溪县梅渚工业园,是一家来自常州的专业电镀及涂装类产品供应商企业。总经理李勇对当地政府积极主动服务企业称赞有加,“在我们面对工作流程不熟等问题时,经发办总是会主动牵线搭桥,为我们解决了不少实际困难。”
“郎溪良好的区位优势和营商环境,是吸引我们项目投资落户的重要原因。”安徽林洪重工科技公司同样位于梅渚工业园,创立于2020年1月份,主要生产石油化工用钢、港口机械用钢等特种钢产品,嫁接于原安徽博伟铸锻有限公司。在办理土地、厂房以及各种优惠政策的过程中,得到了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项目于今年1月18日正式投产运行,预计2021年全年销售收入可达4.39亿元。目前他们对未来发展信心十足。
近年来,郎溪县突出工业强县首要地位,抢抓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苏皖合作示范区、“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机遇,坚持将招商引资作为对外开放、扩大投资和优化发展的“一号工程”,全力推进“双招双引”。“我们借助南京都市圈规划东风,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招商引资取得了全面突破。”该县招商合作服务中心工作人员介绍道。1-7月,全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同比增长9%,协议资金约121.69亿元,实际到位省外资金89.2亿元、同比增长11%,全县新签约亿元以上项目50个,协议资金121.69亿元。
在“双招双引”工作中,郎溪尤其注重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转变政府职能、深化“放管服”改革、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加强基础设施“硬”环境的同时,不断提升招商引资“软”实力。目前全县形成领导“挂帅”,园区、镇、县直单位“捆绑”的招商格局。县领导带队,先后赴深圳、上海、南京、苏锡常、浙江等重点区域开展招商66次,洽谈项目98个,各招商机构共梳理上报招商项目线索206条,召开项目预审会议3次,通过项目38个。
“个个都是招商主体、人人都是投资环境。”该县还将深入实施“双招双引、项目建设、为企服务、存量盘活、形象提升”五大攻坚行动,出台《关于全力保障苏皖合作示范区和“一地六县”合作区建设的意见》,成立高规格领导组,组建工作专班,从强化组织保障、纪律保障、法治保障、体制机制保障等方面着手,让干部卸下包袱、轻装上阵,让企业放心投资、安心发展,全力营造“四最”营商环境。(谭艺莹 余克俭)
来源:人民网
5
总投资近48亿元!
20家长三角等地项目落户广德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10月13日上午,广德市举行2021年第三季度“双招双引”重点项目集中签约仪式。本次签约仪式共有20个重点项目,总投资47.84亿元。
据了解,本次签约项目涵盖了高端装备、新材料、旅游等多个领域。作为该市全力开展“双招双引”工作成果的集中展示,本次签约将为当地持续扩大影响,吸引更多企业家来广投资兴业提供助力。
签约仪式现场投资超5亿元项目5个,其中上海鑫蓝海自动化科技有限公司,签约年产120台套高端智能特冶装备项目,投资总金额5.5亿元人民币,该公司产品主要应用于航空航天、核能新能源、船舶海工等高端制造业。
“‘保姆式’营商环境,已经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广德是服务高地,政策洼地,这也为我们企业家投资兴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公司董事长李建平对企业在当地的发展充满信心。
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深入推进,今年以来,广德市作为“一地六县”合作区的核心县域,始终坚持招商引资“1”号工程,聚焦“招大引强”、抓实“招才引智”、优化营商环境,深入开展“四送一服”,为企业提供“企业吹哨、部门报到”的精准服务,高质量推进“双招双引”工作取得新突破。
同样来自上海的企业,上海通成企业发展有限公司负责人张冰表示,优质的营商环境、良好的产业基础、完善的要素配套、潜在的市场空间等多方面因素是促使其落户广德的重要原因。
截至目前,广德市新签约项目112个,协议总投资196.50亿元,其中5亿元以上项目12个。与此同时,广德市各类重点项目正在开工建设中,1-9月,在建省级重点项目90个,完成投资103.13亿元。(陈政)
来源:央广网
6
宁国走进乡村看小康|艺术之花
绽放“网红村”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金秋时节,走进安徽省宁国市港口镇西村,处处洋溢着艺术的气息,多彩的艺术之花正在这片希望的田野上茁壮成长。
西村是全国首个摄影艺术乡村,也是安徽省第一个艺术乡村。近年来,西村聚力“产业为本、文化为魂、艺术助推”三管齐下,将自然景观与历史文化进行深度融合打造文化村落,同时与中国美术学院展开合作,将摄影艺术、户外装置艺术、传统手工艺等有机融合,逐步形成了艺术西村的独有“IP”,不仅点亮了乡村景观,更夯实了集体经济,让西村从过去的“空心村”华丽转身为今天的“网红村”。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7
泾县:主导产业集聚
助力高质量发展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风从海上来,潮涌长三角。紧随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步伐,泾县总规划占地6131亩的 “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泾县电机泵阀产业智能制造基地”项目建设正如火如荼……
电机泵阀产业是泾县支柱产业之一,本地商用新能源汽车永磁同步驱动电机关键技术国内领先,氟塑料合金磁力泵市场占有率50%以上,低速永磁直驱电机等项目研发实现关键突破。
立足于地方电机泵阀产业特色优势,为全面对接沪苏浙产业转移,泾县全力推进电机泵阀产业智能制造基地建设,旨在聚集国内一流的中小型电机技术和防腐泵阀生产,打造高端企业落户首选的集聚区。
本土孕育 政策扶持产业壮大
近年来,泾县全面实施“工业强县”战略,重点打造电机泵阀及配套产业,为推动产业转型升级与规模化发展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培育、集聚的电机泵阀制造企业达66家,从业人员15000余人,形成了一条从上游原辅材料、配件生产,电机泵阀加工制造到下游销售应用的完整产业链。2020年泾县电机泵阀及配件产业的主营业务收入达41.36亿元,税收1.87亿元,产值占全县工业产值的44.85%。
安徽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作为泾县电机泵阀龙头企业,亲历和见证了泾县电机泵阀产业萌芽、发展、壮大的全过程。从1957年建厂,到2010年安徽省首台最大容量3800kW、6kV高压电机诞生,土生土长的皖南电机历经两次改制,一步步壮大并带动整个泾县电机行业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威能电机、泰威电机、南华电机……与之配套的制造加工企业也随之茁壮成长。
“地方政府扶持力度大,加上近年来税务部门政策越来越好,给予了皖南电机乃至泾县电机泵阀产业极大支持,让我们对未来充满信心。” 皖南电机股份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学峰介绍,受益于一系列重大税收优惠政策出台,皖南电机2019年税费减免合计452.17万元,2020年减免合计高达972.60万元。
除税费减免支持,税务部门还针对电机泵阀产业特点组建专家团队,开展税费直通服务,为企业提供政策享受、出口退税等方面的精准辅导。“去年年初疫情期间,税务包保人还利用增值税发票大数据,精准定位,帮我们寻找潜在供货商和经销商,相当给力!”
智能制造 创新驱动提升价值
在皖南电机股份公司的检验车间里,一批发往长三角地区的三相异步电动机正在进行最后的检验。这是该公司2021年推出的新产品,获颁安徽省新产品证书,并列入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工业节能技术装备推荐目录(2020)》,获得了市场的广泛认可,订单纷至沓来,其中格力、美的等大型企业中央空调用电机采购皖南电机品牌份额已达到90%。
通过技术和产品创新,产业迈向‘高、精、尖’,企业才能有生命力、竞争力和影响力。“2020年,我们享受了研发费用加计扣除700多万元,仅高新技术企业所得税优惠这一项减免税款就有200多万元。”作为公司高层,陈学峰格外关注企业创新这一生命线。“我们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今年1至7月份的研发费用就已达6200余万元,是去年同期的近两倍。申请发明专利6项,为企业扩大市场份额增添了信心。”
在经济转型升级的汹涌浪潮中,“制造”正不断迈向“智造”和 “质造”,创新已成为推动电机泵阀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强引擎。目前,我县电机泵阀产业企业群拥有发明专利126项,参与制定国家、地方及行业标准88个,拥有省级以上创新平台13个,其中国家级3个,皖南电机技术中心更是被认定为“国家企业技术中心”。据了解,2020年我县电机泵阀产业共有29户企业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享受所得税减免800余万元。
集优成势 聚力升级转型蝶变
早在2009年,电机行业工业总产值就已达到20亿元,成为泾县四大支柱产业之一。为推动电机泵阀产业集群培育,2010年泾县编制了电机泵阀产业规划,2016年决定建设电机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引导资源不断向优势企业集中,形成发展合力。
“电机产业链上游是铜、铝、硅钢等原材料供应商,下游是渠道销售商、高效电机应用厂,把这些集聚到一起,将为电机企业大大降低经营成本。”泾县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盛清说道,“在当前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新格局下,要抢抓先机,产业集群就是握指成拳,形成最大合力,产生1+1>2的效果。”
2020年,泾县总投资7.33亿元的电机泵阀产业智能制造基地已启动建设;2021年,规划推进皖南电气年产1000万kw中小功率超高效电动机制造基地等27个重点项目,总投资29.93亿元;未来2-3年,还将有40余家来自苏沪浙的企业完成建设投产,达产后预估年产值可增加90-100亿元,逐步实现在一个园区内生产要素整合分配,打通采购、生产、检验、销售的全链条流程。
从传统的手工生产逐步过渡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泾县以电机泵阀特色产业集群建设为契机,实现了电机泵阀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下一步将加大在核电、高端制造及其他特种领域的开发力度,最终促进产业集群高效节能电机产业总体规模及市场规模的大突破。
在聚力中聚势,在聚势中聚变。从推动主导产业“再聚焦”,到加快产业聚集“再提速”,泾县电机泵阀产业正乘着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东风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蹄急步稳,昂首向前。
来源:人民日报
8
《三农群英汇》
老支书卖前胡
来源:央视网
9
巡察解忧 吃水不愁
(向上滑动查看内容)
“你们巡察过后,现在自来水不停水了,感谢你们解决了村民的吃水难题。”日前,绩溪县委第二巡察组组长胡黎斌回访瀛洲镇燎原村,村民胡大姐拧开水龙头,看着流出的清水,村民胡大姐打心眼里高兴。
绩溪县委第二巡察组进驻燎原村开展村级巡察“回头看”。在汪村组走访入户时,有村民反映自来水经常停水、断水。饮水是最基本的民生,胡黎斌高度重视这一线索,直奔村自来水蓄水池核实情况。一路上他看见原本应该埋在地里的水管暴露在外,还有几处破损的地方滋滋地喷出“小喷泉”,蓄水池也快见底。
看完现场后,胡黎斌通知镇村相关领导来到蓄水池现场,详细了解事情缘由。原来,去年7月初的洪水,冲毁了村里的自来水水池和水管,之后村委会也立即组织人员对水池和水管进行了抢修,恢复了供水。但因为是抢修的,没有申报相关项目,所以有些水管到现在还在漏水,导致村里有时候会存在间断性缺水现象。“这件事必须立即着手解决!饮用水问题是群众关心的大事,一定要保障供应!”发现问题立行立改,巡察组明确要求镇村认真抓好整改落实。
“去年水灾之后,我担心申报项目多了会出纰漏,所以就用村自有资金小修小补了一下,能应付群众生活就没上报镇里。现在想来,这也是我为民服务不够的体现。”村书记在现场诚恳地表了态。随后,镇村干部结合实际拟定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并现场确定了大家的分工。村委会立即组织村民对自来水池进行修复并更换200余米水管,在8月底前彻底解决了燎原村汪村组10多户40多位村民的饮水问题。
除了解决燎原村的饮水问题,巡察组走村入户,访民情、解民意,立行立改解决了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问题4个,村庄道路亮化、机耕路平整……一系列为群众办实事的举措得到村民们的点赞。“群众利益无小事。我们推动巡察向基层、一线和群众身边延伸,根本目的是要解决群众的急事难事烦心事。下一步,县委巡察机构开展巡察工作要多坐村民的宽板凳,精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绩溪县委巡察办负责人表示。(李浩 通讯员 汪翊堃)
来源:安徽日报
来源 | 宣城发布
编辑 | 夏彩云
审核 | 唐燕群
主办 | 宣城日报社融媒体中心
本文版权为宣城日报社融媒体中心所有,
如欲转载请联系告知,
并在转载时文章开头或结尾处明显注明文章来自
“微信公众号:宣城发布,ID:xuanchengfabu”
谢谢合作
更多好内容,等你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