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9.4!央视一出手,他才配叫国产第一男神!

The following article comes from 乌鸦电影 Author 写字的乌鸦

来源:乌鸦电影


  1935年,一位24岁中国少年,写下了这段话:


你在一个清朗夏夜,望着繁密群星,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失望。我们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要征服宇宙。


没有人知道,这个雄心壮志的少年,将成为麻省理工最年轻的教授...


也没人知道,他将被美国剥夺自由,软禁5年...


更没人知道,他将辗转回到中国,改变中国的发展进程...



壹 ǀ 宿命般的巧合


故事要从1911年说起。


这一年,有位名叫冯如的中国人造了架飞机,成为中国探索天空的开始。


然而,这位仁兄却在一次飞行表演中,坠机遇难。



就在这一年,有个小男孩,在中国出生了。


冥冥之中,似乎早有安排:这个小男孩,将在几十年之后,将在贫弱的中国土地上,探索天空,翱翔宇宙。



他就是:钱学森



钱学森出生在一个大户人家,顺风顺水,先后就读北京实验二小,北师大附小,全都是当时的“贵族”学校。
钱均夫——钱学森之父



说到烦恼,也不是没有。


在他的青春期,最大的烦恼,是高中毕业后,选择专业的问题。


但他的问题,和我们普通人不一样,我们能力有限,选择太少,他则是因为太有能力,难以抉择。



他数学好,数学老师让他去钻研数学...


他文笔好,国文老师让他写文章...


他还颇有艺术天赋,也有老师劝他去学画画或者作曲...



但钱学森谁的建议都没听,他想当科学家,所以决定选择当时的新兴学科:物理和化学。



钱学森的爸爸,否决了儿子的梦想,让他报考上海交通大学的工程系。


理由是:学工程,以后好找工作...



但有些人,不管放到哪里,总是有能力让自己闪闪发光。


即便工程专业不是自己所选,钱学森还是以第三名的成绩,考进了上海交通大学。


要知道,无论是现在还是以前,上海交通大学不是说进就能进的学府...



读大学时,钱学森一有时间就往图书馆跑,他也不看自己专业的书,专挑飞艇、飞机、航空、火箭之类的书看。


气人的是,每回考试,每门功课都能保证90分以上。



 钱学森,是个外表儒雅,内里叛逆的学生。


那时候的每个周一,学校都要在早上8点举行仪式,然后接受校长训话。


校长的训话,把钱学森烦死了。



学校里,有个铜管乐队,伴奏完就能走人,不用参加训话。


为了逃避训话,钱学森啥乐器都不会,就跑去参加学校的铜管乐队。


然后,他迅速学会了吹奏中音喇叭...


总之,就是看啥啥懂,学啥啥会。



在此时,钱学森的人生,是可预见的:毕业后,成为一个火车工程师。


但一件事的发生,却把他推向了另一个方向...



贰 ǀ 去美国  


1932年,上海发生一·二八事变,日本大规模空袭上海。


这是钱学森第一次,看到这么多飞机,也是第一次,他深深感到,自己的祖国,如此羸弱...



他背着家人,悄悄报名了清华大学赴美留学选拔考试。


他报考的专业是:航空系


虽然和自己的专业,八竿子打不着,但他依然以优异的成绩,进入了麻省理工学院。



远赴美国前,24岁的钱学森这样写道:


你在一个清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


麻省理工学院,人才济济,但来自中国的钱学森,依然可以用那颗聪明的脑子,征服所有人。


有一次考试,老师不知道抽什么疯,出的题又难又超纲。


学生气不过,拿着试卷找老师评理。


结果,老师在关着的门上,别了一张钱学森的试卷。


学生仔细一看,试卷上的难题不仅全都解了出来,而且还得了高分。



虽然理论知识强,但因为经验问题,钱学森每次做实验都笨手笨脚,美国学生都爱嘲笑他。


钱学森说:中国是落后,但这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对比,我没办法改变,但我作为中国人,和你们美国人比,我一点都不比你们差。


对于这些嘲笑,钱学森一点都没放在心上,该吃吃,该学学,该睡睡...


因为他知道,自己的目标不是和这些人打嘴炮。


内心强大的人,不会被外界的杂音干扰,他只会朝着心中的目标,一往无前。



仅仅一年,钱学森就取得了航空工程的硕士学位。


25岁这一年,钱学森穿戴整齐,带着简单的行李,他要横跨美国大陆,开启人生的新篇章。



叁 ǀ 自杀俱乐部


麻省理工的教学内容,已不能满足钱学森,他想在加州理工继续攻读博士。


三年后,钱学森顺利拿下加州理工学院航空和数学领域的博士学位。


钱学森的博士论文手稿


在这期间,钱学森参加了一个改变他命运的组织:自杀俱乐部


这个俱乐部,只有几个人参加,也只能特定的几个人参加。


因为它的门槛太高了...


这个俱乐部可不得了,它就是美国NASA喷气推进实验室的前身。



它由几个学生自发组成,平时啥都不干,就捣鼓火箭,捣鼓失败就容易发生爆炸...


在他们的不懈努力下,学校里经常发生爆炸事件...


所以其他学生送名:自杀俱乐部。



经过三番五次的折腾,自杀俱乐部成功发送了几枚实验性火箭。



这些年轻人的举动,引起了美国军方注意...


钱学森将成为核心成员,共同开发美国火箭和导弹事业。



钱学森有多重要?


1944年,美国成立了喷气推进实验室,研究制造远程火箭武器。


钱学森负责推进部门,还得搭把手,去共同管理其他部门。


1945年,成立美国国防部科学顾问团,钱学森被邀请加入,成为顾问团核心成员。


第二排左起第二位就是钱学森


二战结束后,30多位美国专家,就美国战后飞机和导弹的发展,提出了规划报告。


报告一共9卷,其中有5卷都由钱学森执笔完成。


美国将军阿诺德,甚至专门写了一封信,来感谢钱学森的贡献。



35岁,钱学森又回到麻省理工学院,这次,他是以教授身份回归。


之前,他在这里受尽嘲笑和屈辱。


现在,他却成为麻省理工最年轻的教授,被学校奉为上宾。


当初那些嘲笑过他的人,已没了踪迹,只有钱学森的名字,留在了这里。



事业成功的钱学森,将要碰见他人生中的另一件大事:爱情



肆 ǀ 跟我走


1947年,钱学森回国游玩,在上海遇到了他的命定之人:蒋英


蒋英,有两个中国人熟知的亲戚:表弟金庸,表哥徐志摩。


其实,早在小时候,钱学森和蒋英就见过。


当时的蒋英,是过继到他家的女儿,也就是说,蒋英本来是他的妹妹。



小时候的蒋英,很讨厌钱学森。


因为钱学森太高冷,总是自己呆一边,也不怎么和蒋英说话,也不和她玩。


蒋英觉得实在无趣,又让父母把自己接回去。



这之后,钱学森去美国学航天,蒋英去德国学音乐,两人再无交集。


直到1947年,两人不约而同回国,蒋英在兰心大剧院,开办了自己的第一场演唱会,轰动上海。


当时,钱学森就在台下,看着蒋英。



钱学森喜欢音乐,这之后他就找借口往蒋英家跑。


蒋英看钱学森一天天也没事做,于是张罗着给他相亲。


于是,蒋英把钱学森约出来,还顺带领了两个女孩子。


蒋英善解人意,把女孩子安排在钱学森的左右方。



但钱学森谁都不看,只往正前方看,那是蒋英坐的方向...


是的,这是心动的感觉了。



平时的钱学森,木讷严肃,典型的工科男孩。


但这种高智商工科男孩,表白起来,一击致命。


之后,钱学森在上海交通大学演讲,在一群观众中,他发现了台下的蒋英。


演讲一结束,他就跑到蒋英面前,提出要单独送她回家。



到家后,蒋英要给钱学森放唱片。


钱学森说:不用了,我有话跟你说。


静默了一会...


钱学森继续说:你跟我去美国,好吧?



伍 ǀ 伉俪


两人的婚姻,真是充满了萌点。


比如,两人见面时,都会互道:你好。



比如,新婚第一天的晚上,钱学森泡了一杯茶,就钻进了书房。


进书房前,只说了两个字:回见。


蒋英无语:嗯?回见?


果然,钱学森没变,还是当年那个不陪妹妹玩的呆愣哥哥。


在摸清钱学森脾气后,蒋英欣然接受。



她会为钱学森准备钢琴演奏会、演唱会,缓解钱学森的压力。


钱学森忙完工作,也开始学会陪蒋英谈论音乐,教她英语,给她做饭。


在B站上,有网友总结道:这完全是呆萌理科男和元气少女的组合啊!


钱学森撒起狗粮来,也是猝不及防。


老年时,有好友写信给他,诉说自己的不幸和辛苦。


结果,他给人回信说:我太幸运了,因为自己的老伴比我年轻好几岁啊。


不知道好友收到这封回信,是什么感受...



晚年时,国家给他颁发“杰出贡献科学家”奖章,他当着全中国的面,向蒋英表白...


他说:我干什么的,大家都知道,但我老伴干什么的,我得向大家解释一下...


在如此重要的时刻,如此庄重的场合,钱学森却用大部分的时间,去介绍妻子的工作...



这是理工男,最深情的告白。


钱学森对蒋英的爱,不仅仅是几十年的岁月沉淀...


还在于,蒋英陪伴他,度过了5年的软禁时光。



陆 ǀ 回国


1950年,钱学森打算回中国。


但他没想到,以自己的地位,已经不能想走就走了。


美国政府表示:钱学森抵得上五个师的兵力,宁愿杀了他,也不能放他回中国。



钱学森被带走,拘留在太平洋的特米罗岛,移民局拘留中心,这里有持枪的哨兵,日夜看守。


在被拘禁的第12天,蒋英才得以与钱学森见面。


她说:当时的钱学森,瘦,憔悴,脸色苍白,体重一天掉一磅...



几经斡旋,蒋英才得以把钱学森保释出来。


但钱学森彻底失去了自由。


家里、街上总有人监视他;不得独自会客;邮件会被人打开;会有陌生人擅自闯入家中;每个月要去美国的移民中心签到...



为了回中国,钱学森和蒋英开始了出逃计划...


他写了封信,交由蒋英,蒋英再跑到黑人专逛的商场,把信放在商场的信箱里。


而且,信不能直接寄回中国,必须先寄到比利时的亲戚家,然后再转寄到中国...


钱学森求助信的手稿


1955年,钱学森终于摆脱美国的控制,回到中国。


钱学森的回归,改变了中国航空发展的进程。



柒 ǀ 天选之人


钱学森回国后,陈赓问他:中国人搞导弹行不行?


钱学森说:外国人能搞,中国人为什么不能搞?中国人要矮一截?


这之后,众所周知的“两弹一星”工程,开始了。



1964年,中国自行设计和研制的中程导弹成功发射;


1966年,中国首次导弹与原子弹结合成功发射;


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成功发射;


1980年,中国第一枚洲际导弹发射;中国第一枚潜地导弹水下发射成功;


1984年,中国第一枚地球同步通信卫星“东方红二号”发射成功。



晚年时,钱学森主动退休。


70岁之后,他的研究领域又伸向了建筑、地理、艺术,并写了几大本系统著作...


网友说:地球已经没办法阻止钱学森学习了...



钱学森所取得的成就,值得夸耀几辈子,但他却说:


我个人的历史都在档案中,留在那里最好,我的功过,我死后人民自有评说。


今年,是钱学森逝世十周年...



但当我们把时间调回55年前...


那时的中国,积贫积弱、百废待兴...


那时的中国,夹在美国和前苏联之间,进退维谷...


那时的中国,经济落后,重工业羸弱...



现在的我们,之所以能拿着手机看推送,之所以能无忧地玩游戏,之所以能安稳地看美妆直播,之所以能享受这份宁静的和平...


是因为有人用自己的一生,为我们建造了一堵坚实的保护墙,让我们免受战乱的摧残...


这一切的一切,都源于1935年,一位24岁的少年,写下了这样的话:


你在一个清朗的夏夜,望着繁密的闪闪群星,有一种可望不可及的失望吧。我们真的如此可怜吗?不,决不!我们必须征服宇宙。

编   辑 | 春   雷、汪  艳 

校   对 | 王绍鹏

审   核 | 文   武

点亮“在看”,致敬钱学森!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