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热闻链接丨冯正功先生专著《延续建筑》正式出版

面对当代中国建筑创作的多元化视野,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江苏省设计大师冯正功先生,三十余年浸润于其工作、生活环境及其自身经历、并诉诸建筑创作的思考与实践总结,提出并倡导“延续建筑”创作设计观:发现与探索场地独特的地域、时间、人文、自然、历史、记忆等重要特征,基于当代建筑语境与人多重需求的基础上,将以上元素延续并创新于建筑设计之中。


近期,冯正功先生将“延续建筑”理论研究成果及在其理论指导下的工程实践案例述录成册,著成《延续建筑  一种建筑设计创作观的探索与实践》一书。该书由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在“纵横论道”论坛上进行首发,受到与会代表和学界的好评与关注。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也在其微信公众号上对新书作了较全面介绍。(详见下文)



来源:“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微信公众号,ID:jiangongshe

文章有修改,欲览详情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

建筑作为一种载体,在承载历史、人文、地域、环境等诸多要素的同时,也是对建筑设计者自身思考与实践的回应。随着时代的日益发展,每一位建筑师皆以独特的视角观察大千世界,并反观自身,形成各自独立的建筑思考与实践路径,进而形成当代建筑创作多元化视野,并指导当代中国建筑设计实践。

延续建筑  一种建筑设计创作观的探索与实践》一书阐述了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首席总建筑师、江苏省设计大师冯正功多年来带领其主持的创作中心关于建筑设计一种创作观——“延续建筑”的探索与实践。


“延续建筑”是冯正功三十余年浸润于其工作、生活环境及其自身经历、并诉诸建筑创作的思考与实践总结:

发现与探索场地独特的地域、时间、人文、自然、历史、记忆等重要特征,基于当代建筑语境与人多重需求的基础上,将以上元素延续并创新于建筑设计之中,此为延续建筑。

延续作为一种载体,延续过往历史、诉说古今故事、展现地域风貌;是文化的集成、传统的积淀,也是城市的精神所在;通过建筑、历史、文化、传统、环境、故事得以延续。延续是一种态度,是对建筑所承载的时空环境与人文精神的深刻认知与尊重;延续是一种回应,是以现代建筑语境回应以上诸多元素所构成的复杂设计问题与内在需求。 通过有形的建筑载体,延续无形的时空环境与人文精神;并以“延续”的设计观,诠释现代建筑,当“延续建筑”被赋予现代空间、现代功能、现代理念时,“延续”的创新价值才得以真正实现。


▲ 《延续建筑》节选—回龙窝及徐州城墙博物馆


全书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延续建筑之解读”,分别从空间、时间与人文三重维度诠释何为“延续建筑”;第二部分“延续建筑之思考”提出了以该创作观进行实际创作的十种实践方法路径;第三部分“延续建筑之实践”是以延续建筑创作观指导完成的十二项实践案例,涵盖博物馆学校、体育中心、研发中心、酒店等不同项目类型。

本书既包括其创作观的理论阐述、实践方法,也包括丰富的建成实践案例。且所列案例多获得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奖一等奖、中国建筑学会金银奖以及江苏省优秀设计一等奖等。可为广大建筑师与院校建筑专业师生提供有益参考。


▲ 《延续建筑》节选—绵竹体育中心



《延续建筑——一种建筑设计创作观的探索与实践》

征订号:33562

ISBN:9787112232505

定价:199元

出版年月:2019年3月

开本:787X1092毫米 1/16

装帧:平装

扫码购书


本书特色


本书是关于一种建筑设计创作观的探索与实践,但它并不囿于建筑工程项目的平铺直叙,而是重新梳理了项目背后的故事以及设计的思考过程,从而串联起不同地域建筑之间、建筑与地域历史人文环境等诸元素之间诗意的联系,且呈现的观点和见解并不晦涩,清晰平易的思考增强了可读性。


此外,本书的另一个特色,是它提供了十项有实践价值的设计指导路径。“延续建筑”是当代“全球性语境与在地性冲突矛盾”的一种解答。以现代性作为创作的立场,以空间、时间、人文三个维度去解读传统,后以当代的形式表达与展现,追求立足于当下的创新,而最终形成“园林与空间意境”等具有指导性的设计路径。


▲ 《延续建筑》节选—苏大王健法学院


作者简介


冯正功

1989年毕业于清华大学建筑系

研究员级高级建筑师,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

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

江苏省设计大师


现任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集团首席总建筑师。中国建筑学会第十三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师学会副会长、江苏省勘察设计协会常务理事、苏州市人大常委会常务委员、中国建筑学会资深会员、香港建筑师协会会员、东南大学产业教授、东南大学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校外指导教师、中国地质大学客座教授。


序言摘录


本书由中国工程院院士程泰宁,东南大学建筑学院院长韩冬青作序。

“‘永续’、‘可持续’,可以看作是一种确定的、甚至是可以量化的目标,而‘延续’,是可以引起人们一种动态的思考:‘延续’什么?如何‘延续’?向何方‘延续’?……这就给人们打开了想象的空间;‘延续’不是目的,而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是一个需要不懈探索、不懈创新的过程。对于建筑创作而言,特别是对当下建筑创作而言,‘延续建筑’的提法,有它不一样的意义。

‘延续’什么?这似乎比较清楚。正功长期在苏州工作,以苏州园林为代表的优秀中国传统文化,很自然地成了他丰富的创作源泉,也是‘延续’的基点。而且我特别注意到,他对苏州传统建筑文化的‘延续’,已经突破了‘形’——诸多粉墙黛瓦的局限,而是把苏州园林的精神——意象表达和情境创造作为自己创作的着力点。无论是独墅湖会议酒店、苏州中学、旺山茶博园,还是远在四川的绵竹历史博物馆,正功都非常重视传统建筑语言和空间的现代转译、重视新材料运用和简练的细节处理,使这些建筑体现了一种谦和含蓄的自然之美,蕴含着一种书卷气。而正是这种审美取向的普适性,也化解了他所说的‘当代全球性语境与在地性建造的冲突’。这对当前普遍存在的创作之‘惑’,作了很好的回应。”

——程泰宁


本书从十个关联的视野和视角呈现了作者关于‘延续’的语境与脉络。或是在城市文脉的层面看待建筑所置身的宏阔系统,或是以场所风土的感知视角去捕捉设计的命题,无不触及关于设计内涵的考问。作者关于建筑设计的延续观,建立于场所环境、功能空间、材料建构多重物质形态维度,又不失对使用者心境的敏锐关照。建筑的生命诚意并不止于表象,延续观并非流于表面的‘形’,也非指向某种单一的设计趣旨,而是着重于与地方相联系的空间环境的本质价值。

设计创作是其建筑空间价值的探索历程的显现,而空间的价值在使用中才被真实地渐次揭开并延续。创作的心路回馈于建筑及其场所环境的本体,设计要解决空间的使用与建造的现实问题,进而探寻并超越物质空间的边界,将其转化延续为社会公共文化层面的理解与意识。

——韩冬青



本书目录



4月21日,《人民日报》理论版头题“人民要论”刊发了全国政协教科文卫体委员会副主任王全书的署名文章——《中国建筑要有文化自信》,文章提到,中国建筑要面向未来,但不能忘记五千年的中华文明,要认真梳理和汲取中国传统建筑风格和元素,吸收西方优秀建筑理念,努力建造体现地域性、文化性、时代性和谐统一的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



热闻链接丨纵横论道:看看大师们在一起论出了啥


中衡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迈向卓越的国际一流设计与工程综合服务企业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