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战争逼近!若它真的来了,我们该如何避险?!

2017-04-13 花儿街财经

战争阴影逼近 市场恐慌情绪飙升!


叙利亚炮声还没平息,美国航母就已开到朝鲜半岛水域,美国总统特朗普的下一步行动引起全球关注。


就在昨天(4月11日)晚间,特朗普的两段推文令原本神经紧绷的朝鲜半岛局势再度升温。



特朗普推文大意是:若帮助解决朝鲜问题,中国将获得更好的贸易协议。已准备好在没有中国的情况下解决朝鲜问题。


引发金融市场“血案”


此消息一出,金融市场再度出现巨大的震动:


国际现货黄金飙升20美元,连破1260、1275两道关口,刷新五个月新高。



美国股市显著走软,盘中一度暴跌近百点,创下三月末以来新低。



避险资金开始涌向日元,导致日元大涨;美元/日元周三(12日)亚盘进一步走低,刷新5个月低位109.33。



同时,有华尔街“恐慌指数”之称的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波动率指数也在飙升。


而在4月11日白天,A股中的军工板块和黄金板块已经出现了显著的上涨。


针对现在的形势,芝加哥RJO Futures的高级商品策略师Phil Streible表示:“美俄形势可能会很快升级,似乎再有一个分歧,第三次世界大战就要开打的感觉。金价因此获得提振。”


不少分析家认为,接下去黄金还将有进一步的上涨空间。


中央党校教授:朝鲜是怎样一步步走上“绝路”的?



我先谈两个观点:一个是关于朝鲜的核能力。到目前为止大家计算朝鲜有多少核材料,一般说是有38.5公斤,这是2008年朝鲜自己申报的。


但是,这仅仅是武器级的钚。朝鲜现在做核武器已经转移到浓缩铀方向,这是2009年朝鲜自己向联合国通报,并由应邀参观朝鲜核设施的美国专家证实了的。


而其浓缩铀能力有多大,现在有多少武器级的高浓缩铀,大家是不掌握的。美国的核专家赫克教授去年估计,朝鲜现在已经拥有了一年做7颗原子弹的能力。因此有人计算,到了2025年,朝鲜最多可以拥有148颗原子弹。当然这是一种推测。这是一个问题。


另外一个问题是刚才谈到的朝鲜核武器的威胁性。单纯地讲,核武器确实是很危险。但是,如果核武器再加上朝鲜,就更加危险。为什么这么说?因为核武器只有在两种情况下才会被使用,一是大国之间相互威慑,用核武器制造相互制约的恐怖和平,比如当下美、俄、中就是这种情况。


另一种情况是某些拥核国家的领导人处于绝望状态下孤注一掷,乱甩原子弹。大国和强国生存能力强,不太可能处于绝望状态,因此乱射原子弹可能性很小。这就是为什么世界上很多国家并不害怕中国美国俄罗斯的核武器。但朝鲜情况有些不同。


凤凰台曾报道说,朝鲜最高领导人曾表示,如果他失败了他就用原子弹炸毁地球,很可怕,这可能会使所有地球人都感到恐惧。再说,如果拥核后的朝鲜实践他们所宣称的“圣战统一”,用核武器把首尔和华盛顿变成“一片火海”,那也是人类社会空前灾难。还有一种威胁就是朝鲜核设施是非常危险的,一旦出了核事故,朝鲜半岛周边的国家将是首当其冲的受害者。


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朝鲜拥核对世界,特别是对周边国家的威胁,是很现实的。而且,地缘因素决定了它对中国的威胁远远大于对美国的威胁。



给我分的发言题目是,朝鲜为什么能在国际社会特别是各大国坚决反对下一步一步推进核计划,拥有了原子弹。


这个问题确实非常重要,值得我们研究。我考虑了一下,我想朝鲜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步,主要是三种因素促成的。一个是朝鲜自身能动因素,再一个就是反对朝鲜拥核的国家失误因素,还有一个就是朝鲜这个国家特殊制度的因素。这三个因素相互作用成就了朝鲜,使它安全地、完满地实现了它的战略目标。


从朝鲜能动因素来看,首先,朝鲜有一个非常清晰坚定的战略目标,就是拥有核武器成为核国家。这个目标几十年从来没有动摇过。这个目标是金日成制定的,根据一位老志愿军战士介绍,早在1953年金日成在内部讲话里就讲过,朝鲜要拥有核武器。


1956年、1959年朝鲜和苏联签订协定获得了核技术,到60年代中期搞宁边核设施,80年代初开始做原子弹。最近英国《明星日报》报道,1984年的时候美国就已经知道了朝鲜在做原子弹。


1985年美国、苏联一起给它施加压力,迫使朝鲜签署《核不扩散条约》。美国以为签约了,朝鲜就不搞核武器了,后来发现它仍在搞。于是1993年朝美直接谈判,未果,1994年美国要对朝动武。朝鲜为了避免挨打,这年10月同美国签署《框架协议》,承诺冻结核计划。


其实,朝鲜的核计划没有受到丝毫影响。2002年10月美国派特使去平壤追究朝鲜违背协议继续推进核计划的责任,朝鲜顺势向美国承认了核计划。但这时美国在“9.11”事件后打响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无暇顾及朝鲜了。为了为其核计划争取时间和安全,2003年8月朝鲜参加六方会谈。


2006年10月朝鲜进行了第一次核试验。由此可见,无论是给它施加压力,还是谈判或是签约,甚至动武威胁,从来没有影响朝鲜按照既定方针稳步推进它的核计划,目标非常坚定清晰。这是它取得成功的第一个保证。


能动因素的第二个方面是,朝鲜第二代领导人金正日制定了一个非常巧妙,也非常符合实际的策略方针,就是分两步走。


这是一位接近朝鲜高层的旅日学者2009年10月在香港媒体发表文章透露的,称朝鲜最高领导人制定了一个“c计划”,定朝鲜拥核分两步走,第一步排除一切干扰掌握核武器,成为有核国家,第二步是展开外交活动,迫使国际社会承认其核国地位。


我比喻这是“先生孩子,后报户口”。这两步走的设计非常巧妙,很奏效,把很多国家弄糊涂了。



朝鲜能动因素第三个方面是,朝鲜制定并运用了灵活巧妙的战术。其一是“暗度陈仓”。开始的时候,朝鲜矢口否认它在开发核武器,坚称它开发核技术,完全是为了和平利用核能,因为它需要能源,缺乏电力,没有石油。人们信了。从1985年到2002年,朝鲜始终不承认自己在搞核武器,实际上这时候它的核武器已经搞的有模有样了。


2002年的10月份,它第一次承认在搞核武器,2003年六方会谈时明确地告诉美国朝鲜已经有原子弹。这时朝鲜转变说法,是因为它开始准备进行核试验了,而这种大动作是无法掩盖的。


它采取的另一种战术就是“先预热后打枪”,充分利用递减效应。比方说,进行核试验这在国际上是大事。如果它突然核爆,会给国际社会造成重大冲击,会遭到国际社会严厉制裁,甚至是武力打击。


因此,2002年它悄悄地跟美国说“我有了一种威力强大的武器”,2003年明示是“原子弹”,2005年2月正式宣布朝鲜有了原子弹。


结果,包括中国、美国在内,都认为朝鲜是放大话,都不信。到了2006年10月,它炸了一颗原子弹,人们才发现它宣布的是真的。这就是把一次冲击分步化解,减少了对国际社会的刺激,钝化了大伙的神经和脾气,保证了自己的安全。


它还常用一种战术是“进两步,退一步”。比如,它打了一枚远程导弹,国际社会反应强烈,协商制裁它。它说你们制裁我,我就进行第二次发射。大家立即把注意力转移到阻止它第二次远程导弹发射活动。


经过一番激烈博弈,朝鲜以一种高姿态对外宣布,既然你们要求我不进行第二次发射,行,我答应你们的要求,但是,你们得给我补偿。


结果,它远程导弹发射没有受到制裁,反而用虚晃一枪,获得了丰厚的“补偿”。设计的非常巧妙。


另外,它推进核计划还充分借助外力。比如说,缺少资金,就和韩国改善关系,从韩国那里拿现金援助。据韩国政府2009年7月公布的资料称,韩国在10年阳光政策期间给朝鲜提供了69亿美元的援助,其中相当一部分被朝鲜用来发展核武器。


去年2月朴槿惠在国会发表讲话,说阳光政策时期韩国给朝鲜提供了30亿美元援助,其实这仅仅是指现金。西方媒体早就报道,朝鲜与伊朗、叙利亚等有核技术合作,实行“以核养核”。英国《星期日泰晤士报》2013年2月报道,伊朗核武器官员哈马巴迪出现在朝鲜的核试验现场,为此伊朗向朝鲜付出了数千万美元。


从外部因素来讲,坦率地说,所有主张维护朝鲜半岛无核化、反对朝鲜拥核的大国和周边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为此制定一个完整的战略和策略,甚至都没有一个明确的和坚定的目标。有的只是一个笼统的主张和愿望,只提了一个要求。


我们主张无核化,怎样去实现?用什么手段保证它能实现?如果实现不了怎么办?在我们的诸多要求中孰先孰后?在朝鲜核问题上有没有红线?红线在哪里?红线失守怎么办?


所有这一切,既没有明确的思考,也没有认真的谋划,一切都是走一步看一步,让别人牵着鼻子走,或者叫做听天由命。朝鲜勇敢地突破了无核化,再三再五地进行了核试验,各方都束手无策,甚至没有了脾气。


另外,有关国家对朝鲜发展核武器出现严重误判。一开始朝鲜说我不是发展核武器,大家就信了。当时还有人故意误导说,朝鲜发展核武器是伪命题,是美国人为了搞垮朝鲜而制造的阴谋。


后来朝鲜自己承认有核计划了,他们又说这是朝鲜的战术,是为了提高谈判价码故意这么说的,它无意发展核武器。朝鲜进行了核试验,他们又说,朝鲜发展核武器是美国逼的,逼良为娼,责任在美国。


当朝鲜宣布自己是“堂堂拥核国”、“永不弃核”,这些人又出主意说,朝鲜问题多而复杂,核问题只是其中的一个,而且,要朝鲜放弃核武器是不可能,因此,我们不应再反对朝鲜拥核,要给朝鲜提供援助,以加深友谊。可以看出,这些人考虑外国利益多于中国利益。如果我们的朝核政策受到这些人的影响,朝鲜半岛无核化就成了天方夜谭。


从克林顿到奥巴马,美国历届政府虽然主张维护朝鲜半岛,但其基本政策是机会主义的。一方面它宣称绝不容忍朝鲜发展核武器,但是同时它认为,朝鲜核导技术低下,短期内还不能威胁到美国本土,因此,美国不用着急。


因此,克林顿和小布什政府与朝鲜谈谈停停,耗油子,奥巴马政府则实行“战略忍耐”,不闻不问。直到2016年朝鲜利用美国大选年,高调大幅推进核计划,一年两次核试,24次射导,3次潜射,其核导技术实现“历史性转折”,美国才惊呼,朝鲜已实现“两弹结合”,对美国本土构成现实威胁。但这时奥巴马政府大限将至,已没有时间着手解决了。


因此,奥巴马在他下台前夕对他的继任者特朗普说,“朝鲜核问题对美国来说已是燃眉之急”。


美国可能还有一种两面下注的企图。因为朝鲜多次托人向美国带话,如果美国承认它是有核国家,并同朝鲜建立外交关系,朝鲜将销毁所有能够威胁到美国本土的远程导弹,保证不搞核武器的水平扩散和垂直扩散,并同美国建立某种战略关系。


后来美国人虽然没有听信这些话,但是不排除美国有脚踏两只船的企图。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利用中国来制止朝鲜发展核武器,同时,也不放弃一旦中国和美国的关系恶化,利用朝鲜的核武器来牵制中国。


另外,就日本来讲,你们老说朝鲜发展核武器对你们构成威胁。但坦率地说,朝鲜很多资金和技术是从日本来的。朝鲜有一条船叫万景峰号,前些年这条船经常去日本,运回朝鲜需要的东西和资金。最近暴露出来了,朝鲜推进核导计划的某个环节,用的发动机来自日本洗衣机的马达。


所以,安倍晋三对朝鲜进行制裁的时候,把禁止向朝鲜出售洗衣机都列进去了。当然万景峰号现在已被日本禁止入港了,但曲线汇款还有没有?这说明,日本对朝鲜发展核导技术是有贡献。对此,日本有检查的必要。


最后一点就是,朝鲜的领袖体制是非常有利于发展核武器的。领袖在朝鲜享有绝对的权威,领袖说的话在朝鲜必须百分之百地落实,领袖的意志就是全国的意志。这样就可以调动全国的力量办一件大事。


领袖决定发展核武器,国家就可以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以会战的形式推进之,不会存在任何的掣肘因素。在推进核导计划方面,朝鲜充分发挥了这种体制优势。


总之,在上述内外因素联合作用下朝鲜完满的达到了它的拥核目的。从这个角度看,反对朝鲜拥有核武器的这些大国、周边国家,以及整个国际社会,在这个问题上都失败了。


全球市场大动荡


在全球局势紧张的情况下,若美朝战争触发,不止临近的国家会受到影响,全球市场都将遭遇大动荡。最为头疼的,应该是处在“火药桶”边上的韩国与日本了。


韩国民众恐慌加剧


据韩国《朝鲜日报》11日报道,最近在韩国经济界和证券界等领域,有传闻说,几家外国公司下达指示,要求“制订发生紧急情况时撤出在韩资产和人员的计划”。民间疑虑丛生之际,韩国国家安全处10日紧急检查延坪岛居民避难设施和客船安全管理情况。


公众号牛弹琴认为:朝鲜的导弹,估计还打不到美国;但朝鲜的大炮,却能将首尔砸个稀巴烂。


因地缘政治风险疑虑挥之不去,韩国市场需求走势已持续低迷了一段时间。而受上述消息影响,韩国股市更是迅速下跌,军工产业相关股票则在“战争危机论”的推动下暴涨。


昨天(11日)亚太时段,韩元和韩股双双下跌,盘中连续第6个交易日走低,徘徊于4周低位附近。


美元/韩元30分钟图(来源:FX168财经网)


日元飙涨,日本害怕真打起来


美元/日元周三(12日)亚盘刷新5个月低位。突发的地缘紧张局势,无疑可能成为压死日元空头的最后稻草。


日本央行行长黑田东彦表示,日元进一步贬值,确实可能会使通货膨胀更容易达到央行的通胀目标,日元贬值可以提升消费者价格,升值的作用正相反。


日本政府人士不无担忧地表示:“朝鲜如果想挑起战争就可以引发战争。如果特朗普的想法是,狠狠打击一下朝鲜,朝鲜就消停了,那么作为盟国,日本有必要提醒美国,‘朝鲜与叙利亚不一样’。”


同时,也有人不安地表示:


“朝鲜的动向无法预测,这一点比较恐怖。”


假如特朗普将美国拖入战争,美元或将崩溃


如果特朗普执意将美国拖入战争,情况只会更为糟糕。


据ZeroHedge专栏作家泰勒·杜登分析,尽管美元成为全球储备货币的历史已经有数十年之久,但战争将会激励中、俄以及其他盟友国家,彻底抛弃目前的全球经济模式。显然,这将会显著削弱美元所具有的价值,但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始。这场战争的成本将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今天美国政府已负债累累,而发动另一场世界大战的成本将会把美国推向悬崖边缘。美国随时都会陷于破产深渊。


如果美国发动战争,市场杀伤力到底多大?


野村证券总结了美国在爆发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时期的资本市场表现,以期对正在进行的叙利亚武装冲突,以及不断恶化的美朝局势做一参考。


野村发现,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流动往往在战争爆发时risk-on,非普遍认为的risk-off;而利率市场和美元走势则取决于美联储的政策。在美国对叙利亚发动空袭后,美债收益率应声下跌。当“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驶近朝鲜海域时,黄金价格也表现平平。


因此,野村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并不建议投资者大举购进美债,除非美联储为解决新的地缘政治风险而削弱之前的鹰派立场。


在此前美国卷入的战争中(下图以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举例),市场在事件触发时往往选择避险risk-off,但当美国或者多国采取军事行动时,市场会变成risk-on。但是,这些趋势显示只发生在股票市场,利率和美元走势更多的和央行的货币政策相关。


点击查看大图


回顾之前的两场战争都发生在美联储货币宽松周期,较差的经济环境可能会促使美国政府寻求军事上的刺激。而这一次叙利亚战争,不仅不在市场的预期内,并且所处的经济环境也比不上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时期来的清晰明朗。


当前,美国正处于加息周期,宏观经济数据也在不断改善。考虑到之前两场战争期间,利率和汇率市场走势与美联储政策紧密相关,并且不受投资者对战争风险担忧的影响,野村证券认为,这些市场的走势将更多取决于在地缘政治风险下的经济弹性。



上一次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时,美联储显然更多意识到油价上涨带来的经济衰退,而不是通胀预期的上升。显然美联储是吸取教训了。美联储主席耶伦4月10日在密歇根大学讲话时表示,将着眼控制通胀和通胀预期。


由于俄罗斯扶持叙利亚阿萨德领导的政府军,因此野村认为美国不太可能进行推翻阿萨德政权的战争,而是转而寻求其他的解决措施,或者冲突不再升级的情况下逐渐停火。在这种情况下,预计股票市场仍将在短期内承压,直到当前的诸多不确定因素渐渐明朗。


此外,特朗普政府正试图重组国安局的举动,可能是意图削弱其亲俄的极右倾向。如果此举将带来对特朗普政府的更高支持,市场可能将会转变为risk-on的态度。


还有一点不同之前两场战争,这一次美国不仅发动了叙利亚战争,同时在朝鲜半岛上也面临挑衅。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以来,市场先后经历了英国退欧、美国大选等大型黑天鹅的洗礼,对风险的“耐药性”已经越来越强。


英国脱欧之后,市场花费了三天时间来走出阴霾,对于美国大选,市场走出特朗普当选的冲击也持续了三个小时,而对于意大利公投市场却只用了三分钟就将其置之脑后。



那么问题来了,虽然战争是全人类的敌人,但对于“理性人”假设的市场而言,是不是也存在边际效用递减呢?


如今,半岛局势已是迫在眉睫,特朗普这盘大棋下一步会如何走我们还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人民的生命安全必须永远摆在第一位!


若战争来了,该怎么投资?








野村发现,以股市为代表的资本流动往往在战争爆发时risk-on,非普遍认为的risk-off;而利率市场和美元走势则取决于美联储的政策。在美国对叙利亚发动空袭后,美债收益率应声下跌。当“卡尔·文森”号航母战斗群驶近朝鲜海域时,黄金价格也表现平平。因此,野村给客户的报告中表示,并不建议投资者大举购进美债,除非美联储为解决新的地缘政治风险而削弱之前的鹰派立场。


在此前美国卷入的战争中(下图以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举例),市场在事件触发时往往选择避险risk-off,但当美国或者多国采取军事行动时,市场会变成risk-on。但是,这些趋势显示只发生在股票市场,利率和美元走势更多的和央行的货币政策相关。

回顾之前的两场战争都发生在美联储货币宽松周期,较差的经济环境可能会促使美国政府寻求军事上的刺激。而这一次叙利亚战争,不仅不在市场的预期内,并且所处的经济环境也比不上海湾战争和伊拉克战争时期来的清晰明朗。


当前,美国正处于加息周期,宏观经济数据也在不断改善。考虑到之前两场战争期间,利率和汇率市场走势与美联储政策紧密相关,并且不受投资者对战争风险担忧的影响,野村证券认为这些市场的走势将更多取决于在地缘政治风险下的经济弹性。





以史为鉴 汇市商品股市如何传导?


如果真的出现战争预期,大宗商品价格可能出现大幅波动,为了提前应对,我们对历史上六次大规模军事行动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做出回顾和分析,从而为未来的突发情况准备好投资策略和风险规避。





  1.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10.03-1973.10.22),原油从3美元暴涨至13美元,涨幅高达400%,带动大宗商品一轮牛市行情


  2. 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1978.10-1980.12),原油从13美元再度暴涨至41美元,81年的黄金价格达到800美元,相对1973年价格涨幅高达18倍


  3. 海湾战争(1980.8-1991.2),原油价格在战争开始前受预期影响上涨,战争开始后反而开始走跌,其他商品也未明显走高


  4. 科索沃战争(1999.3-1999.6),原油和铜小幅上扬,欧元表现明显


  5. 伊拉克战争(2003.3-2003.5),原油价格出现诡异波动,黄金在战争前上涨明显,工业品价格基本未受影响


  6. 利比亚战争(2011.3-2011.10),黄金、原油价格出现大幅攀升


第四次中东战争(1973.10.03-1973.10.22) 


由于数据的原因,我们只能收集到从70年代之后的一些重要的大宗商品的价格信息,虽然二战的时候更为典型,但是我们回顾的历史只能从70年代开始。


70年代初最大规模的区域战争就是第四次中东战争,也被称为“赎罪日战争”,交战双方是阿拉伯世界(主要是埃及和叙利亚)和以色列,交战地点是埃及的西奈半岛区域,战争起始于1973年10月6日(犹太人斋戒日),结束于同年10月22日,前后持续了两个星期的时间。期间阿拉伯世界为了抗击以色列和美国的干涉,通过石油减产、停产和提价等手段发动了石油战争。


10月6日爆发战争当天,叙利亚首先切断了一条输油管,黎巴嫩也关闭了输送石油的南部重要港口西顿。


10月7月,伊拉克宣布将伊拉克石油公司所属巴士拉石油公司中美国埃克森和莫比尔两家联合拥有的股份收归国有。


接着,阿拉伯各产油国在短短几天内连续采取了三个重要步骤:


10月16日,海湾地区的科威特、伊拉克、沙特阿拉伯、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五个阿拉伯国家和伊朗决定,将海湾地区的原油市场价格提高17%。 


10月17日,阿尔及利亚等10国参加的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部长级会议宣布,立即减少石油产量,决定以9月份各成员国的产量为基础,每月递减5%;对于美国等支持以色列侵略的国家的石油供应,逐月减少5%。


 10月18日,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中的阿布扎比酋长国决定完全停止向美国输出石油。接着利比亚、卡塔尔、沙特阿拉伯、阿尔及利亚、科威特、巴林等阿拉伯主要石油生产国也都先后宣布中断向美国出口石油。


阿拉伯世界的反制措施造成了第一次石油危机,原油价格从73年的3美元一路飙升到了13美元的高位,涨幅高达400%。原油价格的迅猛上涨造成了全球的恶性通胀,美国CPI从1973年的3.6一路上升至年末的8.2,从而造成全球范围的经济滞涨。

原油价格的大幅飙升带动了大宗商品的一轮牛市行情。CRB商品期货指数从1973年的130点一路攀升至210点,涨幅达到了50%。


从分项指数来看,食品、金属、工业原料和纺织品等都出现了普遍性的上涨,而且金属涨幅最为突出。


这次大宗商品的价格上涨并非是战争的直接结果,而是战争引发了阿拉伯世界对于西方的原油制裁,从而造成了原油价格的大幅上涨,并带动其他商品的普遍性上涨,引发了全球经济的滞涨。到了1974年之后原油供应开始逐步恢复,原油价格也基本稳定在15美元左右,大宗商品的涨幅也明显放缓,第一次石油危机的冲击宣告结束。



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1978年10月-1980年12月)  


第一次石油危机时隔4年多就爆发了第二次石油危机,这次石油危机的导火索是伊朗革命和两伊战争。


1978年伊朗发生推翻巴列维王朝的革命。从1978年底至1979年3月初,伊朗停止输出石油60天,使石油市场每天短缺石油500万桶,约占世界总消费量的1/10,致使油价动荡和供应紧张。世界石油市场的原油供应的突然减少,引起了抢购原油的风潮,油价急剧上升。


这一潮头刚要过去,1980年9月20日伊拉克空军轰炸伊朗,两伊战争爆发。两国石油生产完全停止,世界石油产量完全受到影响,产量剧减,全球市场上每天都有560万桶的缺口,打破了当时全球原油市场上供求关系的脆弱。平衡供应再度紧张,再度引起油价上扬。


在此期间,欧佩克内部发生分裂。多数成员国主张随行就市,提高油价,沙特阿拉伯则主张冻结油价,甚至单独大幅度增加产量来压价。结果欧佩克失去市场调控能力。各主要出口国轮番提高官价,火上浇油,引发并加重了又一次世界性的经济危机。油价在1979年开始暴涨,从每桶13美元猛增至1980年底的41美元。


随着原油价格的暴涨,大宗商品价格也水涨船高,到81年黄金的价格已经高达800多美元,相对于1973涨幅高达18倍。代表大宗商品价格的CRB期货指数上涨50%,现货指数上涨30%,从分项上来看,金属、工业原料和纺织品等轻重工业原材料价格大幅攀升,相比之下农产品和食品的价格涨幅有明显差距。


70年代因为战争引发的石油危机给全球经济带来重创,美国经济分别在74年、80年和82年三次陷入经济衰退,同时通胀膨胀水平达到了历史高点,这段时间被经济学家称为“滞涨”。从以后的案例中我们都可以看到中东产油区的每一次战争都会导致油价的脉冲式上涨,当战争结束之后,原油价格将会明显下跌。


海湾战争(1990年8月-1991年2月)  


海湾战争是90年代最大规模的局部战争,由于交战地点是在产油国伊拉克,所以造成了第三次石油危机。


1990年8月2日,伊拉克军队入侵科威特,推翻科威特政府并宣布吞并科威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部队在取得联合国授权后,于1991年1月16日开始对科威特和伊拉克境内的伊拉克军队发动军事进攻,主要战斗包括历时42天的空袭、在伊拉克、科威特和沙特阿拉伯边境地带展开的历时100小时的陆战。多国部队以较小的代价取得决定性胜利,重创伊拉克军队。伊拉克最终接受联合国660号决议,并从科威特撤军。


这次战争爆发的时间点是1990年8月2日,但是WTI原油期货价格从7月下旬就开始了上涨行情,等到战争真正开始的时候原油价格已经上涨了36%,可见战争预期对于原油价格的推动作用。


到10月21日,原油价格攀升40美元的顶峰,随后美国宣布释放2000万桶战略石油储备,原油价格开始大幅下降,91年1月16日,联合国军宣布对伊拉克开战之前原油价格再次出现短期暴涨行情,但是随着开战的宣布,原油价格反而转向下跌,到1991年2月签署停战协定之前,原油价格已经跌回了20美元以下。


这次原油价格的最高涨幅为200%,但是基本是脉冲式上涨并没有持续太长时间,原因是:


原油价格供应基本稳定,没有出现大的缺口。

90年全球经济陷入温和衰退,原油需求本身就在下降。


美国释放了战略原油储备打压油价。


和前两次石油危机不同的是,本次原油价格的上涨并没有明显带动其他商品价格的上涨。黄金价格受避险情绪的推动从6月低就开始进入上涨行情了,这要早于原油市场,但黄金价格的顶点在8月24日就出现了,同样早于原油市场,上涨幅度只有17%,远低于原油市场。


在1991年1月16日联合国参战之前,黄金价格也经历了明显的反弹,之后开始不断下跌,这和原油价格的走势基本一致,也就是说战略物资的价格上涨主要发生在战争之前和战争初期。铜价也是在6月底开始了上涨行情,到9月13日铜价上涨18%,随后铜价就开始下跌。


避险货币美元在这次战争中并没有明显的表现,由于受到美国经济衰退和双赤字的影响美元在战争前期和初期都是出于下跌的趋势当中,这和70年代的情况十分类似,也就是原油上涨的同时美元在下跌。也只是在91年1月16日美国宣布参战之前,美元受避险情绪的影响出现了小幅的反弹。反倒是海湾战争结束之后,受到美国经济复苏和原油价格低迷的影响美元走出了一波凌厉的上涨行情。


美国股市在这次海湾战争中的表现基本上是跟随原油价格的波动而波动,从走势上和原油价格形成了比较完美的反相关关系。战争前期原油价格大幅飙升之际,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美国股市也受高油价影响大幅下跌。战争后期原油价格开始下跌,标准普尔指数也筑底回升。到1月16日全面战争前夕,原油价格再次走高,股市也再次探底。之后原油价格跌回起涨点,股市也终于走出了谷底。



科索沃战争(1999年3月-1999年6月)  


在科索沃地区的民族矛盾激化后, 以美国为首的北约打算利用这次矛盾实现北约东扩的目的,力争将俄罗斯从巴尔干地区排挤出去,进而将巴尔干地区完全纳入如北约战略体系之中。


1999年1月美国强迫冲突双方进行谈判,但其所提出的接受北约军队进驻科索沃的要求没有被接受后,直接对南联盟发动了代号“盟军”的空袭活动。1999年3月24日,以美国为首的北约组织中美、英、法、德、意、加、荷、挪、比、土、葡、西、丹直接参加了对南联盟的空中打击。


期间,5月7日北约出动战略轰炸机,用5枚导弹对我国使馆进行袭击,造成3名记者死亡,20多人受伤。北约绕开联合国进行赤裸的侵略行为陷入了外交的孤立,最后迫于压力重回联合国渠道,6月10 日联合国安理会表决通过了由西方7国和俄罗斯提交的科索沃问题决议,6月20日,北约宣布正式结束对南轰炸。


这次战争和其他几次战争不一样的地方在于它发生在欧洲而不是中东地区,所以更具有代表性。因为不是发生在中东地区,所以大宗商品的价格波动并不是很大。


受避险情绪推动,黄金价格从4月份开始了一轮小幅反弹,到5月7日达到顶点,主要原因是5月7日以英国央行为代表的主要央行开始向市场抛售黄金,导致黄金价格进入了5个月的低迷行情,直到9月9日华盛顿会议限制了各国央行的黄金抛售,黄金价格才改变了低迷局势。


工业品价格也受到战争刺激,3月22日战争爆发后,铜价格开始逐步走高,原油价格更早一些的时候已经开始上涨,到5月6日七国会议宣布和平解决后,这波上涨宣告结束,期间原油价格上涨20%,铜价上涨14%。


这次战争发生在欧洲大陆,所以欧元的走势受到比较大的影响。从欧元兑美元的走势看欧元兑美元从战争前的1.1下跌到战后的1.02。期间5月6日因七国会议达成和平解决共识后有关短暂反弹,但之后因为中国大使馆被炸,欧元再次陷入下跌通道。


从全球股市的角度看,这次战争的影响并不是很大,全球股市的走势也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分化。这场战争的主要发动国是美国,受影响最大的国家是俄罗斯,但是美国股市和俄罗斯股市的走势在战争中依然保持了联动的态势,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反差,也只是在战争初期,俄罗斯股市和美国股市出现了短暂的背离,所以这场战争对于全球股市的影响并不明显。


伊拉克战争(2003年3月-2003年5月)  


2003年 3月20日,美英等国以伊位克隐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主义为借口,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决定对伊拉克实施大规模军事打击,21天后美英联军攻下巴格达,27天美国宣布战争结束。


但整体局势的不稳定一直持续到现在。2004年6月1日,伊拉克临时政府宣告成立,6月8日,联合国安理会一致通过第 1546号决议,决定结束美英对伊拉克的占领,并认可伊临时政府。


这次战争推行了美国全球战略扩张。冷战结束后,美国意图建立世界霸权的单极世界。通过战争,不仅可以击倒伊拉克,在伊斯兰世界建立维护美国利益的战略走廊;还可以通过控制欧亚大陆的核心地带,实现对俄、欧、中、印等大国的战略牵制这一箭双雕的作用。同时也达到了其在世界范围内推进美式民主、价值观,布什就宣称他的目的是要为中东地区树立一个"民主"的样板, 进而向整个阿拉伯世界实行民主辐射,为建立一个美国治下的世界新秩序开辟道路。


支持布什战争的国防部副部长沃尔福威茨更是露骨地说:"伊拉克战争是为了实现政权改变,一个民主、自由的伊拉克将为中东国家的人民树立一种典型,伊朗、叙利亚人民将从中得到启示,沙特等国也会为政权形式而不安,从而实行改革。


这充分暴露了布什政府不惜一切代价发动战争的真实用意。最大的收获莫属于美国控制中东的石油。伊拉克石油资源丰富,1993 年已探明了石油储量达 1120亿桶,仅次于沙特阿拉伯,居世界第二位,约占世界已探明总储量的10%。美国通过控制伊拉克和中东地区石油的出海口,钳制欧洲的石油来源,削弱欧洲经济,震慑欧洲资本大量进入美国,从而打击欧元,甚至使其破产,以维护美元在国际金融体系的霸主地位。


这次伊拉克战争提前半年左右就已经在市场上产生强烈预期,黄金价格在年初大幅上涨,但是到2月份之后,战争预期逐步兑现,黄金价格开始明显下跌,但5月份之后市场发现伊拉克战争并非速战速决,很有可能陷入持久战,所以黄金价格再次上扬。


工业品价格在这次战争中波动很小,铜价格基本上在100点以内波动,没有形成明显的行情。


美元在战争开始之前一直延续了2001年以来的下跌趋势,直到伊拉克战争打响之后,美元指数开始急剧反弹,但美元的反弹只维持了三个月就再次陷入下跌趋势当中。


这里最主要的原因是市场预期经过伊拉克战争之后,美国的财政赤字会进一步恶化,从而拖累了美元的走势。


原油价格是在这次战争中波动最大的品种,毕竟战争的发生地是产油大国,但是原油的走势确实让人诧异。在年初受战争预期的推动,原油价格大幅攀升,到3月份原油价格上涨了6美元。但是当战争真正开始之后,原油价格却陷入了暴跌行情,其中的原因可能是对冲基金和大炒家借着战争预期兑现大幅抛盘引发的。但随后市场发现伊拉克战争远非短期能够结束的,所以原油价格在美国宣布伊拉克战争基本结束后却出现了大幅回升的行情。


利比亚战争(2011年3月-2011年10月)  


利比亚战争是利比亚在2011年发生的武装冲突,在利比亚国内常称为“2月17日革命”,交战双方为穆阿迈尔·卡扎菲领导的政府和反抗卡扎菲的势力。


受邻国的“阿拉伯之春”浪潮影响,2011年2月15日开始和平反政府示威,但活动遭到政府军的武力镇压后引发起义,进而爆发的反政府势力的武装力量同利比亚政府军之间的激烈军事冲突。


最初的示威抗议从利比亚第二大城市班加西开始,并逐渐向全国蔓延,民众要求从1969年就已经上台统治长达42年的革命领导人穆阿迈尔·卡扎菲上校下台和进行民主变革。反对卡扎菲的势力组成“全国过渡委员会”,以推翻卡扎菲的独裁统治和建立民主政体为宗旨。


2月26日,联合国安理会通过首项决议,冻结卡扎菲资产,并把事件交由国际刑事法院处理。3月初,卡扎菲军进攻反对派在东部的据点班加西。3月17日,联合国安理会再度通过决议,授权成员国在利比亚设置禁飞区。 8月,反对派在西部发起进攻,夺取首都的黎波里,“全国过渡委员会”逐渐得到国际和联合国承认。穆阿迈尔·卡扎菲一度逃避追捕,直至10月20日在苏尔特被杀。10月23日,“全国过渡委员会”宣告全国解放,战斗结束。


由于利比亚也是北非地区重要产油国,同时也是OPEC成员国,所以利比亚战争再次引发原油市场的动荡。


利比亚内乱开始于2月15日,原油价格从2月16日开始就迅速推升,到3月初已经上涨了20美元,经过短暂回调后,因为3月17日联合国设置禁飞区,欧美直接参与到战争中,战争规模扩大,原油价格再次大幅攀升,到5月份原油价格已经达到了115美元的高位。5月1日本拉登被击毙,引发金融市场动荡,原油价格也从高位一路下跌。


黄金价格在避险情绪的推动下也一路攀升,伦敦金由2月17日1350美元上涨到5月5日的1550美元,上涨了200美元,和原油不同的是黄金价格之后没有经历大幅的调整,反倒是欧债危机的刺激下进入了快速上涨过程。


利比亚战争的爆发并没有影响到美元的走势,美元受量化宽松的影响,年初就进入了下跌通道,利比亚战争期间,美元的避险能力并没有表现出来,直到5月初拉登被击毙后,金融市场的动荡让美元结束了自身的下跌趋势。


股市受这次战争的影响也很小,标准普尔500指数只是在2月16日原油价格大幅上涨之时,出现了一段下跌行情,欧美参加作战之后,标准普尔指数迅速回升,整体上看股市受影响很小。而且股市和原油价格的走势基本上是呈现正相关的关系,这和90年海湾战争期间完全不同。



通过对70年代以来全球主要战争案例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的结论:


一是发生局部战争可能性最大的地区就是中东地区,而中东地区又是主要的石油产区,所以这个地区频繁的动荡很容易引发原油价格的上涨。


二是原油价格的上涨会带动其他大宗物资的价格上涨。


三是原油等商品的上涨阶段一般集中在战争爆发之前和战争初期,也就是说战争预期对商品价格的引领作用更大,进入战争中后期,价格下跌的风险就会越来越大,而且投机资金很有可能在后期的某个时点全力砸盘,引发价格的大幅下跌。


四是战争对商品价格造成的冲击一般并不会转变原有趋势,如果是在价格下跌趋势中发生的战争,那么会引起价格的脉冲式上涨,之后还会回到之前的下跌趋势中。如果是在价格上涨趋势中发生的战争,那么价格很有可能被带动新一轮的上涨行情。


五是在战争期间黄金的避险吸引力在大部分情况下会强于美元。


六是原油价格的上涨威胁到全球经济的时候,原油价格波动和全球股市波动将呈现出负相关的关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