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他

中国“空巢青年”已超5800万!最常联系的人竟是……你中枪了吗?

2018-02-09 花儿街内参



独在异乡、独自租房、并且独身的空巢青年,一人住,对象暂无,最常联系的人是快递小哥,是你吗?


在中国,“一个人生活”的成年人已超5800万! 


独闯天涯的孤独寂寞、隐秘疏离的生活状态、狭窄专一的交际网络…当“空巢青年”成为一种普遍关注的现象,好像我们身边总有人可以对号入座。


“独身”与“独生活”


所谓空巢青年,舆论多指年龄介于20到30岁之间,背井离乡到城市打拼,工作资历不够丰富,并未在大城市站稳脚跟,租房的单身年轻人。


有网友这样描述一个典型的空巢青年:“在大城市工作不久,住在月租三四千的一居室,唯一熟悉的室友是喂养的宠物,厨房有全套餐具但吃饭主要靠外卖,长时间在手机和电脑之间无缝切换……”

  

既然是空巢青年,对“巢”的理解往往直接影响其悲伤和无力的程度。巢,对中国人而言,既是房也是家。有的空巢青年是有房没家,有的有家没房,最艰难的自然是又没房又没家——不断上涨的房租超过了收入的涨幅,不断选房、频繁搬家。


  

空巢青年有两个密切关联词,一个是“独身”,一个是“独生活”。实际上,很多以空巢青年自嘲的人,“独身”的几率会更高,不想将就不如独身,更何况手机游戏里都能养“总裁”了,机器人伴侣还会远吗?


艾里克·克里南伯格在《单身社会》一书中说,当今美国单身的成年人占比已超过50%,其中有3100万人独自一个人生活。而根据我国统计年鉴,在中国“一个人生活”的成年人已超过5800万。

  

有意思的是,空巢青年中有相当一部分人是萌宠爱好者。“我大概就是传说中的空巢青年吧,幸好还有个它。”一位空巢青年这样理解他与宠物之间的羁绊,“在它陪伴的220天里,我看着它从孱弱的婴儿长成一个壮硕的姑娘,这个小小的生命,让独身的我学会了牵挂。”



逃不掉的个体特征,抹不掉的时代印痕


在“北上广大学生群体比较研究”相关课题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李春玲等认为,可以从3个维度去考量空巢青年的存在原因:


1、作为“社会中的人”


空巢青年在工业革命后的英国利物浦出现过,在工业化的美国芝加哥和底特律出现过,甚至在今天的硅谷也依然存在着。


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发展,广大青年必然会经历从农村、中小城市、内地走向沿海大中城市或特大城市,再从大中城市或特大城市走向其周边城市的迁徙脉络。流动社会中,必然出现空巢青年。


2、作为“现实中的人”

 

现实中的当代青年,为了生存而活在大城市或特大城市中,是造成空巢现象的主因之一。


与此同时,还有另一种现实生存的选择萦绕在空巢青年周围,就是对更高生存环境和生活品质的追求,包括居住条件和形式、与亲人关系、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生存条件等。


3、作为“个体化的人”

  

强调个人的自由和权利,认同自身的心理状况,以及独特的自我。这是当代青年逃不掉的个体特征,也是抹不掉的时代印痕。



  

显然,选择“独特的自我”与“以自我为中心”是截然不同的。在传统社会和观念中,即使是自主选择的“独生活”,如果超过一定年龄阶段,就可能被钉在“社交耻辱柱”上。似乎,一个人凭着自己的喜好选择独自生活,这在外人看来就是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

  

现代社会中,更加发达的市场经济、丰富的都市生活和开放的网络社交,让具有自主性的独居越来越有吸引力。“独生活”让人有更多的时间、空间和精力来管理和满足自己的社交需求,以及实现自己在人际交往中的责任。


“从无巢、空巢到有巢”


无论是此前的“蚁族”“北漂”,还是现在的空巢青年,说是一群人,不如说是生命中的一个暂时状态更确切。

  

每个时代的年轻人都有其奋斗群像,空巢更是几代人的人生中必然经历的阶段。因为,真正建立起自己的家庭前,任何人都要经历这样的“中空”状态,在历练中积累生存技能、锻炼自理能力。


深圳大学城市治理研究院研究员聂伟说,空巢青年并未出现严重的“空巢又空心”状态,但我们应该采取更多积极措施,为空巢青年提供良好的公共服务。



值得思考的是,对处在人生起航阶段,游走在“生存”与“尊严”边缘的许多青年而言,空巢应该是一种可以忍受的生存状态,但不应该成为一种让希望破灭的状态。

  

如果遭遇这种状态,空巢不失为一种自省和缓冲。正如叔本华在《关于独处》里所说,丰富而伟大的人节制交游,不远不近地欣赏着人群的火焰,既不一头扎进寒冷的孤独之中,也不被火焰灼伤。

  

所以,与其在空巢中顾影自怜,不如在这必经的阶段“寻找最真实的自己”,无问西东。


“空巢青年”图集如下:




网友们表示:



有人会觉得很孤独



有人也很享受一个人的生活,表示挺好!





对此,你怎么看?


来源:新浪财经(sinacaijing),综合自人民网、半月谈、中国青年报

花儿街小密圈上线

希望更多一些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前行

通过长按识别下方二维码添加

另:大量粉丝还没有养成阅读后点赞的习惯,希望大家在阅读后顺便点赞、转发,以示鼓励!一个人,长期坚持原创真的很不容易,多次想放弃。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


21财闻汇综合自:聪明投资者(ID: Capital-nature )、投行大师兄((ID:touhangdashixiong))、中信建投策略周金涛(csc_zhoujintao)等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