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以武汉人的名义│ 呼唤武汉修正与重塑十大关系

方家评说 方家评说 2020-03-06

 (全文3700字,阅读时间10分钟)

  

疫情发生以来,始终不能停止的是对武汉疫情的关注、对亲朋好友的牵挂,以及对一些人物的感动、对一些事情的触动。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说:“人类唯一能从历史中吸取的教训就是,人类从来都不会从历史中吸取教训。”我们容易好了伤疤忘了疼,别把这次疫情暴露的诸多问题不当回事,真的需要痛定思痛。在此,笔者呼唤疫后的武汉修正与重塑十大关系,以完善城市治理体系、提升城市治理能力。

 

1

城里与城外的关系

 

武汉,拥有“天元”居中的位置、“九省通衢”的交通、科教富集的资源、山水形胜的风景、敢为人先的市民。武汉的崛起,始终离不开湖北周边城市的默默付出、省外城市的万物互联。如今,这座英雄的城市遭遇重创,正在挺过难关,靠的是全国人民的支持,不是一座城在战斗。

 


”鸠有三枝之礼,鸦有反哺之孝。武汉是一座知恩感恩的城市。大武汉,不是大城堡;国家中心城市不是以为我中心。暂时的封城,迎来的应是开城之后的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慷慨。一个人可能走得快,一群人才能走得远。记得为周边鄂州、黄冈、孝感等邻居们多担当一点,与郑州、长沙、合肥、西安等城市多合作一些。

 

2

机遇与风险的关系

 

武汉人蛮聪明,擅长抓机遇。这些年,武汉紧紧抓住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军运会、产业转移、大基建扩容、新基建升级等重大机遇,开启复兴大武汉的新征程,GDP过万亿后持续飚升,新一线城市眼看就要实至名归。

 

武汉人有个特点也是个缺点,就是蛮乐观。眼里多是机遇,对于风险的辨识与防范意识不高。灾难总是猝不及防,疫情之初,武汉人的重视程度的确不高。经此大疫,相信武汉会对风险高看十眼、重视十分,梳理出城市风险点,逐条加以识别、防范和落实。

 

武汉人还有个优点,就是善于化危为机。1998年水灾之后,武汉加大沿江沿湖水利建设,曾经的险点已变景点,两江四岸的江滩公园就是明证。那些年,“去武汉看海“的声音强烈,武汉加大管网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现在再想”看海“还是蛮难的。但愿这次武汉也能化危为机。


3

线上和线下的关系

 

看新闻形势一片大好,看网络紧张好大一片。白天感动得一塌糊涂,晚上害怕得一败涂地。网民的调侃道出了信息不及时不公开不透明的弊病。“疫情吹哨人“李文亮因传播疫情”谣言“被训诫,警示有关部门要正确处理好线下疫情与线上舆情的关系。有关部门在执法时应多一些线下实情的调查,少一些机械式、”封口式“执法。

 

封城、封路、封小区之后的武汉,通过线上支援、线上交易保障物资供应成为重要的方式,人们宅在家里也能享受正常的日常、日常的正常。“数字武汉“”智慧武汉“建设已部署、实施多年,疫后还应继续努力,让城市更智慧、市民更便捷。

 


4

感动与反思的关系

 

总有一些感动让我们热泪盈眶。因为钟南山的担当、张定宇的坚毅、李文亮的警觉,因为刘智明妻子的哭声、常凯一家的悲惨,因为军人脚上的泥土、医生额头的汗水、护士脸上的勒痕,因为快递哥的疲惫、志愿者的奔波、党员干部的守护……

 

总有一些盲动让我们彷徨反思。如果更早一些重视、更早一些封城、更早一些“封门“,如果原来的防疫演习更实一些、医疗资源储备更多一些,如果我们也能说”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岂曰无衣,与子同裳”……时间不会倒流、疫情不能复盘。感动之余更应有所触动。感动能让我们更有精神更有力量,反思能让我们更有方向更有办法。反思因为无数生命的逝去、因为无数内心的呐喊。疫情过后,纵然可以表彰那些优秀的人和事,但更应从上至下,由内而外,从政治到经济,从社会到文化,从媒体监督到社会监督,从城市治理的方方面面,多一些深刻反思,从中汲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5

上面和下面的关系

 

无情的疫情暴露了一些无形的问题。像武汉这类副省级城市的角色尴尬与治理窘境无疑是其中重要的问题之一。管理着上千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应有怎样的管理权限,这是省里及上面应该思考的问题,市里也应积极主动争取。赋予武汉更多的经济与社会管理权限当是一种趋势和必然,譬如医疗资源的统筹管理就可以先行一步。

 

权责一致性,是调整上下关系的重要指引。该地方承担责任,地方就应有担当,大胆决策、果断决策,而不应更多地依赖于向上面指示。党内法规明确,地方党委主要是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其中首要的任务就是对本地区重大问题作出决策疫情防控显然是其中应有之义。


市与区的关系也应调整理顺,赋予区级更多的管理权限,调整几十年不变的区级编制总量控制,市里减一些,基层多给一些。干部激励与约束的时效度拿捏关系上面的决策能否落实。过度的约束容易导致干部不干事、怕担责,最终会出事。

 

6

面子与里子的关系

 

这些年,武汉经历了先要面子后要里子、面子多一些里子少一些的发展阶段。特别是经过2018年的“东湖会”“、2019年的“军运会”之后,“面子工程”“形象工程”已经搞得热火朝天,声名全国了。当然,城市的“里子”也得以同步改善,譬如市民收入的提高、环境的改善、文明的提升。

 

疫情暴露了武汉“面子”日新月异、“里子”差强人意。大疫过后,武汉应进入“里子”多于“面子”的发展阶段。近期当对2020年投资计划进行重新审视,去掉那些追求形象的“面子”项目,增加一些城市安全、应急管理、医疗保障、环境保护等方面的“里子”项目。对今后的投资方向和招商引资,作一个大的调整,把更多的钱花在有利于市民得实惠的急事难事上。

 


7

城市与市民的关系

 

疫情让武汉这座城市令全球瞩目、令世界揪心。空寂的城市,人们听见自己的心跳,也听见城市的喘息。灾难让这座城市的人民更加理性、更加坚强、更加团结,灾难让市民更加热爱他们的城市,他们要与这座城市共患难。


发展的武汉,惠及了武汉市民。在此疫之前的相当长几年时间里,在武汉街头随便找一个人,大家说武汉好的声音占绝大多数。此疫之中,市民开始虽有对管理者的诟病与指责,但他们对选择这座城市从来没有后悔、没有嫌弃,更不会抛弃。经此大疫的市民为了城市也应改变自己的一些坏习惯,提升风险意识、卫生意识、公共空间意识等。

 

亚里士多德有句名言“人们来到城市是为了生活。人们居住在城市是为了更好的生活。”没有安全就没有生活、没有更好的生活。城市要反哺市民。城市安全是城市的血脉。疫后的城市更应重视城市食品安全、生态安全、交通安全、医疗卫生安全、治安安全、社保安全、信息安全、经济安全等,重构城市安全体系,提升城市安全防范能力和水平。



 

8

人与自然的关系

 

谁破坏了大自然,谁就要遭到大自然的惩罚。美国科普作家蕾切尔·卡逊写过一本非常有名的书叫《寂静的春天》这个春天,就是寂静的春天。“那些离别和失望的伤痛,已经发不出声音了”。“爱的,不爱的,一切都在告别中”。源于华南海鲜市场的这起疫情,专家研究病毒的中间宿主不是蝙蝠就是穿山甲。不管是哪一种,人们对野生动物的掠杀和饕餮,就灾难之根。

 

大自然治病,医生只是助手。尊重大自然、敬畏大自然,与大自然和谐相处,就能得以持续发展。一旦逆势而为,灾难的到来不可避免。纵有再多的医院、再高的技术、再好的药物,也难以医治那曾经的创伤。过去的,就会过去的。我们的痛苦,我们的悲伤,我们的负罪。

 

9

官与民的关系

 

魏征写给李世民的《谏太宗十思疏》中有言:“怨不在大,可畏惟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这是描述官民关系的经典之语。湖北这次“走马换蒋”可以说正是印证了这句话。非常推崇时任湖北省委书记李鸿忠对官民关系的精辟论述:一是鱼和水的关系;二是血和肉的关系;三是舟与水的关系;四是种子与土地的关系;五是末与根的关系;六是学生与老师的关系;七是儿女与父母的关系;八是仆与主的关系;九是工具和工具使用人的关系。

 

武汉新任市委书记王忠林上任后,有一句话我特别欣赏:“请各级领导干部换位思考:把病人当作自己的兄弟姐妹,当作自己的父母亲人。”如是说如此行,武汉就大有希望。不仅是疫情防控,适用于管理者所作的每一项有关民生的决策。

 



生与死的关系

 

疫情袭来,武汉人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感受到生与死的距离是如此之近、生命是如此脆弱。“认识死亡,才能更好地认识生命。”武汉人也更理解生命的价值,也从来没有像今天如此渴望诚实、善良、正直、公正、爱心、勇敢……

 

武汉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武汉人民是英雄的人民,历史上从来没有被艰难险阻压垮过。但我们不能回避城市亦有生与死、兴与衰。美国曾经火红的“锈带”城市,如底特律、匹兹堡等曾几何时陷入衰退,正在痛苦的挣扎、艰难的转型,企图起死回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但曾经辉煌的罗马古城却在一夜之间消失。

 

畅销书《美国大城市的生与死》,警示城市规划、建设与管理是否协调、科学关系城市生死;伊斯坦布尔电影《一座城市的生与死》,警示社会阶层过度分化决定城市生与死。大病痊愈的武汉,当更加尊重城市建设发展规律,思考谋划“不做什么”“要做什么”,避免走弯路、走错路,让城市走得更稳、更好、更远!


(感谢武汉摄影家 归真 为本文提供原创图片)



假如方方在深圳

李鸿忠蹲点、陈一新被拦、王忠林喊话、钟南山笑了……

武汉是时候取消房地产限购、限贷、限价政策了

厅长的床、科长的车、姜文的唛......

武汉小老板碟子的烦恼

武汉一名基层公务员的抗疫战争│父母染病、幸运痊愈

大国战“疫”,哪个城市最低调、最高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