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之变:更快、更准、更清!
8月16日下午,总书记在辽宁省锦州市先后考察了辽沈战役纪念馆、东湖森林公园,回顾东北解放战争历史和辽沈战役胜利进程,听取辽宁省防汛工作和当地加强生态环境修复保护情况介绍,并就做好防汛工作、提高灾害防御能力作出重要指示。
4年前,2018年9月,总书记踏上东北这片热土,万亩田里看秋收,查干湖上问生态,深入厂矿车间,走进百姓家庭……4天时间,行程两千公里,跨越东北三省,围绕深入推进东北振兴这一重大课题,实地考察调研并主持召开座谈会,沿途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
9月28日,总书记在沈阳主持召开深入推进东北振兴座谈会。
在讲话中,总书记给东北布置了“六项重点工作”,第一项就是“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全面深化改革”:
要坚定改革信心,在谋划地区改革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在解决突出矛盾问题上下功夫,在激发基层改革创新活力上下功夫。要重点从有利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利于加快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有利于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有利于调动保护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等方面完善改革思路,做实改革举措,释放改革活力,提高改革效能。要多方面采取措施,创造拴心留人的条件,让各类人才安心、安身、安业。
总书记对东北、对辽宁营商环境建设高度重视,将其摆在了非常突出的位置。
辽宁深学笃信、躬身实践,近两年来,持续强化“辽宁就是我们自己、政治生态就是我们自己、营商环境就是我们自己、改变辽宁必须首先改变我们自己”的意识,着力抓好党政干部队伍、政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增强公职人员服务精神,规范执法、司法、审批、监管用权行为,大力倡导痛痛快快办事、公公正正服务的文化,让市场主体和群众办事更加便捷舒心。
更快
“快,实在是又快又方便。今年我们一共办理了300多个广告批件,从网上提交电子材料申请到领取广告电子批件,平均办理时限在两天左右,有时上午提交网上申请,下午就拿到电子批文,不用去政务大厅来回跑了。”欧姆龙健康医疗(中国)有限公司品牌行政主管王丰由衷地说。
“按照以前的‘老规矩’,医疗器械广告审批属于高频事项,企业经常需要提交厚厚的纸质材料,至少要跑两次,还要等至少10个工作日才能完成,成本高还很麻烦,哪有现在这么方便。”商家感受到“快”的背后,是政府部门为方便企业和群众主动扛起的“繁”。
“全程办理、电子证书不仅是办事方式的转变,更是作为解放思想观念、创新工作模式的一种理念,渗透到政务服务工作的各方面、全过程。”省药监局行政审批处处长何汉洲说,省药监局紧盯“纸质材料多”“审批慢”问题,通过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实施全程网上受理、发放电子证书等,实现企业申请网上可办、企业办事“零跑动”,打通了政务服务“最后一公里”。
“以‘一网通办’倒逼政府流程再造,让政府服务更有效率。”2021年8月12日,辽宁省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会在沈阳召开,省委主要领导对转变政府职能、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提出进一步要求。
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局以企业和群众需求为导向,推进“一网通办”,将分散在各部门的大数据相关职能划转到省营商局统一管理,将营商环境、大数据、政务服务、信息化项目审批、建设和运维管理等各项职能归集到一起,由一个部门统筹推进。
数字技术是手段,做好服务是目的。截至目前,辽宁“一网通办”实际网办率超过75%,实名注册人数超过4600万,政务服务能力获得较大提升,企业和群众获得感明显增强。
让群众的手从繁琐的材料中解放出来,让群众的脚在办事的路上少跑,进而不跑——这不再是美好的愿景,而是许多群众的现实体验。
建设12345热线平台,打造全省政务服务“总客服”,让企业和群众“只拨一个号,解决万般难”。沈阳市开展“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试点,大连市积极打造高频事项“掌上办”和同类事项“区域通办”等“快办”品牌,铁岭市开展政务服务驿站试点,葫芦岛市全力创建“零证明”城市……以数据赋能,为场景赋智,辽宁各地正持续加快推进政务服务全领域、全链条数字化转型。
更准
“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深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送政策、送服务,勤‘撮合’、解难题,强化工作现场感,着力助企纾困,让服务市场主体氛围更浓。”在多个不同场合,辽宁省委主要领导反复强调,要深入一线,服务企业。
为更好帮助企业解决困难,6月份以来,省市场监管系统党员干部集中开展走进市场主体纾困解难活动,畅通政企沟通渠道,为企业送去“及时雨”。
帮扶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24条、助力服务业恢复发展35条、帮助中小微企业减负22条……一条条精准纾困政策相继出台,用工成本高、房屋租金高等1158户小微企业反映的问题被逐一化解,物流运输困难、原材料进货困难等1516户个体工商户提出的诉求被推动解决。
干部沉下去,难题解决掉。政府靠前服务、主动作为,让市场主体感受到辽宁是一块创新创业的沃土,感受到在这里发展有土壤、有阳光、有养分。
从“人找政策”到“政策找人”,从企业群众“向上跑”到党员干部“往下沉”,政府面对群众、面对市场的“低身段”,恰恰体现了引领发展的高站位和推动发展的高效率。
“营商环境是市场经济的培育之土,也是实现全面振兴的关键之钥,它的本质是打造服务型政府。只有认识到位,行动才会自觉。”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局局长周轶赢认为,公职人员把自己变成了营商环境的建设者、参与者和贡献者,体现了服务型政府理念的深入人心,这是近年来辽宁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的关键所在。
一个高效便捷的流程、一次公平公正的办事、一场优质到位的服务、一回及时有力的帮助,对市场主体和办事群众来说,真切感受胜过千言万语。
日前,辽宁省印发《优化营商环境推动改革创新实施方案》,提出40项改革创新任务,涵盖健全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促进企业跨区域经营、持续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等7个方面内容,专解企业群众“急难愁盼”问题。
政府部门“浇水施肥”,换来市场主体“枝繁叶茂”。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辽宁市场主体总量达到458.43万户,同比增长9.1%。
更清
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权责的边界要厘清,政商关系要亲也要清。
——对关乎国家利益、社会稳定、人民福祉的不该放的权力,要牢牢掌握在手里,落实好统筹发展和安全要求。
——对已下放的权力要从严加强监管,切实走出“重审批、轻监管”的误区,旗帜鲜明地管、理直气壮地管。
确保权力放而不乱、管而有序,既考验着“自我革命”的勇气与担当,也考验着“善治善为”的智慧和能力,更是实现“办事方便”的应有之义。
看准方向,抓住重点。辽宁厘清政府权力边界,编制新版《辽宁省政务服务事项目录》并公开发布,确保政府部门依目录行使权力,主动接受社会监督,政府的“更透明”换来了群众的“更欢迎”。
“有形之手”收放有度,“无形之手”才能舒展自如。2022年1月10日,辽宁省纪委监委印发《营商环境监督行动方案》,紧盯“决策”和“执行”两端,坚决整治审批任性、设租寻租,监管不当、干扰掣肘等问题。
一瓶酒、一顿饭往往是从违纪到破法的肇始。日前,沈阳市对4起“酒杯中的奢靡之风”典型案件进行通报,坚决纠正把“喝点酒、吃点饭”当成小事小节的错误意识,坚决杜绝“拉人脉、跑关系”等不正之风。
治理必治权,治权必监督。“通过大数据监督平台,我们把行权由线下转到线上,实现了对重点领域公权力的实时监督,实现了在治理中发挥监督作用、在监督中提升治理效能,推动权力规范有序运行。”沈阳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说。
“谁破坏营商环境,谁影响振兴发展,谁就是与人民作对”。辽宁省纪委监委党风政风监督室主任胡哲认为,通过聚焦重点“立靶子”、深挖彻查“揭盖子”、以案促改“扎笼子”,工作转来转去不终结、问题推来推去不落地等情况越来越少,用纪检监察的“硬约束”提升营商环境“软实力”,真正做到了“亲”而有度、“清”而有为。
环境就是你我,环境就是预期。轻松办成事,是对窗口服务的普遍期待;但办不成事,又该怎么办?
在丹东市人社局政务服务大厅里,“办不成事”反映窗口的牌子非常醒目。“这个窗口是人社系统快办服务的升级版,更是全国首创。”负责人李程解释道,设立“办不成事”反映窗口既是让“办不成事”的企业和群众办事“求助有门”,不再“跑断腿”,更是为了倒逼常规窗口提升办事效率和服务质量。
从“办不成”向“办得好”转变,把矛盾的“中转站”变成问题的“终点站”,背后体现的是政府服务为民的理念。
对“丹东经验”进行梳理总结,“办不成事”反映窗口很快在辽宁各地铺展开来,并由单一的人社服务拓展到政务服务全流程,实现了从复制推广到提档升级的转变。
时间有成本,预期有价值。“以‘办不成事’倒逼‘把事办好’,解决了在行政审批、服务企业和群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逐一消除了‘办不成事’的阻碍因素。”辽宁省营商环境建设局政务服务处处长程绍利认为,对群众和企业而言,“办不成事”反映窗口起到了心理兜底的作用,而对政府而言,则是“刀刃向内”的改革。
“改变辽宁必须首先改变我们自己。”“改变”的是工作方式的与时俱进,“不变”的是为民服务的宗旨与初心。将“有形之手”按在恰当的“穴位”上,退出“越位点”,补齐“缺位点”,该放的放开放活,该管的管住管好,必将收获雨润大地、利归万民的改革成效。
文源|根据人民日报、新华网、辽宁日报新闻综合
图源|新华网、北斗融媒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