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强哥,强刺激!

深海官察 方家评说 2023-03-02

2015年1月12日,总书记同200余名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座谈,对全国县委书记提出了“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的要求。

为贯彻中央的大政方针,确保重要部署更好地落实到基层,江苏创新机制,开设县委书记工作讲坛,让县委书记“上讲坛”晒工作比思路。

强哥担任江苏省委书记期间,从20168月至20178月,一年间主持召开了6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

2017年10月底,强哥调任上海市委书记。从2018年开始连续4年召开区委书记座谈会,听取“一线总指挥”的情况汇报,并提出要求。

2017年5月15日,强哥在江苏省第五期县委书记工作讲坛上喊话:要充分发挥改革对发展的“深刺激、强刺激”作用!

现摘录部分讲话内容如下: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走过的历程,中国经济每一个周期性增长的背后,都离不开改革的强力支撑。这些年,经济发展确实遇到了很大困难,下行压力加大,各种显性和潜在风险相互交织。

解决的办法只有一条,就是改革,用改革来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改革的本质是提供有效的制度供给,制度供给比要素供给更重要,好的制度可以为我们吸引集聚更多更高端的资源要素。

所以,我一直强调,面对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台一些临时性、救急性的政策都属于“浅刺激”、“微刺激”,唯有改革才是真正能发挥长效作用的“深刺激”、“强刺激”。

一定意义上讲,现在区域之间的竞争已经成为改革的竞争,成为制度环境和制度供给的竞争。可以说,谁在改革上赢得先机,就能取得发展的主动权;谁在改革上贻误了时机,就只能做一个追赶者,甚至被淘汰出局。

总的来说,我省在改革上是抓得非常紧,也是很有成效的,各地也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积极探索,形成了很多改革品牌。

特别是最近几年,我们把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作为“先手棋”、“当头炮”,一直紧抓不放,坚持不懈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牵一发动全身,纵向上可以撬动政府自身改革,提高政府治理能力,横向上可以撬动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释放市场活力。

从目前情况看,各地各部门在简政放权、转变政府职能方面已经取得较好效果,社会反响也比较积极。最近,省民调中心开展的一项抽样调查显示,企业和群众对我省行政审批的满意率达93.7%。

但同时,我们对改革的成果还不能估计过高,企业和群众反映,改革的“风”虽然刮起来了,但是“风力不强”,一些顽症难题还是“岿然不动”,老百姓和企业获得感还不够多,距离审批事项最少、办事效率最高、创新创业活力最强“三个最”的改革目标还有不短的路要走。

下一步,要下大决心、大力气继续推进。重点要突出三个方面:


1

要更加彻底地“放”、更加有效地“管”


该市场发挥作用的,一定要放开。政府发挥作用,是要“更好”而不是“更多”,有所为有所不为。在“放”的问题上,要以放为原则,不放为特例。

经过几轮行政审批事项清理,目前省级累计取消下放了709项审批事项,占到79.8%。这里面很多的审批事项,确实属于“实在没道理”、“自己都觉得荒谬”,取消掉是比较容易形成共识的。

那么有一些审批事项,表面上看似乎都有一定道理、也行之有据,但事实上却束缚了市场活力、干扰了公平竞争,这些必须坚决彻底地取消或下放。

革自己的命从来都是最难的,只有步步紧逼,才能把审批环节里的“水分”一点点挤出来,才能把多余的审批程序真正压减下去。在“管”的问题上,要以事中事后监管为原则,事前管为特例。

总书记说过,只放不管,必有大乱。在更彻底放权的同时,也要从根本上改变以批代管、只批不管、重批不管的现象,避免留下大片的监管盲区。

有的部门不管审批了,不是说可以什么都不管了,相反,事中事后监管要做的事情更多,要担的责任更大,转变政府职能就是要把便利和实惠留给企业群众,把责任和“麻烦”留给自己。

现在还有些部门,抱着“谁审批、谁监管”这个挡箭牌不放,就是不提“谁主管、谁监管”,这事实上就是在推卸责任。

同时,现在新的技术手段很多,要探索实行“互联网+监管”模式,提高监管效能,注重流程优化、机构重组和队伍整合。

这里,要特别强调对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等新事物的监管,既不能放任自流,又要抱着一种包容审慎的态度,不能简单套用旧思维、老黄历,搞“削足适履”,这样很可能就会把新生事物扼杀在萌芽状态。


2

改革要向系统化、集成化方向推进


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最终要形成制度化的安排。因此在改革推进中,要注意避免两种倾向:

一是改革的碎片化。

比如,基层同志和企业反映,不少有价值的改革举措,都和条线部门的红头文件“打架”,以至于没法落地;有的改革“前减后增”、“主减附增”,前面的环节看上去省了,后面要跑的环节一样不少、甚至有增无减。

二是只见“盆景”、不见“风景”。

我们各地都有不少比较成熟的改革经验和做法,但是改革成果在面上复制推广还不多,“盆景”不少,“风景”还没有形成,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改革效应的发挥。

最近省里准备选择条件比较成熟的县(市)进行集成改革试点,通过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打通层级壁垒、部门壁垒,同步撬动其他各项改革,带动面上改革形成突破。

推动改革的系统化、集成化,有这么两条要把握好:

一个是各部门之间要形成合力。

进一步加强条线的政策协同配套,充分考虑各项改革举措之间的关联性,处理好单项改革与综合改革的关系,从而最大限度减少阻力和成本,使各项改革能够同向而行。

说白了,就是要以企业和群众的需求为导向,让办事的企业和群众感受到一个“整体政府”、而不是单个部门的服务。

第二个是各层级之间要实现贯通。

按照扁平化管理的理念,把省、市、县(市、区)三级政府及其审批职能部门置于同一个平面来推动,对现有审批事项进行深度梳理,对于直接面向基层、量大面广、由地方管理更方便有效的经济社会事项,一律下放,确保改革上下顺畅、左右贯通、前后呼应。


3

加快构建“不见面审批”的办事模式


“互联网+政务服务”已经成为未来发展的大趋势,美国的“第一政府”网站可以说是全国性电子政务的“超级大网”;

新加坡也在积极打造基于“无缝的”数字化服务上的智能型国家;

韩国结合大数据和移动通信技术加快发展“无纸化”办公,民众在家可以上网打印亲属关系、婚姻、毕业、服役等各种证明。

广东佛山的“一门式”改革、浙江提出“最多跑一次”,都是依托信息化和大数据进行决策的改革探索。

我们提出的“不见面审批”模式,要作为全省一个普遍的制度安排,真正做到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

大项目一律采取代办制,一般项目网上办理。政务服务网要加快上线运行,边运行边完善,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这里我重点强调一下数据问题。

数据信息只有在交换和使用中才能产生价值,现在反映比突出的是“信息孤岛”“信息烟囱”、地方上网率不高等问题。

如果是因为技术标准不统一、端口不一致的原因,就要加快推进数据标准化,尽管过程可能会比较繁琐,但效果也会和“书同文、车同轨”一样,影响深远、意义重大。

如果是因为一些部门把数据信息作为垄断资源,甚至将此当作牟利工具,那么就要毫不客气地整改。省政府已经在组建大数据管理中心,各地各部门要自觉主动配合,按照一个平台、一个标准、一个渠道来报信息、用信息,形成完整高效的信息网。

县一级承上启下,一头连着中央和省委的决策,一头直通最基层、直连老百姓,既是各项改革决策的执行者,也是探索改革新路的开拓者;既是改革落实的“最后一公里”,也是改革探索的“最先一公里”。

可以说,县一级在改革中承担的是双重作用,这一级的改革攻坚抓好了,整个改革也就活起来了!

声明|根据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新闻综合。如有不妥,请联系修改或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方家评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