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能不能在相关部门制定文件的时候,叫我们县委书记派代表参加?五个代表就行!”

深海官察 方家评说 2023-06-24

党校的教学工作包括多种方式,一是授课,二是“下班”,即跟班教学,三是研讨交流。党校老师经常说自己工作感受是“如履薄冰”,以表达对这个职业的敬畏之意。教师与学员的交往也非一般的师生关系。古人说“教学相长”,那么党校教学就是一场特殊的“教学相长”。在中央党校工作多年,在很多班次授课和“下班”、研讨。因为我研究的课题涉及乡村发展,与县委书记的工作密不可分,所以,每逢单位承担在县委书记班组织教学组的任务,我都积极要求加入“下班”。以这种方式一边工作,一边调研。2015年起至2017年底,我在县委书记班多次授课并两次“下班”。

2015年1月12日,习近平总书记同中央党校第一期县委书记研修班学员进行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县级政权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大,尤其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进程中起着重要作用。做县委书记就要做焦裕禄式的县委书记,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聆听教诲,使县委书记们深受鼓舞,他们在党校的学习更加认真、投入,更加注重理论联系实际。

我在县委书记班“下班”的时候还在疫情之前,老师经常去课堂听课,“下班”老师也经常参与班里活动。县委书记班学员相对比较年轻,很有活力,学习能力强。许多书记一到党校就定了两个小目标:一是抓紧一切机会去听课,为“两眼一睁,忙到熄灯”而造成的大脑空白补充营养;二是利用来党校学习的机会,减少应酬,锻炼身体。听课时他们全都屏息静气、专心致志,经常用手机拍下老师的课件,下了课常围住讲台上的老师,纷纷提问题,加老师微信,或者直接邀请老师去他工作的县市调研讲课。课余时间,经常见他们换上运动装,三五成群地在校园里快步走。班级微信群十分活跃,除了分享课堂学习,学员们也不忘分享各自的工作以及风土民情知识。有人把自己写的诗发到群里,引起了不少唱和,一时间,吟诗作词成了微信群的新风尚。

我发现县委书记班学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他们的思路想法认真而直率。无论是在课堂与任课老师的讨论,还是小组讨论,乃至全班交流,都体现了这样的特点。一次在各种案例教学中,不同老师都提到了某地突发事件,而处理过此事的县委书记就坐在台下,他没有回避问题,而是耐心补充事件的细节,帮助老师同学加深了解,并坦率地讲述了自己的感受以及处理此事件获取的经验和教训。我参加一个小组的课后讨论,他们谈了当地发展的困难后和我讨论:“老师,没有人比我们更了解基层,能不能在相关部门制定文件的时候,叫我们县委书记派代表参加?五个代表就行。”我听出他们恳切的心声,就建议他们在学习结束时向相关领导反映。县域工作千头万绪,都是最直接与基层群众相关的事情,只要把群众利益放在首位,吃苦、受累都是值得的,学员们在研讨发言中都表达了这样的感触。

最喜欢班里举办的学员论坛,在这个时候就是县域主政经验的分享交流,也由此了解到一些学员的故事,引起了我对他们的持续关注。一位女书记为了联系食用油企业收购本地花生,亲自跑到企业老总的办公室去沟通。企业老总不见她,女书记每天到老总办公室门口“上班”。她的诚心终于感动了企业老总,谈成了收购花生的事。还有一位女书记说,县里没有人叫她书记,男女老少都叫她“莲姐”。从党校学习回去后,刚好赶上长江突发洪水,危及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她与当地干部群众一起,没日没夜地在长江大堤上奋战了20多天,直到安全渡过洪汛期。后来我从一则新闻里看到她站在长江大堤上的照片,虽然又黑又瘦,但还是英姿飒爽。县委书记中有很多会搞生产的能人,比如有位书记为了带动本地经济发展,引导当地村民种花菇。他竟先把自己培养成了种花菇能手!当地人送他绰号“花菇书记”。

县委书记的工作既要解决眼前困难,又要立足长远发展,积攒了不少创新经验。记得一次交流时,某区的书记分享他主政贫困县时的思路,与一般思路不同,他是从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入手的。先建村卫生室、建图书馆,尽管当时很多人不理解他的做法,都骂他搞政绩工程,他却丝毫不为所动,把发展思路确定为以民生带动整体发展,又引来乡村建设专业团队,按不同功能保留修复了几座衰败中的村庄,把普通村庄变成了“乡愁”的载体,形成了城乡融合的新产业,实现了乡村超常规发展。我问他,为什么要保留这些“土”村子,他说:“把这几座村庄全部拆掉,在开发区盖几座新楼,那比在原地改造容易多了。我们在原地实行旧村改造,就是为了给中国的城市保留一席退避之地,保留一点乡土文化和乡愁。”等他学习结束后,我多次到他力主建设的村庄调研,听当地的老乡们说,为了这个村子的建设,他几乎每天都来村里转转,但他每次都和人“吵架”,和规划人员吵、和施工队吵,不为别的,就为了保障建设工程质量。几年之后,他调离了这个地方,趁着乡村振兴的东风,这个模式已遍地开花。

在与学员交流中,还有一位书记说,他在调研中发现有些村庄换届选举时平稳有序,原因就是村里按照传统习俗开展了敬老服务,老人都信任这几位村干部,告诉子女选村干部就选那些敬老的人。书记从照顾老人、讲孝道的小事意识到传统思想道德也是一笔巨大的精神资源,于是当地迅速制定了思想道德教育进社区、进工厂、进学校的行动方案,逐步形成了制度,以营造软文化环境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我们部门曾邀请他参加一次学术讲座,他发言时讲的都是“给婆婆洗一次脚”“给老人端一碗饭”“大声唤一声娘”等家风家教小事,但每一件事都是激活传承传统文化、建设文明乡风的具体体现。我和同事们都很受触动。

因为我讲授的课题是乡村文化,所以课后总能得到几位书记的热情邀请,等学习结束后去他们工作的地方调研讲课。到了地方,他们会敞开心扉,讲出自己的思路、想法以及真实的问题。这都是难得的。记得我在课堂上讲完课后,一位书记当时就撂下一句话:“老师,我以后要找你讨论。”等再遇到他,已是6年以后的夏天了。他居然还记得当时的约定,先安排我到他主政的县里大山深处调研,白天上山下坡看了一个遍,当时烈日炎炎、雷雨阵阵,我的上衣干了湿、湿了干,鞋上沾满泥水,狼狈至极。晚上简单吃过饭,他找个沙发坐下,掏出手机说:“我这几年整理了14个乡村振兴方面的问题……”一口气和我讨论了两个多小时,让我体会了啥叫“狼狈并快乐着”。从这些书记身上,我感受到他们深入而务实的学习意识和努力工作的状态,心中也逐渐积累起对于中国乡村以及整个中国的真切认知,也感受着焦裕禄、谷文昌精神在当代县委书记们身上的传承。他们的很多工作举措办法,启迪激发了我在乡村问题研究上的深入思考和观点提炼。


印象最特别的一次是2016年夏天。我作为中央人民广播电台请的专业顾问,与央广的记者一起来到湖南省雪峰山下的县里进行调研。当地刚刚经历了一场洪水的肆虐。到晚上吃饭的时候,县委蒙书记赶来了。他穿的军用T恤上,透着一片片白色汗渍,头发乱蓬蓬的,脸上黑红黑红。因为两天一夜一直在抗洪一线,没有合过眼,他眼睛里布满血丝,嗓子沙哑。当知道我不是记者,而是中央党校老师时,他激动得叫了起来:“我刚从党校学习回来啊!”我问他:“我给你们班讲过一次课,你记得我吗?”他认真端详了我一下,转身从办公室书柜子的第二格里拿出三个黑色笔记本。翻开笔记本,他指着我讲课时做的笔记说:“我要叫老师看看,我记了三大本笔记,是个用功的好学生嘞。”说罢便大声读起笔记上记下的我的授课内容。合上笔记本,他握着我的手,眼里闪烁着快乐的光芒说:“你是第一个来看我的中央党校老师!”第二天一早,他匆匆和我们一干人打了个招呼,又戴了顶草帽下乡检查工作去了。谁知,2020年夏天,他在工作期间因突发急性心肌梗死殉职,时年55岁。他被追授为“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和“湖南省优秀共产党员”。后来,当地朋友给我发了他出殡那天的照片,看到群众自发在灵车经过的地方拉起长短不一的黑色挽幛为他送别。看着照片,我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泪。

〔作者 刘忱 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社会和生态文明教研部〕

声明|本文选自学习时报(原标题:我在县委书记班“下班”的往事)。图片为电视剧《县委大院》剧照。如有不妥,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往期推荐



温同志下乡的几则故事!

书记的耳光!

青年人就要“自找苦吃”!

在这个不确定的世界里做最确定的自己!

马云到底是不是自己人?|独家观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