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沪宁,对当前经济形势的最新判断!
3月13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一次会议闭幕。王沪宁表示,今年是全面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届全国政协履职的第一年。
新一届全国政协履职以来,围绕经济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密集召开了多次不同形式的会议,为推进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7月17日,全国政协召开2023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
7月14日,全国政协召开“加快农业核心种源研发”重点提案办理协商会。
7月12日,全国政协召开“统筹城乡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专题协商会。
7月10日,“扎实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调研协商座谈会召开。
6月27日,政协第十四届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在北京举行全体会议,13位常委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大会发言。
6月20日,“恢复和扩大消费”调研协商座谈会召开。
6月9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强科学普及法治建设”协商议政。
5月12日,全国政协召开远程协商会,围绕“促进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协商议政。
4月14日,全国政协召开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协商议政。
3月31日,新一届全国政协召开第一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协商议政。
3月24日,各民主党派中央、无党派人士长江生态环境保护民主监督工作座谈会召开。
以上这些会议,王沪宁均出席并讲话。他在讲话中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比如:
“
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深刻把握新发展格局、高质量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联系、目标任务、实践要求,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出更有针对性、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
要深刻认识推进制造业重点产业链优化升级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是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应对全球产业竞争、塑造产业发展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要深刻认识恢复和扩大消费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实现全年经济发展预期目标的内在要求,高质量开展考察调研,为恢复和扩大消费献计出力。
协商议政要强化问题导向,聚焦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在思想认识、体制机制、政策供给、融资支持、平台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有针对性、操作性的思路和建议。
要围绕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重要问题和农民反映的实际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建言献策。
”
7月17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经济半年报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生产总值(GDP)593034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5.5%,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一季度4.5%的经济增速。在复杂严峻的外部环境下,我国经济增速明显快于世界主要发达经济体,彰显出我国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
当日,全国政协在京召开2023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分析座谈会。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政协副主席石泰峰主持会议。全国政协副主席胡春华、沈跃跃、王勇、高云龙、穆虹、王东峰、秦博勇出席会议。国家统计局、全国工商联负责同志介绍有关情况,国务院有关部门和单位负责同志到会听取意见建议、同委员互动交流。
全国政协委员和专家宁吉喆、林毅夫、易纲、陈四清、白重恩、杨成长、王昌林、徐南平、温枢刚、杨伟民等发言。大家认为,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市场需求稳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要保持战略定力,着力稳增长、保民生、防风险,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扩大居民消费,提振发展信心,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驱动高质量发展,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好转。
王沪宁出席此次会议并讲话。他表示,要从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历史性成就和当前我国经济运行持续回升向好态势中,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驾驭复杂局面、从容应对各种风险挑战的卓越政治智慧和高超领导艺术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共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更加坚定的信心决心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王沪宁表示,习近平经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工作的重要论述,是指导做好新时代经济工作的根本遵循,要认真学习领会、抓好贯彻落实,全面、辩证、长远地看待我国经济形势,高质量完成全年经济发展目标任务。人民政协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牢牢把握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行稳致远献计出力。
7月18日《人民政协报》发表文章《整体回升向好 动能充沛可期——全国政协委员解读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文章指出:
拿到上半年宏观经济数据后,部分全国政协委员表示,上半年我国市场需求逐步恢复,生产供给持续增加,就业物价总体稳定,居民收入平稳增长,经济运行整体回升向好,为实现全年目标打下了坚实基础。
同时,针对国际上大国博弈和地缘政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和悲观预期仍未消退,委员们建议,采取更为明确举措,表明中国高水平对外开放、坚定推进全球化的决心,全面修复社会预期。尤其是在深化土地、人口、资金等生产要素市场改革等方面,出台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
声明|根据人民政协网、人民政协报新闻综合。如有不妥,请联系修改或删除。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