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法苑动态 | 我校“托起明天的太阳”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受到《大连日报》的高度关注

暑假,对于每个大学生来讲都有着不同的意义,有的人选择打工,为家里减轻一些负担;有的人选择参加培训班,提升自己。

而对于辽宁师范大学来自4个不同学院的15名同学来说,却选择了来到汝州市庙下镇杜庄小学支教。这已经是“托起明天的太阳”实践团队连续第四年到杜庄小学支教了。他们用学到的知识,让自己的青春在支教中闪光。


本次活动得到了《大连日报》的高度关注。


《大连日报》对我校“托起明天的太阳”社会实践活动进行了报道

点击链接阅读新闻

http://szb.dlxww.com/dlrb/html/2017-07/30/content_1378759.htm?div=-1&from=singlemessage 



下面是活动详情




——记辽宁师范大学“托起明天的太阳”社会实践团队暑期支教活动


盛夏扬帆,因爱启航




炎炎盛夏,为爱出征


 盛夏七月,由辽宁师范大学法学院,美术学院、计算机与信息技术学院、政治与行政学院共同参与的“托起明天的太阳”社会实践活动于11日在辽宁师范大学西山校区法学院教学楼中正式拉开帷幕。此次实践活动围绕“托起明天的太阳”这一主题,秉承辽宁师范大学“厚德博学,为人师表”的优良校风,以义务支教、普法宣传为目的,成立实践团队,赴河南省汝州市庙下镇杜庄小学展开支教。

   11日下午两点钟,出征仪式在法学院C区603教室召开,法学院党总支副书记顾岱泉出席仪式并进行了最后动员,团队成员以自我介绍的方式先后做出发言。出征仪式后,同学们开始为即将到来的支教活动做最后的准备——整理书籍。在本次支教活动中,支教团队与大连市少儿图书馆大连市五四路小学合作,为杜庄小学的孩子们募集了1000余本书,这些书开卷有益,都是适合孩子们年龄与心智的书籍,团队成员们分类、打包、装箱并送到快递点,希望能够把爱心和知识传递到远在河南省的杜庄小学。之后,团队成员共同到教学前合影留念,十五个带着憧憬和希望,充满阳光的年轻面孔被定格在镜头之下。隔着镜头,看着他们的背影在阳光照耀之下竟闪着光芒,让人情不自禁地想要按下快门,记录下他们在各自青春年少时的这场初识。

   美好的开始,往往能预示故事顺利的发展和欢喜的结局。


欢声笑语,一路向南


   12日上午,队员们在各自做好充分的准备之后最终在大连火车站集合。临行前的他们面对这段未知的旅程有些许忐忑,但更多的还是期盼,他们手拉手,肩并肩,共同踏上了驶向远方的火车,也迎来了他们接下来一天一夜相近30个小时的车程。

   坐长途火车对这群年轻人中的大部分来说都是从未有过的经历,刚上火车的他们带着几分好奇,相互分享着自己的经历,竟远没有想象中那般无趣和难熬,也许是因为相互之间的陪伴,又许是因为别的,说不清也道不明。但可以得出的是,这群年轻人之间的距离在这30个小时的相处之后又近了。

   13日下午两点半,他们抵达郑州站。虽然多少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但当刚下车的他们初次感受到中原地区盛夏特有的高温热浪时,还是有些难以适应。虽然心理有落差,但他们却未言表,紧张商议好下一步的行程后,他们配合默契,以最快的速度抵达了中转车站。之后他们分工有序,在有限的时间里迅速补给了所需物资。在将近五个小时的汽车车程后,支教队员们终于在晚上九点多钟顺利抵达此次支教的目的地——杜庄小学,并受到校长李广文的热情接待。 由于杜庄小学是走读学校,没有学生宿舍,大家住的地方是孩子们平时上课的教室和老师的办公室。9名男同学住在教室桌子上,一共有六个女生,四个女生睡在床上,说是床,其实就是一块板。剩下的两位女生因为住处不够,干脆睡在了地上...

    一路的舟车劳顿,早已让他们筋疲力尽,但他们却没有忘记此行的目的。在简单收拾过后,两位队长针对此次支教的课程安排主持召开了一个简短的会议。“这里的环境比我想象中要好很多,很期待与孩子们见面,我会尽我所能的在这次支教期间教好孩子们,”一名队员如是说。话语简短,却最能体现心情,激动的、期待的、忐忑的,相信此时此刻所有队员们的内心都会是同样的感受。

   夜已深,队员们早已在劳累中进入梦乡,睡梦中的他们,或许都在期待与孩子们的相遇和相识。而他们的支教活动,也即将要开启新的篇章。

困难重重,因爱坚持


14日清晨,成员们早早的起床,收拾教室,准备板书。上课时间是早上八点,但是六点半时校门口已经有了20多个孩子在等待,在七点时,门外的孩子又多了一倍!八点,当校门打开的那一刻,孩子们蜂拥而入,跑向自己的教室,作为老师的成员们,愣在原地,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涌上心头,这些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令人动容。根据去年支教的经验,成员们原本以为只有三十多个孩子前来听课,谁知第一天就来了将近100个孩子,之后的几天人数持只增不减的趋势发展。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老师们事前准备的课程不够。因此所有的成员都在之后几天内调整课程内容,自己有什么特长都要上报,为了保证每一节课都是精品,老师们都会备课到下半夜。接下来的几天,成员们每天至少都会被分到两节课,面对临时的课程调整,增加的课程课时,成员们不但没有抱怨,反而乐在其中。因为,这是他们对孩子们的一份爱。

   对于支教队伍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此次支教应该是他们第一次走出校园,离开自己的老师,独立地扮演老师的角色。他们知道,自己的一言一行都可能会影响到孩子们,因此在孩子们的面前他们不能也表现得像个孩子;他们知道,自己所教授的东西是会被孩子们铭记于心的,因此课堂上要讲的内容必须反复斟酌;他们知道,这些孩子们有多渴望多了解外面的世界,多渴望学习到新的知识,因此他们要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可能多的把自己所掌握到的信息相适应地传递给孩子们。针对一到五年级孩子们的不同程度,他们准备了普法启蒙课、国学课、英语课、折纸课、美术课、体育课、音乐课、地理课等等,将大趋势下的多媒体教学方法与传统授课方法相结合,寓教于乐,劳逸结合,综合统筹孩子们的知识水平,科学备课,合理选材。通过不断地改进与创新,队员们到最后已经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授课方式和课堂管教方法,俨然已蜕变成为认真负责的人民教师。

  当然,在支教过程中,队员们也遇到过各种困难和考验。首先考验他们的就是炎热的天气,但这一点却也是最难不倒他们的一点。“跟孩子们同处一处,想到他们虽然课堂上满头大汗却仍旧坚持每天早早到校门外等候,我顿时就觉得自己受的这点热都不算什么,”讲话的这位队员神情无比坚定,让人隔着镜头都仿若能感受到他的热情。其次就是在课堂上对孩子们的组织问题,这是最大也最难的问题,特别是对一年级年纪较小的孩子们,队员们都颇为头疼。但各个队员们也好像低估了自己的耐心程度和相互合作能力,在镜头的记录之下,面对或是哭闹又或是调皮捣蛋的孩子们的他们,总是满脸温柔,低头询问的语气总是轻轻细细。因此,纵使是一年级年龄最小的孩子们也很快地就和队员们相处融洽,一到下课总是围绕在老师们的身边,向老师询问各种在他们看来新奇的事物。也会偶尔给老师们送来温暖,比如在老师课堂指导时心疼满头大汗的老师给老师轻轻地擦擦汗;比如送给老师们自己在折纸课上新学会的小红心,打开后还有会让老师们瞬间就热泪盈眶的温情话语;比如细心地在纸条上记下每一位老师的名字和联系方式,一遍遍地询问“老师,您下一年还来吗……”有队员说,孩子们的话总是能轻易地就触碰到自己内心最柔软的地方,这个地方,让人很轻易地就爱上,很轻易地产生不舍,很轻易地想要重回。

  在期间,队员们还遇见过暴雨大风和断电,这应该也算是考验之一。那是在19日下午三点多钟,队员们正在给孩子上课,天气突然就变得阴沉,接下来就是大风过境,大雨点随之而来。接下来,许是受天气影响,教室里的灯突然熄灭,上课进程也因故被打断。队员们首先安抚好孩子们的情绪,之后调整上课方案,带着孩子们打着光唱起了动听的歌谣。窗外的风声雷声雨点声仍在继续,孩子们的歌声也未停止,二者相和,竟格外动听!


完美收官,来年再见


       随着时间的推移,支教活动很快就到了尾声。临行日,支教队伍在杜庄小学操场举办了捐书仪式,法学院顾岱泉老师出席仪式并和队员们一起将支教队伍募集到的1000余本书发放到了孩子们的手中。最后,在与孩子们的告别声中,队员们完成了此次支教活动,开始返程。

回顾这次支教活动,从一路远行到上课育人,再到离别感伤,短短十多天里发生了许许多多故事,队员们和孩子们的感情、队员们相互之间的感情,在这十几天中变得愈加深刻。对于孩子们来说,老师们给他们带来了书籍和各方面新的知识,开阔了他们的眼界,激励他们奋发向上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对于队员们来说,此次支教经历让他们收获到了自我的成长,发现了全新的自己,也收获到了或许是未来一生的弥足珍贵的友谊。这也是多年来“托起明天的太阳”社会实践队伍一直存续发展,支教活动一直开展的意义所在。每一年支教队伍都有新的收获和成长,并把经验传递到下一年,就这样薪火相传,带着爱的力量前行,无所畏惧。



法学院宣传执行委员会

编辑:杜可欣

图文来源:托起明天的太阳社会实践团队

法苑新青年

微信:lsfyxqn



厚德济世 博学明法

长按二维码关注


: . Video Mini Program Like ,轻点两下取消赞 Wow ,轻点两下取消在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