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肉来势汹汹,2020我们真的吃不起猪肉了吗?
黑科技、未来食品、投资风口……
人造肉的话题在一条的同事之间,
也掀起了一股讨论热潮:
人造肉到底好不好吃?
人类未来真的只配吃人造肉吗?
它究竟是未来的“地球救星”,
有人说:“10年前错过了互联网,如今不要再错过人造肉。” 90后的Vince,正是人造肉行业的众多创业者之一。
10年前,Vince还在美国读大一,那时候的他就是一块“行走的五花肉”。因为饮食习惯差,每天大鱼大肉,体重一度超过200斤。后来通过健身和节制饮食,一年瘦掉20多斤,身体各项指标也逐渐恢复了正常。
因为这段经历,Vince对没有胆固醇的人造肉,十分关注。毕业后,他便回国创业,现是北京一家人造肉创业公司的CEO。按照中国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中国一年要吃掉5000多万吨猪肉。“哪怕是用人造肉取代其中10%,仍然是一个500万吨的庞大市场。”
几个月前,Vince把公司从杭州搬到北京通州区,而就在采访前两周,他们又搬到朝阳区写字楼里。这里面积还要比原来的通州办公室更小一些。“因为搬到这儿,我们离各类资本都会近一点,办起事来方便多了。” 一条摄制组到办公室探访时,PR负责人这样介绍。
南京农业大学的周光宏教授团队
人造肉分为两类:一种是利用动物干细胞,通过生物技术在实验室培养出来的“细胞培养肉”(Lab Grown Meat)但目前仍然处于研发阶段,离大众依然很远;
另一种是从大豆、豌豆等原材料中提取植物蛋白,通过搅拌、挤压、调味等物理手段,模拟出动物肉口感的“植物蛋白肉”(Plant-Based Meat)。
二是环保原因。
畜牧业会消耗不少的地球资源,并排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甲烷。Vince跟我们提到一个概念,“如果说把全球所有的奶牛组成一个国家,叫 ‘奶牛国’,它将会是世界上第三大温室气体排放国,是非常大的环境负担。”
再一个与人类健康有关。
以北美地区为例,现在红肉的人均摄入量超过建议标准近625%,对人体健康是很大的负担。而人造肉没有胆固醇,“通过植物蛋白替换掉一部分动物蛋白,同时保持我们享受肉类美味的权利。”
探访香港人造肉餐厅:
据艾媒咨询调查,低于四成愿意尝试人造肉。在不愿意尝试的消费者中,近一半(49.5%)是出于心理因素影响。毕竟一提起“人造”两字,不少中国的消费者会把它与伪造、劣质挂钩,会有天然的抗拒,更别说要放进嘴巴里。
David的素食餐厅午市时分经常爆满
餐厅单个素食菜品的价格普遍在100港元上下,不算便宜。但每天午市,二三十张桌子基本都会坐满,采访当天还碰到许多食客在等位。
David投入人造肉研发生产,与自己是个素食主义者密不可分。提到自己20年的吃素史,他有一肚子苦水,“我是2000年初开始吃素的,那时素食者的选择真的很少,还有很多偏见,经常有人问我是不是碰上什么人生难题,或是不是跟女友分手看破红尘才出家吃素……”
有人造肉、人造奶等素食产品出售
而现在的香港,他认为素食已经慢慢变成一种风潮,“人类往植物性饮食上的发展,是不可逆转的趋势。”
不过人造肉要真正让挑剔的中国吃货接受,就必须贴合中国人的饮食习惯。
于是,David和团队研发了这种肉末状的人造猪肉,号称零胆固醇、低脂肪、无抗生素。
在他们的餐厅里,既可以吃到汉堡、肉酱意面等西方餐食,也可以选择担担面、锅贴、水饺、小笼包、蒸肉饼等中式菜点,所有菜品都是素食,“里面的猪肉是我们用黄豆、豌豆、香菇、大米做成的人造肉。”
人造肉是怎么做出来的?中、美人造肉生产技术有何差别?
通过美国科技媒体CNET的报道,我们可以对美国最火的人造肉Beyond Meat(超越肉)的研发过程窥探一二。
口感实验室:
科学家把一块人造肉放在机器上,通过机器挤压,测试人造肉的弹性、记录下数据,并与真肉进行反复比对,找出最能模拟真肉弹性和口感的配方。
将橙子、甜菜根、向日葵等植物的提取液混合,制造出这种深红色素,它就是人造肉的“血液”。
实验厨房:
感觉实验室: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
再到国内,在植物肉行业有多年研究经验的张波博士,为我们揭秘了国产人造肉制作的全过程。“现在能买到的人造肉和一般素肉相比,在生产环节上其实差别不大,但在模仿动物肉方面,人造肉会更胜一筹,所以我们称它为素食2.0。”
这家植物肉工厂位于深圳市宝安区,里面共有五个制作植物肉的车间,一年可生产两万吨植物肉产品。
研磨与分离:
人造肉一般选用大豆、豌豆等作为主要原料。将它们加入打磨机里,磨成大豆粉。 再加入大豆分离蛋白粉相混合,把原材料的蛋白质进一步提炼,把非蛋白成分,例如油脂等分离出去,制作成大豆蛋白。一般成品的蛋白质含量高达70%-90%。
调色、调味:
质地调控后,工作人员会将从甜菜根、红菜头等植物里提取的天然色素,及把风味料调配到纤维结构当中,让它拥有和真肉相似的色泽与味道。
人造肉汉堡
另外,两位摄制部的同事也加入试吃人造肉。他们同样认为,目前人造肉的口感和味道,与真正的汉堡很接近,但仍然可以吃得出是豆制品,大概是70分的水平。
A:2012年的时候,就很多媒体来采访我了,就说你看李嘉诚、比尔·盖茨都投资了3D打印人造肉!眼看它起高楼,眼看它宴宾客,眼看它楼塌了……当时热火朝天的人造蛋,已基本退出江湖。现在又在说人造肉,我感觉更多的是资本的一个噱头,没有必要去追捧它。
人造肉,我认为是一个经不起推敲的伪命题。
Q:为什么您认为它是“伪命题”,具体说说您的理解?
另外,细胞人造肉,可比养只鸡、养头牛、养头猪操心多了。需要严格的无菌环境,恰如其分的养料,适宜的酸碱度、渗透压、温度,还需要抗生素来保驾护航。这过程中也会造成能源大量消耗、碳排放增长、抗生素滥用等问题。
从动物福利角度来说,培养肉的细胞要想长起来,有一个特别残酷的现实,就是用牛血清进行培养,甚至为了让培养肉长得更好,需要将母牛剖腹,从胎牛中提取血清。你说这是动物福利吗?
朱毅认为天然肉类的经络、
比如我们中国人最喜欢的啃骨头,要想把鸡骨头、肉骨头跟着肌肉细胞、脂肪细胞全都给做进去,难度和搞一个人造心脏差不多了。
Q:那么人造肉在未来可能成为主流吗?
Q:现阶段中国和欧美的人造肉技术差距?
A:“人造肉”这个概念,最早提出的应该算是前英国首相丘吉尔。后来美国科研人员做出了人造的金鱼,然后荷兰的科学家做出第一片的细胞培养人造肉。我去以色列参观的时候,他们工厂是做人造的鸡肉。
但是如果说现在能买到的植物肉,我们才是他们(欧美厂商)的鼻祖,是他们的老祖宗!仿荤素食在我们国家源远流长,确实是我们的国粹,非物质文化遗产。始于唐朝,兴于宋朝。我在美国吃他们的汉堡的时候,我就想得把这一伙人拉到我们中国的素餐馆来,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是色香味俱全的人造肉。
Q:您观察到的现在普通民众对人造肉的接受度如何?
A:我今天出门的时候,我舅妈——一朝阳区群众,就问我:人造肉是不是就是比注水肉还要假的肉?我还没来得及给她仔细解释,她就来了一句:“那辣条不比人造肉好吃,豆腐都盘成肉价钱,我才不会上当。”
我舅妈的想法虽然比较愚昧可笑,但是她代表了底层劳动人民朴素的想法。
Q:那您认为人造肉有任何潜能吗?
A:当然从技术角度来说,我们也可以用一种更open的、更开放的心态去迎接人造肉的升级版的到来。你想想以前,丘吉尔的梦想简直就是匪夷所思;现在的人造肉技术,可以说勉为其难;到未来的某一天,它也有可能是习以为常了。
不过我们看到它光明的一面时,也要警惕它可能随之而来的风险。
植物蛋白人造肉的将来我还是看好的。我认为最健康的植物蛋白,未来是豆腐、豆浆。
鸣谢: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 李健副教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