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业年轻人挤满青旅:备考、求职,60%是女性
就是他们全部的居住空间。
变成了容纳疲惫与落魄的“避风港”。
责编:刘亚萌
小娄,男,89年,住青旅6个月
今年6月,我在网上发布的“北京青旅拒接35岁以上人群”的帖子意外上了热搜。
小娄在重庆、云南住过的青旅
我是89年的,其实不满35岁,但这句年龄限制让我特别不舒服,我追问原因,老板说“年龄大的人睡上下床容易出事”。
35岁,人的体能正值巅峰,睡上铺怎么就危险了?我把这个遭遇发到了网上,很快就获得海量的讨论。
小娄在大理旅行时拍摄的照片
在辞职的头两个月里,我一直都在穷游,在几乎没有积蓄的情况下,我先后去了6个省份,十几座城市。在青旅里,我遇到了很多有意思的人,我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个来自内蒙古赤峰的大哥骑共享单车骑到了西藏。
玩了两个月后,我给自己报名了一家北京的编程课,学习前端开发。我的预算有限,在平台上比价之后,我选择了一家离地铁口比较近的青旅,十人间,一晚上60多块。而附近最便宜的酒店一晚上也要200多块,连锁酒店的价格更是高达500元一晚。
小娄在北京住的青旅,矿泉水需要吊挂在墙上
我能感觉这家青旅的住客鱼龙混杂,有打零工的,有找工作的,也有来玩的学生。有人会在打游戏的时候外放音,有人会囤积多天不洗的袜子,臭气熏天。
房间内空间狭小,矿泉水只能吊在天花板上;没有保险柜,我只能把贵重物品藏在行李箱里,我有一个1万多的无人机,所以每天出门都提心吊胆;客厅里,没有人聊天,只有人沉默地抽烟。
这家青旅位于街边的写字楼里,环境比北京的青旅稍好,床也更加舒适,8人间,每天60块钱。
每天,我都会坐在青旅的大厅里投递简历,在4个招聘软件上来回切换。由于投的太多,有时候平台会提示我,今日投递的简历数量已经达到上限,建议明日再来。然而,回复者寥寥。
住青旅的大半年,我对居住环境的要求也下降了,房间里只要有扇窗户就好。一开始,我会觉得有的人素质不行,不讲卫生,但后来慢慢就麻木了,苛求环境只会让自己更加痛苦。
青旅的生活有很多不确定性,节假日涨价、被迫换床位时常发生。在上海住青旅的途中,我的整个房间被附近的一家酒店包下,作为他们的员工宿舍,我就得按要求打包好自己的东西,转移房间。
此外,青旅洗衣服都是要收费的,一次5到10元,所以这大半年,我没用过洗衣机,衣服都是自己手洗的。
其实,每个人都希望能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独立的房间,没有噪音,没人打扰。2019年,我曾在郑州郊区买了一套期房,但是房子后来“烂尾”了,经常停工,交房时间遥遥无期。而我每个月还要还4000元的房贷。去年,因为经济状况吃紧,我申请暂停还贷一年。
过去几个月里,我的生活都是靠借贷度过的。我有几张信用卡,来回倒,手机的备忘录里写着我的各项还款提醒。我每个月的生活费大约在3000元左右,只吃最便宜的快餐店,店里吃饭的基本都是外卖骑手、建筑工人。
橙子,女,97年,住青旅1个多月
学生时代,我最怕在青旅遇到长住的人,想不到现在自己竟成了青旅的“钉子户”。
我研究生是在日本读的,专业是平面设计。经过认真的权衡,我决定毕业后回国,但当时已是3月份,我已经错过了两轮校招,虽然手里还攥着一个应届生的身份,但能找的只有一些小公司,一直没有心仪的offer。
今年9月初,一家位于上海的知名公司联系到我,希望能有一个简单的面试,所以我就预定了上海静安寺附近的一家青旅,一开始只订了几天,因为觉得拿到offer后就可以租房了。但没想到,我遭遇了求职陷阱。
不同的订票软件价格差异很大,最高可以差40块钱。每次,我都会延订一周,这也是我给自己设定的找工作的小周期。
这次住青旅的体验和我想象中的还是挺不一样的。以前我在日本住青旅,经常有人主动跟我聊天,和我在社交媒体上互关,虽然我日语没有那么好,但还是会交到朋友。
但来上海以后,我发现大家的边界感都很强,几乎是把青旅住成了胶囊房。住了一个多月了,我只交到了一个朋友。
还有一个问题是,青旅没有地方储存贵重物品。我的床下只有一个很小的带锁的柜子,有点像鞋柜,没办法把行李箱和书包整个塞进去,所以刚来上海的前10天,我每天都背着一个很重的书包走来走去,里面装着我值钱的家当。
有人说,青旅里的每一张床都有它自己的生物钟,大家入睡、起床、起夜的时间都不一样。但我对这一点反而没有太大意见,我是一个心比较大的人,既然只花这么点钱住青旅,我也不奢求一个完全安静的环境。
其实,我也考虑过多花点钱去住酒店,但想了想,酒店反而更容易让人抑郁。
石头在西藏自驾
石头,男,80后,自由设计师,住青旅4年
2019年,我辞去了工作,成为了一名数字游民。过去4年里,我住的青旅不下20家,住过嘈杂的十几人间,也住过相对舒适的4人间,但总体上我都挺满意。
想起我刚开始工作那会儿,也就是05、06年,国内大部分的青旅还是大学宿舍的样子,高低床,男女混住,十几个人共用一个厕所。对比下来,如今的青旅真是好太多了,洗手间会干湿分离,甚至有很大的晾晒台,还有台球、酒吧、桌游活动,有的晚上还有乐队表演。
上海青旅的酒吧
有人觉得青旅不够私密,空间太小,也许是我流浪习惯了,我总觉得什么样的环境我都能住。
今年5月,我自驾经过西藏的一个无人区,当时住的驿站是个部队驻扎地,房子是工棚改造的,房间里的门不能上锁,也没有洗手间,被子很脏,我都没敢脱衣服,盖着被子凑合了一夜。
在我看来,住青旅是一种生活态度,让我心境上更开放、更包容。青旅就像一个小小的社会,能够看到人间百态,有旅行的,有求职的,有自律上进的,也有混吃等死的,但每个人都能在青旅里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
一条曾经报道的住青旅的女孩月亮
小黄,青旅店长
我从事青旅行业两年时间,因为是店长,平时需要在前台服务客人的需求。
今年起,我明显感觉到青旅的长住客人多了起来,也许是就业环境更难了,大家在青旅过渡中转的时间也拉长了。在非节假日,求职备考和旅行的客人比例差不多能达到1:1。其中,有60%以上的客人都是女性。
我所在的青旅位于上海的陆家嘴金融圈,附近有上千家金融公司,是一个很适合上班的地方。
这位客人是一位自由职业者,平时会接各种各样的零工,疫情期间还做过直播。他说比起租房,自己更喜欢青旅的氛围,包容、开放,日常能认识形形色色,甚至是卧虎藏龙的人。大厅里,他有一个固定的座位,他经常会坐在那里打电话、聊工作。
长住客的行李通常很多,但房间内,每个人的柜子能放下两件20寸的行李,这个空间肯定是不够的。我们有专门的仓库,可以寄存大件行李,这位住了6年的客人就有6个30寸的箱子。
青旅的公共空间
青旅的氛围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以前,我们说起青旅,想到的是旅行、背包客,是理想主义的年轻人聚在一起谈天说地,但现在,越来越多的客人来到青旅求职、考编、考研,又或是出于经济原因节省房租,现实的压力改变了他们的心态,大家普遍更加社恐和封闭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