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荐读】好记者讲好故事:那些走大堤的日子

2016-10-22 吴杰 包头日报


编者按

为迎接第十七个记者节的到来,包头日报社特开设“好记者讲好故事”专栏,讲述包头日报记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采访经历与生活感悟。

他们脚踏大地,记录着城市的发展变化;他们跋山涉水,记录难以忘怀的故事;他们牢记使命,不负重托弘扬正能量,服务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即日起本专栏刊发记者亲历、亲见、亲为的感人故事,以飨读者。


那些走大堤的日子

□记者 吴杰

2012年的夏天,那些在抗洪一线经历的过往和故事,始终让我难忘。

那一年,我市雨水充沛,加之黄河上游整体降水远高于往年,我市境内黄河水位不断上涨,黄河包头段三岔口已经成为险工段。包头日报社接到市委、市政府的通知,要求全面报道抗洪事迹,我受命于此,多次上坝。

8月的黄河坝上,骄阳似火、尘土飞扬。我第一次上坝,就被眼前的情景震撼到了。各单位、各部门的重型卡车不停地往坝上运送着土石方。在黄河堤坝上严防死守,全力以赴为鹿城铸就抗洪的“铜墙铁壁”。

奔波在抗洪的第一线,我第一时间将镜头对准灾情,记录人们的努力,整整一天的拍摄工作,虽然顶着酷暑,但是能够把真实的情况传递给读者和市民,把军民团结奋战、万众一心、在困难面前不低头的动人场面和拼搏精神展示出来,我觉得吃再多苦受再大的累都值得。

走大堤的那些日日夜夜,我每天都被感动着。

在抗洪一线,我见到了90后战士小罗,在多数人的眼里,90后被贴上了个性、自我甚至娇生惯养的标签,但是在黄河大坝上,他用100斤瘦小的身躯扛起一袋袋沙子,汗水打湿了他的衣服;

在抗洪一线,我见到了北重铸造分公司的陈朝增父子,儿子下周就要结婚,他们却放下一大堆等着要办的事,父子齐上阵抗洪;

在抗洪一线,我见到了睡在卡车底下的战士,见到了一个屋少则八、九人,多则挤十几人甚至几十人的临时宿舍。

然而,让我感动的还不止于此。

社会各界也在为抗洪积极努力着,他们捐赠了大量的食物、水、帐篷、物资,送给正在抢险的武警官兵。村民们还自发给战士们每天送绿豆汤。那一张张黝黑流着汗水的脸,那一张张堆满关切慰问的笑脸,让我也感到浓浓的军民鱼水情。

为了抓拍到洪峰到来的时刻,我在坝上停留了两白天一黑夜,白天坝上烈日炎炎,无处遮挡,晚上即使是洒上再多的花露水,蚊虫依旧肆虐。

入夜,坝上依旧炎热,帐篷像蒸笼一样开始向外散热,里面闷得叫人窒息,喘不过气来。我和几个其他媒体的记者只好挤在一辆汽车里,虽然奔波了一白天,我却丝毫不敢合眼,担心错过洪峰的到来,担心抢拍不到更多珍贵的第一手图片资料。

只有倾注真情实感,才能拍出震撼感人的作品。

在抗洪抢险期间,我深深地被那些在困难面前忘我奋战的人们所感动着,并把他们反映在我的21幅作品中。通过《加把劲》、《万众一心防汛抗洪》、《巡堤》、《记者走大堤:他们在抗洪一线》这些作品,我真切地记录了在抗洪一线那些打动我的瞬间,我也希望这些图片能够把各方合力的精神风貌传递给更多的人。

四年多过去了,至今回想起来,那些奋战在抗洪一线的日子依旧历历在目,那些既有苦涩、亦有甘甜的经历,是我从事记者生涯里的一笔宝贵财富。


责任编辑 |  贾星慧 林一凡 


大家都在看包头要建北方最大的环湖景观
包头将再添一张靓丽“城市名片”罕见的萨拉齐老街视频


请点击此处 关注本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