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内蒙古70载】为研制武器,三次重伤,导致一只眼睛失明、一条腿和一只手残疾,他是“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2017-06-22 包头日报


开栏的话


团结奋进七十载,北疆亮丽谱蓝图。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宣告成立,成为新中国实践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光辉起点。

70载征程,内蒙古自治区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和亲切关怀下,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守望相助、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稳定、文化繁荣、风景壮美,成为祖国北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即日起,包头日报社全媒体平台将开设“内蒙古70载”系列栏目,在《包头日报》、包头日报微博微信、包头首发移动客户端、包头新闻网等推出系列全媒体报道,全方位、立体化展示内蒙古点点滴滴的历史巨变,以及包头市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发展变化。

本期推出“内蒙古70载”之“包头记忆”系列报道。


吴运铎 精神财富润泽北重发展


吴运铎近照


吴运铎,1917年出生于江西萍乡安源煤矿,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革命根据地兵工事业的开拓者。抗日战争中,在条件极端困难的情况下,他和战友们建立起我军第一个军械制造车间,制造出第一批步枪,研制出杀伤力很强的枪榴弹和发射架及各种地雷、手榴弹。因此,有人称他为中国的“枪榴弹之父”。在研制武器的过程中,他不顾危险三次受重伤,导致一只眼睛失明、一条腿和一只手残疾,留下伤口100余处。因此也被誉为“中国的保尔·柯察金”。


新中国成立后,包头钢铁基地建设拉开序幕。1954年,吴运铎从祖国首都风尘仆仆来到包头,就任北方重工集团(原内蒙古第二机械制造厂即四四七厂)第一任副厂长兼总工程师。


为了尽快将厂建好,快出产品,1955年8月,工厂先后选派107名工程技术人员,由吴运铎带队,去苏联的克拉斯诺亚尔斯克、弗洛斯洛夫兵工厂学习57高炮生产技术。吴运铎率先严格要求自己,和学员们一起白天在车间学习,晚间在宿舍整理笔记,常常学到深夜12点多才休息。为北方重工集团成建制地培养出包括科研、技能人员,到分厂厂长、车间主任、基层管理人员等从事火炮科研、生产、管理的全部支撑人才,奠定了北方重工集团成为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骨干成员单位的坚实人才根基。


在北方重工集团工作的几年时间里,他主持完成了100毫米高射炮的研制、定型,为该炮早日生产装备部队做出了突出贡献。北重作为兵器工业集团的重要成员单位之一,一直以吴运铎为榜样,弘扬“把一切献给党”的精神,在企业建设时期,广大建设者们“日战太阳夜战星”、“献了青春献子孙”,提前完成了建设现代化兵工企业的重任。在企业转型脱困时期,公司坚持保军转民、走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成功走出谷底、步入发展快车道。在企业科学发展新时期,公司实现打造百亿集团宏伟目标,以成功建成360工程为标志,厚壁无缝钢管挤压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壁垒,跻身国家战略层面。


2004年,北方重工集团在北方兵器城内建起了“永远的丰碑———吴运铎事迹展览馆”,接待全国各地、各族群众百万人次。在今天的北重集团,吴运铎精神已经根植于这方热土,成长为北方重工的企业文化,也为包头市留下了巨大的精神财富。


由于革命战争时期留下的伤残和痼疾,“文化大革命”之后吴运铎长期住院治疗。1991年5月2日终因肺心病复发抢救无效逝世,享年74岁。


2009年9月14日,他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做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之一。


文 | 记者 张燕青

转载注明:来源包头日报微信平台(BaotouDaily)

本期编辑 | 姜卉 审校 | 张桂莲

大家都在看☑ 【内蒙古70载】包头交通网、水利网上演“变脸”大戏,铺就经济腾飞新跑道
☑ 【内蒙古70载】大手笔!投资196亿元,全包头人受益,这件大事你怎么能不知道☑ 【内蒙古70载】大声尖叫吧~北梁腾空区将大变样,绝对让你震撼!


请点击此处 关注本平台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