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大力推进“才聚龙岩”行动!龙岩各地这样干......

奋力奔跑的 龙岩青年 2023-09-05

才聚龙岩




  2022年以来,特别是市委人才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全市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市委工作要求,大力推进“才聚龙岩”行动计划,全方位、高质量培养、引进、用好人才,为闽西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新罗区


实施“龙津英才”集聚行动

推进“产城人”融合发展


  围绕机械装备、精细化工等重点产业发展,新出台《产业人才引进培养的若干措施》等7份政策文件,对省级及以上龙头、“专精特新”企业引进紧缺急需人才补助提高到1.5倍。积极推进科创平台建设,对新建或重新认定的平台,在上级补助基础上再给予最高50%的配套资金补助。2022年12月以来,新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家、省级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1家,入选市级优秀人才驿站3家,入选数量居全市首位。

  结合青年发展型县域试点建设,制定校招新政,对引进到企业工作的省工科类青年专业人才,在各级补助基础上再给予年薪10%的补助。深入开展“扬帆计划”,2022年以来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1572个,引导青年学子热爱家乡、了解家乡、建设家乡。成立全市首个乡镇人才驿站“适中青创人才驿站”,为青年人才互动交流和创新创业提供服务万余次。

  依托未来城、银雁新城开发建设,新建高层次人才房252套、公租房1506套,制定《新罗区人才房配售、配租实施方案》,按人才类别分别给予10-160万元配售补助或租金20%-100%配租补贴。出台《新罗区人才服务保障暂行办法》,推进人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累计为高层次人才提供子女教育、医疗保健等服务200余人次。


大学生“扬帆计划”实习生参观永强岩土创新实践人才驿站




永定区


厚植成长沃土

让人才与发展“双向奔赴”


  实施“永人回永”工程,出台人才定向培养办法,每年委培福建师范大学师范生20名、福建医科大学医学生10名。推出“招商引资 招才引智”十条措施,组织企事业单位赴外地专项招聘12场次,完善255名在外优秀乡贤信息库,举办“乡贤回归”恳谈会、永定籍优秀学子座谈会,共引进乡贤人才54名。

  与福州大学合作共建永定区飞地科技园、科技服务团工作站等省级平台,柔性引进10名福州大学教授为数字经济发展提供咨询服务,助力打造省产业领军团队1个,培养省市科技人才26名。设立“永医回永名医工作室”2个,13名省级名医结对帮扶26名青年医师提升技能。设立“银发人才”工作站6个,选派40余名副高级及以上农艺师指导220名农村实用人才通过职称评定。

  实施人才房新政,建立教师“聚贤楼”3 栋、产业人才公寓 2栋,累计给予人才510余万元购房补助和生活补助,向回永开展“师带徒”专家人才发放17.6万元项目补助和交通补贴。推出“贤才问诊”机制,吸纳237名高端人才组建“问诊团”,分行业分领域开展现场服务指导,解决项目建设、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一线实际问题73个。

福州大学永定区飞地科技园在榕开园




上杭县


深化产才融合 

奋力在推动产业发展上先行示范


  实施“智汇上杭”聚才计划,配套出台企业引才、服务保障等12项举措,人才创新创业补助最高达500万元,力度居全省山区县前列。组织“双创周”活动,吸引海内外专家携带成果参会,落地项目12个,总投资13.6亿元,比增16.5%。在广州、厦门等地布点4家招才引智服务社,与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20余所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对接技术需求83项。

  用好企业引才平台,天甫电子、时代思康等15家企业实行人才合伙制、股权期权激励等做法。探索企业自主确认制、专家举荐制等评价方式,授权紫金矿业等4家龙头企业参与自主评价省级高层次人才9人,占全市20%。实行领军人才全权负责制,赋予更多用人权、用财权、技术路线决定权和转化收益权,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政企联动集聚人才,推动一批技术成果落地,现有省级及以上高层次人才184人,占全市45.89%。2022年以来,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3项、三等奖2项,获奖数量及层次逐年递增,德尔科技、晶旭半导体连续两年在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中折桂。金铜、新材料、建筑三大产业发展态势强劲,2022年产值分别比增15.6%、24.14%、11.64%,实现以产引才、以才促产的良性循环。

德尔科技获第六届“创客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一等奖




武平县


坚持引育并重 

打造本土人才成长“摇篮”


  制定出台《关于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县战略加快“才聚武平·智创未来”的实施方案》及7份配套文件,从人才认定、平台搭建、服务保障等方面加大本土人才培育力度。持续实施“梁野英才”聚集计划,累计培育农村实用人才1398人,其中钟亮生、廖雪涵等2人入选龙岩市首届乡村振兴优秀人才,入选数量居全市第一。

  在全市率先建设返乡入乡青年创业园、青年农民创业园,吸引3000多名青年人才发展黄金百香果等特色种养产业。成立武平县优质稻米产业研究院,柔性引进中科院院士谢华安等6名专家,在全国率先成功种植富硅功能性水稻。以“我为武平作贡献·梁野英才立新功”系列活动为载体,专业人才“揭榜挂帅”开展80多项技术攻关,解决黄金百香果根腐病防治等技术难题110余项。

  建设573套人才公寓、40套教师周转房,向185名本土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才发放820万元购房补助,着力解决本土人才住房保障等“关键小事”。完善县级领导联系服务人才制度,帮助解决子女就读、配偶就业等实际问题105个。持续开展“梁野英才”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评选活动,累计评选教育人才663人次,有力提升教师职业荣誉感。

龙岩市首届乡村振兴优秀人才钟亮生为蜂农传授养蜂技术




长汀县


育优人才队伍 

创建教育强县


  开展专项招聘、校园招聘,2023年引进81名教育类人才,同比增长44.6%。举办教师技能大赛、岗位练兵等活动,培育4名省级名师名校长、8名省学科带头人、6名特级教师,数量居全市前列。对接省内优质教育资源,争取福建教育学院、福建师范大学在汀建立培训基地,举办培训班24场,组织专家“送教下乡”600余人次,培训教师近8000人次。

  全面实施义务教育阶段校长教师校际交流制度,26名校长参与交流,220名富余学科教师向学科紧缺学校流动,47名优质校、中心校骨干教师向薄弱校、边远校交流。成立56个名师工作室,定向结对培养278名青年骨干教师;依托晋江长汀“山海协作”平台,每年选派200余名教师到沿海学校跟岗学习,促进教师队伍业务水平提升。

  加强关心关爱,常态化组织教职工疗休养,走访慰问困难教师,2023年发放慰问金15万元,力度历年最大,有效提升教师幸福感。注重典型引路,选树“教书育人楷模”“师德标兵”,2022年以来涌现出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省级以上荣誉先模人物8名,形成了尊师重教爱才的社会氛围。

省级名师修红英与结对青年教师进行课题研讨




连城县


  实施“冠豸英才行动” 

推动莲籍人才回引回归


  系统谋划,优化要素配置。开展“冠豸英才行动”,实施回引高校毕业生等6类10项措施,设立“人才编制周转池”增加人才编制30个,强化引才支撑。开展“民生领域人才突破年”活动,制定人才回引办法,建立首批13名符合“回引家庭奖励”条件信息库,在民生领域追加900万元人才经费,投入比增38.6%。2023年,与75名教育、医疗领域人才签订意向书,其中研究生5名,实现历史性突破。

  深化“乡贤回归工程”,建立首批乡贤智库,签订23个乡贤项目,与“世界菌草之父”林占熺团队签订菌草产业合作协议,推动以贤引才。依托对口支援、对口合作,确定11项人才项目,跨区域联合育才。统筹农村实用人才代表资源,整合成立3个“冠豸名家”工作室,开展“师带徒”,吸引人才回莲创业。

  立足电商产业优势,设立粤港澳大湾区干部人才联络处,链接直播经济总部基地,吸引43名人才参与“飞地直播”,孵化4名百万粉丝达人。在职业院校开设电商班,订单式培养80余名电商人才,2人获评首批市级直播电商人才中级专业技术职称,占全市40%。将电商人才纳入县级G类人才体系,投放4250万元“菁英电商贷”,破解企业发展瓶颈。2022年,全县网络零售额突破32.68亿元、比增267.3%,增长率居全市第一、全省县域第二。

连城县与“世界菌草之父”林占熺乡贤团队签订菌草产业战略合作协议




漳平市


探索融合发展新路 

打造台湾人才“第一家园”


  发挥漳平台创园台青台企聚集、“以台引台”优势,打好乡情牌。通过开展两岸宗亲线上“寻根谒祖”、台式乌龙茶大赛、樱花节等活动,增进两岸人才情感交流,讲好漳平人才故事,促成永福镇李庄村等6个乡镇、13个村与台湾鹿谷乡等缔结友好乡镇、村,汇聚台湾茶农、花农600余人,建成台湾高山茶种植基地48个,吸引台企84家、台青人才98名扎根创业。

  建设两岸青年智慧创业园、国家级“海峡两岸青年就业创业基地”,为台青提供就业创业平台。特聘台籍专业人才担任台创园区管委会副主任,选聘46名台胞担任科技特派员。支持台青参与各类评选,2人获评省高层次B类人才,1人获评“全国三农人物”,1人获评“国茶工匠制茶大师”,6人在大陆率先获评农村实用人才中级职称,29人次在国家、省、市级创业大赛中获奖。

  用好用活惠台政策,为18名“台二代”申领林木使用权等不动产证书,在全国首次为台农发放林下经济不动产权证,解决7名台湾人才子女入学问题,为32名台湾人才办理城乡医保等证照。创新金融扶持台湾人才发展办法,为15家台企授信1亿元,有效推动人才链与产业链、资金链深度融合。


福建省高层次台湾B类人才指导高山茶种植




龙岩高新区(经开区)


 聚焦产业谋发展

 打造企业人才新家园


  突出政策引领,聚焦重点产业人才需求,出台《支持重点产业人才创新创业若干措施(试行)》,从人才引育、创业支持、平台建设、服务保障等方面支持人才创新发展。2022年12月以来,申报环保领域省级高层次人才3名,数量居全市第一,“雏鹰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名、全市唯一;培育福建省产业领军团队2个、数字经济领域“瞪羚”企业7个,数量均占全市50%。

  延伸平台触角,依托177家“四上”企业和各类市场主体创建重点实验室、研发机构、企业技术中心。2022年12月以来,福龙马、龙净环保等2家企业3个项目入选工信部大数据产业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名单。构建“人才+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生态圈,推动龙业智能与厦门理工学院合作成立“龙岩市CNC智能制造深加工及机床绿色再制造产业创新中心”,强纶新材料与闽江学院合作建设“高性能金属纤维制品联合实验室”,让人才在更高平台上挥洒才智。

  用心用情服务,选派20名支企服务专员驻企提供“一站式”服务,打造9家企业人才驿站,举办“智汇高新·共创未来”等活动30余场,推动辖区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同频共振,营造良好的人才生态环境。

龙合智能与清华大学天津装备院达成战略合作协议



-END-



来源:龙岩市融媒体中心

团团的一周●热议福建省团代会,龙岩团代表这样说●为爱续航!这位龙岩青年好样的!●青年突击队,出列!●为春天画上句号!龙岩市首届课文朗读大会展演暨“小小朗读者”颁奖活动举办点亮“在看”让更多人知道↓↓↓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