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知名企业家也入坑,80后女行长的假理财骗局是怎么被揭穿的?

张艳芬 上海证券报 2021-01-23

权威、深度、实用的财经资讯都在这里


2017年4月的一天,民生银行北京分行一位私人银行老客户,来到某网点柜台查询自己的理财产品,却被窗口柜员告知该行从未发行过这款产品。


更让这位客户震惊的是,其银行卡流水显示:这笔理财产品资金实际上已转至一个陌生人的银行账户。令这位客户百思不得其解的是,他明明是从“老熟人”——时任民生银行北京分行某支行行长张某手中购买的产品,这还有假?


恰恰是这次查询,揭开了一个由张某编织的惊天大骗局:涉及百余位私人银行客户,涉案资金近30亿元。据有媒体报道,受害的投资者中,不乏知名企业家和律所主管。


这起震惊金融圈的虚假理财案,近日终于落槌。12月9日,裁判文书网公布了这起案件的一审判决书,还原了这起案件的始末。紧接着12月10日,裁判文书网公布了这起案件的二审判决书,张某因犯合同诈骗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80后”女行长铤而走险


1980年出生的张某,自进入职场以来一直很顺利,31岁便坐到了支行行长的位子上。


职务上的便利性,让她有了更“疯狂”的想法——虚构理财产品。但直到最后供述时,她还自称这一切都是为了“提高业绩”。


还原整个过程:她先以支付高于正常存款利率的方式招揽客户到支行存款,并用自己的钱支付高于正常存款利率的部分。但大概到2012年6月的时候,张某发现自己已无力支付高额利息,为了“保持业绩”,她又虚构部分虚假的高息“过桥”业务,挪出部分骗来的客户钱款,用来偿还之前的高额利息。


因支付虚假的“过桥”高息及之前揽储的高息,资金亏空金额越来越大。为了填补窟窿,2013年开始,张某开始伪造理财产品协议,向客户出售虚假的理财产品,并将客户购买理财产品钱款转至多个由她控制的银行个人账户中。


这是张某针对早期客户虚构的理财产品。随后,张某又把目标瞄准了其所在支行的“鲸钻高尔夫俱乐部”高端客户。


该俱乐部是针对资金量800万元以上的高端客户俱乐部。公开资料显示,这个俱乐部是该支行经营多年的品牌,是该行北京地区第一家拥有特色贵宾增值服务的支行。


根据该支行副行长肖某等人的证言,2016年,张某自称手中有总行过亿元理财产品的大客户,打算转让未到期的理财产品,让肖某和几个理财经理帮忙寻找有接收该笔理财产品意愿的客户。前后共成交近200单业务。


据一位被骗的该俱乐部投资者陈述,2016年1月,张某打电话告诉他,该支行当时有一款适合其购买的理财产品。“她当时是这么说的,有一款针对VIP客户的保本浮动收益理财产品,产品年化收益率最差也有10.5%,平均业绩11%,最高能到12.5%。”


为增加可信度,张某伪造了理财产品协议书等证件资料,并冒用早期客户的名义与高端客户签订伪造的理财产品转让协议,并加盖伪造的该支行储蓄业务公章。


这是典型的“萝卜章”操作。由于张某、肖某等人串通一气,此骗术竟然持续四年多未被发现。


法院审理查明,张某担任支行行长期间,自2013年以来,以高息为诱饵,诱骗被害人签订虚假的理财产品购买或转让协议,并将购买或受让虚假理财产品的钱款转入其控制的多个等个人银行账户,骗取147名被害人共计约27.46亿元。


巨额骗款流向何处


从判决书内容看,被张某骗来的巨额资金,一方面被其用于“购买”存款;另一方面,被她用于个人挥霍。


为满足个人业绩需求,张某通过中间人赵某寻找存款客户。赵某自2011年8月开始,通过多人为张某介绍240余名个人客户定期存款,存款规模56亿元。


自2014年12月开始,赵某还通过下线为张某介绍了三家企业,揽来了大量定期存款,存款规模共计96亿余元。


而这些公司在该银行做定存贴息,除了可以获取正常存款利息外,还能获得定存贴息,即银行私下返给客户一定比例的好处费。例如,某知名公司在该支行共存款七八十亿元,获得贴息超过2亿元。


除正常存款利息,张某还会额外再给5%的佣金。2013年9月起,张某控制的资金池账户净支付给赵某8.13亿余元,赵某截留1.538亿元后,净支付给介绍人6.594亿余元,经过十几个下线层层截留后,净转入这家知名公司1.78亿元。


法院认为,张某正是因为购买了这些存款,个人业绩出色,能够继续担任该支行行长,继续合同诈骗的犯罪行为,避免骗局被揭穿。


除了用于“购买”存款,以及向赵某等个人、企业支付额外的存款“好处费”之外,张某还将骗取的钱款用于购买大量珠宝、手串、手表等奢侈品,以及房产、汽车等资产。其中,购买玉石等物品就花费8亿多元。例如,北京某玉器店经营者证言显示,2012年起,张某从其处购买佛牌、手串、钻石等共计花费4亿元。


判决书显示,张某、肖某均于2017年4月被抓获归案。案发后,部分涉案款物已被冻结、扣押或查封。张某所在银行于2017年5月至2019年4月间,代为赔付绝大部分被害人的损失。


投资者如何避免虚假理财


透过此案中不难发现,此次受害者多为私人银行高端客户。据有媒体报道,受害的投资者中,不乏知名企业家和律所主管。


按理说,高端客户一般投资经验丰富,但对于购买此理财产品流程中的种种疑点,为何从始至终都未察觉出异常呢?


对此,法院总结认为,从被害人的角度来看,被害人也非全无过错。大多数被害人未尽到基本的注意义务,对明显的虚假情形和不正常情况视而不见。


根据该行客户经理描述,其理财产品由总行理财部门发布,分行和支行没有发布理财产品的权力,支行行长也没有权限销售分行下发目录以外的理财产品。而且,一般来说,银行发售的理财产品在中国理财网都可以查到,银行代销的理财产品在发行方的网站也可以查到。


那么,正常情况下,理财产品的购买、转让流程是什么?


根据该行另一家支行理财经理介绍,购买理财产品的规程为:客户首先了解理财产品,在了解客户的需求后,进行产品风险评估,客户选定理财产品签约的环节要进行录像。签好理财协议后,再到柜台交易,客户在柜台出示银行卡、身份证、产品协议、理财业务申请书。柜台把客户银行卡上购买理财产品的相应资金划入理财金账户。客户可以通过手机银行、网上银行、柜台打印交割单等方式查询到产品份额的信息。


此外,在理财产品转让的流程中,产品转让和受让方都需要到银行柜台办理,并对转让过程进行录像。协议完成后,转让双方都应到营业网点柜台,将双方身份证、银行卡、转让协议、转让申请书交给柜员,柜员核对身份、并用客户提供的银行卡进行账户的互转。


理财产品的信息全部变更为受让方后,受让方可以查询到自己的银行账户里有此理财产品。被转让的理财产品到期,银行理财金自动划转到受让客户的银行卡上。而这个转让规程,每个支行、分行网点都是一样的。


对于这个案件,涉事银行也存在未能及时发现张某违法行为的内控管理问题。


2017年11月,原北京银监局公布了针对这起假理财案的行政处罚信息,认定该支行涉案人员销售虚构理财产品以及分行内控管理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责令该分行改正,并给予其合计2750万元罚款的行政处罚。


编辑:黄蕾


往期回顾


注意!影响你的收入,2021年度个税专项附加扣除开始确认!


这家公司迎来多位明星基金经理关注……


超3300只产品清盘!百亿私募也赫然在列,原因竟是……


本期责任编辑:赵唯佳

监制:浦泓毅

版权声明

上海证券报微信保留本作品的所有权利,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摘编、链接或以其他方式复制发表,否则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微信热线:王老师 021-38967805;版权合作:范老师 021-38967792。



好看,你就点一下!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