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环球人物》| 郭为:数字化转型,企业的必修课
以人物记录时代,以数字化的力量重构新未来。近日,神州信息董事长郭为接受人民日报社旗下《环球人物》专访,分享数字文明的前世今生,破解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财智密码,再度共鉴《数字化的力量》。
专访报道全文如下,敬请关注。
1980年,美国社会思想家托夫勒写了一本轰动世界的著作——《第三次浪潮》,将人类社会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次浪潮为农业阶段,从大约1万年前开始;第二阶段为工业阶段,从17世纪末开始;第三阶段为信息化阶段,从20世纪50年代后期开始,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用他的话说“谁掌握了信息,谁就拥有了网络,谁就拥有了整个世界”。从此,“信息化”的概念深人人心,在此基础上衍生出种种对21世纪科技发展的畅想。
30多年后,又一个新的概念被提出——“数字化"。随着云计算、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新科技的迅猛发展,数字化应用开始全方位影响和改变人们的日常生活。
虽然大众已对“数字化”一词耳熟能详,但它与信息化之间有着怎样的联系和区别,仍令不少人感到困惑。围绕相关话题,《环球人物》记者专访了数字科技专家、神州信息董事长郭为。在他看来,数据成为生产要素,为数字化和信息化建立了一道分水岭,“数字化的根本目的是建立数据资产,这是一个划时代的变化”。
郭为从事计算机行业30多年,对数字化的关注与研究由来已久。在他撰写的《数字化的力量》一书中,回溯了数字科技的发展过程,而他本人正是这一过程的亲历者和推动者之一。
在郭为看来,企业家在创新时至少要考虑四方面因素:一是先进技术的消费者在哪里;二是有没有人投资这种技术;三是要考虑从研发到市场的一整套流程如何组织、完善;四是快速识别哪些技术可以在短时间内与市场和消费者对接,毕竟很多技术是无法市场化的。
以互联网行业为例,2000年,全球互联网用户达3.66亿,并以每年50%的速度增长着。此后20年,大量资本进入互联网产业,促使移动通信技术迅猛发展,催生出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无人驾驶汽车等智能化产品。与此相伴,海量的、多样化的数据从全球互联网用户的日常工作生活中诞生,分分秒秒都在积累,犹如一个深不见底的聚宝盆。在此基础上,“大数据”的概念应运而生,井催生出无数相关企业和技术应用。
“如果说互联网创造了虚拟世界,那么大数据与云计算、人工智能以及众多新兴技术一起,打开了通向数字化世界的大门。"郭为说。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网民人均每周上网时长达29.5小时,其中使用手机上网的比例达99.6%。
“平均算下来,有10亿中国人每天花4小时上网,比如看新闻、购物、点外卖、发快递、打车、找工作……企业会分析这些消费数据所反映的用户喜好,有针对性地改进生产经营中存在的问题。此外,数据本身也是企业资产的一部分。"
以招商银行为例,其总资产规模约为工商银行的1/4-1/3,但二者的市值非常接近,主要就是因为招商银行积累了大量数据资产,尤其是针对高净值客户,拥有2000多个场应用。这些应用一方面积累了消费者和高净值客户数据,另一方面演化为高净值服务产品。
这正是数字化和信息化的区别所在。在信息化阶段,网络系统主要用于企业管理,将日常业务流程固化,并做好记录,以减经基层人员的工作负担、提高工作效率;到了数字化阶段,网络系统则基于大的运营数据(信息化系统记录的数据),对企业的整个运作逻辑进行数学建模、优化,反过来指导企业运行。这实际上是一个机器学习的过程,即让系统反复学习运营数据和模式,然后发现和改进不足之处。换句话说,信息化是为了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数字化则是为了解决企业面向未来的核心竞争力的问题。
2012年1月,柯达正式申请破产保护。这家拥有100多年辉煌历史的美国公司是胶卷时代的开创者,但由于未能跟上数字化时代的步伐而轰然倒下。
事实上,柯达的管理者们早在1998年就感受到传统胶卷业务正在萎缩,却未能及时进行战略转型。2002年,柯达产品的数字化率只有25%,其竞争对手富士胶片的数字化率已经达到60%。其实,数码影像技术的发明者正是柯达。该公司早在1975年就创造出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井将其用于航天领域。但之后几十年,柯达一直不敢大力发展数码业务,等到终于下决心转型时已经晚了。
“你不主动颠覆自己,别人就会颠覆你。”郭为说,“我们现在通常把企业分为传统企业和互联网企业,随着数字化的不断深入发展,未来所有的企业都将是数字化企业。到那时,不能完成数字化转型的企业是没有生存空间的,就像马车无法与高铁竞争一样。因此,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企业的必修课。”
传统经济时代,“顾客就是上帝”是很多企业的座右铭,但由于信息不对称,企业可以通过广告宣传、包装营销左右消费者的选择。但在数字时代,信息高度流通,一个差评就可能引发滚雪球效应,让品牌形象和口碑崩塌。因此,“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在当今比以往任何时代都重要,通过大数据等科技手段精准为用户画像,以此为核心设计产品和服务,是企业的必然选择。
事实上,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字化已经颠覆了很多传统观念。最具代表性的例子就是移动支付在中国的应用。在移动互联网出现前,西方发达国家经历了现金一支票一信用卡的发展过程,中国人则几乎没用过支票,信用卡的普及度也不高,几乎是从现金支付阶段直接跨越到移动支付阶段。反观西方,因为种种因素的影响,移动支付的普及程度明显落后于中国,很多用惯了支票和信用卡的外国人来到中国后,才第一次见识到“无现金社会”。
“这就是因为应用了数字化技术,建立了新的经济活动场景。”郭为说。未来,类似的场景将越来越多。当万物互联成为现实,一个小小的插座也会颠覆人们的想象:智能插座可以与家中所有设备互联互通,消费者只要在手机上点击一下,就能开空调、放音乐、看电视。到那时,同一家企业的产品会拥有更大的竞争优势。
在郭为看来,由于数字浪潮的冲击,很多企业面临着“过去未去,未来已来”的两面夹击,既无法放弃传统业务,又要应对新技术、新事物的挑战。对这些企业来说,数字化转型是破局的关键,而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则在于资产的数字化。
“数据正在成为最重要的生产要素之一,如果企业能将实体资产转化为数字形式,映射到虚拟世界,便形成了数字化资产,管理者可以实时掌握资产动态信息,实现精细化经营,资产运用与监管的安全性、针对性、及时性和有效性都能得到大幅提高。”郭为说。
在这方面,江南造船集团是一个正面案例。传统的造船工艺非常复杂,各环节之间的沟通与协作也很困难。比如,船舶设计师用三维建模形成设计方案,但船厂拿到的是平面图纸;在具体生产规划的过程中,船厂要将平面设计图转为三维模型;到了生产一线,又要将三维模型转为二维,因为工人要按照平面图纸进行生产制造。
在三维和二维之间的反复转换,使传统造船业拉高了成本、降低了效率,各环节因为沟通不畅而难以实现数据的贯通。为此,江南造船集团制作了一个船模数字化原生模型,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困难。过去,一个舱位的调整会涉及整个船体的配重,要修改很多图纸,有了数字化原生模型后,客户需要什么样的甲板、驾驶舱、水手舱,维修过程中的管线布局,维修工怎么进去、进去后会不会碰头顶,维修时是蹲位、站位还是跪位....全都一目了然。这是数字化转型带来的新服务、新体验、新价值,在之前是无法想象的。
“一切资产皆可数字化,而在企业的所有资产中,最该被数字化的是核心资产。”郭为说。核心资产是指其他企业学不会、抢不走、买不到的部分,只有将它数字化,才能真正实现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曾有西方媒体将数据比喻为新时代的石油,但与石油不同的是,数据不稀缺、不排他、不永久。如果企业不能实现数字化转型,即使拥有海量数据也会束手无策,正如拥有大量现金而无法转化为资本一样。换句话说,占有数据远没有开发数据有价值,这是所有面对“过去未去,未来已来”局面的企业必须认清的现实。
相|关|回|顾
神州信息郭为:以《数字化的力量》为锚,驶向数字文明的星辰大海
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