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新观察│央企助力东北振兴的三种方式

2016-08-14 国资小新



讨论这个话题前,先通报一则关于东北的新闻。


8月11日,国家电网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舒印彪与辽宁省委书记李希,省委副书记、省长陈求发就落实党中央、国务院要求,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在沈阳举行会谈,表示将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共同推进辽宁电网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坚强电力保障。


舒印彪说,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作为央企,国家电网公司将认真履行责任,全力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全面振兴贡献力量。


会谈后,双方签署了《辽宁省人民政府国家电网公司“十三五”电网发展合作框架协议》。


关于振兴东北,后台有很多朋友留言提问。其实对于这一话题,小新也一直高度关注。不难发现,近期很多央企新闻与东北有关。小新特地检索了微博、微信、客户端的发布记录,为您梳理汇总央企与东北之间值得关注的点点滴滴——



一、加强合作培育新经济增长点


2016年4月26日,《中央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正式公开发布,为新时期东北振兴开出“药方”。其中,中央明确提出加快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推进制造业智能化改造,促进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的综合集成应用。显然,“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俨然成为了东北改革振兴必须抢抓的新一轮机遇。


“药方”有了,谁来抓药?

国资委带领央企给予了大规模助力——


  • 2014年6月,黑龙江—中央企业振兴老工业基地战略合作推进会在哈尔滨举行,黑龙江向中央企业推介新项目41个,总计投资金额471亿元。截至2014年1月,45户央企及分支机构与黑龙江13个地市合作建设或独立建设的项目606个,总投资4278亿元,已完成投资1536亿元。


  • 2014年9月,国资委、辽宁省共同启动“东北振兴央企辽宁行”。63家中央企业主要负责人出席,并就有关项目进行深入对接。据新华社报道,当时中央企业在辽宁已经签署协定和开展前期工作的项目91个,在谈项目82个,达成合作意向的项目183个,共涉及总投资超过1万亿元,有望在三年内相继实施。


  • 2015年7月,国资委27日率56家央企“走进吉林”,现场签约74个项目1115.17亿元人民币,涉及航空、石化、电力、冶金、建筑、医药、铁路、粮食等各领域。2014年、2015年,吉林省与央企达成合作项目156个,引资1668.67亿元。


东北振兴大业,央企是名副其实的排头兵和主力军。



二、转型升级促进新旧动能转换


近几年,有着我国工业摇篮之称的东北三省,进入了经济发展寒冬期。眼下,东北虽有经济下滑、投资疲软的紧迫现实,同样也有着转型向好、坚实厚重的工业根基。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再次复兴,需要找准问题症结,平稳实现新旧动能转换。


几乎与国家电网同时,中国电子也与辽宁正式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展开深度合作。


立足于电子信息领域,中国电子具备智能制造的顶层设计能力和技术能力,同时引入国际资源,与IBM、西门子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数字化车间、智慧研发、智能维修等解决方案为主攻方向,共同推动智能制造新技术、新模式的推广应用。


这正是辽宁所需要的。中国电子将联合辽宁本地的企业、研究院所和高校成立集研发设计、生产、创新应用于一体的国家级东北智能研究总院:充分挖掘本地优势资源,整合中国电子现有产业基础及合作方资源,带动智能制造系统(装备)生产企业快速发展,建设本地企业智能转型示范工程,协助申报和建设国家重点工程,推动辽宁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



这样的合作,不仅局限于智能制造领域。众多落地的央企项目,不乏“开先河”之举——


  • 中建三局正在建设东北第一高楼——沈阳宝能环球金融中心工程,T1主塔楼建成后将高达568米,成为东北新地标。该项目地处沈阳金廊核心区内,总建筑面积106万平方米,钢结构主体用钢量达到10万吨,采用国内最先进的智能顶升模架系统施工。




  • 2016年4月1日,中国广核集团建设的红沿河核电4号机组成功实现首次并网发电,是我国东北地区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与同等规模的火力发电厂相比,每年可节约标煤250万吨,减排二氧化碳603万吨,二氧化硫5.8万吨,综合减排温室气体效应等效于1.65万公顷森林,相当于大连地区PM2.5下降3.7%。据测算,仅就节约的标煤而言,这些煤炭可装满5万节火车皮,可从大连连接到长春。




  • 截至2016年3月,中国联通进行宽带网络光纤化改造,累计投入资金超过244亿,建成全国首批7个全光网络省,其中就包括辽宁。此举使宽带平均单价下降50.6%,流量综合单价下降27%。

……


这些“第一”、“首次”,意味着基础设施建设的加强、新经济增长点的培育。



三、深化改革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提到东北振兴,国企改革是绕不开的话题。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在十二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黑龙江代表团参加审议时指出:国有企业要深化改革,要“借东风”,激发内生动力,在竞争中增强实力。


在国务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工作会议上,李克强总理提出:支持在国企改革方面先行先试,抓紧解决历史遗留问题。


关于历史遗留问题,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供水、供电、供热供气及物业管理)分离移交已取得较大进展——


  • 2012年以来,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先后在黑龙江等省(市)开展了中央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试点,取得积极成效。


  • 2016年6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国资委、财政部关于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通知明确,2016年开始,在全国全面推进国有企业(含中央企业和地方国有企业)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对相关设备设施进行必要的维修改造,达到城市基础设施的平均水平,分户设表、按户收费,交由专业化企业或机构实行社会化管理。2019年起国有企业不再以任何方式为职工家属区“三供一业”承担相关费用。


  • 7月13日,国资委和财政部共同召开全国国有企业“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视频会议,再次强调,2018年底基本完成“三供一业”分离移交工作。


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小新曾对葫芦岛有色的破产重整案例进行过详细报道,可以成为东北国企改革大潮的缩影。



2007年末,中冶集团通过无偿划转和20亿元增资方式,持有葫芦岛有色51.1%股权。重整前,资产负债率高达241.68%,严重资不抵债,成为庞大的“僵尸企业”。


葫芦岛有色重整脱困,共经历了前期准备、计划制定阶段、计划执行、职工安置“四部曲”。


  • 2012年,中冶集团成立葫芦岛有色解困工作小组,经与辽宁省国资委、葫芦岛市多次沟通,决定走破产重整之路。借助市场手段,通过法律途径平衡债权人、出资人、职工等各方利益。


  • 在辽宁省支持下,中冶集团寻求最合适的战略投资者,最终引入宏跃集团作为重组方,参与重整


  • 在锌业股份2013年完成重整并实现主业盈利的基础上,全力推进其恢复上市,使企业“破而不灭”,并为推进职工安置等历史问题处置提供坚实保障。


  • 妥善安置葫芦岛有色2.4万职工和0.4万大集体职工。《职工安置方案》获得职工代表97%高票通过,既保护了国有利益,又维护了职工利益。由中冶集团垫付资金,在辽宁省率先实施大集体改革,实现了一部分职工解除、一部分职工内退、一部分职工进入公益性岗位(政府提供)


重整后,在有色冶炼行业持续低迷、整体亏损的环境下,葫芦岛有色由每年亏损10多亿元转变为重整后连续三年年均盈利近1亿元。跨时数年,历尽艰辛,葫芦岛有色终于重获新生。


针对这次国网和辽宁的合作,舒印彪表示,近年来,辽宁及东北电网装机总量增速快于负荷增长,供大于求,电源结构不平衡,电力外送通道能力不足等矛盾突出。国家电网公司将通过加快构建东北特高压骨干网架、增加电源调节能力、加快各级电网建设与改造、实施电能替代、积极推进电力体制改革等方式,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作出贡献。



小新后记

小新的报道梳理,难免挂一漏万;但管中窥豹,可见一斑。


东北振兴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阶段,中央企业的投资,无异于雪中送炭;卓有成效的改革,是最好的内生动力。在新的历史时期进一步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中央企业责无旁贷!


振兴东北,央企一直在行动。在央企的助力下,有理由相信,东北机遇广阔、未来可期!



猜你喜欢

这家东北"僵尸企业"的破产重整路 堪称"国内之最"

振兴东北决胜辽宁丨一家中国企业挺进东北参加新"辽沈战役"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