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在粉SpaceX?中国商业航天要放大招了!
商业航天正迎来一个令人振奋的全新时代。
过去的一年,美国SpaceX公司的法尔肯9FT火箭完成一子级回收、蓝色起源公司的新谢帕德号火箭实现成功回收、维珍银河公司的太空船-2号在经历一次失利后也完成载人复飞......在我国,谷歌、腾讯、阿里、百度等互联网巨头也在参与商业航天活动。据统计,目前全球航天经济总量约3300亿美元,其中商业航天产业占比高达76%。
10月19日,中国长征火箭有限公司(简称“中国火箭公司”)在北京正式揭牌亮相,宣布将推出面向商业市场的,快响应、低成本、高可靠的空间发射服务,并提供从搭载发射到卫星组网的全套系统解决方案。
传承+创新
商业航天,其实这事儿咱们早就干过。
1985年10月26日,中国政府宣布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投放国际市场。从成功发射第一颗国际商业卫星—“亚洲1号”开始算起,中国航天人已经耕耘了26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进行了54次国际商业发射活动,成功将60颗卫星成功送入轨道。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院完成了其中的34次发射任务,成功率达95%以上,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在揭牌仪式现场,小新采访到了中国火箭公司的负责人。做商业航天,我们其实有巨大的潜在优势:
经过历次重大发射任务的检验,长征火箭的稳定性、可靠性全球领先,这是国家实力,毋庸置疑;
长征火箭型号谱系完整;
从封闭到开放,从主要完成战略任务到聚焦商业航天市场,我们将改善过去的管理模式,成本有很大的压缩空间。
中国火箭公司一方面继承了我国航天事业成功发展60年的经验技术与协作网络;另一方面又充分利用市场化手段,按照市场规律对原有研发、制造、运营以及服务体系进行整合更新,与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一道,面向消费者、亲近消费者,颠覆公众对航天企业的传统认知。
中国火箭公司重点推出的全新商业火箭系列产品,将通过星箭接口标准化、火箭提前备产及批生产技术应用等手段,大幅压缩发射成本及履约周期。在未来的3-5年时间里,中国火箭公司将完成新型商业小火箭的研制并开展亚轨道往返运输系统的研制。
180天,50发,1,30%,这三个数字是中国航天人承诺:
最短180天服务周期、每年执行发射任务最少50发、每年至少执行1次太空班车发射、商业发射的服务价格比传统发射服务价格降低30%。
产品+服务
中国长征火箭公司将为消费者提供:天地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优化组合的发射资源配置、太空旅游、太空资源利用等多种产品和服务。
整合卫星制造、发射服务、卫星运营、地面设备制造与服务全产业链资源,我们将以空间资源综合应用为核心,面向全球,提供包括空间段建设、地面段建设和商业运营在内的天地一体化系统解决方案。
依托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成熟的矩阵式产品优势,中国火箭公司开放了五款商业型运载火箭,提供五个档位运载能力的发射服务,这五款火箭运载能力各有侧重,相互配合,能够更好的满足消费者多元的发射需求。
太空班车: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带多颗卫星进行发射的服务模式。
太空专车:根据客户指定的时间和轨道,提供专属的发射服务。
太空顺风车: 根据发射主任务的剩余运载能力,提供指定时间与轨道的发射服务。
太空专车、太空顺风车、太空班车的业务组合模式,将成为业内首个全维度发射服务解决方案。
太空摆渡车:根据用户的需求,提供不同载重、不同目标轨道的空间运输服务任务,如直接入轨发射服务、多星轨道部署服务、轨道间的货物运输、轨道伴飞、碎片清理、太空轨道救援等。
将打造“亚轨道重复使用运载器+游客/载荷/试验平台”的商业航天系统,提供亚轨道失重飞行、太空边缘观光、亚轨道科学试验、快速响应载荷投送等多种泛太空旅游服务。
将打造和推动与太空旅游有关行业发展,在地面将建设模拟训练中心、VR体验园等设施,让更多人突破束缚、释放潜能、回归真我。
除了极具市场潜力的产品和服务,中国火箭公司创新性的提出“航天+”的合作模式。在航天产业分工及航天科技创新等领域积极打造中国商业航天“共享经济新生态”。中国火箭公司的“共享经济新生态”并不是要颠覆传统的业务模式,而是以互联网经济的生态模式构建中国商业航天开放、共享、共赢的产业生态圈,与产业链上下游的全球伙伴、消费者一起共创价值。
“航天+”是中国航天商业化的转型的必由之路,传承中国航天60年深厚的技术底蕴、大型系统工程管理经验、高科技/高技能人才和资本实力,中国火箭公司打造的中国商业航天“共享经济”模式,从产业链、技术、资本、商业模式等多个层面实现了全面突破,无疑再次走在了行业的前列,成为中国商业航天的核心力量。
未来,中国火箭公司将在全球范围内采购产品与配置资源,引入符合中国火箭公司价值的战略投资者,协同配套合作商与用户,分享中国火箭公司发展的成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