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2018-05-29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建设交通强国的宏伟目标,交通顺则百业兴。1月6日晚十点半档,中央电视台《开讲啦》特别推出了“强国·使命”特别节目,邀请中国交建副总裁兼总工程师孙子宇开讲交通强国。


作为中国交通行业发展的亲历者和建设者,孙子宇通过自己第一次坐火车、第一次坐船、第一次坐飞机的亲身的经历,向我们展现了这些年中国交通的发展变化。他说,现在中国的交通行业已经成为世界的领跑者,我们的港口、公路、桥梁、高铁正向世界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创造。


https://v.qq.com/txp/iframe/player.html?vid=d0025n8er52&width=500&height=375&auto=0


曾经的中国交通是什么样?

中国交通发展如何做到让外国人赞叹不可思议?

交通如何改变一个地区?

孙子宇总工程师,为我们讲述——


曾经的中国交通:有介绍信才能坐飞机

中国交通发展到今天,我们每一个人都亲身感受到了它的便利和物流的快捷。刚才小撒老师说,他第一次坐火车是1994年,我第一次坐火车是1976年。


我印象很深是从我的家乡烟台,坐火车到上海,1200公里要花接近30个小时。当时的火车最高时速也就能开到每小时60公里,已经被形容为叫风驰电掣了。那么现在的高铁每小时350公里是不是就是五倍的风驰电掣?



我第一次坐轮船是1971年,那一年我九岁,是在烟台港一艘装卸的外轮。什么是外轮?就是外国的轮船,简称外轮。我跟小伙伴偷偷地就爬上了正在装卸作业的外轮,跑到厨房里去,蔬菜等食物都是生的,很有意思的是往嘴里吃了,马上连苦胆水都吐出来,我后来才知道吃了奶酪,特别这还是是羊奶酪,很不习惯。

 

后来我们就在船上睡着了,醒来的时候,问题来了!这个外轮卸完之后离开码头,向外海驶去。当时我有些小伙伴都吓哭了,这时候他们的船员,一些外国人也发现了我们,就追了过来。当时因为这个船发现有小孩在船上,它已经停驶了。后来我领头,牙一咬眼一闭,从甲板上就像“跳冰棍”一样,扑通扑通,我们全部都跳到港池里面去了。这是我第一次坐船的经历。



我第一次坐飞机是1983年从广州到上海。当时我刚参加工作,要送非常重要的文件。当时坐飞机非常不容易,所有的地服和空服人员,见到乘客都叫你首长,因为当时坐飞机,必须要有相当级别的单位开的介绍信,才能坐。

 

中国交通发展如何做到让外国人赞叹不可思议?

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加速,加拿大的建筑业的领军企业叫AECON,这家公司的CEO他说:“我每次到中国,都感觉到了中国的飞速发展。特别是交通基础设施,用一个词形容是不可思议!”

中国交通发展到今天

我们的高速公路总里程

已经达到了十三万公里以上

在全球排第一!

 

全世界排名前十的跨海湾大桥

我们中国占了六座!

 

全世界排名前十位的港口

中国占了七个!


最大的是上海港,上海港去年的货物吞吐量,超过了7亿吨。集装箱的吞吐量超过了3700万标准箱。这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这个量相当于全美国所有港口的总和!


我们国家现在是全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国际贸易80%以上通过水运,特别是海运完成,海运离不开港口。中国的港口几十年的发展,是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这么一个过程。


两次去鹿特丹:从“穷国”到技术出口海外

我1997年在荷兰留学的时候,学的是港口海岸工程。我们做了一个题目就是设计一个港口,设计水位它有个重现期的概念,比方说这水位多高,一年一次最大的,十年发生一次的,一定比一年发生一次的它要大。



那么当时我在做作业的时候选的是50年一遇,那么当时我的研究生导师在我的作业批复上怎么批的呢,他说:“你中国是一个穷国,你能负担得起50年一遇吗?”

 

当时真是伤了我自尊了,但是当时我们国家的港口设计标准,50年一遇确实没有做到。我在荷兰留学的时候,课程实习到鹿特丹港,我第一次见到全自动的集装箱码头,当时我就站在码头上想,我说什么时候我们国家能够拥有这样的集装箱码头?

 

 

现在洋山港四期的开通运营,可以说圆了几代人的梦,同时我们这项技术已经出口到境外了。美国最先进的长滩港全自动化码头、英国的利物浦港的全自动化码头,还有在建的意大利的瓦多。

 

我2010年又去了一次荷兰鹿特丹,鹿特丹港务局特意安排我去参观他们刚刚开港的全新的全自动化码头,也是由我们提供的成套的系统设计和装备!

 

中国港口发展经历的三个时期和三种创新模式

我们国家港口发展很有意思 ,不同的时期恰恰吻合上了自主创新的三种模式。

第一种类型叫 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第二种类型叫 集成创新

第三种类型叫 原始创新

 


我参加工作是1983年,80年代随着我们国门的打开,对外的交往开始变得容易,使得我们学习借鉴发达国家先进的技术变得比过去任何一个时候都容易一些。 所以我记得在当时企事业单位都成立了一个专门的部门叫情报所。大家不要误解,这个情报不是搞间谍的情报。他们主要就是收集整理发达国家在技术领域公开发表的技术资料和文献,从而我们学习借鉴为我所用。

 


我记得到80年代末,有港口的海滨城市到了晚上,往海上望去灯火一片非常壮观,大家以为是夜间的海市蜃楼,实际不然。那些都是等待进港靠泊作业的船在那排队,多的时候几十条船,甚至上百条船,所以非常壮观!

 

进入到90年代,港口船舶不断的大型化,这个阶段可以说是中国的港口发展的一个加速期。在这个时期集成创新攻克了一个难关,那就是深水筑港成套技术

 

进入新世纪以后我们国家可以用的、优良的天然的岸线,能用的基本都用了。学习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的经验,能学的我们基本也都学来了。可是我们国家的经济的发展在不断地加速,那么这就要求在一些过去所谓的建港的禁区,要建设更大泊位、更安全高效的港口。这没有别的办法只有靠自己,我们开始进入了原始创新阶段。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在这个时期完成的离岸深水港建设成套关键技术。

 

随着离岸深水港建设成套关键技术的突破,我们国家具备了在世界上任何一个有需求的地方建设现代化深水港口的能力。

 

港口如何改变一个地区

港口如何来改变一个地方经济发展,我举个例子,巴基斯坦的瓜达尔港。过去许多发达国家到那去考察,做了不少的方案,结果始终是纸上谈兵。

 

巴基斯坦的自然地理生态和我们国家不太一样,北部郁郁葱葱、风景优美,越靠海植被越少,瓜达尔港是完全意义上的沙漠。这个地方没有淡水、没有道路、没有电,在这样一个地方要建设一个现代化的港口谈何容易?所以发达国家去了一看,这地方干嘛要建港?你发展卡拉奇、卡西姆港好了。



但是巴基斯坦它的经济,东西两侧也存在比较大的差异。瓜达尔在俾路支斯坦省,它是巴基斯坦面积最大的省份,但是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矿产资源丰富。而卡拉奇在巴基斯坦的东部经济比较发达,所以当时巴基斯坦就想西部大开发,那么要想富先修路嘛,修了路干什么?你要开展贸易,必然要求沿海的城市要修港口。所以当时两国政府基于中巴之间全天候的友谊,从这个角度达成政府间的共识,就是由中国来帮助巴基斯坦,花了三年时间把这个港口建起来了。


向世界贡献中国的智慧和创造

交通强国,中国港、中国路,一方面它的意义,就还是:要想富先修路。这个路是代表着交通,就是出行更加便捷、快捷、人性化,大家感觉更舒服。


还有一个要向世界贡献中国的智慧和中国的创造。假如你不强,你说你要走出去,人家谁服你啊?从我们的中国的标准走出去,到开始在港口工程领域,我们主导编制国际标准,可以说在港口工程这个领域我们已经成为领航者、领跑者。


但是如何永立潮头,高处不胜寒,更多的就要靠你们年轻一代了。用中国的创造,向全球贡献更多的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让世界更畅通

让城乡更宜居

让生活更美好



内容来源:央视 中国交建

猜你喜欢

别拦我!今天我要“曝光”这几家央企!

打破国际魔咒!中国人楔下这颗史上最长、最重的“钉子”!

核技术治污水、高速公路能充电…中国黑科技,挑战想象力!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