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央企“杀手锏” | 石油化工领域多项“卡脖子”技术被攻克!

国资小新 2021-06-09

小新说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发挥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国有企业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高速铁路等领域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标志性重大科技创新成果。


在进入新发展阶段、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之年,国有企业牢牢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构想和重要着力点,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努力当好技术创新主力军、排头兵,打造国有企业发展新优势,把解决“卡脖子”技术、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作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今天,小新推出「央企“杀手锏”」系列文章第一期——《石油化工领域多项“卡脖子”技术被攻克!》,一同了解中国石油、中国石化、中国海油等企业在石油化工领域的科技创新成果,认识中央企业的“杀手锏”技术。



“黑黄金”规模化生产


长期以来

科技含量更高的碳材料产品依赖进口

国防、军工、航空航天等领域

用碳材料优级产品极为短缺


中国石化深耕碳材料领域

2021年1月5日

上海石化1.2万吨/年48K大丝束碳纤维项目

正式开工建设

被誉为“黑黄金”“新材料之王”

大丝束碳纤维

在我国走上规模化生产之路

这标志着国内大丝束碳纤维

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全部依赖进口、长期供不应求的局面

也将被改写



毫厘之内,暗藏学问

十年攻关,终破楼兰


为了这直径仅有发丝1/50的碳纤维

十数家单位联合攻关

用了十年的时间

贯通了大丝束碳纤维的

聚合、纺丝、氧化炭化等工艺全流程



“贪吃蛇”技术实现突破


1月7日,中国海油宣布

我国自主研发的

旋转导向和随钻测井系统中的高速率脉冲遥传技术

实现重要突破

传输速率同比提升24倍

同比提高钻井时效20%


这标志我国在钻井技术领域

成功突破“限速”

正式跻身世界前列

为该技术大规模产业化应用铺平道路


▲“贪吃蛇”系统随钻头入井


据介绍因可以在石油钻井中保持旋转钻进根据需要及时调整轨迹实施三维定向井轨迹控制旋转导向和随钻测井系统被业界形象地称为“贪吃蛇”技术代表着当今世界钻井技术发展的最高水平
通过这套系统地面工程师可以控制几千米地下的钻头“瞄着”油层去“闻着”油味钻就好像一条“贪吃蛇”在地层中听从主人的意愿穿行将地下油气资源“吃干榨尽”


▲“贪吃蛇”系统地下作业示意图


截至2020年底该技术已在国内完成520井次作业累计钻进50万米相当于钻穿57座珠穆朗玛峰作业范围覆盖国内海上和主要陆地油气产区


▲“贪吃蛇”系统下水示意图


PAO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打破垄断


近日,由石化院和润滑油公司联合开发的

低黏度PAO润滑油基础油连续化清洁生产成套技术

在润滑油公司1万吨/年工业装置上

一次开车成功

实现国内首次工业应用
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2017年,为解决国内高质量基础油依赖进口
高端润滑油市场被国外公司占据的问题
石化院牵头成功申报了
“高性能润滑油生产关键技术攻关及应用”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



相关专家给予了高度评价
认为全合成基础油连续清洁生产装置的成功投产
填补了我国相关领域空白
标志着我国PAO润滑油基础油生产技术
迈入国际先进行列
这次工业示范装置的开车成功
也将有力推动中国石油合成润滑油技术进步
引领国内合成润滑油行业发展
加速我国润滑油基础油的升级换代


己内酰胺绿色新技术改写全球行业格局


汽车、电子产品、纺丝服装……

它们原料之一是己内酰胺

这一原料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


30年前

我国不能自主生产

受国外生产技术掣肘多年

此种原料基本全部依赖进口

面对国家重大需求
中国石化“闷声干大事”

2020年12月31日
已内酰胺绿色生产成套新技术项目”
获评中国工业大奖
表明己内酰胺绿色新技术取得重大突破



在闵恩泽院士、舒兴田院士的指导下
石科院、巴陵石化等单位合力攻关
实现自主创新
6大核心技术均达国际领先水平
中央企业改写了全球行业格局
如今我国运用该新技术建成产能达400万吨
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己内酰胺生产国家



LDS技术更加安全环保


随着近年来我国环保升级加快
传统技术无法避免的
液化气废碱液(碱渣)处理
已成为炼油企业重要的环保难题之一
开发环境友好的液化气深度脱硫技术
实现碱渣近零排放
成为当务之急

2020年11月17日
中国石油自主研发的
环保型超重力液化气深度脱硫(LDS)技术
规模化推广应用再下一城

中国石油历经七年艰苦攻关
自主开发出LDS技术
低成本实现液化气脱硫的同时
又能实现碱渣近零排放
与国内外主流技术相对比
产品指标、投资、运行、安全环保等优势明显

LDS技术首创了将超重力脱硫醇碱液的再生新方法,实现了微尺度上强化气液传质反应分离效果,保障了下游烷基化、MTBE等原料质量,降低了综合加工成本。成套技术成功解决了尾气无害化处理和碱液梯级利用,技术经济和环保指标总体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目前,LDS技术在国内7套工业装置应用
累计创造经济效益8000余万元
累计减排碱渣近2万余吨
实现了创效环保“双赢”


生物可降解材料“花开三朵”


我们的生活中到处都是塑料

可是我们要“限塑”

怎么办?

这就需要研发生物可降解材料

中国石化已经研制出了这种材料

而且已经卖光了



2020年1月19日
我国推出“史上最严”限塑令
从生产、销售、流通等环节
禁止、限制部分一次性塑料制品

对此,中国石化早已提前布局

16年前

国石化就开始研发生物可降解材料

其中,北化院自主开发了

稀土催化剂制备PBATPBST技术


▲生物降解塑料新品PBSA


2020年10月27日
中国石化仪征化纤成功实现
生物可降解塑料PBSA工业化生产
加之此前推出的PBST、PBAT等产品
形成“花开三朵”局面


▲仪征化纤生物降解塑料新品PBSA成功实现工业化生产 


介绍一下这“三姊妹”
↓↓↓
PBST、PBAT是在PBT(聚对苯二甲酸丁二醇酯,五大工程塑料之一)基础上加工而成的共聚型热塑性生物可降解塑料,广泛用于地膜、购物袋、垃圾袋等领域,不仅可以生物降解也可堆肥。

PBSA(聚丁二酸己二酸丁二醇酯)与PBST、PBAT相比,具有熔点低、结晶快、流动性高等特点,可用于生产3D打印线材、医用材料、膜袋类等产品。


 ▲仪征化纤技术人员在生产线上进行设备调试



为了擦亮中国制造品牌

中央企业不断创新、不断突破

坎坷曲折、风雨兼程

从物资匮乏到“世界工厂”

从“一直在模仿”到“原创力MAX”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不断突破多项“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
以实际行动为科技自立自强贡献力量

———— / END / ————推荐阅读(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全文)

责任编辑丨杨   航

执行主编丨龚   政内容来源丨根据科技日报、中国石油、中国海油相关素材整合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