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破解家庭教育中的焦虑
来源:上海律协
作者:丁红萍 北京市隆安律师事务所上海分所
· 欢迎大家踊跃留言,分享交流各自观点 ·
· 此文系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上海市律师协会立场 ·
不知从何时起,“焦虑”一词流行于大街小巷,似乎不焦虑都不好意思见人。经查百度百科:焦虑是对亲人或自己的生命安全、前途命运等过度担心而产生的一种烦躁情绪,其中含有着急、挂念、忧愁、紧张、恐慌、不安等成分。
其实这种感觉,我也常有,比如临近开庭、或遇复杂案件,我常会半夜惊醒,满脑子全是案件;比如临近重要会议,我常会莫名想到此事,并不自觉的紧张。这些感觉,我不确定是否算得上焦虑、是否过度,但能确定的是,这种感觉令我很不舒服。
自当妈妈后,得以遇见很多父母,并与他们聊天后得知,在家庭教育中,都或多或少存在着焦虑:比如会给孩子报很多的课外辅导班,担心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比如给孩子很少的玩耍时间,认为别人家孩子都这样,不能浪费一丝一毫时间;比如总认为孩子吃得太少,担心孩子营养不良,身体智力发展受阻;比如看见孩子不愿意和其他孩子分享玩具,就担心孩子会成为自私自利的人;比如倾其所有也要买学区房,如果不上名校,孩子的前途就灰暗一片……
焦虑似乎无处不在,充斥于家庭教育中,轻则无碍,重则会影响我们的亲子关系与家庭生活。那么,是否有些共通方法能够破解焦虑呢?
自孩子到来后,我们可曾认真思考过:我们到底希望孩子过怎样的一生?是流芳百世、扬名四海?还是出人头地、光宗耀祖?或是为官经商,求取功名、赚取更多钱财?或是做自己喜欢的事,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淡定、从容、过平凡一生?
想必很多父母都会说,我们不求孩子大富大贵,只求孩子平安健康。但扪心自问,我们是否常常偏离目标、远离初心?
孩子孕育在腹时,每次去孕检,我们最希望听到医生说,各项指标都正常;经过十月辛苦,孩子出生那一刻,当我们听到医生说母子平安、孩子健康时,心里大石头瞬间落地;当孩子口齿不清地从小嘴巴里蹦出那第一声爸爸或妈妈时,我们欣喜若狂;当孩子歪歪扭扭迈出第一步时,我们大声叫好,不亚于中了头等彩票……
可是,当孩子遇上了学校、遇上了作业、遇上了青春期,你变了,你渐渐愁上眉头、怒上心头,他不再是你的小天使,他怎么连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做、他怎么整天玩手机打游戏、他怎么写作业这么磨蹭低效、他脑子里整天不知道在想些什么……你的眼里不再看到孩子的乖巧、可爱,你看到的,是孩子种种的不足。
若静下心来,仔细想想,是孩子真的越来越不足、越来越难以沟通,还是我们的眼里已经容不下时间、对孩子要求太高?或是我们内心深处未曾实现的梦想,希望孩子来承载?或是我们自己生活不如意,不喜欢自己的生活,希望孩子能够超越我们的生活?
曾经,我也思考过,到底希望孩子过怎样的一生,直到某天看到一句话,“人生最大的成功,就是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一生”,很是赞同。
我们自己就很平凡、很普通,何必要求孩子一定要成为优秀之人?这世界,天才以及伟人必定是极少数的,大多不过芸芸众生。
在我家里,我们不要求孩子考第一,得100分;我们不要求孩子一定考上名校,正好考上也好,考不上,也没关系;我们不要求孩子承载我们的梦想,她们只需做好自己即可;我们不要求孩子一定得从事某个特定行业,只要孩子从事自己喜欢的职业,以自己喜爱的方式过一生,就够了。
也可能正因为我们不要求,接受孩子本来的样子,孩子反而很淡定、很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朝着自己选定的方向默默努力。
“身体无疼痛、精神无纷扰,即圆满人生”。
我们幸福,不是因为我们拥有了很多,常因我们感受到了爱、帮助了别人、受到尊重、自我成长……
记得小时,最难熬的时刻,不是生病、不是受冻、甚至不是贫穷,而是父母有意无意间,说起那个“别人家的孩子”时。
每遇此时,我便会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并会埋怨自己怎么这么差劲。经常活在“别人家的孩子”的阴影下,我好像也没有因此而变得奋发图强、变得更懂得去欣赏别人,相反,我会变得更自卑,以致到现在,一遇到我认为比我牛的人,我的心头会瞬间升起一股自卑感。虽经多年有意识的去觉察自己,终不能完全脱离此“阴影”。
因此,自两女儿出生后,我和她们爸爸就达成一致意见:鉴于我们从小都深受“别人家的孩子”的困扰与伤害,鉴于那段不舒服的经历到现在都历历在目,我们决定,绝不拿她们和别人家的孩子作比较。纪伯纶有一首很有名的诗:“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只是经由你来,不是因你而来。”孩子自一出生,他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他在这世上“独一无二”,是你独一无二的宝贝,自带与众不同的特质,我们能做的,就是去尊重孩子的特质、发现孩子的特长,使其更早认识自我,并最终实现自我。
其实,和孩子们相比,我们应该感到羞愧,至少孩子从不拿我们去和别的父母进行比较,尤其不会拿一些外在拥有的东西去比,即使要比,他们也会说我爸爸很厉害,我妈妈很漂亮。在孩子们纯净的目光里,看到的都是我们的优点。可我们呢?最常说的、最常做的,就是拿自家孩子和别人家孩子进行比较,而且常用短处去比别人的长处。
人同此心,心同此理。试想,你家老公总说你没有隔壁小王家媳妇身材好、会做家务,你是马上就去锻炼、做家务,还是大骂他一顿,有本事你别找我啊;试想,你家老婆总说你没有隔壁小李会赚钱、职位高,你是马上就去拼命工作、大干一场,还是憋屈难受、满心怒火,你怎么眼里只看到钱啊?
天生我材必有用,花有千样红,人有各不同,你的孩子只是他自己,不需要和任何人相比。
杜威说,“教育的目的即生长,就是要使每个人的天性和与生俱来的能力得到健康发展。”家长最该做的事就是把孩子送到他该去的地方。
小时村子里,有一小伙伴,我们都特爱去他家玩,因他有一个特别慈爱的父亲,他们的关系就像兄弟一样,不知羡煞了我们多少小朋友。
成为父母后,我最大的心愿,便是希望能成为孩子们最好的朋友,甚至闺蜜。
“如果哪天你们准备离家出走了,记得一定要喊我一起”“啊,那我们还叫离家出走吗?”“如果你们在外不小心闯祸了,没事的,天塌不下来,但一定要第一个告诉我噢”“嗯,我们保证多多闯祸。”“你们班吴同学,如果向你求婚,你要问问他有没有房啊,还有,我这个老妈是要同意滴”“我不会答应他的,虽然他上次秋游时给我买了冰淇淋吃,我们小孩子的爱情和大人是不一样的。”“我以后可以不结婚吧,我如果是个同性恋咋办呀”“没事,都可以,我尊重你的最终决定,只要你遵从自己的内心就行。”
人生在世,无非生活于各个关系中,与物的关系,与人的关系,与大自然的关系。家庭教育中,紧要第一的,一定是关系,只要关系好了,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但是在“亲子关系银行”里,父母们总是透支的多,储蓄的少,漠视、指责、抱怨、怀疑、谩骂、总想改变孩子,诸如此类。而一份好的关系里,一定少不了爱与尊重。
“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
记得读过一本书,书名已忘,但有段话实令我茅塞顿开、一直铭记于心:“爱,就是深深的看见,看见他的喜怒哀乐、看见他的悲欢离合、看见他的无助、孤独、委屈、看见他的需求、欲求,看见他的努力、抗争……”
很多父母,都愿意在物质上倾其所有,给孩子最好的,最好的玩具、最好的衣服、最贵的学校,但在精神上,却吝啬至极,不愿意为孩子花时间、花精力,不愿意给孩子关注,无法给到孩子强有力的情感支撑。且常会口无遮拦,你不听话,我就不喜欢你了,你成绩不好,我们就不给你买礼物了,你怎么那么笨,你怎么那么不听话……爱,在父母这里,是有条件的。
孩子的人生底色一定来自家庭,如果你想给孩子的人生铺满阳光底色,那么请一定给孩子无条件的爱、充足的爱。我们爱的是你这个人,不和任何外在相关,不因你长得美丑、不因你成绩好坏、不因你普通优秀。
长期得不到爱、得不到尊重的孩子,轻则自卑、自责,重则自暴自弃、自我放逐,乃至自我毁灭。
那么会不会因为给太多爱而变成溺爱孩子了呢?不会。只要将孩子的人和孩子做的事分开来,便不会有此问题。无条件的是爱你这个人,而不是你可以无条件的做任何事,现实中多有看似被宠坏的孩子,那是因为没有给到规则、没有给予正确引导。
周国平有言,“每个人都是值得悲悯的孤儿。”
孩子年幼时,我们便是孩子的天,我们的爱便是他们抵抗外来风雨的最强武器。我们爱他,他便自爱,我们尊他,他便自尊。
每个人都有强大的生命力,我们做家长的,宁可不懂、不去打扰孩子的成长,也千万不要无知,尽去做些破坏孩子成长的事。
孩子的人生还长,未来有无限可能,尤其在今天这样多元的时代。孩子又是一代人,每代人有每代人不同的使命,我们应给予他们深深的祝福,而不是怀疑、指责与担忧。
人生不是赢在起跑线,人生更像是一场马拉松,终点在哪才更重要。
任何时候我们都要保持一颗警觉的心、敬畏的心,孩子不是物品,孩子有其自然生长规律,天然向上向善。我们家长能做的就是用一颗谦卑的心,敬畏生命、敬畏成长,多学习、多反思,没有人天生就会当父母。
如果不确定,宁愿站远些,给予孩子温柔的语言、认真的聆听、大大的拥抱、坚定的信任、深深的理解,也不要去随意破坏孩子本身的成长规律。
所有的教育都是自我修练,孩子就是我们的镜子,你如果觉得孩子有哪些不好的习惯,那么请一定要认真的反思一下自己,是不是我们自己或生活出现了问题?
如果我们家庭和睦,夫妻关系、婆媳关系融洽;如果我们自己积极向上,为遇见更好的自己,坚持努力;如果我们善待他人,常怀感恩之心、悲悯之心,做一个温暖的人,淡定从容、热爱生活,那么,请放心,孩子自会随你。
《小王子》有言:“每位大人曾经都是小孩,可为什么成为大人以后就忘了呢?”
身为家长,无论在外是何身份,回到家,就只是一位爸爸或妈妈,是孩子最亲近、最信任的人,就应该放下所有架子,做孩子真正的朋友,给予孩子充足的爱。
育儿就似育花,简单并有其自然成长规律,急不得,慢慢来又何妨。
“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
与其争一时之高低,莫如给孩子充足的爱,充足的阳光雨露,那么,每一个花期都将如期而至,每一朵花都会尽情绽放。
人生不过百年,何必那么求呢;人生至少百年,何必那么急呢。
上海律协投稿通道:
shlxwx@lawyers.org.cn欢迎来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