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原文
其他

中国为何没有诺奖级大师研究所?90岁李政道在交大办了一所!

李政道先生给中央领导写信,在信中表述了关于建立一个世界顶级的前沿科学研究所建议。这封信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

你可以不知道玻尔研究所,但你一定知道诞生在那里的量子力学;你可以不知道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但你一定知道工作在那里的爱因斯坦。

“在20世纪,有两个全世界瞩目的科学研究中心,吸引了全世界最杰出的科学家在一起探索自然界的奥秘:一个是成立于上个世纪20年代的丹麦玻尔研究所,另一个是成立于上个世纪30年代的美国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28日宣告成立的李政道研究所,中科院院士、上海交大校长张杰说,“毫不夸张地说,两个研究机构的成就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基本规律的认知、促进了人类文明进程并对世界经济格局形成了巨大影响。”

当然,中国甚至整个亚洲还没有这样类型的研究所。而开创华人获诺贝尔奖历史的物理巨子李政道,这个3天前刚刚度过90岁生日的爱国科学家,倡议要在上海开一条先河。


李政道研究所成立仪式举行


欧美如何领跑,中国能否换位

位于哥本哈根的玻尔研究所,以丹麦理论物理学家尼尔斯·玻尔命名,成为原子物理学及量子物理学的国际顶尖研究机构,其开放活跃的学术环境,吸引了欧洲乃至世界顶级科学家,孕育出一大批划时代的学术思想和创新成果,不仅开创量子力学,还形成哥本哈根学派。

不到10年之内,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在新泽西州成立,汇聚了以爱因斯坦、冯•诺伊曼等为核心的一批诺奖级科学家,成为全球又一个理论物理研究中心。如杨振宁曾在高研院度过学术生涯的黄金岁月,丘成桐也受聘为其终身教授。

之后,这两个科研院所分别产生了十余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他们原创成果触发了当代科技革命,对核技术、激光技术、半导体技术等产生了深远影响,也对欧洲和美国先后成为世界科技和经济中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与此同时,中国基础前沿研究在多个方向上从“跟跑”发达国家发展到“并跑”阶段。近年来,在中微子振荡、铁基超导、拓扑量子材料和量子信息通讯等领域,中国科学家产出了引领性的重大研究成果。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中心主任、科技部基础研究司候任司长叶玉江在沪表示,中国基础研究正处于一个向“领跑”升级的关键时期,而要达到“领跑”地位,还需要玻尔研究所这样顶尖的科学研究机构作为平台,发挥重要引领作用,支撑具有全球影响力科创中心建设,推动我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型。


诺奖得主加盟,中外同行点赞

因为身体原因,无法长途飞行,李政道此次未能从美国重回中国。但他委托其长子、李政道图书馆馆长、上海交大讲席教授李中清,向海内外科学家表达了一种邀约与期许:希望这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研究所成为吸引国际顶尖科学家的品牌,同样也在若干年后造就一批国际顶尖的科学家。

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了解到,差不多两年前,李政道给中央领导写信,在信中表述了关于建立一个世界顶级的前沿科学研究所建议。他在信中说:“构筑科技强国需要一流人才,我很希望能在上海交大建立一个国际化的科学研究所,主要从事21世纪物理和天文方面的最前沿的科学研究,包括暗物质和暗能量的研究,寻找宇宙中极大和极小间的关联,探索自然界最基本和最深刻的相互规律,建造第一流的国际学术和生活环境,把世界上最优秀的科学家吸引过来,让他们和国内最拔尖的青年学者一起讨论、共同工作。我想,若干年后,一定能历练出更多的祖国自己的顶尖学者。”这封信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要批示。


以宇称不守恒与中微子物理国际科学研讨会为主题的科学与艺术展览会

同为高能物理学家的张杰院士透露,根据李政道倡议,参照国际成功经验,通过顶层设计与体制机制创新,为全球顶级科学家和青年科学家创造世界一流的研究环境和氛围。据悉,李政道研究所将在全球招聘15至20位世界级科学家为永久成员, 20位左右世界级资深访问学者,20位左右高级青年学者,以及40位左右博士后、100位左右博士生。建立初期,全所设立3个相关研究分部:基本粒子物理、天文与宇宙学、量子科学与技术。计划每年都分别举办一系列持续时间长达1到2个月的科学研讨会。

对此,2004年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当今世界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弗朗克·维尔切克(Frank Wilczek)当场表示加盟,成为李政道研究所首批研究员。他说,自己求学时列出的20个最伟大物理学家书单中,就有李政道。作为李政道等建议和推动下成立的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的数理学部主任谢心澄院士希望,李政道研究所产生一批诺奖级成果,形成影响世界的学术思想与学派。同时,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也表示,非常期待与李政道研究所开展各方面合作。


90年赤子情怀,永在“鱼水”之间

今年也是“宇称不守恒”发现60周年。1956年,年仅29岁的李政道和杨振宁首先提出关于在基本粒子参与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的理论。这一革命性理论同年底被李政道的哥伦比亚大学同事吴健雄及其合作者进行的贝塔衰变实验所证实。随后的一系列实验全面验证了李-杨的理论预言,推翻了自古以来关于宇称守恒普遍成立的教条。

李政道并非上海交大校友,为何建议研究所在此设立?事实上,李政道家族与上海交大有着深厚情谊与不解之缘。上海交大党委书记姜斯宪告诉记者,1911年,李政道岳父秦梦九就毕业于交通大学,成为学校早期毕业的知名校友之一,也是最早倾力支持交通大学发展的名校友。1926年,正好90年前,秦梦九将北京的房产捐献给母校,用此项资金援建交大工业馆,现为交大徐汇校区工程馆。“我在交大求学7年,许多时光都在工程馆度过。”


李政道图书馆内其生平及成就展示厅:

李政道先生是开创华人获诺贝尔奖的物理巨擘,是满怀热忱推动中国科教事业发展的炎黄赤子,是倡导科学与艺术相交融的智慧使者。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张杰院士与李政道先生多年前就因为物理而结缘,多次得到李先生的指点与提携,并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在李政道先生开创并起始于1979年的中美高能物理合项目中,张杰院士曾担任过3届中美高能物理合作联合委员会会议的中方代表团团长。在张杰院士赴任上海交通大学校长之时,李政道先生专门为年轻的校长准备了语重心长、充满智慧的寄语,并当面叮嘱。正是在长期的交往中,共同点使命,促使两人成为了忘年好友。

改革开放以来,李政道就一直与上海交大保持着密切的学术交往,其创立的“中国高等科学技术中心”吸引了多位上海交大教授加盟,也有几十位交大学子成为其推动的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研究生项目和博士后制度的受益者。1987年,李政道受聘上海交大客座教授,此后多次访校授课。至1998年,李政道捐赠个人积蓄,以其夫人和他本人名字命名,建立了“秦惠䇹-李政道中国大学生见习进修基金”,也就是“䇹政基金”,用于支持高校优秀本科生开展科研见习。

李政道先生的家族与上海交通大学也有着延续三个世纪的深厚渊源。李政道先生满怀信任与期翼,于2011年决定,将其毕生积累收藏的各类科学文献、研究手稿、通讯书信、书画作品,以及荣获的诺贝尔奖章、证书和其他各类获奖证书等珍贵资料,悉数捐赠给上海交大,正陈列于闵行校园内的李政道图书馆,这也已成为培养师生科学精神与家国情怀的重要基地。

90年赤子情怀,永在“鱼水”之间。在李政道图书馆,至今题有李政道所做的一首打油诗:“基础科学清如水,应用科学生游鱼,产品科学鱼市场,三者不可缺其一。”关于基础研究与应用研究的关系,李政道常拿“水、鱼和鱼市场”比喻三者之间的关系,其中基础科学研究是根本:没有水,就没有鱼;没有鱼,也就是不会有鱼市场。


作者:徐瑞哲

来源:上海观察

图片:海沙尔 摄

图片编辑:曹立媛

责任编辑:刘煜昊

继续滑动看下一个
上海交通大学
向上滑动看下一个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